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3+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报关、报检等相关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商品品种、商品质量特性与要求、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认证、商品质量变化、商品检验与分级、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分类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鉴别商品、保养维护商品、分类管理商品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熟悉商品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商品质量鉴别、养护及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2、。 了解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内涵。了解商品质量标准及认证的相关知识。理解商品的质量特性、一般质量要求。理解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理解商品品种的相关知识。 熟悉商品的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熟悉商品常用的分类标志及常见的分类方法。熟悉商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熟悉商品检验的方法。熟悉商品常用的养护技术。熟悉商品编码及目录。2.能力目标 能鉴别商品的质量,并准确的对商品进行验收。 能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能合理的选择与使用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 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养护。能适当的对商品进行编码及形成目录。 3.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
3、力。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为 64 学时。四、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学分为 4 学分。五、教学内容与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1 认知商品及商品学理解商品的内涵,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22 商品品种理解商品品种内涵,能识别不同的商品品种、建立品种意识。多媒体、实物、超市考察、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23 商品
4、的质量特性与要求理解解商品的质量特性与质量要求的不同含义,能判断商品的质量特性,能识读商品的质量要求,建立质量意识。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44 商品质量管理 理解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案例法、讲授法、讨 2熟悉 PDCA 环。 论法5 商品标准与认证了解商品的标准及认证的含义、意义;熟悉标准的不同级别;熟悉认证的类别及不同的认证标志。能识别不同的标准级别及认证标志。建立质量意识。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46 商品质量变化熟悉商品常见的质量变化,了解引起质量变化的原因。能判断不同商品的质量变化。建立质量保护意识。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67 商品检验与分级熟
5、悉商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及商品质量分级。能选择商品合适的检验方法,能判断商品的品级。多媒体、实验、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68 商品包装熟悉商品各种包装材料的特点,熟悉商品各种包装技法,熟悉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标识的特点与内容。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技术,能识读不同的包装标志。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69 商品养护了解商品养护的含义与意义,熟悉常用的养护技术。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养护技术。建立商品质量保护意识。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810 商品分类管理了解常用的分类标志,熟悉常用的商品分类及商品编码的方法,了解商品的目录。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意识
6、。超市参观考察、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611 典型大类商品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学习包括普通商品、特殊商品的基本知识和储运措施。能鉴别不同商品的质量,能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进行养护和分类管理。企业考察、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18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实物、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及案例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多媒体、实物、调查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品,我们身边就有丰富的商品学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
7、体、实物、调查等多种手段,充分挖掘身边的案例、实物、网络及各类媒体等各种资源,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2.案例、小组讨论、任务驱动、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利用商品学课程紧密联系生活这一优势,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寻找案例,使学生能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而对理论进行提炼和总结。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挑战性和兴趣。(二)考核与评价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合理应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
8、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教学条件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利用本课程贴近生活这一特点,充分挖掘生活中如实物、新闻、商品质量监督及其他相关网站等教学资源,为本门课程教学尽可能的创造资源条件。建设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实训室,使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实现教学做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四)教材编写教材结合专业岗位的需求,以“必需、实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内容的组织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案例、图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本课程的教材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 2.体现模块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设计思想 。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按任务需要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配备丰富的案例及图片,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提高教学的便利性及教学质量。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建立诸如案例、题库、视频、课件、教案等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数据库。2.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国家各级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网站、新闻、各校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