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88430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七上文言文复习设计:苏留华 审核:周亚丽班级 姓名 学号 古代寓言二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 )遽契其舟( ) ( ) 宁信度( ) 坠( )2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先自度其足 ( )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是吾剑之所从坠()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反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7)楚人有涉江者 (8)是吾剑之所以坠 (9)舟止 4 翻译下列各句。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宁信度,无自信

2、也。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置之其坐: 反归取之: 6 郑人买履选自 , 刻舟求剑选自 。课外练习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 同“ 汝”,你 )还,顾反, 为女杀彘( 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

3、.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 幼时记趣1幼时记趣选自_,其作者是_代的_字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22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砾( ) 壑( ) 怡( ) 庞( )强( )3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明察秋毫( )( )私( ) 项为之强( )怡然称快( )神游( )拔山倒树而来( )以土砾凸者为丘。 ( ) 凹者为壑( )使与台齐( ) 观之正浓( ) 盖一癞蛤蟆( ) (12)鞭数十( )(13)故时有物

4、外之趣( ) (14)徐喷以烟( )(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16)以土砾凸者为邱( ) (17)于土墙凹凸处( )(18)常蹲其身( ) (18)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19)作青云白鹤观( )4翻译下列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5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 (2) (3) 6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课文第二

5、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二) 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 观者莫识。帝乃使 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 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 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

6、 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注释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拘系:拘押,关押庶:庶民,百姓按:察看信:的确,确实1解释加点词语。(6 分)观者莫识( ) 还对曰( ) 咸仰首叹曰( )信如其言( ) 何以去虫( ) 以酒灌( )2翻译句子。(4 分)3此地必秦之狱处。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3、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三)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 间, 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 先 生 奓 ( zh) 户 (开 门 )入 ,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笑(微笑),连呼则则(赞叹

7、的声音),此七月望日(夏 历每月十五日)事也。逾三年,予披宫锦(中进士)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国都北京,考中进士),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1.给下列字注音。 (1)憩 ( ) (2)瞠( ) (3)莞 ( )2.解释下列词句。(1)同临其穴 (2)瞠视而笑 (3)予 (4)汝 3.概括这段文字三个层次的大意。(层次已用“”在文标明(掌握主要内容,学会概括)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三峡比较阅读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 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

8、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 过巫山凝真 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 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 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 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 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太、 华、衡、庐:泰山、 华山、衡山、 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1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沿溯阻绝。 绝: 或王命急宣。 或:不以疾也。 疾: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 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_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 ,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 分)4_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_论语 八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2.填空: 子曰:“ , 不亦说乎? , 不亦乐乎? , 不亦君子乎?” 子曰:“ , , , 何有于我哉!”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

10、曰:“ , , 是以谓之文也。 ”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 。 论语是一部记录 的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3.按要求填写课文原句 孔子说的“ , 。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写出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 , 论语八则中表示虚心学习的成语是: 、 。 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 , 。(5)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可以: )学而不

11、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5请写出出自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5梦溪笔谈二则(一)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1 解释划线字。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2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

12、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3翻译句子。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_4填空(用原语句填写)。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_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_”说明为数众多,用“ _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_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 的成功。(二).阅读梵天寺木塔 ,完成文后问题。1梵天寺木塔选自 _ ,作者_ , _代科学家、政治家。2解释划线的词。患其塔动( )贻以金钗( )盖钉板上下弥束( )人皆伏其精练( )3分别指出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钱帅登之 ( )密使其妻见喻

13、皓之妻( )匠师如其言( ) 此易耳 ( )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于杭州梵天寺( )贻以金钗( )但逐层布板讫( )5翻译句子。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_匠师如其言,塔遂定。_6“皓笑曰 ”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_(三)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 14 题。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 。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 刍藳 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 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 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

14、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病涉:苦于往来涉水。籧篨(qch):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刍藳(go):草把。漉:捞取。汱(qu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3翻译: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6译文:_ 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答:_ _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

15、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词语:担中肉尽( ) 止有剩骨( ) 缀行甚远( ) 一狼仍从( ) 屠大窘( ) 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 ) 苫蔽成丘(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数刀毙之( ) 断其股( ) 假寐( ) 狼亦黠矣( ) 盖以诱敌( )意暇甚( ) 屠暴

16、起( )2一词多义:恐前后受其敌( ) 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 一狼洞其中 ( ) 亦毙之 ( )以攻其后也 ( ) 之 久之 ( )其一犬坐于前(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复投之 ( )犬坐于前 ( ) 恐前后受其敌 ( ) 前 敌 狼不敢前 ( ) 盖以诱敌 ( ) 隧入以攻其后也( ) 意将隧入 ( )以 盖以诱敌 ( ) 意 投以骨 ( ) 意暇甚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久之,目似瞑,意暇甚。4 “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75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本文选自 作者

17、 ,字 , 代 家。答案:古代寓言二则2、量长短、量好的尺码自己、从到去、它(代“鞋”) 无实义 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涉:渡 是:这 止:停 4、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试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 “坐”同“座”、 “反”同“返”。6、 韩非子 吕氏春秋曾子杀彘1.D 2. 现 在 你 欺 骗 了 他 , 这 就 是 在 教 育 他 欺 骗 人 。 3. 曾 参 用 自 己 的 行 动 教 育

18、 孩 子 要言 而 有 信 , 诚 实 待 人 , 这 种 教 育 方 法 是 可 取 的 。 它 告 诫 人 们 , 成 人 的 言 行 对 孩 子 影 响很 大 , 不 可 不 检 点 , 做 父 母 师 长 的 要 特 别 注 意 言 传 身 教 。译 文 : 曾 子 的 妻 子 到 集 市 上 去 , 她 的 儿 子 跟 随 着 她 在 她 后 面 边 走 边 哭 。 他 的 母 亲 说 :“你 先 回 去 , 等 我 回 来 后 杀 猪 给 你 吃 。 ”妻 子 从 市 场 里 回 来 , 曾 子 就 抓 了 只 猪 准 备 杀 了它 。 他 的 妻 子 马 上 阻 止 他 说 :

19、“我 只 不 过 是 跟 儿 子 开 了 个 玩 笑 罢 了 。 ”曾 子 说 : “不 可以 与 儿 子 开 玩 笑 。 儿 子 什 么 都 不 懂 , 他 们 只 学 习 父 母 的 , 听 从 父 母 的 教 导 。 现 在 你 欺骗 了 他 , 这 就 是 在 教 育 他 欺 骗 人 。 母 亲 欺 骗 儿 子 , 儿 子 就 不 会 再 相 信 他 的 母 亲 了 , 所以 不 能 用 它 来 教 育 孩 子 。 ” 于 是 曾 子 就 煮 猪 给 孩 子 吃 。幼时记趣6C(二)、识辨回答都确实除去用 2、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

20、虫子就化掉了。 3、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译 文 : 汉 武 帝 有 一 次 到 甘 泉 宫 去 , 在 路 上 看 到 一 种 虫 子 , 是 红 色 的 , 头 、 眼 睛 、 牙齿 、 耳 朵 、 鼻 子 都 有 , ( 但 ) 随 从 都 不 知 道 那 是 什 么 东 西 。 ( 于 是 ) 汉 武 帝 就 把 东 方朔 叫 来 , 叫 他 辨 认 ( 这 是 什 么 ) , 东 方 朔 回 答 : “这 虫 名 叫 怪 哉 。 ( 因 为 ) 从前 秦 朝 时 关 押 无 辜 , 平 民 百 姓 都 愁 怨 不 已 , 仰 首 叹 息 道 : 怪 哉 ! 怪

21、 哉 ! 百 姓 的叹 息 感 动 了 上 天 , 上 天 愤 怒 了 , 就 生 出 了 这 种 虫 子 , 它 名 叫 怪 哉 。 此 地 必 定 是秦 朝 的 监 狱 所 在 的 地 方 。 ”武 帝 就 叫 人 查 对 地 图 , 果 然 ( 是 这 样 ) 。 武 帝 又 问 ;“那 怎 么 除 去 这 种 虫 子 呢 ? ”东 方 朔 回 答 : “凡 是 忧 愁 得 酒 就 解 , 所 以 用 酒 灌 这 种虫 子 , 它 就 会 消 亡 。 ”因 此 汉 武 帝 叫 人 把 怪 哉 虫 放 在 酒 中 , 一 会 儿 , 虫 子 果 然 糜 散 了 。(三)1.(1)q (2)

22、chn (3)wn2.(1)它,指代蟋蟀 (2)瞪着眼看,相视而笑 (3)我 (4)你3.第一层:一同捉蟋蟀 第二层:一同读诗书 第三层:兄中进士和妹闲聊译 文 : 我 捉 蟋 蟀 , 你 紧 跟 我 捋 袖 伸 臂 , 抢 着 捕 捉 ; 寒 冬 蟋 蟀 死 了 , 你 又 同 我 一 起 挖 穴埋 葬 它 们 。 今 天 我 收 殓 你 的 尸 体 , 给 你 安 葬 , 而 当 年 的 种 种 情 景 , 却 一 一 清 晰 地 呈 现在 眼 前 。 我 九 岁 时 , 在 书 房 里 休 息 , 你 梳 着 两 个 发 髻 , 披 了 一 件 细 绢 单 衣 进 来 , 共 同温 习

23、诗 经 中 的 缁 衣 一 章 ; 刚 好 老 师 开 门 进 来 , 听 到 两 个 孩 子 琅 琅 的 读 书 声 ,不 禁 微 笑 起 来 , 连 声 “啧 啧 ”称 赞 。 这 是 七 月 十 五 日 的 事 情 。 你 在 九 泉 之 下 , 一 定 还 清楚 地 记 得 。 我 二 十 岁 去 广 东 , 你 牵 住 我 的 衣 裳 , 悲 伤 痛 哭 。 过 了 三 年 , 我 考 中 进 士 ,衣 锦 还 乡 , 你 从 东 厢 房 扶 着 长 桌 出 来 , 一 家 人 瞪 着 眼 相 视 而 笑 , 记 不 得 当 时 话 是 从 哪8里 说 起 , 大 概 是 说 了 些

24、 在 京 城 考 进 士 的 经 过 情 况 以 及 报 信 人 来 得 早 、 晚 等 等 吧 。 所有 这 些 琐 碎 的 事 情 , 虽 然 已 经 成 为 过 去 , 但 只 要 我 一 天 不 死 , 就 一 天 也 不 能 忘 却 。【三峡答案】6. 断有快全,都(2 分,每解释对两个得 1 分)7.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趣味无穷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 分,每句 2 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 分,各 2 分)

25、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 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 2 分)译文:二 十 三 日 , 过 巫 山 的 凝 真 观 , 拜 谒 了 妙 用 真 人 的 祠 堂 。 真 人 就 是 大 家 所 说 的 巫山 神 女 。 祠 堂 正 对 着 巫 山 , 峰 峦 很 高 冲 入 高 天 , 而 山 脚 则 直 插 入 江 水 中 , 议 论 的 人都 说 泰 山 、 华 山 、 衡 山 、 庐 山 , 都 没 有 巫 山 奇 特 。 可 是 十 二 峰 并 不 能 全 看 见 , 能 看 到的 八 九 个 山 峰 , 只 有 神 女 峰 纤 巧 修 长 , 陡

26、 起 而 变 幻 多 姿 , 。 。 。 。 。 。 这 一 天 , 天 空 晴 朗 ,看 四 周 围 没 有 丝 毫 云 烟 , 只 有 神 女 峰 上 有 几 片 白 云 , 就 像 凤 凰 、 白 鹤 在 那 里 跳 舞 、散 步 , 很 久 也 不 散 去 , 也 是 很 奇 异 的 一 个 现 象 。八则答案 1.Ln yn xn wn di 2.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思想家 教育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27、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生气、发怒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听从,采纳 5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 (任选四项)6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7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梦溪笔谈参考答案:(三)11(

28、1)总共,一共(2)修筑,建造(3)充实,充满,填实(4)就(每小题 1 分)12 以 水 车/ 汱 去 / 两 墙 之间 /旧水(在“去”后划斜线得 1 分,在“车”或“间”后划斜线可得 1 分)13(1)“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再筑一道墙。”或者“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再筑一道墙,也用同样的方法”(“去”、“ 此”译句时须落实)(2)保留它(河床)的一半作为堤基(脚),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身)。(也可表达为:保留它的一半,把它作为堤9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土,用挖出的图筑堤。“其”、“以为”译句时须落实)14运用了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答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考虑、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意思皆可得分) (2 分)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桥,来沟通南北的水流。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还给予人们交通之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