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中恰当地指导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其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往往能提高活动效率。教师指导时,要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按照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进行。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认知水平、实验操作水平和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估计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哪些内容需要指导?什么时候进行指导?怎样的指导形式更有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斟酌。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开放
2、性,材料一摆,什么都不指导,放任学生瞎研究,其结果是探究目的不明确,实验操作混乱,活动效率低下。指导的另一个极端是指导过度,给学生戴上思维的桎梏,学生进行机械式探究。此为探究活动中的量大通病。案例 1春季星空之北斗七星教师在讲解北斗七星的形状的时候,引出了一个模型的概念。并提问:北斗七星离我们的距离一样吗?展示视频,讲解星星离地球距离不同,看到的亮度不同。在这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操作活动。在准备好的板上插星星(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星星的远近) 。教师让学生将他们看到的星座的样子,画在纸上(你座位的方向看到是什么样子,就把他画下来) 。学生发现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形状。教师让学生将自
3、己画的星星连成线,像什么东西?之后引出最早人们命名星座就是用这种方法。后给出一串密码,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星星远近来插星星,于是,学生朝同一个方向望去,看到的都是北斗七星的勺子的形状。这个过程中,教师先是让学生自由插星星,并将看到的星星画下来连成线,学生发现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产生了矛盾,这一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讲解最早人们就是根据星星连成线之后的形状来命名星座之后,直接给学生一串密码,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星星远近来插星星,于是,学生朝同一个方向望去,看到的都是北斗七星的勺子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过度。建议可以这样处理:让学生也体验以前人们发现北斗七星的形状以此来命名的过程
4、,让学生试着插出北斗七星勺子的形状, (这个难度非常大,估计作为教师也难以完成任务)教师不要规定每颗星的远近,而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高年级的学生有反推能力,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发现每颗星星的远近关系,这样学生做出来的结果也能让他们有成就感。案例 2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之如何观察矿物教师给出几种矿物的卡片,看上面对于矿物的描述,让学生总结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矿物。于是最后讨论出可以从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重量、性质等方面描述。之后又一个个问学生会不会观察,侧重讲解了条痕、硬度的观察和描述,让学生接下来的观察活动顺利开展。在学生观察矿物之前,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矿
5、物,从而为学生观察矿物指明方向。学生观察之前,教师没有放任学生观察,而是根据学生总结出的那几个方面,有重点地指导,如:什么是条痕?如何观察光泽?如何观察硬度?等等。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前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实验效率。科学课中,指导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指导过早,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机会;指导过迟,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失去探究兴趣。有时,需要采用先尝试后指导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做,做了之后发现问题,再来指导。另外,及时提问也是判断是否应该指导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什么地方存在困难。当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灵活调控:学生水平高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说和做;学生水平低一些的,教师在交流时可以多一些提示和追问,指导可以更具体一些。两溪小学 洪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