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1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并集与交集,弄清“或” 、 “且”的含义。2、学生能用 Venn 图表示集合间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学生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并集、交集的含义,利用韦恩图与数轴进行交并的运算。教学难点:弄清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方法(一)教法: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二)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三)教具准备彩色粉笔、幻灯片、投影仪四、教学过程
2、(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预计 5 分钟)温故知新:用适当符号填空.(1)0_ 0 ; 0_ ; _x|x10,xR ; x|x3 x|x2;(2)已知 A=1,2,3, S=1,2,3,4,5,则 A S, x|xS 且 x A=_.1、问题情境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足球比赛的有 100 人,参加跳高比赛的有 80 人,那么总的参赛人数是多少?能否说是 180 人?这里把参加足球比赛的看作集合A,把参加跳高比赛的看作集合 B,那么这两个集合会有哪些关系呢?请看下面5 个图示: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合作讨论、交流探究的结果(请一位同学将结果写到黑板
3、上)图(1)给出了两个集合 A、B;图(2)阴影部分是 A 与 B 公共部分;图(3)阴影部分是由 A、B 组成;图(4)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图(5)集合 B 是集合 A 的真子集;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出引例中阴影所表示的含义,抽象得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引入新课揭示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预计15分钟)1、概念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并集,记作:AB ,读作:“A 并 B”,即: AB=x|xA,或xBVenn 图表示: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4、集合,称为 A 与B 的交集,记作 AB ,读作:“A 交 B”,即: AB=x|A,且 xB交集的 Venn 图表示【问题】 根据定义及维恩图能总结出它们各自的性质吗?ABA B结论是:由图(4)有 A B,则 AB=A,由图(5)有 B A,则 AB=A2、基本练习,加深对定义的理解拓展:求下列集合 A 与 B 的并集与交集(用几何画板展示图片)3、例题讲解【例1】Ax|-14或 x4或 x-5,求 AB ,AB.【例 2】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x 丨 x 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B=x 丨 x 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 AB。解:AB 就是新华中学高一年
5、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所以,AB=x 丨 x 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例 3】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检查,作个别指导并进行反馈: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或重合。那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三)课堂训练,巩固新知(预计 8 分钟)1、若集合 M=-1,0,1 ,N=0,1,2 ,则 MN 等于( ) A.0,1 B.-1,0,1 C.0,1,2 D.-1,0,1,2则 AB= 2,x-1|B1,x|A、 已 知 集 合2 3、 4、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四)性质小结(预计 5 分钟)AB A
6、,AB B,AA=A,A = ,AB=BAA AB ,B AB,AA=A,A =A,AB=BA若 AB=A,则 A B,反之也成立若 AB=B,则 A B,反之也成立若 x(AB) ,则 xA 且 xB若 x(AB) ,则 xA,或 xB(五)课堂小结(预计 2 分钟)1掌握了借助 Venn 图、数轴来表示集合的运算。2学会了利用交集、并集的性质来解决相关问题3体会了利用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研究集合问题(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 1-3A 组 1、2、3 题,B 组 1 题五、板书设计22()| 1,(,)|yyxyBy AB已 知 集 合 、 为 实 数 , 且、 为 实 数 , 且 , 则 的 元素 个 数 为 _ 22(,)| ,(,)| 1Axyyxyxy 已 知 集 合 、 为 实 数 , 且、 为 实 数 , 且 , 则 的 元素 个 数 为1.3.1 集合的基本运算概念:并集交集性质例 1变式例 2练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