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人教必修1).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75117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人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人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人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人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人教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顾问:来源:学_科_ 网 Z_X_X_K商鞅变法周显王八年(公元前 361 年) ,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日子很不好过,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他土地。 ”不久,一个叫卫鞅的年轻人应征从魏国来到秦国。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 大家管他叫卫鞅。卫鞅到了秦国,把他的一套富国强兵的道理和办法给孝公讲了一遍,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 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

2、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卫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卫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 ”扛起木头就走。

3、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 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 ”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 356 年) ,卫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内容有:第一,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 一什 ”,互相担保,互相监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检举坏人和杀敌人一样有赏,窝藏坏人和投降敌人一样处罚。外出必须携带凭证,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第二,奖励发

4、展生产。老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税,否则一人要交两份税。第三,奖励杀敌立功。官爵大小以在军事上立功多少为标准。功劳大的封官爵就高,车辆、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赏赐,也都以功劳大小而定;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即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秦孝公十分欢喜,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过了几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对商鞅的新法令,于是捏造罪名,硬说商鞅阴谋造反,就

5、把他抓住处死了。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秦灭六国的过程公元前 237 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 236 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 229 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 231 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 225 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 20 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 222

6、 年灭楚。公元前 225 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 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 221 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三公九卿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来源:Zxxk.Com(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史料中未记载秦朝有谁出任过此官职,后人推断是由秦始皇自已掌握兵权的。来源:学科网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

7、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左图右史:秦的疆域秦王朝的疆域东至海,南到象郡(今广西崇左 ),西至陇西( 今甘肃省临洮南),北到长城一

8、带。这是当时确定了的中国疆域,疆域内的居民基本上是汉族,秦以后的中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向外开拓发展的。为了解除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果断地决定北击匈奴,夺回了河套一带广大地区,并在那里建筑城邑,接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着又将内地的人民迁徙到那里居住,充实武备,巩固边防。公元前 214 年,秦朝又派军南进,统一了珠江流域的越族,设置了桂林、象 这些地方与越人杂居,共同建设和保卫边疆。来源:学科网ZXXK秦不仅重视巩固当时的陆地疆域,而且对海疆的巩固和发展也很重视。秦始皇曾沿山东半岛航行一周,在会稽岭和琅砑山立下了“功名会稽岭,骋望琅砑台“的石碑。如今,这块石碑就成了他重视海疆防务的历史见证。虎符

9、 中国古代对虎十分崇拜,特别是在事上,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从汉朝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后改为麟符、鱼符、兔符、 龟符等。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名人殿堂:秦始皇(公元前 259前 210)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子( 或说为吕不韦子),生于邯郸(今属河北) 。 13 岁继王位。22 岁加冕亲政,诛杀起兵作乱的嬖臣、长信侯嫪毐,随又免“ 仲父 ”吕不韦相国职。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秦王政十一年(前 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

10、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攻赵,斩首 10 万。十七年,遣将灭韩,俘韩王安。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击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随后,秦军长驱攻入邯郸,俘赵来源:学科网王迁。二十一年,遣军克蓟(今北京西南),迫燕求和。二十二年,遣将攻灭魏国。是年,因秦军在楚地遭到重创,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二十四年,灭楚。后两年内相继灭燕、赵、齐。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战国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秦朝,自定尊号为“始皇帝” 。尔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遣蒙恬率 30 万大军北击匈奴

11、,夺取河南地( 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筑长城,修直道,徙民充实边郡(见秦始皇的军事思想)。横征暴敛,恣意享乐,致天下骚动,民不聊生,为秦朝的迅速覆灭种下祸根。三十七年,第五次巡游途中病卒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李斯(?前 208 年) 来源:学.科.网李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习。战国末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秦始皇)任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 237 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

12、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又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 、 书 ,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又以“ 小篆” 为标准,整理文字,对我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杀。李斯不仅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峄山石刻 、 泰山石刻 、琅琊石刻 、 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

13、高的评价。原来如此:“皇帝”名号的由来历史上把君主称为“ 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 ,如周文王、周武王、 “三皇”、 “五帝” 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赢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 “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 为“

14、泰皇” 。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决定兼采“帝”号,称为 “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人们在文艺作品中,经常会看 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况。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 ”呢?“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陛下” 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 “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 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陛下” 这一称呼最早 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15、 ”后来,人们就用“ 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无此资格。玉玺的故事来源:学科网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 ,又专以玉质,称为 “玉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

16、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 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 315) ,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 “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 完璧归赵” 。秦王

17、政十九年, (前 228) ,秦 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 219) ,秦始皇乘 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 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来源:学.科.网 Z.X.X.K上下求索:始皇墓穴九大未解之谜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 260 米,南北实际长 160 米,总面积 41,600

18、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 5 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 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 “穿三泉”, 汉旧仪则言“ 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 500 至 1500 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 1000 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19、。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 26 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 37 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史记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

20、”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 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来源:Z&xx&k.Com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的记载出自史记 ,其含义是什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

21、年 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 天文” 、 “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 王国 ”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来源:Zxxk.Com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 ,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

22、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 。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 的千古谜案。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 上具天文”相对应。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 ”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 “珠玉 ”、 “翡翠” 等

23、。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 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 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 、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 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 史记 、 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 ”“披 以珠玉

24、,饰以翡翠”, “棺椁之丽,不可胜原。 ”这里“漆涂其外”、 “饰以翡翠” 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 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 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 ”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 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

25、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 ”?又怎么会“烧之不燃”?按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谜团八:自动发射器?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 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 ”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秦

26、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 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 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 “尸体” 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 风声 ”,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 ”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 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 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