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名 称 低碳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理论研究 一、 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 , 省 内外 关于 环境艺术设计 理论 研究 大致 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 就环境艺术设计的物质形态而言,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偏重于功能主义理论去组织设计 ,另一类是 偏重于以形式美理论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艺术设计 。按功能主义理论为我们设计的环境往往使人们不满意。功能主义更多的是从生
2、理学角度来评价环境的准则。但功能主义者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因素,他们大多对环境艺术设计所营造的空间本身不感兴趣,没有考虑到环境设计对游戏活动、交往及聚会的可能性等方面与人的行为模式存在潜在的影响,是一种着眼于功利和物质的设计思想。而按形式美的规律为指导理论的环境艺术设计,又常常维美至上。如在规划思想、路网规划、景观建筑、建筑装饰、道路铺装、植物配置、小品设计等设计内容方面,局限于地域语言下的形、色、肌理等方面研究。虽提倡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也局限于人的方便性、舒适性这一人的本能需求。而人的方便性和舒适性这一需求常常会被无度的开发,这是不符合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低碳要
3、求的。 那么 如何使环境艺术设计既符合低碳要求又能使人方便舒适呢? 可见 在设计实践中拥有一套人的低碳行为模式参考资料和低碳语境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系统资料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当前, 在 这方面的系统理论研究还很缺乏 。 研究 意义 ( 一 )弥补业界对低碳 环境 要求下环境 艺术 领域系统研究资料的缺失。 ( 二 )建立一套新的、适合低碳生活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理论。 进而 通过 这种新的 系统 理论指导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符合 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 ( 三 )促进设计师 将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向 “个”体因素与“群”体因素综合方向 考量,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回归到科学的、可持续发
4、展的轨道上来。 ( 四 )适应和促进社会对低碳生活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 研究 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人的低碳行为模式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历史文化及民俗传统对人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客观 环境影响 人 行为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人的 行为改变环境的相关因 素 第四节 人的低碳行为模式模型 第二章 室外 环境艺术设计诸要素与人的低碳行为模式关系 第一节 不同室外空间类型影响人的行为因素 城市广场环境、主题公园环境、居住区景观环境、商业步行街环境 促进人的行为改变因素分析。 第二节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对人的行为影响 规划设计思想 中的地碳方向 (室
5、外具体环境设计的指导思想 -大脑 ) ; 路网 设计 与人的行动关系 (室外整个环境的 骨骼 ) ; 景观节点 设计 与人的滞留时间节骤 (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 关节 ) ; 地形设计 与人的视点转移(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 肌肉) ; 植物配置 与人的心情转 换(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 皮肤 ); 景观小品 设计 与人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 点睛 之处); 第三节 室 内 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对人的行为影响 在 展示空间、办公空间、居住空间、娱乐空间、卖场空间 的室内设计层面诸要素中研究分析对人的行为影响要素。 第三章 环境艺术适度设计体系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观念中的天人合一、和适为度、中庸之道的设
6、计思想研究 第二节 国外从人体工程学到感性工学的设计观念的嬗变 第三节 从感性工学指导体系到适度设计体系变革 第四节 适度设计指导体系与环境艺术设计程序 第四 章 低碳与可持续环境艺术适度设计评估标准 结语 基本思路和方法 ( 一 )人的个体行为方式与人的群体行为方式影响因素差异化研究 通过问卷法和观察法对城市广场环境、主题公园环境、居住区景观环境、商业步行街环境、商业展示室内空间、办公空间、居住空间、娱乐空间、卖场空间等进行实地调查 ,统计和总结人在环境空间中共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以及个体与群体行为之间互相影响的规律性。 ( 二 )人的低碳行为模式形成的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 实地调 研
7、究后总结的人在环境空间中共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以及个体与群体行为 之间互相影响的规律性,依照低碳行为规律筛选,对筛选后的人的共性行为按照环境行为学规律、环境伦理学规律、环境心理学规律、传统民俗学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 总结出环境空间中人的低碳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 ( 三 )人的低碳行为立体模型建设研究 根据上述 实地调 研究后总结的影响人的低碳行为发生的因素,确立影响权重, 建立类似于色立体的人的低碳行为立体模型。 ( 四 )人的低碳行为立体模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根据建立 好 的人的低碳行为立体模型。 进一步对主题公园、居住区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和商业空间、办公空间、
8、展示空间、居住空间等室内空间进行理论验证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总结、修正模型。 ( 五 )低碳环境语境下环境艺术 设计 体系研究 根据修正后的人的低碳行为立体模型, 对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中的空间分割、路网规划、景观轴、景观建筑设置、色彩配置、植物配置、景观小品设置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论证,形成 形成一套能符合可持续发展(低碳)需要、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符合人们生活与审美需要的“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理论。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 一 ) 拟突破的 重点 根据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将人的行为共性按照宏观环境中的群体行为倾向、微观环境中群体行为倾向以及空间环境中个体行为倾向,并结合运用环境心理学
9、、环境行为学、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概念,对这些行为进行成因分析。 形成人的行为模式共性数据库 。再结合低碳行为优化标准对人的行为模式数据库中的行为方式进行筛选, 建立人的低碳行为模型。根据人的低碳行为模型,结合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建立新的符合低碳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理论。 进而直接指导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 二 ) 拟突破的难点 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空 间?需要通过人对环境的体验, 并对设计中的环境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 在环境设计中,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互动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发生过程是什么,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突破的研究难点 。 由于人类的行为具有多样性, 分
10、为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每种活动对环境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走循环可持续发展,恪守把握设计尺度,使环境艺术设计合理化,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通过对人的生理、行为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环境因素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所有这些对人的行为模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因子数据获取,都要建立在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现场试验基础上的,所以工作量非常大。课题组拟将本
11、次研究的调查工作与本学科的在学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是可以完成这一课题的调查工作的。 主要观点 传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诸多理论中被解释成为以人的需求以及满足人的需要为核心的理念 ; 然而 人的需要是无尽的, 设计的本质应该回归到解决人需求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上来,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设计,均 为人们经常活动的场所 ;俗语云“吃饭八分饱,看人三七开”, 在低碳与可持续理念指导下 的环境艺术适度系统设计理论必将成为将来指导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 三、理论创新: 目前我国使用的人体工程学的尺度,多 参 自日本等国 60 年代的研究数据,但日本等国每 2 年均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整。 7
12、0 年代起,韩国开始研究感性工学,并采集社会相关数据,形成系统理论; 本课题 从科学调研入手,以艺术设计理论、环境行为学、环境艺术设计、 低碳生活理论等理论知识为基础, 注重研究全新的环境艺术适度设计系统理论。 并力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 从人体工程学 指导的设计 到感性工学 指导下的人性设计推进到以 适度 环境艺术 设计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设计 。 四、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 一 )第一期调研工作已 基本完成 自 2006 年起,项目组主要成员已经组织学生对 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做了多次调查 ,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动态变化资料,并已发表了 多 篇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这些研究基
13、础将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二 ) 课题组查阅读和准备了如下主要参考资 料,编制了详细的调研表等,具备了前期研究基础。 中国文化史 ; 中华文化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建筑语言;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清式营造则例 ; 中国住宅概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 视觉习惯与文化 曹意强 ;设计美学李超德;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何晓佑;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交往与空间 . 杨盖尔 .著,何人可 译; 环境心理学余国良,王青兰,杨志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李斌; 论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尹洪;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徐 磊青; 基于心理因素的有限空间内个体行为模型张四海 , Bernardo Pando, 王煦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徐素 .;环境管理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曾思育;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常怀生;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刘盛璜;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欧阳友权;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鲁特里奇,王求是、高峰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