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8114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选题背景养老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政府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中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作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其中,“老有所养”是核心,也是其他几个的前提和基础。(中央白皮书,2006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使老年人的赡养系数和供养系数不断上升,同时我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421”家庭的出现已经越来越多,只靠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选择经济

2、、适宜、有效的养老方式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根本出路。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场所,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所获得的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机构养老的未来发展策略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二)选题意义选择经济、适宜、有效的养老方式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根本出路。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场所,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所获得的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机构养老的未来发展策略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次调查研究采取访谈方式,对X市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养老机构进行调查,主要针对养老机构的机构设置、运营状况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论文撰写中,进行具体补充及论述,并且适当提出

3、一些建议以供参考。(一)主要理论基础1、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2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4、。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

5、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

6、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全国老龄办,2006)据X市老龄委办的X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资料数据显示,X市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截止2009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498万人,占总人口的1916,比上年度老年人口增加245万人,比重增加066个百分点,接近中度老龄社会。(X市老龄委办,2010)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的理论认为,老3年群体的日益增加,既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的挑战和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功能的外移,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和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寻求社会支持将成

7、为趋势。社会化养老,一种通过市场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的模式,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明智选择,也是大多数不发达国家通常是那些保持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台恩普、陶立群20092、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定义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根据国家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解释,我国养老机构可分为五类一是托老所,指设在居民小区内的寄托性(日托型或全托型)养老机构;二是养老院,指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措施,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的养老机构;三是老年公寓,指具有齐全的公共服务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建筑和装修都符合老年人心理和体能特征的(独立或半

8、独立)家庭居室的养老机构;四是护理院,指借助器材、依靠护理才能实现基本生活的养老服务机构;五是临终关怀机构,指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提供服务的机构。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包括以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和老年康复医院为主的老年人养老机构。(1)养老院、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机构,它们都是政府开办或政府与集体合办的面向特殊老年人群体的社会福利机构。养老院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一般来说社会福利院收养的是城市“三无”老人(无法定赡养人、无固定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三种人)。敬老院收养“五保”老人(农村五保户指农

9、村中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老、弱、孤、残的农民生活由集体供养,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简称“五保”)。(2)老年公寓和托老所老年公寓和托老所是面向全部老年对象的养老机构。托老所是接受老年人子女与亲属的委托,对老年人进行照料、看护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破了过去只接受“三无”和“五保”老人的局限性。二者都是以民办为主,政府和集体进行扶持,4允许在政府的监督下收取合理的费用以满足成本的需要,可以略有盈余,以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所需。托老所主要收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依靠子女和亲属照顾的高龄和失能老人,除提供食宿外还要给老人提供照料和看护。老年公寓主要收住生活能自理,自身事务

10、能自己安排的老人,并主要提供住宿服务和膳食服务。(3)老年康复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康复医院主要收治患有老年慢性疾病,如老年痴呆、脑卒中偏瘫之类的老人,老年康复医院除了看护照料之外,还要对老人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带有老年人慢性病医院的性质。临终关怀医院有别于一般的医院,与康复医院的性质也有差别,它是以“善终”服务为宗旨,专门收留年迈久病,弥留于人世的老人,以生活护理和临床护理为主,姑息、支持疗法为辅,为患者做生活护理,并通过谈心、暗示等心理疗法,缓解、疏导病人的情绪,以此来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其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让他们平静安然地死去。(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2003)3、老龄

11、产业试论老龄产业的革命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专刊)明确指出老龄产业是在社会总需求中,随着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业内亦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老龄产业的形成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及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必然结果。因此,发展老龄产业必须考虑老龄化(社会)的背景(萧振禹,2004)。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老龄产业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专刊)提出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需求的多元化是老龄产业赖以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基础(袁新立,杨东法,2004)。同时在

12、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中指明观点由于目前老龄产业的性质徘徊在事业与产业之间,因此部分学者坚持认为,福利性和微利性使老龄产业的显著特征,是老龄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主要区别。因为任何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赢利的企业,或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老龄产业也不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老龄产5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它的福利性,又要保持它的微利性(冯长荣,2001;张智敏,唐昌海,2001;程勇,2004)。另外在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专刊)有些学者认为老年群体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

13、的地位,这决定了老龄产业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李本公,2004)。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目前相当一部分优惠政策和法规只给予福利性的、非营利的老龄产业如养老服务机构,导致大多数养老机构依赖财政拨款支持,不积极开拓市场。近几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积极参与老龄产业领域的现象,并且已经出现不少成功经营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机构。实践证明,走市场化运作模式也是可行的思路。有些学者在比较社会办养老机构和政府办的福利养老机构在管理能力、赢利水平及提供养老服务质量上的差异时,发现社会办养老机构比政府办福利养老机构更具竞争能力,入住老人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满意程度比政府办养老机构

14、要高(北京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课题组,2004)据老龄产业会议小结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稿,2001年第二届老龄产业研讨会,在总结过去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老龄产业的11条政策建议(程勇,2001),从而使老龄产业研究从局部、微观的市场、企业研究,走向全局、宏观的战略、政策研究,把发展老龄产业看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据我国民办养老设施发展状况的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问题研究一文,2004年的第三届老龄产业理论和实践研讨会及同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中国(大连)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回顾了近10年来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今后民营

15、资本的参与将是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陶立群,翟德华,2004),同时在老龄产业会议小结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稿中,认为发展老龄产业要立足本国国情,在优先发展老龄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养老服务机构,国家有必要建立一套包括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在内的资质评估认证标准,明确管理认证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和监管,使老龄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程勇,2004)。这一建议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老龄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有序的健康发展的快速通道。64、社会福利社会化根据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展望,中国内地香港迈进九十年代的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报告集的阐述,二战后许多

16、发达国家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普遍的社会保障,在市场不能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收入时,由国家为他们提供体面的生活。福利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负面效应。不少学者对社会福利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解释,主张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者逐步由“国家”转向“社会”,实施社会福利多元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社会福利理论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潮成为其中的主流,直接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队福利政策的调整。我国的社会福利化兴起于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化,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处于尴尬境地,单靠国家投资兴办福利事业单位已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福

17、利需求,导致了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福利改革热潮。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摆脱福利事业的困境,1983年民政工作会议前后,民政部门开始探索福利工作的改革,提出国家和社会力量的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思路。这便是中国福利社会化的发端。1984年民政部在福建漳州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指导思想,强调要促使社会福利从单一的、封闭的国家式包办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的体制,要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发展社会福利事业。1990年民政部副部长张德江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的第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社会福利化的核心内容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资金来

18、源的社会化、管理的社会化、服务设施的社会化、服务队伍的社会化。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方案的基本确立。“社会福利社会化”由此成为中国福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张德江,1990)目前被较多引用的是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出的概念指在政府的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多吉才让,2000(二)其他相关理论基础准公共物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71954年,萨缪尔森在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一文中,从公

19、共支出的角度出发,给公共产品下了精确又深入的定义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队该产品消费的减少。(SAMUELSON,1954)2、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根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公共经济学中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及解释(1)非排他性又称“消费兼容性”或“效用共享性”,是指一件公共产品供某个消费者消费时,难以排除或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好处。即第一,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独占消费的想法,但在操作中或者技术方面不可行,或者虽然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不值的;第二,任何人即使不情愿,也无法拒绝对该产品的消费;第三,任何人都可以再相同数量上,或在相应程度上消费该产品。(

20、2)非竞争性指在既定的生产水平下,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这种非竞争性意味着新增加消费者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坏不花任何成本。一是生产方面,指根本不需要追加资源的投入;二是消费方面,指根本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根本不会带来“拥挤成本”。(杨志勇,张馨2008)3、准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性微观规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还有大量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商品,称作准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强弱,将混合物品分为具有排他性但弱竞争性的混合物

21、品和具有竞争性但弱排他性的混合物品,前者如医疗、教育、保险、俱乐部产品以及水、电、气等自然垄断产品,后者如森林、草原、公海等公共资源以及孤儿院、养老院、扶贫、垃圾处理等社会福利服务。(植草益,1992)准公共物品通常采取市场或者混合方式向社会提供,并通过收费等方式弥补其成本。4、准公共物品养老机构服务(1)非排他性每一个人在为家庭、社会做出贡献之后,都会慢慢变老,都应该享有安度晚年、享受社会发展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8保障法规定,“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

22、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中国人大常委会,1996由此可见,每位老年人都可以同等的享受养老福利服务。任何人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把老年人排除在养老福利服务的消费体系之外。而且从技术上讲,排除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本就是不可行的。(2)引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财政学中的观点竞争性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福利机构较少等原因,养老机构服务供不应求,享有权利和产生需求的老年人数量远远大于养老机构服务的供给量,超过零边际成本的规模容量,竞争性的出现再所难免。哈维S罗森通过对公共产品的生产比较研究指出,政府生产还是非政府生产并不重要,是否竞争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具有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来说,

23、一定程度上采用市场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哈维S罗森,2000)(三)养老机构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养老机构服务的对象1、参照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研究一文,在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之前,养老机构服务的对象为“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一般的社会老人不在养老机构服务对象之列。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提出了“服务对象公众化”后,一般的社会老人被纳入养老机构服务对象范围,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已扩展到全体老年人。(焦亚波,2009)2、研究评述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出发,养老机构服务的对象是所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而在老年人中是可以划分层次的,

24、既有高收入老人,也有低收入老人,既有健康老人,也有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无论从需求的紧迫性、强烈性,还是从满足这种需求的道义性、可能性,都要有侧重点,转变单一制的养老服务方式为多元化、层次性的,这才是对养老机构服务对象比较全面的认识。二、养老机构服务的性质1、养老机构服务的性质是福利性还是商业性9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明确指出,“福利性”原则是指与商业性运行原则相对的,其基本含义是不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贫弱群体的特殊需要去分配财富和提供服务。从运行原则上看,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向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后者的需要。“商业性”原则是指按照等价交换的原

25、则,由市场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需求。依据以上原则,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性质进行判断。从服务的对象来看,养老机构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而社会孤、老、残、幼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后,老年福利事业正在从补贴型向普惠型转变,老年福利服务的对象也己从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扩大到全体老年人。从这一点可以判断出,养老机构服务的性质应该,是福利性的,而不是商业性的。但是,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养老机构服务的资金来源和运行机制出现了变化从资金来源渠道看,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机构服务领域,政府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投入的资金比例逐渐下降从养老机构服务的运作看,政府把一批政府办养老机构通过转

26、制的方式推向市场,并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效率的提高。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20072、研究评述再次借鉴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研究的观点,正确认识养老机构服务的性质至关重要,性质将直接决定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资金来源和服务方式,决定国家、市场互动关系和社会边界,决定社会资源分配模式和国家社会责任。(焦亚波,2009)目前市场上有一部分营利性养老机构存在,它们纯粹是商业性质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这部分养老机构数量少且比例小。市场上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是非营利性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的经营性不等同于商业性。它的主要目标不是利润,而是为了更有效

27、地实现养老机构服务的福利性。同时,非营利性养机构服务的福利性不能等同于社会救助的福利性,不能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一律视为应是无偿或低偿服务。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本质上具有福利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三、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四种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1、依据我国未来养老机构的模式分析中给出的观点,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强调福利性,主要面向城乡低保老人提供低端养老服务;民办公助型养老机构10强调非营利性和一定程度的福利性,该类养老机构一方面为中低收入老人提供低价的中端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为低保老人提供福利性低端养老服务,比如政府可以从该类养老机构购买一部分床位免费提供

28、给低保老人;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强调营利性和一定程度的福利性,该类养老机构一方面为中高收入老人提供有偿的中端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为低保老人提供福利性低端养老服务,比如根据合同规定,在政府提供政策优惠的情况下,预留一定比例的福利性床位,提供给政府部门安排过来的低保老人;民办民营型养老机构强调营利性,主要面向高收入老人提供形式多样的高端养老服务。四种养老机构均可根据照料程度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提供精细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面向生活起居方面需要专人护理、但不需要专业医疗照顾的不能自理老人;提供中度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面向没有严重疾病、不需要全天候护理、但是生活起居均需要专人协助的半自理老人

29、;提供一般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面向能够独立照顾个人生活、不需要专人护理的自理老人,为其提供安度晚年的集体环境。此外,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注意两种划分提供休闲型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面向富裕的自理老人提供度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等高收费高质量养老服务,同时注重保健品销售、服装定做、绿色食品提供等老龄产业链条的建设;提供精细照料和24小时医疗照顾的养老机构,主要面向自理、半自理以及重病的富裕老人,不仅提供精细的护理服务,而且提供24小时专业医疗照顾和康复服务,是集养老和医疗为一体的养老机构。(杨宜勇2009)2、研究评述根据我国国情分析,第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很多,而且还会继续增长,他们中的相当部

30、分具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和需要,因此我国必须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让其保持长期的活力;第二,我国老年人口收入差距大,因此养老服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同时不同收入水平老人获得的帮助应该是不同的。再者,仅靠政府的力量,也许能够为部分低收入者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但是不可能为所有老人提供福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我国养老机构的构建需要非政府力量的大力参与;我国非政府力量虽然还不是很强,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投资经营养老机构的实力,其中少数资本雄厚者受利润的驱动很容易涉足高端养老11服务业,其他分散的资本所有者有可能成为中低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这都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引导。还有,各地在发展养老机构时不可

31、采取一刀切,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调整养老机构模式的具体内容;民办或者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有待改善,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做好优惠政策落实工作。(四)近年来关于我国养老机构现状的研究观点1、养老机构市场供需方面的研究观点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应对策略一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状况,与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2007年底民政部统计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4万家,床位2383万张,收养老人190多万名。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4,较之与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并且许多养老机构都是因陋就简建立起来的,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院舍住养服务需求。许多贫

32、困、边远地区及靠民间力量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囿于经费短缺、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服务内容不丰富,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也有较大的差距。养老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属性。国家鼓励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其目的主要就是要为那些介助或介护老人提供他们最迫切需要的长期照料和专业化护理服务。从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看,机构住养的对象基本定位在生活不能全部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身上,如果他们自身的支付能力不足,负担不起服务费用的话,政府则视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和补贴。反观我国养老机构的运行,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和评估标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之政府资源配置的不足或缺失,使得

33、众多养老机构在收住服务对象时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因此,我国的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出现了一种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法则悖行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机构住养服务的介助或介护老人因支付能力不足住不进来另一方面却是许多高收人但身体健康的自理老人占据了大量床位。这种状况不解决,机构养老的方向就会偏离正确发展的轨道。(闫青春,2008)2、机构内部管理方面的研究观点参照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应对策略的观点,机构养老应该定位于最需要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失能老人。这些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程12度越来越低,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专业化的机构住养服务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机构收住

34、此类服务对象,需要专业化的护理照料必须跟上,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手法、技巧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然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状况,却与失能老人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方面,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自2002年2月开始推行,到2008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不到3万人,与上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是难以应对的。另一方面,大量经过系统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又往往囿于编制、名额等补充不进来。(闫青春,2008)3、政府及

35、政策方面的研究观点(1)政策的贯彻实施据社会化养老进程中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动机究指出由于其在文件中规定的优惠政策都没有实施到位或者是指实施了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相关投资者在投资之后不久就无法再享受优惠政策,给他们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政府的政策实施明显偏向于集体办养老服务机构,只对这些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补贴,这使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更加得不到政策上的优惠,加剧了不平等竞争。(张蕾黄毅菲贺娟罗婷2008(2)政府的行政监管根据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结论社会福利社会化和老龄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调动了社会力量大量兴办养老机构。根据对各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状况的调

36、查统计除西藏外至2007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民办养老机构4141家。另据2008年民政统计年鉴全国4万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的4615家进行民非登记的23279家;工商登记111家;至少有15000多家没有进行任何登记注册。这其中除了一部分乡镇敬老院未正式登记外,其余都是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这足以说明,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政府行政监管乏力。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立法法规定,只有国家法律和国务院法规规定的才能作为执法依据,可在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审查批准和注册登记问题上,除了一个民政的部门规章外,没有其他可作为依据的法律法规。因此对民办养老机构缺少必须登记注册的法律约束力;即使发现违规也难以依

37、法查处。由于监管不严,带来严重的后果许多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不符合标13准规范;各项服务不规范,损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事故不断人员素质低、超负荷运转;事故引起的各种纠纷不断;逃避检查、偷漏税等现象屡见不鲜等。(闫青春,2009)4、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观点这里借鉴社会化养老进程中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动机究一文的研究结论(1)规范方面现在对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法律、规定等主要有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主要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管理、经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规范只是从比较大

38、的方面对经营管理进行了规定,对于较为细致的方面却没有更加详尽的描述。在养老服务机构的具体经营过程中,一些机构与老人、机构与家属、机构与员工、老人与员工之间的纠纷,并不能够完全根据这些法规来解决。但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他的法律如民法通则的使用不一定可以公平公正的解决这些纠纷,这就给机构提供了较大的投机机会。比如可以不遵守规定克扣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可以对食堂标准进行改变、可以对家属提出各种要求等,由各机构自己进行具体的规范。(2)保护方面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保护却没有规定,这使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的风险大大加强。比如某养老院由于安全事故,导致受害人要求赔偿26万元。这相当于养老院一年的收入还多,

39、而主要的事故责任并不能完全判定在于养老院,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定,养老机构没有办法对此进行抗辩。在访谈中,管理人员反映老人有老年法保护,员工有劳动法保护,但养老机构却没有任何法规进行保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法律进行保护,机构为了减少风险获得盈利,一定会在平时的经营中尽可能地进行投机增加盈利,以弥补发生风险时产生的损失。这样,由于法律的保护作用没有发挥而造成了机构的投机行为。因此,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一方面使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投机经营获取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又使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进入门槛从无形中增高,对于推进养老社会化产生了比较不利的影响。(张蕾黄毅菲贺娟罗

40、婷200814三、总结部分综上所述,通过查阅整理各种对于养老机构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文献,汲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养老机构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也存在供需关系紧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背景下,应积极鼓励发展民办型、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等。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这类型的养老机构,应该是具有福利性和经营性(微利性)双重属性的。在赞同和支持该观点的同时,我认为还得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区分民办养老机构的组建性质,是股份制合资还是与企业合作的由此来评估该养老机构的经济实力和运营能力,相应地政府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这

41、样才能有效地发展民办型、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其次,学者们都大力提倡养老机构应该严格规范和优化机构的内部管理。比如护理工作人员的规范化、专业化,引进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等。我认为,学者们的观点明确了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但是各种差异性要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它们的优劣势,细分各种服务的类型,提高各项工作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再次,养老机构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老龄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政府在完善政策的制定与贯彻,以及加强监管职能的同时,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最后,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下,还应注意到“兼顾公平”。一方面加强保

42、障老年人各种权益;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另一个利益群体养老机构的权益保障。对此,还需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积极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保障各方权益,以促进养老机构更好地发展。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引言,概述论文研究思路及界定相关概念。第二,X市养老机构基本状况介绍。第三,X市养老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15第四,提出完善X市养老机构的建设及发展的解决对策及建议。16(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归纳总结X市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X市各类型养老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原因。3、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配置、资金

43、运作等方面提出完善X市养老机构的建设及发展的解决对策及建议。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图书和网络查找相关的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情况。2、实地访谈法通过到X市各养老机构的实地考察,访问机构相关负责人,切实了解X市各类型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二)技术路线17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X市区养老机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引言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基本内容框架结构理论、概念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概念机构运营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结论主要结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对策及建议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配置资金运作1812010103020101122,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201

44、011102011110,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32011年2月21日至3月11日,集中三周时间,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教师认为学生已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由指导老师提出经学院审核批准后,学生方可进行毕业实习;42011年3月14日5月3日毕业实习;52011年5月5日至6月10日,毕业论文校内指导、评阅、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台恩普,陶立群等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M科学出版社,20092X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资料MX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0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Z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M北京

4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多吉才让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资料汇编M20006张德江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展望,中国内地香港迈进九十年代的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报告集M19907SAMUELSONPAULA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M1954,3643973898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7289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10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

46、0711焦亚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200912全根先中国民政工作全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1913孙炳耀,常宗虎中国社会福利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14周士禹,李本公中国民政丛书,优抚保障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15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6程勇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17程勇老龄产业会议小结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稿Z200418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陶立群,翟德华我国民办养老设施发展状况的

47、研究M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20萧振禹试论老龄产业的革命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7)1521袁新立,杨东法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老龄产业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J2004722北京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课题组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7)4823冯长荣对发展老龄产业的思考见程勇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24李本公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社会质量(在第三次全国老龄产业理论和政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7)125张智敏,唐昌海发展老龄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见程勇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26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全国老龄办,200627闫青春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2009,(12)91128杨宜勇我国未来养老机构的模式分析N公益时报,200912102029张蕾,黄毅菲,贺娟,罗婷社会化养老进程中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动机研究D,20081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