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24023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头沟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门头沟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门头沟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门头沟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门头沟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门头沟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2016 年-2020 年)2016 年到 2020 年,是门头沟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动新兴产业转型,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深化门头沟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门头沟区教育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1.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十二五”期间,政府加大投入,全区规划新建、改建学校及幼儿园 38 所,总计建设规模 44 万平米,总投资约 25 亿元,新建改建校都达到了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校件标准。同时进行了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在全市率先发布了门头沟区“教育新地图” 。2.引进优质资源,分层分类提升办

2、学品质 实施引进战略,引进名校、名师、科研项目及先进教育理念。全区引进了人大附小、景山学校、北京八中,实施“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 ;与北师大教育学部合作,建成“ 京师实验小学”和“京师实验中学” ,由北 师大教授担任校长办 学,全方位开展教学实验;引进北京市知名民办幼儿园,创新学前教育办园体制,让老百姓花公办园一样的钱,享受优质学前教育。面向全国引进 9 名特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及 2 名校长;成立以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研员为主的“名 师工作站” ,力求这 些名师帮助培养我区青年教师。与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加强战略合作,开展科学研究。2013 年以来,引进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达 23 个。

3、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改革现行的校长任用制度,实施校长“任期目 标责任制” ,每个任期为三年,满三个任期者一般进行轮岗或交流;改革学校副2校级干部任命制,实行“校长组阁制” ,推进副校级干部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由“身份管理 ”向“岗位管理”的改 变;改革干部选拔论资排辈传统,鼓励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缩短了干部成长周期;改革学校传统的师资配置方式,实施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制;改革教职工传统的结构工资制度,实施岗位绩效制,多劳多得、岗变薪变;改革教研“研训分离 ”体制,探索学校内部治理 结构变革,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指导的功能更加突出;改革单一行政督导体制,建立新型“导督分离 ”制度;改革单

4、一行政考核体制,引入第三方评估。4.教师素质持续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施全系统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特级教师数量增加到 16 名,是十一五的 3 倍多,市级骨干教师54 人,是十一五的 1.3 倍。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验收,中高考学业水平成绩在全市进步显著,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体质健康有所增强。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5 年成为北京市第四个学习型城区示范区;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全区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97%。全面落实“ 两免一补”和助学金政策,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二、“

5、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百姓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亟需推进全区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门头沟区百姓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目前,全区资源引进的总量基本饱和,量的增速开始放缓,引进资源落地发挥出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门城地区教育布局调整初具形态。但受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制约,山区学校布局分散,生源不足,山区学校与门城学校的差距仍然较大,门城与北京市中心城区相比,差距也很大,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依然不足。同时,全区尚缺乏在全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能代表门头沟区教育特色的优质品牌学校和品牌课程。32.快速发展的区域社会经济,亟需完善教育布局,提升教育服

6、务能力与之相适应“十三五”期间,门头 沟区坚持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示范区,将门头沟区打造成为“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滨水山城,全域景区化的百里画廊” 。与此同时,长安街西沿线和地铁 S1 线建 设、京津冀 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门头沟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契机与资源。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需要优化调整教育空间布局,完善教育体系结构,发展较为薄弱的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强化教育国际交流,提升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3.教育改革新常态,亟需推进全区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的提出,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办学体

7、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杠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然而,先期改革创新虽然开始发挥作用,但机制磨合还不完全顺畅。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沟通指导与服务能力较弱,限制了学校的自主发展。要着力使教育改革发展从生存驱动、任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创新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激发办学活力,加强精细化管理。4.教育发展新任务,亟需推进干部教师教育观念更新和教育能力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干部教师能够主动学习和积极接受,但主动开拓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作风还不够扎实,潜心研究教育不够,有职业倦怠现象。教育观念与教育行动联系不紧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学生生活、研究社会发展用时用力

8、不够。教育行政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以及服务功能需要加强。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精神内涵。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基层、单位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评价。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4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优质、特色、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集团化” 发展为战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全面建设“京西教育高地” ,为门头沟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发展目标以建设“京西教育高地” 为主要目标,形成集教育

9、理念、 资源、人才、技术等为一体的独特的高教育质量集合体,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第一,优质教育资源高地初步形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 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 99%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 12 年。全区一级一类园比例达到 36%,二 级园比例达到 45%;优质学校总数由 15 所增加到 20 所;特级教师人数比“十二五” 期 间增长 50%,骨干教师占全区教师比例达到 15%以上;引进和培养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校长比例达到 15%。优质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不断深化,率先做优做强门城地区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高地

10、成效显著。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落实,幼小衔接一体化、义务教育阶段办学集团化、幼儿园到初中 12 年贯通教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托管薄弱学校、研训一体化等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互联网+教育”模式健全完善。第三, 融入京西文化特色的高水平教育品牌高地影响扩大。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推进“京西系列” 、“京师系列”和“ 山谷系列”学校建设和发展。建立职成教育集团,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推进基础教育“生态山水 ”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打造 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品牌。发展“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体 验圈” ,打造校外教育特色品牌。京西教育高地品牌体系初

11、步形成,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5第四,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育高地逐步完善。教育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个性化发展愈加凸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拔尖学生。京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初步建成,辐射京西地区。第五,教育开放高地初具雏形。学校开门办学的局面基本形成,建立起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模式。建立校际间、区域间、地域间开放式的教育国际化协作网络,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出国培训交流实现常态化,重点建设 1-2 所高中学校国际部,教育国际化远程教育平台初步建成。四、主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

12、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实施教育“集团化” 发 展战略,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城乡教育质量,打造“京西教育高地” ,建设完善的终生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一)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以北京市市级示范园、一级一类幼儿园为领跑者,公办园、委托园、民办园协力共举,形成优质、普惠、开放+特色的多层次供给的学前教育格局, 进行课程、教学、管理一体化设计,全面开展幼小衔接的零起点一体化科学实验。 让幼儿“ 玩起来”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实现与首都核心区

13、优质教育带动门城地区教育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门城地区同步带动山区教育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小学教育要把握教育基础性目标,关注孩子成长需求,让小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让小学教育“ 慢下来 ”。 初中教育要 “宽一些”,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博采众长,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6推动高中学校特色化和品牌化。充分运用北京市高中招生改革的“ 统筹计划”政策,建立高端、多 样化人才培养机制,让高中教育“ 活起来” 。推 进八中门头沟校区、景山 门头沟实验学校等引进资源的落地,实现立足本区、覆盖全市的自主化

14、办学。大峪中学、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和育园中学在进一步提升高考质量的同时, 进行多样化办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重点满足本区老百姓不同层次的办学需求。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学费政策。强化职成教育服务集团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职成教育的转型升级发展;加强职高的重点专业及主干专业与高职院校对接,深化“3+2”中高 职衔接,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拓宽职业人才发展通道;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开发职成教育特色专业、品牌课程和区域特色课程;巩固学习型城市示范区成果,继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教育社会化和生活学习化程度,丰富市民的终身学习环境。

15、完善特殊教育服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为核心,切实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满足残疾学生特殊教育需求;提升特教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开展基于通用学习设计理念的融通课程研究;继续推进“特殊支持教育中心 ”建设,健全随班就读 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发挥特殊支持教育中心的教研、科研、资源开发和教师培训、康复训练、 专业咨询等职能,加强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专业系统的建立,增强融合教育软实力。促进民办教育创新发展。实行纯民办、PPP(公私合作)、民办学校委托管理公办学校等多种办学形式,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办学积极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十三五 ”期间,争取建成 1-2所优质民办

16、中小学,5 所左右优质民办幼儿园,基本形成公办与民办的学校、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按照普惠+ 优质的原则,推动长安街西延线周边新建幼儿园实行民办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办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将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探索建立区域内公办、民办学校教师7柔性流动机制,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民办学校工会联合会,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民主协商管理。拓展高等教育发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建设大学校区等的途径争取在我区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落地和发展;依托北京开放大学门头沟分校的教育资

17、源,加强同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方面的合作,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本专科教育;创新我区“ 职成教育服 务集团 ”办学模式,同高等 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在人财物等方面赋予各级各类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干部、教师岗位竞聘和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完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尝试构建社区、家庭参与学校治理的有效机制;推进校务公开,提升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积极拓展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构建政府指导、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学校治理机制。推进考

18、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与深化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制度,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中学校招生办法,实施多样化的录取形式,区内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实质、均衡地分配到初中学校,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职业学校实行按规范自主招生。完善教育布局调整和加快学校基本建设。紧紧抓住全区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这一契机,根据全区“ 一城一带三点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分类完善山区和门城地区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质量完成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项目,接收并使用小区配建教育设施项目,完成各学段预测需求学位储备。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19、“互联网+教育 ”的新型服务模式更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创新与变革的新契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开8拓网络教育资源,打造“移动教育” ,促 进门头沟区克服现实存在的山区面积广阔、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等教育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推动学校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加速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支持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外交流与合作。着力推进高中阶段合作办学,促进区域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开设国际课程班,开展中西贯通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鼓励学校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多元文化理解的课程和活动。完善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评

20、价体系。结合区域特点健全和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全面强化政府的教育监督职责,探索组建“门头 沟区教育督导委员会” 、“教育督导 与教育质量 评价研究中心” 等机构,建立教育督 导室与区人大、区政协等单位协同督导的制度,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建立区教育督导检查结果的公告制度、反馈制度、问责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创新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评价模式,试点开展“参与型督导”、 “发展性督 导” 和“增值评价”,争创国家挂牌督导创新区,打造门头沟区教育督导品牌。(三)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参政议政等

21、不同渠道,搭建青少年参与社会平台,支持青少年广泛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国情、党情、区情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维护 青少年合法权益。推动法制教育进课堂,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建 立 健 全 有 利 于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 长 效 机 制 ,营 造全 社 会 共 同 关 心 支 持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 浓 厚 氛 围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管理与服务方式手段,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升德育工作智慧含量和管理水平;探索基于

22、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新模式;探索不同学段素9质教育实施重点、衔接方式、教育内容的层次递进,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以课程和课堂为中心,在日常化教学中提升质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施行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方案,落实民族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普惠计划。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善美育教学,落实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协同推进机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基本掌握 2 项体育技能和 1 项艺术特长的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综合化、生活化、选择性课程改革方向,结合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及市区课程改革,创新国家三级课程实施方式,开展系列文化与课程建设活动,引导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完善进修学校教研

23、、科研、培训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发挥其服务、支撑及导向功能。指导学校在市级层面开展遨游计划与自主排课实验,充分整合课程内容,开展教学试验,推进生态课堂构建,促进课堂教学回归“ 育人” 本源,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标准与课程标准,开展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开展微课堂等方面研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服务。(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师培训模式,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发展体系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一体制” ,提升教师的创新素质;构建名师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区域教育名家和青年名师;利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采取定期支教、城乡一

24、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优秀师资在城乡间、校际间实质性流动;完善山区教师发展支持机制,搭建山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继续提高山区教师补贴和待遇。继续加大优秀教师人才引进力度,提供高水平教育师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增强干部发展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设计并实施对新任校长、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化培训,健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探索建立区内名校长工作室,提升校长领导力;探索建立校长职级制,完善中层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加大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10力度,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干部配备力度。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届中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力度。党建工作科学化建设工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5、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引领方向、保驾护航;深入变革干部教师的观念,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特 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谋划学校发展。实化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门头沟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干部教师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自信;提升师德水平、师生文明素质、干部教师学习力,创设学校文化氛围。五、重点工程 加快现代化学校基本建设。综合分析土地、校舍、环境、师资、管理等资源情况,加快学校基本建设。“十三五” 期间,全区规划新建、改扩建 18 个教育设施项目,接收并使用 23 所小区配建教育设施项目,完成各学段预测需求学位储备。按时高质量完成景山学校、黑山小学建设工程;按时高质量接收大峪中学分

26、校小学部、育园中学新校园;推动潭柘寺地区的学校建设工作。优质教育均衡工程。实施教育“集团 化” 发展战略,结合门头沟区域特点,实现资源重组,以一所名校或几所名校为龙头学校,结合若干所学校组成跨学段教育集团,带动成员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探索幼、小、初、高衔接,推进幼小衔接新九年一贯制、义务 教育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等实验,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强化区域内优质学校责任, 建立城镇与山区之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实行捆绑评价,逐步实现干部教师资源、管理理念与方式、课程与教学、待遇等方面相对统一。鼓励和支持专家办学或委托有实力的学校对基础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管理。研究和试验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改进和提升山区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案。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并发挥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作用,推动区域内人才培养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推动区内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高端专家智力资源,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力争 2020 年初步形成区域内学校与高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