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稿为摸清我区精准扶贫工作 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 月中旬,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树起带队,区政协各委室负责人、部分政协常委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街)积极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全区经济总量较小、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经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我区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x户、贫困人口 x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占 x%,低保贫困户占 x%,五保贫困户占 x%;有劳动能力的占 x%,丧失劳动能力的占 x%,无劳动能力的占 x%;因病致贫占 x%,因残致贫占 x%,缺劳动力致贫占 x%,因缺技术、缺资金等致贫占 x%。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完成 x 人的脱贫任务,到 2018 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时间紧、担子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脱贫攻坚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
3、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二、主要做法(一)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街) 、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区直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镇街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的帮包责任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递压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动态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及时发
4、现并督促镇(街) 、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实行扶贫工作实绩“一票否决” ,在全区上下形成“领导主抓、专班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评审、公告公示、招投标、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有程序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实施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切实保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运行。(二)做实两项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做实扶贫对象精准认定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
5、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一是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组织区、镇、村三级力量,坚持科学识别、民主认定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 ,开展入户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着力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 x 个,贫困户 x 户、x 人;今年 2 月份,再次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退出“十二五”重点贫困村 30 个,核定贫困户 x 户、x 人,并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档、一镇(街)一册、一区一库”的要求统一建档立卡。二是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按照“总量控制、有进有出、进出平衡、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建档立卡
6、的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建立精准动态的扶贫台账,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脱贫的及时退出,新增和返贫的及时纳入,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坚决杜绝“关系扶贫” 、 “人情扶贫”和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现象。(三)发展四大产业,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坚持分类指导,采取群众“点菜” 、政府“下厨”方式,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着力发展来料加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四大产业,变“输血”为“造血” ,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拔掉穷根。一是发展来料加工。采取创建专业村、建扶贫厂房、扶持贫困户创业等
7、措施,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吸纳贫困人口不出家门,就地就业。目前,全区已有 x 个贫困村创建成为来料加工专业村,建成扶贫加工基地 11 处,发展来料加工点(企业) x 余个,培养贫困人员来料加工经纪人 x 名,带动 x 万余人实现就业。 “不出门,不出院,一天赚到几十块” , “不离土,不离乡,在家就业奔小康” ,已成为我区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真实写照。涧头集镇孙楼村的贫困居民孙英阁,在区、镇两级扶贫办的帮助下,办理了 x 万元的小额低息贷款,利用村里建立的来料加工扶贫基地,创办了一家小型鞋袢加工厂,成为一名来料加工经纪人,在个人创业脱贫的同时,带动x 余名农村半空闲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人员 72
8、 名,人均年收入 x余元。二是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产业开发、项目扶持为抓手,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种养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目前,已发展温室大棚 x 个、特色林果 x 亩、养殖户 x 户,带动 1 万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泥沟镇杨庙村贫困户周敬山在镇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利用 x 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了 2 个种植土豆、莴苣、辣椒等蔬菜的大弓棚,2015 年实现纯收入 x 万余元,顺利实现脱贫。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古城、湿地等旅游资
9、源优势,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农家乐” 、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乡村旅游业,参与旅游产业脱贫。目前,全区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达 25 家,发展农家乐 20 余家,带动 x 余名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 x 元。邳庄镇新龙水果种植合作社种植葡萄 x 亩,发展葡萄自由观光采摘,带动涛沟桥及周边村 10 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四是发展农村电商。推行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创建电商村为抓手,对贫困户进行电商培训,大力发展“农村淘宝” ,让农民放下镰刀,拿起鼠标,开辟了扶贫工作新途径。目前,全区新建夹坊电商扶贫基地 1 处,56 人注册开
10、办淘宝店铺,带动 x 余户贫困户发展农村电商,吸纳 500 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泥沟镇夹坊村务工返乡青年满建伟在 2014 年 8 月成立枣庄富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主流平台经营销售杂粮土特产、居家百货、半成品加工等 50 余种产品,日发单量 5000-8000 单,2015 年营业额 x 余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贫困人口 x 余人就业。(四)用好三种力量,精准整合扶贫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减贫事业发展。一是用好行业扶贫力量。积极整合财政、农业、民政、住建、交通等行业部门资源,将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大
11、力实施 “五通十有”等项目建设。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 2500 多万元, 46 个省、市定贫困村的路、水、电、医疗、环境卫生、村“两委”办公场所等得到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二是用好社会扶贫力量。为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我区建立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扶贫开发的新机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扶贫活动。据统计,全区各类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共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等各类社会扶贫活动 20 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0 期,培训 x 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x 万元。三是用好驻村干部力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政策、人脉、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了以市、区、镇街选派“第一书记
12、”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确保实现贫困村帮扶全覆盖。目前,全区 46 个贫困村共派驻帮扶干部 x 余人,投入帮扶资金 200 余万元,新上扶贫项目 x 余个,带动 x 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三、存在问题一是镇街工作进展不平衡,人员配备不足。各镇街部门之间相比,有的镇街和部门领导认识程度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有的镇街 2014 年制定的产业扶贫项目还没有实施。镇街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虽然六处镇街都及时成立了精准扶贫办公室,并充实了工作人员。但大部分人员都是从各部门抽调的兼职人员,平时干
13、自己的本职工作,只在检查时过来帮帮忙、坐坐班,在时间上不能够保证,使得扶贫各项工作跟不上节拍。二是精准识别有待提升。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扶贫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贫,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具体到每家每户,难免“漏人漏项” ,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由于要增强项目辐射带动功能,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
14、贫困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又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造成和“扶富不扶贫”的怪象。此外,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
15、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 。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区开展的面点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四是因病、残致贫突出。目前全区因病致贫 x 户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 x 户,占 x%, ,因病残致贫情况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费昂贵。虽然药品价格多次下调,但患者就医实际费用仍很高,动辙成百上千,多则几万、几十万,无疑增加医疗费用,使本不富裕的患者雪上加霜;二是农合报销的比例低、范围窄。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全区新
16、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但是现阶段的新农合报销比例还较低,特别是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都不算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医药费不在报销范围;三是农村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全区主要卫生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镇街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镇街卫生院基本不能医治重大疾病。农村大病患者就只能到大医院求医,这就增加了农村群众的经济负担。五是项目实施速度较慢。部分镇街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分析把握不到位,帮扶项目与群众需求有差距,致使部分项目无法实施,有钱花不出去。部分镇街推进项目建设的主
17、动性不强,办法不多,项目进展较慢。2015 年全区需要完成的 x 个扶贫项目,目前仅完成 x 个,还有 x 多万的扶贫资金迟迟无法发挥效益,造成资金闲置。六是扶贫贷款发放不及时到位。我区小额扶贫信贷 x 万元风险抵押金和 x 万元贷款贴息已足额到位,目前扶贫贷款的合作银行刚刚确定,所以贷款的发放工作进展较缓慢。调研中发现,扶贫小额贷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点:个别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将贷款资金用作消费且无法落实还款来源;个别借款人利用自身经营项目欺骗银行信贷人员将扶贫资金转接他人使用;个别带动大户缺乏经营技术,盲目上规模,对市场把握不清,导致项目经营状况不佳,还款较为困难。由于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笔数
18、多,涉及面广,信贷业务人员相对配备不足,使上述风险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及时发现和化解。七是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够。一是有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二是部分村干部在落实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贫困户慰问救助等方面办事不公、优亲厚友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户家中。三是村内很多特困户经济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为拿不出自筹资金,致使无法享受项目资金,如危房改造等,群众希望对这部分特贫户要采取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帮扶支持等方式,帮助实现建新房的愿望,切实改变居住条件。四、下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