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特点总特点: 异常繁荣1、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2、文学艺术,百花齐放3、科技发展,不少世界领先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2)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建立 )为文化繁荣提供政治前提。(3)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为文化的繁荣提供思想基础。(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社会改革的需要,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出谋划策,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5)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 子老子具有 朴素
2、的辩证思想 ,认为各种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一书里。政治主张: “无为 ”,反对严刑峻法其思想精华孔 子 儒家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思想核心 “仁 ”产生背景:周王室衰微,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政治思想维护周朝的 “礼 ”,贵贱有 “序 ”以德治民;逐步改良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文化典籍整理: “五经 ”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原因:1、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局面形成的原因(1)周王室衰微、诸侯林立的局面形成了较大的政治空间 (2)诸侯在争霸中对人才智谋的需要 (3)私学的出现,提供了人才资源。(4)“ 百家争鸣 ” 是历史
3、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为 “ 百家争鸣 ” 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战国百家争鸣2、主要学派及思想墨家 墨翟“兼爱 ”“非攻 ”“尚贤 ”儒家孟子:荀子仁政,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反对苛政土地、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制天命而用之 ”法家 韩非子道家 庄子唯心哲学:社会思想: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法为本 ”、 “法不阿贵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荀子 “ 制天命而用之 ” 的观点产生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
4、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评价:1、在古代,大量土地尚未开发,人们被迷信思想束缚,在大自然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时,其思想具有积极意义2、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3、使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但到今天,由于过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问题严峻。因此,不应再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而应强调尊重、保护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试分析韩非子法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并扼要指出其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社会背景:1、处于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出现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3、封建
5、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增强,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国家4、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影响:其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韩非子 “ 法治 ” 思想与现代 “ 法治 ” 比较韩 非子 现 代性质目的特权结论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义是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及其他法律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君主利益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韩非子的 “ 法治 ” 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其并不含有现代 “ 法治 ” 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