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四年级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实验学校 洪浩芳 13616757052一、为什么改进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很多老师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提问的技巧上,在问题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上下功夫,问题繁、杂、小、碎,缺少整体的框架,着眼点更多局限在知识的分解上,降低思维的含量,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解题能力强,提问量力差,缺乏问题意识,具体表现在:1、学生提问的现状无疑可问: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容易变成“满堂灌” ;现在教师问,学生答,又
2、成为“满堂问” 。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认知状态,使学生缺乏质疑问难的主观能力性,不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发展。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新颖、尖锐。比如:学习年、月、日,一学生问“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教师觉得问题与教学无关,而且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便敷衍说:“问题提的很好,我们课后个别交流。 ”但一完课,就把自己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长此以往,就会让这些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积极性。不会问: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缺乏思考或对教学内容了解不够,而“无从下口” ,不知道怎么问。比如,学习“观察物体”一课时,有一学生提出他想知
3、道“观察物体”怎么读,怎么写。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的心理,遇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有些学生懒动脑思考,有种依赖性,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质疑。2、教师提问的现状提问过于单一 :课堂提问仅限于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 ,忽视了师生的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看似有问有答,实际上形式单一,学生缺乏思维的空间。课堂表面上看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交际的实际能力,且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提问过于格式化:数学课堂中,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你知道答案吗?”“你来说他的答案对不对 ?”这种常用问答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经常反复使用,不但不
4、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千篇一律的问题更容易让学生养成倦怠的情绪,从而仰制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问过于细、小:有些教师提的问题过细、过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回答,降低了问题的思维价值,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问过于简单:大多数老师把问题设计成认知目标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的解答,而对于更高要求的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性、创造性问题设计较少,不能把记忆性问题变成要求更高的“大问题” 。3、对学生提问能力缺失的成因分析学生因素:心理因素学生不自信,存在自卑心理,加上对教材的盲目迷信,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幼稚而被师生取笑;能力因素因知识面狭窄,思考缺乏深度,对所学材料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抓不住学习
5、的重点,提出来的问题思维含量少。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师习惯于“师生问答”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自主探索、勇于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不够。二、改进什么在“问题导学”中,问题的提出要能承载知识的最核心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争论,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并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学生方面:首先必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加强自主学习 ,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提前感知,学生只有对所学材料的理解有一定深度后,才能提出像样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求学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来提问、质疑,避免质疑问难形式化。最后教师还要加强对教
6、学内容的“课眼”提出问题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抓重点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方面:(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对教材必须要“懂、透、化” 。教师要懂得“问题”引路,引向何方是第一要务。让“问题”通向教学的目标,是最重要的事情。根据教学内容及其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过往的生活、学习经验,根据教师自身的优势和教学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而后,设计可覆盖教学内容的问题,让问题贯通教学过程的始终,方向稳定指向教学目标,有效、有序、优化展开教学过程,在问题的逐一呈现和解决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不但教学目标要清晰,达成教学目标的路径也要
7、清晰。设计的问题要反复推敲,确保其有效性、可行性,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在达成目标的路径上激动、顺畅、愉悦。(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 。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宽松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 ,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求异精神要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氛围。(3)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教师
8、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不少内容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学生能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学生的人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围绕教学目标、搭载教学内容的“问题” , 激起学生的悱愤,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怎样改进(1) 准备阶段(2014、52014、6)成立教改项目组,收集国内外关于“问题导学”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对此教改项目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2) 实施阶段(2014、62015、5)1、按方案制订每学期实验计划、开展研究。2、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3、阶段总结形成研究报告,规划下阶段研究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3) 总结阶段(2015、52015、6)1、形成序列化的小学数学四年级“问题导学”的学生“问题”集。2、基于“问题导学”的教学预案都将附有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磨课经历及教学反思。3、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并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