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创新科技大会上发表的一句重要讲话。将这句话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如何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关键词: 创新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创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处理好以下关系: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不能忽视学生系统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技能,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
2、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同时又要坚持实行统一要求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一、导入新课要调动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新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导入新课是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
3、的教学风格。二、创设条件,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使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1、营造民主、和谐的轻松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
4、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建立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密切师生的联系,实现课内课外培养一体化。我常常在课后和学生比赛等。有时还担任裁判,出一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举办语文大擂台,设置奖品,任其“群雄纷争”。此时学生往往情绪高涨,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喜欢和我在一起比赛、竞争。从而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2、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
5、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生活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交融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与低调性。把微笑与耐心带进课堂,把民主与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与表扬带进课堂。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很多,但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教师的作用。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有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优化关系、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期达到教师的愿
6、教、爱教、乐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健康地发展。3、鼓励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这种无原则、无骨气的服从,不能不说是少数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提问是
7、探究的前提,学生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4、科学的评价“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激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
8、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三、灵活运用,释放创新能力1、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的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
9、源泉,让新知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萌发。2、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其中发散法就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放射着动人的光彩。因为发散性思维要求人们从已知的信息出发,通过对已知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展,从多方面寻求更多更新的答案。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独创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因如此,运用发散性思维实施课堂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四、体验成功,激励创新能力人人都想听到赞扬之声,尤其是儿童,更希望大人能随时表扬他。因为听到表扬,就意味着对他行为的认可
10、,同时对他下一步的行为进行了导向。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应该这样认为,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一位教师的义务,而要使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就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承认差异,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树立信心。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就要创造轻松的环境。要转变心态,和学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教师的智慧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学习智力、创新能力、智慧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