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拟成立研究组信息表申请成立研究组名称(中英文)表面量子构造动力学 Surface Quantum Structure Dynamical Research 研究组性质(基础、应用) 基础隶属研究室(研究部) 1102 创新特区研究组负责人姓名 郭方准 学历/ 学位 理学博士出生年月 1970.10.25 从事专业 表面科学现职称/职务 中科院所百人 联系电话研究组研究方向目前11 室的主要科研内容之一是气相的实时光解离动力学。新申请的表面量子构造动力学研究组将以凝聚态物理为基础,针对低维构造(量子阱或量子点), 利用11 室现有飞秒激光技术,进行量子阱和量子点的动力学研究。表面量子构造动力
2、学研究组将活用光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量分析器和飞秒激光,实现对物质的空间,能量和时间的全方位研究。申请开展的重要方向性项目简介纳米科技是21 世纪体现国家科技实力的科技之一。而进入纳米领域时,量子特征明显,量子阱和量子点等低维构造的人工控制和电子状态分析成为各国科研人员攻克的主要课题。随着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子能量分析器的性能提高,人们对量子构造的合成和物性分析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的实验手段分析的只是稳定状态的结果,主要有两个关键课题尚未解决。其一是量子构造非占有状态的研究,其二是量子构造的动力学研究。可以预测表面量子构造的动力学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课题,日本东京大学也正在计划开展这方面的
3、科研。谁会拥有该课题的第一个成果,对未来知识产权的掌控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我本人在日本工作时,作为日本国家纳米工程研究员,主要负责利用光电子显微镜进行低维构造的合成和分析,掌握其科研动态。11 室杨老师是动力学方面的国际代表专家。表面量子构造的动力学研究组在实现空间,能量和时间全方位研究方面有技术基础,相信有能力和义务挑战这一重要课题。二、申请人简介学习及工作经历:1989.9-1989.11 中国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专业(后因响应大连市政府的号召转学到大连大学)1989.11-1993.7 中国 大连大学 物理系物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3.10-1995.3 日本 关西国际学友会日
4、本语学校 学习日语1995.4-1997.3 日本 大阪教育大学 教育学研究科 物理学専攻 修士課程修了 (获得硕士位)1997.4-2000.3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 理学研究科 物理学専攻 後期博士課程修了(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0.4-2002.6 日本 奈良先端科学技術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室 客员研究员2002.7-2006.12 日本 高輝度光科学研究中心 国家纳米技术工程 博士后研究員2007.1-2008.6 日本高輝度光科学研究中心SPring-8正职研究員 2008.6-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主要学术成就及创新点:在日本高辉度光(同步辐射)科学研究中心工作期间, 利用二维球形电子能量
5、分析器和同步辐射的圆偏光,我和奈良先端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小组共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立体原子显微镜。立体原子显微镜的实现可以直接观察物质的原子立体排列,不必通过复杂的付立叶变换等过程。同时通过测量前方散乱峰值的旋转角,也可以直接测量某些量子力学参数,使抽象的量子力学能够在直观的物理实验中简单获得。利用我们的立体原子显微镜获得的原子排列图像已经载入日本最新的教科书中。 继立体原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之后,我又负责高性能的低能量电子及光电子显微镜(L M/P M)的建设和科研推进。L M/P M作为日本国家纳米科技工程的主要科研手段,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构造分析,电子状态分析,化学反应动态观察和磁性研究
6、等,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面倍受瞩目。2 5年末起,我被任命为日本国家显微分光研究会的副理事长。 主要论著及申请专利目录:Frontal Semiconductor ResearchF.Z. Guo, T. Matsushita, F. Matsui and H. Daimon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ISBN: 1-60021-210-7. (USA, 2006).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1,日本国家纳米技术工程同步辐射利用研究(2 2 年 7 月2 7 年 3 月),光电子显微镜,3 亿日元,个人是该项目的执行人。 2,科学研究辅助金(基础研究 S)(2 5 年 4 月至今),利用时间分辨光电子显微镜的各种相转换动态观察,2 亿日元,个人是光电子显微镜部分负责人。3,日本国家战略及创造推进研究 CREST 课题,(2 6年 10 月至今),2.7 亿日元,个人是该项目光电子显微镜部分负责人。获得科技奖励及荣誉情况:1,1997-2000 ,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奖学金。2,2003.11.19 获得第七界原子级别控制的表面界面及纳米构造的国际会议(ACSIN-7)青年科学家奖。3,2008.4 获得 2008 年日本科技领域文部科学大臣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