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引言伴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成品进出口逐渐由各国间利用其竞争优势所加工生产的中间产品的进出口所取代,由此,界定商品原产国的标准也变得愈加复杂与困难同时,同时,在评价全球各国间贸易时,简单依靠一国进出口数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价值链理论,来分析商品在接受国际分工的各国内的价值增值程度,从而真实反映国际竞争力水平。同时,由于价值链各环节要素构成的不同,不同行业的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也存在差异,这就为要素禀赋不同的一国或地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以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并把握更有益自
2、身的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一、价值链理论20世纪八十年代,各种价值链理论的相继被提出。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1997)1在其著作竞争优势提出了其公司价值链理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而“每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以独特方式联接在一起的九种基本的活动类别构成的。”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在任何企业中,“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前者是设计产品的品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服务,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
3、部后勤、市场和销售及服务五种类型;后者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包括了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基础设施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种辅助活动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而基础设施虽并不与各种特别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也支持整个价值链。这些活动在各自进行及相互联系作用中发生价值增值现象。图1企业活动价值链示意图来源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P37每种类型的“价值活动”由于产业的具体情况而可以划分为若干显著不同的价值活动。为区分价值链内部的各种联系,迈克尔波特将存在于一个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
4、之间的联系称为纵向联系。指出,供应商生产某个企业用于其价值链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的价值链也在其它接触点影响着企业。例如,供应商频繁的运输能降低企业的库存,而供应商产品的包装又能减少搬运费用。在波特提出的“价值系统”,包含上游价值、渠道价值与顾客价值。在整个价值链中,往往依次通过供应商拥有创造和交付企业价值链所使用的外购输入的价值链,经历在到达买方之前销售渠道上的价值链,最终,企业产品进入买方价值链中。波特特别指出,附加价值分析与价值链分析之间的区别在于价值链分析方法更加全面地分析了原材料与许多用于企业活动的外购投入,此外可以明确显示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二、全球价值链理论(一)理论提出20
5、世纪九十年代,格里菲(GEREFFI)等人(1999)2在最初的波特的价值链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商品链概念(GCC,GLOBALCOMMODITYCHAIN)。2000年,GEREFFI等学者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AIN)替换原来的全球商品链提法,摆脱了商品概念的局限性,从价值角度着眼分析全球分工。其主要观点为,产业链上的价值活动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抓住“战略环节”是控制整条价值链及所在行业的关键。作为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较广泛研究的机构,英国SUSSEX大学的发展研究所(INSTITUTEOFDEVELOPMENTSTUDIES)将“全球价值链”描述为产品在全
6、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包括在一个企业之内,也可以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可以集聚于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也可以散布于全球各地。(二)基于“二元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分类全球价值链理论延续了格里菲等人在对全球商品链研究过程中的两种驱动模式生产者驱动型PRODUCERDRIVEN和采购者驱动型BUYERDRIVEN的驱动力分析,认为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也来自生产者和采购者两方面。生产者驱动,指由产业推动市场需求进而形成本地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投资主体为依靠技术优势
7、,以开拓市场为目的的跨国公司或通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实现工业化为意图的本国政府。在此种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市场网络来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的前后向联系,最终形成生产者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购买者驱动,指发达国家企业依靠其强大的品牌优势与国内销售渠道,通过全球采购和OEM生产等组织方式所进行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利用强大的市场需求来推动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此种全球价值链中,一系列品牌授权公司、贸易代理公司等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网络,这些企业控制并在空间上形成如下分工协作网络核心国家的总部控制整条价值链,半边缘地区负责协调,边缘地带进行劳动力密集的生
8、产加工。图2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来源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GARYGEREF,P42图3买方驱动型价值链来源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GARYGEREF,P42张辉(2004)3从动力根源、核心能力、进入门槛、产业分类、典型产业部门、制造企业、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辅助支撑体系等9个方面,比较研究生产者驱动型和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表1生产者和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比较项目生产者
9、驱动的价值链采购者驱动的价值链动力根源产业资本商业资本核心能力研究与发展(RD)、生产能力设计、市场营销进入门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分类耐用消费品、中间品、资本品等非耐用消费品典型产业部门汽车、计算机、航空器等服装、鞋类、玩具等制造企业的业主跨国企业,主要位于发达国家地方企业,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联系以投资为主线以贸易为主线主要产业结构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辅助支撑体系重硬件,轻软件重软件,轻硬件典型案例英特尔、波音、丰田、海尔、格兰仕等沃尔玛、国美、耐克、戴尔等资料来源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穷,格里芬(GEREF,1999基础上张辉整理从表中可以发现,驱动力不同的全球价值链有不同的
10、运行特点。这对相关产业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必须考虑相关产业链的驱动力及运行特点,这样的策略才有针对性。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内外研究据对现有文献资料的阅览,结合吴建新(2008)4与刘德学(2007)5对全球产业链的研究,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块,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及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生和分配。其中,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指对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及价值链参与者间关系的协调,这一块的研究集中于治理模式方面。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研究价值链中的行为主体如何通过融入价值链来提高自己企业的能力及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即研究升级的机制、类型和路径等。价值
11、链经济租的研究集中于经济租产生原因及其分配。价值链治理主要决定了价值链升级与价值链的租金分配。以下选取“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为主要研究方向,陈述关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外研究现状1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模式研究HUMPHREY与SCHMITZ(2002)6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个层次的升级模式,分别为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KAPL
12、INSKY与MORRIS(2002)7将“INTERSECTORALUPGRADING”称之为“CHAINUPGRADING”,对其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补充,如表2。表2全球价值链各升级模式及操作方式升级模式操作方式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提高企业内部流程效率,使其比竞争对手更好,包括节点内(如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废品率)与节点间(如更频繁、更少、更准时交货)。产品升级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包括(PRODUCTUPGRADING)改进节点内的新产品的生产流程与改进不同节点间企业间关系。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通过改变企业内部进
13、行的活动组合(例如,负责制,会计外包,物流和质量职能)增加附加值或将经济活动转移到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例如,从设计到制造)链条升级(CHAINUPGRADING)转移到一条新的价值链(例如,台商从晶体管收音机制造到计算器,到电视,到电脑监视器,到笔记本电脑和到现在的WAP手机)。资料来源参照AHANDBOOKFORVALUECHAINRESEARCH,KAPLINSKYRMORRISM(2002),P40由作者归纳整理(1)工艺流程升级,指通过新的生产设备的应用,更高科技成分的生产工艺的引入,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生产流程的改进及管理能力的提高等途径,从而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转化比,以保持与增强企业
14、竞争力。(2)产品升级,指通过对新产品的引入与研发或对已有产品的改进,从而获得更高附加值与更高层次(更为复杂、精细)的产品。JODIEKEANE(2008)8以农业为例指出,工艺流程升级可能来源于依靠科技,在更“明智”或较少的投入下获得更高农业产出,而产品升级则来源于“贴牌”农产品,品牌使得单位价值与价格更高。而这两种升级均依赖于信息和(或)技术水品的提升。图4全球价值链各升级模式及作用环节来源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外向型经济产业转型以珠三角地区为例,邓伟根王然(2010)9,(3)功能升级指通过进入价值链中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从而获取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升级方式。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也被认为是此种
15、升级方式的一种。(4)链条升级指通过进入新的生产领域,从而实现产业链条的转换,通常是企业利用其在原价值环节获取的竞争优势嵌入更高等级的全球价值链而实现。经常伴随所生产产品的更换。2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轨迹研究KAPLINSKY与MORRIS总结性指出,产业升级一般遵循表4中的轨迹实现。依次采取委托组装(OEA)、委托加工(OEM)、自主设计和加工(ODM)及自主品牌生产(OBM)等过程,最终依靠链条转换来实现链条升级。表3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的模式及一般轨迹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模式实证(一般轨迹)委托组装(OEA)委托加工(OEM)自主设计和加工(ODM)自主品牌生产(O
16、BM)链条转换(例如从收音机生产到计算机等)经济活动中非实体性程度随着附加价值不断提升,经济活动非实体性或产业空心化程度也不断提升资料来源AHANDBOOKFORVALUECHAINRESEARCH,KAPLINSKYRMORRISM,P40但是在技术创新等特殊情况下,升级轨迹可能出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升级活动的深入,现实经济活动则被精简,而附加价值一般都会增长。GEREFFI以试图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亚洲服装产业的升级为例,从四个阶段来描述该产业升级过程,第一、商品链建设东亚的OEM和OBM;第二、国际化商品链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离岸外包;第三、协调商品链“三角制造”及海外采购办事处;第四、亚洲
17、的出口品牌的营销平台形成。分析了香港、韩国、台湾等地在上世纪中后期的加工贸易的发生及发展,认为“海外外包”的促成主要原因在于配额限制,东道国通过承接加工制造环节促进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另外,东道国通过本国开展加工贸易设施建设及优惠政策制定来吸引外来投资。JUDIAKESSLER(1999)10认为,伴随过去的五十多年,服装生产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地理变化从西方工业化国家到日本,从日本到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以及从东亚到西半球,生产在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分散。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全球服装制造业进行了从东亚地区向西半球转移生产转移。对于香港、韩国和台湾,服装和纺织品生产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他们
18、依靠这些行业实现其他工业部门的多样化。然而,伴随服装产业在东盟国家的分工深化,整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工资逐年增长,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二)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内研究现状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研究王会欣(2009)11认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加工贸易企业要在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转换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和地位。并概括性指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该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包括经营主体、区域分布、生产方式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增值能力的升级等多个方面。崔凯、孟令岩(2009)12以加工贸易标的为标准,认为加工贸易的“转
19、型”是指,从以“三来”为主的有形加工贸易逐步发展到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为主的无形加工贸易。从价值链角度区分,指从OEM型加工贸易到ODM型加工贸易和OBM型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的“升级”主要包括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能力与地位升级以及技术外溢效应的升级等内容。转型升级的核型内容为,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一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得到改善与提升。许南、李建军(2010)13较为具体指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转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1)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型,(2)外资企业独大向内资企业为主转型,(3)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加工贸易的“升级”可
20、以分为产品间和产业间的“横向升级”与产品生产过程或产业内的“纵向升级”,具体可分为(1)产品升级,即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从物质产品加工向服务产品加工升级;(2)是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工贸易结构朝高级化的方向升级,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之间依次演变。(3)企业在价值链上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在价值链上获取附加值能力的提升。例如,按“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制造零部件研发最终产品研发自有品牌的研发、设计、生产或营销”这种形式呈阶梯状演进。同时,指出第一种转型形式属于贸易方式的转型,中国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正是从它开始且已基本完成,而后两种
21、转型模式才初步开始。而中国加工贸易升级主要是指基于价值链的纵向升级。曲建(2008)14结合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内陆区域加工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概括为“五个转型、五个升级”。“五个转型”包括一是股权结构转变,由外资企业为主向民营企业转型;二是产品产地转移,由沿海加工为主向内陆加工转型;三是组织方式转换,由受托型加工向自主型企业转型;四是生产方式转化,由物耗型加工向清洁化生产转型;五是营销市场转向,由出口海外向内外市场销售转型。“五个升级”包括一是发展阶段升级,走信息化工业发展道路;二是产品结构升级,鼓励制造高新技术产品;三是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四是集聚配套升
22、级,发展装备制造关键材料;五是增值能力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2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由于我国承接全球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较晚,可以发现,国内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国外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相关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1)参照国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般轨迹(见表3),结合国内加工贸易发展状况的研究,从而得出相应转型升级路径;(2)由于生产者驱动型与买房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增值部分所处环节及流向的不同,这就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两个不同的方向,从而得到相应转型升级路径。另外,国内“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向其他价值
23、链环节延伸,为有条件地区在实现加工贸易“工艺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之后,顺利推进“功能升级”提供了启示性思路与指导。(1)基于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轨迹的路径选择梁军(2007)15以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在不同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组合之下的组合情况,由此寻求全球价值链上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途径,如图5。图5全球价值链上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途径来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梁军,P121梁军将升级路径归为三类(1)路径A,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转型升级;(2)路径B,基于技术能力的转型升级;(3)路径C,基于市场扩张能力和技术能力双向组合的转型升级或简称为组合路径。路径A中,原O
24、EM厂商寻求低工资水平的国外或其他地区的第三方生产厂商,产成品从拥有进口国配额的第三方所在地直接运送至全球购买商。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制造三角”关系,可称为加工贸易“走出去”国际化战略或“境外加工贸易模式”。在此种路径下,由于加工贸易投入品分散于各地,需要较高水平的物流体系支撑。路径B中,OEM厂商通过企业职能扩张来加强技术能力,企业职能由原始装备制造向设计职能扩展,并导致之后利用自有品牌进行自有设计的营销。此种途径的实现机制通常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OEM生产中全球价值链治理所产生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动态学习效应,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创新或技术引
25、入与消化提高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工艺升级向产品、功能升级的延伸,最终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该路径的实现关键在于研发投入的加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技术的掌握,,实现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而获得较高的附加值。路径C基于上述两种路径,认为可以针对不同时间或目标市场,搭配实施两种路径,从而取得最大效益。表4不同升级路径的使用条件升级路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路径A具有较强的渠道物流和品牌建设能力企业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路径B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加工制造经验丰富并积累了相关的技术研发能力组合路径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渠道和品牌建
26、设能力,而且资本雄厚企业已经较深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积累了相当能力来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黄永明,何伟,聂鸣(2006)16,P61许南与李建军在谈到加工贸易的“功能升级”的方向选取时,也提出了类似于前两种升级路径的建议,同时又指出在渠道与品牌建设上,除了致力于建立自创品牌,还可以借助他人的渠道与网络向全球推广自有品牌与产品或采取“品牌战略联盟”的形式来进军国际市场。对于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企业通常按照OEAOEMGLCOBM,最终通过生产纳入全球物流体系来实现市场扩张,实现OBM;而对于技术能力突出企业则可以按照OEAODMOBM,应在设计能
27、力达到相当水平后再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的培育。(2)基于不同驱动力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路径选择对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中所开展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路径,主要为“与业内领导型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低价营销和利润组合策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及“高效率的供货服务”。而对于买方驱动型价值链中所开展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主要为“实施成本控制策略”,“适时进行身份转换”,“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沿OEMOBMODM逐步升级”及“扩宽市场渠道,积极打造自主品牌”。(3)“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及其启示性意义“微笑曲线”由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2010)17在九十年代初,通过对传统产业附加
28、值及计算机也在产业变革前后上下游附加值分布变化情况而得出的计算机产业附加值曲线。据微笑曲线名声在外中对微笑曲线的总结性描述,微笑曲线横轴从左向右分别为产业的上中下游(电脑产业的零组件生产、产品组装与分销),纵轴则代表附加价值的高低。以市场竞争形态来说,曲线左侧是全球性竞争,胜败关键决定于技术、制造与规模;右侧是地区性竞争,胜败关键则是品牌、营销渠道与运筹能力。图6浙江绍兴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所处环节来源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量和空间分布,王发明,周颖(2007)18各产业的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微笑曲线”由于各环节附加值高低分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状,进入障碍与能力累积效果是决定附加价
29、值高低的主要因素,也即进入障碍越大,累计效果越大而附加值也越高。通过对各自行业微笑曲线的分析,从附加值的分布情况来确定自身竞争力所在。从微笑曲线从可总结出三个特点第一,曲线是会变的,所以以前成功的模式不一定适用未来;第二,在分工整合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国家或公司可以什么都做,而且都做得好的。由于国家与企业的能力与资源多寡各有不同,所以必须集中资源与力量,选择耕耘几个能力所及或专长的领域,等到实力雄厚后,再扩大到其他领域;第三,在曲线左边零组件生产部分,有三个关键技术、制造和规模,其中又以生产规模最为关键;而在曲线右边关于分销成败的品牌、营销渠道与筹运能力中,又以筹运能力为制胜关键。在我国外贸增长
30、中,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更快,而其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也更大,但谢江南(2008)19指出,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发展、社会就业等均作出重要贡献,但正呈现“贫困化增长”。主要原因在于(1)出口量激增导致对国外中间产品的依赖性加重;(2)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局面导致对国内企业的示范效应较弱;(3)外商“双作价”手段及额外成本存在导致加工贸易利润较低;(4)粗放型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导致贸易争端、环境及资源成本加重。此外,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加工贸易的亟待转型升级。孙少叶和张彬彬(2009)20认为,加工贸易增值率能够准确反映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状态,因而选取了19812
31、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计算出历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发现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从而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仍不明显。郑晓奋(2010)2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来获得沿价值链升级机会,实现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移动,由此来获得持续的收入增长。“产业升级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与跨越式发展。陈菲琼,王丹霞(2007)22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研究指出,尽管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产业最初嵌入全球价值链依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在这一阶段附加值较低,且受到价值链的领导企业制约与控制,但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或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且只要决定全球价值链动态变化
32、的三个关键因素发生变化就可获得升级的各类机遇。3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策略研究(1)策略一促进中间产品及设备制造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增值能力近年来,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比重越来越大,而开展加工贸易不仅是促进我国外贸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承担着带动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加工贸易与国内相关产业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影响。徐剑明(2003)23认为,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中间品的国产化率不高,从而造成增值率较低及利润外流现象。另外,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无法有效拉动,甚至因为原材料的大量进口而冲击国内原材料产
33、业。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促进周围配套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优势,同时还将促进相关产业的与转型升级。同时,周围配套产业是加工贸易企业的重要辅助,东南亚国家由于仅拥有劳动密集优势,缺少辅助产业,较易被替代,这也是加工贸易仍在中国有发展空间的重要原因。谢江南对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中就指出,加工贸易“关联效应”与“溢出效应”发挥的主要前提是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而国内采购和技术协助对其具有推动作用。首先,中间产品作为加工贸易产业与国内产业,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应该通过税收等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另外,应为民营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进入加工贸易领域提供优惠措施,使其成为中间产品的提供商,
34、从而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价值链。孙少叶和张彬彬认为,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型跨国公司”、“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和产成品出口”与“关联企业”三个途径进行技术扩散从而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及国内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率已有所提升,但存在国内采购比率低且采购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两大问题。刘德学、苏桂富与卜国勤(2006)24进一步指出,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及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的主要薄弱环节。根据问卷,国内采购比例超过55,但采购产品结构并不乐观,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872,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35、产品只占122。这表明我国在吸引与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和产业链环节的国际转移存在自身劣势,反过来也影响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除了相关中间产品的结构上的劣势,刘德学、苏桂富与卜国勤通过对179家加工贸易企业的设备采购总量的调查问卷,还指出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设备比重虽然达到373,但集中于一般性或辅助性设备,这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对加工贸易企业关键设备供给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2)策略二促进价值链两端环节本土化增强全球价值链控制力处于全球价值链两端的环节主要是指除产品生产制造以外的产品研发、设计、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刘静(2009)25提出对加工贸易前景的两种观点“放弃加工贸易而致力于研
36、发与营销,走微笑曲线高效益环节”与“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其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离不开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同时,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性,其对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升级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均有较大贡献。王发明及周颖(2007)将全球价值链分为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认为目前,虽然中国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总体水平不高,主要用OEM生产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安全不利。于倩(2008)26引入“微笑曲线”对我国加工贸易分析后指出,我国的加工贸易正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主要是由产业基础薄弱、核心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缺失、国内采购率受政策约束、监管模式尚需加强等现
37、状造成的,同时也是跨国公司推动产业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刘德学,付丹,卜国勤(2005)27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着眼,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原因在于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设计能力、销售渠道及自主品牌的缺失,多数企业仍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附加值较低,因而在整个价值链中较为被动。孙少叶和张彬彬认为越来越多的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国内环节已进入与生产有关的研发环节,升值营销和售后服务环节,如能进入仓储转运环节,将会对我国的物流仓储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过来,加工贸易价值链各环节的渗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附加值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孙楚仁等学者(2008)28对依靠
38、产业延伸来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性从全球价值链控制权缺失的更高视野提出怀疑,认为在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网络下,各国为吸引国外投资更好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竞争。在此现实下,发展中国家即使通过国内价值链延伸或技术进步推动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行升级,但这种竞争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另外,由于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技术外溢来提升价值链中地位。而跨国公司由于其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及对整条价值链的控制主导地位,将通过产业转移或其它方式来遏制发展中国家依靠技术外溢为基础的产业升级。(3)策略三协调内外资加工贸易发展寻求海外市场拓展途径在外商投资方面,与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相比,我
39、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孙楚仁等学者(2008)通过FDI促进加工贸易的“两国模型“的建立及加工贸易与FDI的关系的计量分析后认为,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市场导向型、生产促进型与贸易促进型。在对外投资方面,谢江南针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贫困化增长现状的对策中指出,加工贸易企业应通过对国外销售网络的建设与自主品牌的创建及电子商务的运用,跳过国外中间商环节开拓国外市场。与此同时,实现对“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而这种拓展行为往往需要依托我国积极的对外投资行为。四、结论及建议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散于各国间的世界性分工提供了系统化与整体化的思考方式,从价值
40、增值的角度分析各参与主体所处价值链环节的特点及相互间关系。基于“二元驱动”的价值链划分有助于研究者对全球价值链的整体把握,也有助于对运行机制不同的全球价值链提出针对性升级策略。作为当今对全球价值链的三大研究方向之一,全球价值链体系内各环节主体的转型升级的四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尤其是技术创新等特殊情况下的跨越式升级途径,对于仍处于制造加工环节为主而不断追求“制造”向“创造”角色转换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现实意义,为其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我国长期内一直以OEA及OEM方式开展加工贸易,伴随加工贸易在量上的发展优势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导致的工资上涨、环境污染
41、等问题凸显,加工贸易呈现“贫困化增长”,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既有主动性的长期要求,有存在被动性的不得不升级的现状要求。积极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开展研发、品牌、运输仓储等的建设,将全球价值链两端环节不断内化与自有化,同时,促进国内内资加工贸易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通过外向型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带动国内工业化进程。这不仅需要我国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国内加工贸易商转型升级的自主意识培养,政府与企业对于全球价值链需要有一定的认识与重视。五、参考文献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GEREF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
42、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ES,1999,VOL48,PP37703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38464吴建新,刘德学全球价值链中治理与升级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58635吴建新,刘德学全球价值链治理研究综述J经贸论坛,2007239146JOHNHUMPHREY,HUBERTSCHMITZHOWDOESINSERTIONINGLOBALVALUECHAINSAFFECTUPGRADINGININDUSTRIALCLUSTERSJREGIONAL
43、STUDIES,2002A,3691017277KAPLINSKYR,MORRISMAHANDBOOKFORVALUECHAINRESEARCHMPREPAREDFORTHEIDRC,20028JODIEKEANEA“NEW”APPROACHTOGLOBALVALUECHAINANALYSIS,2008(8)9邓伟根,王然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外向型经济产业转型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学术研究,20101566210JUDIAKESSLER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EMERGINGAPPARELPRODUCTIONNETWORKSANDINDUSTRIALUPGR
44、ADINGTHESOUTHERNCALIFORNIAMEXICOCONNECTIONJREVIEW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1999,PP56560811王会欣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初探J企业导报,200936712崔凯,孟令岩辽宁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910878913许南,李建军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财贸经济,201049810614曲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对策J开放导报,20085505115梁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经济纵横,2007511912116黄永明,何伟,聂鸣
45、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566317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微笑曲线名声在外J竞争力,2010418王发明,周颖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量和空间分布J改革,200711747919谢江南我国加工贸易脱贫之路J企业技术开发,200827575920孙少叶,张彬彬基于转型升级视角的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64454821郑晓奋全球价值链下后发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社会科学家,2010612512722陈菲琼,王丹霞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与企业升级J科研管理,20075525923徐剑明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J经贸论坛,200311141724刘德学,苏桂富,卜国勤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经贸论坛,200674825刘静基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J时代金融,200912101126于倩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成因分析J商业时代,20084333427刘德学,付丹,卜国勤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升级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333628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FDI和加工贸易的关系替代、互补或其它J南开经济研究,200838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