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2 页)石景山区 2018 年初三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 文 试 卷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一、 基础运用(共 16 分)班级开展以“锦绣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5 题。
2、 (共 16 分)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中国的名胜。请你根据下图和提示语,判断图中甲、乙分别是哪两处名胜。 (2 分)提示语:甲:李白曾在此送孟浩然去广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乙:衔 远 山 , 吞 长 江 , 浩 浩 汤 汤 , 横 无 际 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第二组同学与大家分享“书里那些印象深刻的名胜” 。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两个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共 8 分)【材料一】有人说秋天是悲凉的,而野三坡的秋天却是浓墨重彩,绚丽奔放,像极了林语堂所爱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白草畔在夏天蓊蓊郁郁,现在看上去,恰似被水化开的彩虹糖。沿着山间小路走来,
3、树叶由绿渐渐变黄变红,一路上满是诗意。百里峡里清风徐来,沁人的清凉赶走了夏天余留的燥热,盛放的海棠花将山谷装点得更加绚烂。两边是陡峭的石壁,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行走其间让人 li lin wn fn,甲乙鹳雀楼恒山泰山华山滇池滕王阁西湖初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12 页)乐不思归。满山的野果成熟了,松鼠野三坡的小精灵,也进入休眠的状态,山林里树叶沙沙作响,那不是秋风,是松鼠在储粮。【材料二】“粮 艘 次 第 出 西 津 , 一 片 旗 帆 照 水 滨 。 ”唐 人 于 树 滋 在 瓜 洲 伊 娄 河 棹 歌 中 这 样 描绘 当 年 西 津 渡 的 盛 况 。 王 安 石 第 二 次 入 相
4、 离 开 江 宁 赴 任 正 是 从 西 津 渡 换 乘 过 江 , 写 下 了那 首 著 名 的 泊 船 瓜 洲 。 虽 然 如 今 的 长 江 航 道 已 一 再 北 徙 , 但 如 期 而 至 的 春 风 , 依 旧 轻拂 着 不 足 千 米 的 街 道 , 那 曾 经 的 江 南 岸 西 津 渡 古 街 。 沧 海 桑 田 , 津 渡 不 再 , 但 湿 润的 青 石 板 路 还 在 , 沉 重 的 车 轮 碾 过 的 痕 迹 还 在 , 一 道 道 券 门 还 在 , 为 人 q f 的 过 街 石 塔还 在 。 人 们 依 然 可 以 在 待 渡 亭 里 寻 觅 到 马 可 波 罗
5、 离 舟 登 岸 的 足 迹 , 依 然 可 以 在 创 意 店 里边 淘 宝 边 咀 嚼 当 年 的 状 元 饼 , 依 然 可 以 从 小 山 楼 敞 开 的 窗 扉 遥 望 江 际 并 低 吟 张 祜 的 “金陵 津 渡 小 山 楼 , 一 宿 行 人 自 可 愁 。 潮 落 夜 江 斜 月 里 , 两 三 星 火 是 瓜 洲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乘(chn) “轮”的笔顺依次是:B 乘(chn ) “轮”的笔顺依次是:C 乘(chn ) “轮”的笔顺依次是:D 乘(chn) “轮”的笔顺依次是:(2)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
6、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2分)(3) 【 材 料 一 】 第 一 段 中 有 一 处 标 点 符 号 使 用 不 当 , 后 两 段 中 有 一 个 句 子 表 达 欠 妥 , 请你 分 别 找 出 来 并 加 以 修 改 。 ( 2 分 )(4)请你说说【 材 料 一 】 中 的 画 线 短 语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分)3下面是第三组同学研究“山水与文化”时所搜集的材料。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在涧水之上,或有小
7、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茅屋一椽,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 、燕肃的寒岩积雪图 ,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 , , 。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 ”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 ,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初三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12 页)【甲】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
8、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丙】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A 【甲】 【乙】 【丙】 B 【乙】 【甲】 【丙】C 【丙】 【乙】 【甲】 D 【丙】 【甲】 【乙】4下面是第四组同学研究“山水与对联”时所搜集的对联。请你任选两处名胜,推测这两处名胜张贴的对联各是什么。 (只填序号) (2 分)剪一片白云补衲 青山不墨千秋画一城春色半城湖 邀半轮明月看经四面荷花三面柳 流水无弦万古琴万木长毫挺笔端 一池浓墨盛砚底A安徽黄山 上联: 下联: B新疆天池 上联: 下联: C山东济南大明湖 上联: 下联: D甘肃兰州白塔寺 上联: 下联: 5第五组同学研究“山水与书法”
9、 。下面是他们选取的楷书四大家的集字(指将某一书家的字迹搜寻并集成的书法作品) ,请任选一幅判断书家,并说明理由。 (2 分)A B C D初三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12 页)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一)诗词积累(共 4 分)6 “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图片线索题” 。请你任选其中两幅,根据画中内容,分别写出两句诗(词) 。 (4 分)A BC D(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完成第 710 题。(共 8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
10、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初三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2 页)7 “校园诗词大会”中, “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2分)A这两句出自唐代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在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又名江南意 。B诗人于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前人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C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
11、之神”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它形容中国和巴西未来发展的前景。D 8辛 词 的 特 点 是 活 用 典 故 , 请 从 文 中 选 择 一 处 符 合 这 一 特 点 的 词 句 , 说 说 你 的 阅 读 体 验 。(2 分)答: 9同一座北固山,王诗和辛词的主旨迥异,可见古人面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感悟。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并简要说明。 (2 分)答: 1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下阕高度评价了孙权,辛弃疾的另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在开篇即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请你结合三国演义的阅读,说说为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 。 (2 分)答: (三)阅读醉翁亭记
12、 ,完成第 1113 题。 (共 6 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13、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初三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12 页)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太 守 归 而 宾 客 从 也 隶 而 从 者B往 来 而 不 绝 者 佛 印 绝 类 弥 勒C
14、四 时 之 景 不 同 至 若 春 和 景 明 D野芳发 而幽香 舜发 于畎亩之中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2 分)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 13南宋杨万里有云:“诗人自古例迁谪” ,不仅是欧阳修,刘禹锡、柳宗元、范仲淹、苏轼等都曾有过贬谪的经历。请你结合他们作品中的关键词句谈谈古代文人对待贬谪的不同态度。 (2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 21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416 题。 (共 7 分)【材料一】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 “壮游”一词被广泛认为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传式诗歌壮游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向来抱有一种安土重迁的故土情结,然而,在古代文人中,还有“读
15、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历传统,这样的传统始于秦汉,盛于唐宋。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20 岁那年,父亲司马谈给他一辆马车,指导他到广阔的社会中实地考察,饱览壮丽河山,了解各地风俗,进行收集史料、古人遗迹的学术旅行。司马迁遍游九省,圆满完成这次旅行,学术界称之为“二十壮游” 。对于文人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总也比不上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得鲜活,要想著书立说,仅靠埋首故纸堆是远远不够的,唯有自然的山水,地方的风土人情,坊间的野史旧闻,才能为文人的“千秋文章事”奠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代文人,都跋涉千里,不辞辛苦,将自己投入到自然山水和人文社会的怀抱之中,去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到了盛唐时期,文
16、人的游历活动更是蔚然成风,陈子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等诸多骚人墨客都有过许多非凡的壮游经历,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不朽篇章。他们以诗文辞赋记录了所到之处秀丽的山川美景、独特的民俗风情,让读者如临其境,身虽未动,心却已远。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各种游历和记述,五岳、黄山、西湖、滇池、滕王阁、鹳雀楼等才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在欧洲,也有一种旅行叫 Grand Tour,恰好可以译成壮游。16 世纪末,英国贵族子弟流行在学业结束后,与一位家庭教师或贴身男仆,渡过英吉利海峡,到巴黎、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欧陆城市,学说不同的语言,参观大教堂、城堡和美术馆等,并与欧洲大陆的贵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旅
17、行通常要花三年时间。到了 19 世纪,又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 The Gap Year(空档年) ,指的是大学毕业到工作前的一段时间。借空档年来出国壮游,已经变为欧洲精英的成年礼。如今,壮游仍是西方国家教育中重要的初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12 页)一环。【材料二】历史上经典壮游事例时期 人物 事迹 路线 历时 目的汉 司马迁 二十壮游 先沅、湘,窥九疑,然后上会稽,自是北涉汶、泗,过楚及梁而归。15 年(尚未定论) 获取史料唐 玄奘 赴天竺 取经 西至西域,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抵达印度。 17 年 弘扬佛法唐 杜甫 壮游 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 约 9 年 志学、
18、交友清 袁枚 晚年壮游67 岁游浙江天台山、雁荡山;68 岁游安徽黄山;69 岁游岭南;71 岁游福建武夷山;77 岁、79 岁二游、三游天台山;80岁游东南山水;81 岁过吴江。约 14 年(断续) 寻幽探胜民国 潘德明 徒步环游地球经柬埔寨、泰国,过马来西亚、新加坡,先后到达叙利亚、埃及、意大利、英国、美国、巴拿马、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40 多个国家。8 年 雪东亚病夫 之耻【材料三】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1608 年,22 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徒步跋涉,直到 54 岁
19、逝世。他以一介布衣,孤筇双履,踏遍万里河山,留下一部熠熠生辉的徐霞客游记 。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成就了在地理上的五大重大发现,如南、北盘江之源流,澜沧江、潞江之出路等等。他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此外,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很多谬误。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系统考察,给出了符合现代科学的合理性解释,比欧洲人早一个多世纪。他撰成的 60 余万字的徐霞客
20、游记 ,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他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在地理学、生物学、文学乃至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无怪乎人称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徐霞客与 13 世纪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尊称为东、西方“游圣” 。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 5 月 19 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14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壮游”具有怎样的特点。 (2 分)初三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12 页)答: 15下面是徐霞客纪念馆中的展品。结合【材料三】 ,请你说出纪念馆展出这
21、张示意图的目的是什么。 (3 分)答: 16结合古今中外人们的壮游经历,谈谈你对“壮游”意义的认识。 (2 分)答: (二)阅读江南片段 (节选) ,完成第 1719 题。 (共 8 分)江南片段赵丽宏江南的水 很 多 年 前 写 过 一 篇 文 章 , 题 目 就 叫 水 做 的 江 南 。 在 我 的 印 象 里 , 江 南 是 水 做的 。江南到处是水,池塘沟渠,溪涧流泉,江河湖泊登高四望,如明镜般闪烁的,是水;如玉带般蜿蜒的,是水;如珍珠般滚动的,是水。多雨时节,江南就在雨的帘幕笼罩之下,绵长的雨丝把天和地连成一体,把江南织成一个水的世界江南是流动的水,是翡翠一样清碧的流水,是水晶一般
22、透明的流水,是云烟一样飘逸的流水。这样的水,可以栽莲养荷蓄蛙鼓,可以濯足泛舟消春愁。这样的水,可以泡龙井茶,可以沏碧螺春,也可以酿酒,酿清冽甘甜的米酒,酿芬芳醇厚的加饭、花雕、女儿红要说江南之水的清丽柔美,当然首推杭州西湖。被逶迤的小山环抱着的西湖,是一位性情柔和的南国美人。她的表情永远是那么温婉平和,或者面含微笑,明眸流盼,初三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2 页)或者凝神遐思,目光沉静,或者愁容半掩,视野朦胧西湖最美的时辰,当然是春天和秋日。春必须是初春,有雨有雾,湖光山色隐约在雨雾里,使人一时看不清她的真面目,而那种迷蒙空灵的景象,活脱脱就是写意的中国水墨画。这样的画面,很自然地会叫人联想
23、起名垂画史的宋代“米氏云山”,大书画家米芾和他的儿子,那位自称“戏墨”的米友仁,他们父子俩的山水写意画把烟雨迷蒙的湖山描绘得出神入化,使后人叹为观止。我想,米氏父子,当年一定常常在初春的雨中泛舟西湖,是千变万化的江南山水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不过,和变幻莫测的江南春色相比,画家的笔墨永远会显得贫乏。被画家用墨彩留在画纸上的,只是江南万千姿态的一二种。雨中的西湖美妙,晴天的西湖同样迷人。当娇艳的春日冲破云雾的阻挡,突然照到西湖上时,湖面上闪动着万点金鳞,湖光又反照到天上,把周围的群山辉映得一片灿烂。这时,倘若你正泛舟湖中,从湖面蒸腾出的水气氤氲飘升,明晃晃的湖光山色便全都在这无形的水气中飘摇颤动起
24、来。金色的阳光,翠绿的山林,缤纷的花卉,湖上泛动的小船,以及在苏堤、白堤和湖岸走动的游人,全在这氤氲水气中晶莹透明地融为一体。秋日的西湖,最佳时刻是在深秋。湖上的暑气此时己散尽,湖周围青翠明丽的色彩开始显得深沉,翠绿的水杉变成了墨绿,倒映在湖面上的杨柳和梧桐的绿色浓阴变成了金黄和橙红。随风飘落的树叶犹如金色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停落到湖上,便在水面弄出许多细微的涟漪。湖里的荷花早已花谢叶败,枯黄的荷叶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残留在水面上,使人情不自禁想到“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样的古诗。千百年过去,人间世事沧桑,今非昔比,然而将眼光凝视西湖,凝视江南的山水,却依旧能体会浪漫的古人面对自然时涌动的诗情。
25、在杭州生活多年的苏东坡,写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诗,实在是有感而发。西湖的水,有时候总感觉是太静了一点,太安分了一点。这时,便会想起九溪十八涧那些清澈活泼的流水。在江南,有多少这样的活水,谁能计算呢?从江南的山野和田园里走来的人,几乎人人都能向你描绘出几处你从未听说过的清泉和溪流。不过,如果把江南的水都想成西湖这样的静水,或者是九溪十八涧这样的细弱之水,那也是错。江南的水,也有雄浑壮阔的气象。我在无锡太湖边住过不少日子,太湖的万顷波涛,常常使我想起浩瀚的海。碰到有风的日子,湖面翻涌起万顷波涛,涛声阵阵犹如浑厚的鼓号,让闻者顿生豪气,心中的慵困和萎顿被荡涤得干干净净。如果这样
26、的水还嫌气势不够,那好,还有更壮观的。到农历八月十八日,到海宁看“钱塘潮”去。那汹涌而来的大潮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咆哮的浪涛崩云裂石,可以让胆怯者魂飞魄散,也可以让豪爽者心旷神怡。这潮水,不仅在江南,就是在中国,在世界,也是罕见的奇观。看过这样的潮水,有谁还会说江南的水都是柔弱之流呢!水,是江南的血脉,没有这些晶莹灵动、雄浑博大的水,也就没有了江南。柔和刚还是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一年,和几位朋友在杭州春游。坐在西子湖边,面对着桃红柳绿,湖光山影,聆听着莺语燕歌,风叹浪吟,喝着清芬沁人的龙井茶,大家都有些醺醺然。江南的明丽和秀美,使人沉醉。这种沉醉,似乎能让人昏然欲睡,让人在温初三语文试卷 第 1
27、0 页(共 12 页)柔和妩媚的拥抱之中飘然成仙。这样的感觉,应了古人的诗“暖风熏得游人醉”。朋友中有人下结论道:“江南景色之妙,在于一个柔字。”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反驳这样的结论,很多年过去,回想起来,这样的结论大概站不住脚。离杭州不远,还有一个很典型的江南古城绍兴。如果说江南的城市,都给人一种柔美的印象,那绍兴则完全不同。说起绍兴,我的心里很自然地会涌起一种刚劲豪迈的气概。那里,是我们的一位坚毅勇敢的先祖大禹的故乡,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故乡,也是现代女杰秋瑾和文豪鲁迅的故乡,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最有风骨的人物,都裏挟着勃勃英气,无法和一个“柔”字连在一起。然而绍兴的阳刚之气,并不是全由这些历史人
28、物带来。走在这个新旧交织的城市里,我处处感到雄健的阳刚之气。绍兴是个由石头构筑的城市。古老的城墙是石砖砌成的,老城的路是石板铺成的,运河里的古纤道是石头架成的,而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石桥,千姿百态地架在密如蛛网的河道上。在这些铺路架桥造房子的石头上,用钢凿刻画出的无数粗犷有力的线条,岁月的流水和风沙无法磨平它们。这些石头,以及石头上的线条,使我感觉到一种厚重的力量,这种力量,和江南的柔风细雨完全是两回事。我曾经想,这么多石头,从什么地方来?后来游览了绍兴城外的东湖和柯岩,方才知道其中的秘密。东湖在峻岭绝壁之下,湖水波平如镜。坐船在湖中仰望,但见千仞危崖从天上压下来,那情景真是惊心动魄。这湖畔绝壁
29、陡直险峻,犹如刀劈斧削,而临壁的东湖虽不宽阔,却深不可测。这山,这湖,似有威力巨大的鬼斧神工劈掘而成。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古代的采石场,是石工的斧凿劈出了东湖畔的万丈绝壁,挖出了绝壁畔这一泓幽深的湖。人的劳动竟能造成如此壮观的景象,这是何等伟大的力量!柯岩也是绍兴的采石场,石工们削平了高山,又向地下挖掘。我见过石工们在深坑中采石,斧凿清脆的叮当之声和石工们高亢的吆喝之声交织在一起,从地底下盘旋而上,直冲云霄。这是我听见过的最激动人心的声音,这声音似乎是积蓄了千百年的痛苦和忧愤,埋藏了无数个春秋的憧憬和向往,猛然从人的内心深处迸发出来,挟带着金属和岩石的撞击,高飞远走,震撼天地。在柯岩听到这
30、样的声音,印象中柔弱的江南就完全改变了形象。在柯岩,有一块名为“云骨”的巨大石柱,如同从平地上旋起的一缕云烟,被凝固成岩石,孤独地兀立在天地之间。这块奇石,并非天外来客,也不是自然造化,更不是神力所为,而是石工们的杰作。在劈山采石时,他们挖走了整座山峰,却留下了这一根使人遐想联翩的石柱。这像是一座纪念碑,像是一座雕塑,纪念并塑造着在江南创造了惊天动地业绩的采石工,他们是一个坚忍顽强的群体,是祖辈相传的无数代人。造就了绍兴城和其他江南城镇的石头,就是通过他们的手开采出来的。江南的方言,被人称为吴侬软语,全无北方话的铿锵;江南的戏曲,也大多缠绵悱恻,唱的是软绵绵的腔调。惟独绍剧是例外。绍剧又叫“绍兴大板”,唱腔粗犷豪放,洋溢着阳刚之气。听绍剧时,我很自然地会联想起在柯岩听到石工们的采石号子,同样的激昂,同样的高亢。我曾想,绍剧的唱腔,会不会脱胎于石工的号子?1996 年 5 月 28 日17本文原有江南的水 关于桥 江南的花 花的风骨 柔与刚五章,选 入 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