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韶关市中小学“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决定实施“韶关市中小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以实施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为导向,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评价机制,推进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实施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体化,教研培一体化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科学性和发展性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深化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引导中小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23.导向性与激励性原则。充分调动全市中小学校长、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评价与激励的导向和激励作用。4.统筹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原则。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充分考虑我市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城乡学校)教学水平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逐层细化措施,逐项抓好落实,保证方
3、案的实施并取得实效。三、目标任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开展中小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在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强化课程、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教学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评价与激励的导向作用。(一)指导中小学校开发校本和特色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指导中小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和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三)指导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并将活动课程化、校本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四)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
4、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3四、工作措施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必须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发展、自超越、自升华的过程。实施核心素养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一)着力提升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市县两级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二)以点带面推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挖掘、培育和
5、树立一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学校(学科、教师) ,推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三)发挥教科研先导作用提升指导和服务水平。强化学科教研活动和教学视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服务。继续开展“蹲点教研” 、 “定校指导” 、 “送教下乡”以及各类教研活动。(4)搭建平台促进成果的交流研讨与分享交流。通过开展“校本(特色)课程(教材)评比” 、 “优秀课例(教学设计)评选” 、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研讨和展示分享平台,推进4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五)凝聚和
6、发挥好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省、市、县区名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工作坊) 、优秀学科组等中小学(教研室)名师团队的力量,树立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教研、科研的典型,示范引领、协同推进。(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学科课外综合实践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包括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科学精神、信息意识和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七)积极探索基于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教学。通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落实。(八)做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通过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促进学校规范、优
7、质、特色和可持续发展。五、实施步骤整个工程以三年为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动员与启动(2018 年 6 月) 。各县(市、区)、学校组织学习韶关市中小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动员全体教师提高对“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第二阶段:制定实施方案(2018 年 7-8 月) 。各县(市、区) 、学校成立“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5案。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8 年 9 月2021 年 6 月) 。根据质量提升工程方案,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有关制度,强化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着力推进基于学
8、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第四阶段:总结深化(2021 年 7-8 月) 。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质量。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及时进行表彰。六、保障机制 1.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落实教学质量“一把手”责任制,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和质量的核心意识。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实施科学管理,落实好领导和监管机制。2.统筹推进、重在落实。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市、区)要在全市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具有本地(校)特色的工作方案。各中
9、小学校校长要亲自部署、多措并举、抓好落实。3.加强管理、确保实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确保该项工程取得实效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教研部门和学校在课题(成6果)申报(推荐)和立项审批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课题的倾斜、跟踪和指导。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要确保各类活动的开展,通过集体备课、赛课、评课、研讨交流,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4.注重过程、及时总结。各县(市、区)和学校要注重阶段性的工作总结,通过总结与反思,以及对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检测和分析,从中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对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5.保障投入、加强督导。各县(市、区)和学校要保障该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要将该项工作的评估考核列入对集体(学校、科组等)和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