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 2 月 4 日泸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 录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形势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发展目标第二篇 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第三章 轨道交通发展实现突破第一节 迈入互联互通高铁时代第二节 强化货运铁路网建设第三节 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第四章 建设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第一节 进一步优化高速路网体系第二节 统筹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第三节 完善市域交通网络第四节 推进交通民生工程建设第五章 建成长江上游
2、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第一节 构建“一横两纵五港区”内河航运体系第二节 建设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第六章 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航空港第一节 全面提升机场运营能力第二节 加快建设泸州空港产业园区第三节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第七章 提升油气管道运输能力第八章 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一节 加快枢纽站点和场站建设第二节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第三节 大力发展开放合作运输联盟第三篇 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第九章 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一节 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发展区第二节 建设西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第三节 建设全国重要循环型化工基地第四节 建设成渝经济区重要能源保障基地第十章 以
3、 “中国制造 2025”引领发展新兴产业第一节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现代医药产业基地第二节 打造中西部地区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第三节 打造西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第四节 打造西南新材料产业基地第十一章 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第一节 打造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第二节 加快发展信息通讯产业第三节 以“互联网+”催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第十二章 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第一节 加快泸州高新区创新引领发展第二节 推进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第三节 推动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第十三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一节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第二节 突出发展商贸服务业第三节 提升发展金融服务业第四节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
4、服务业第五节 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第六节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第十四章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第一节 优化农业布局体系第二节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第三节 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第四篇 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第十五章 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第一节 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第二节 完善“一主四副多点”城镇体系第三节 有序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第四节 建设北部大都市圈第五节 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第六节 强化村镇体系建设第十六章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第一节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第二节 强化地下空间利用第三节 增加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第四节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第十七章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第一节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第二节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第十八
5、章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第五篇 建成生态文明美丽泸州第十九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第一节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第二节 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第二十章 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一节 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第二节 加强生态恢复治理第二十一章 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第二十二章 建立健全生态保障制度第一节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第二节 强化生态保障制度建设第六篇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第二十三章 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一节 积极稳定和扩大社会就业第二节 逐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第二十四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二节 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第三节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第四节 大力发展社会慈善
6、事业第二十五章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第一节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二节 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水平第三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四节 发展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第五节 全面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第二十六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一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泸州实践第二节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第七篇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第二十七章 实施精准扶贫第一节 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一批第二节 统筹推进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第三节 提升医疗水平救助一批第四节 强化低保政策兜底扶持一批第二十八章 实施七大扶贫攻坚行动第一节 实施基础设施攻坚第二节 实施新村建设攻坚第三节 实施特色产业培育攻坚第四节 实施能力提升攻坚第五节 实施公共服务攻坚第六节
7、实施生态建设攻坚第七节 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攻坚第二十九章 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第一节 完善扶贫开发保障机制第二节 创新脱贫攻坚机制第八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第三十章 激发创新驱动持久动力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三十一章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一节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第二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第三节 加强农村领域重点改革第四节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第三十二章 构建开放合作新优势第一节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第二节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合作第三节 深化川滇黔渝区域合作第四节 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十三章 深入实施依法治市第一节 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8、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十四章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第一节 从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第二节 从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第三节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第四节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第五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第三十五章 强化项目支撑和要素保障第一节 强化项目支撑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第三十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附件:1. 名词解释2.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项目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泸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明确未来五年经
9、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重要参考。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泸州市经济社会爬坡上行、提速升位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立足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紧紧围绕“着力六个突破、力争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8%,增速稳居全省前 3 位,经济总量连上 6
10、个百亿元台阶,达到 1353.4 亿元,由全省第 9 位升至第 6 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463 亿元,由全省 11 位升至第 2 位,五年累计完成 4707 亿元,是“十一五”的 3.6 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8.3 亿元,由全省第 6 位升至第 2 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59.7 亿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列入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基本形成。川黔、川渝、成自泸赤高速泸州段建成通车并形成绕城环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389 公里,比 2010 年增加 340 公里,里程数居川南第 1 位。泸州港建成长江上游首
11、个铁水联运百万标箱吞吐能力大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 70%以上,川滇黔航运首港功能突显。泸州机场成为全省第三大航空港,机场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开工建设,渝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59.6:28,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 2.8 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模式顺势发展。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江经济开发区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白酒园区
12、列入全省“51025” 重点培育计划。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面启动“两江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0.1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120.4 万人,成为长江上游除重庆主城区外首个百万人口大城市。西南商贸城、佳乐世纪城、西南医疗康健中心、泸州市医教园区加快建设,泸州医学院成功更名,城市引领、辐射和集聚功能全面提升。“一主四副多点”城镇体系不断健全,重点小城镇聚集能力提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6.08%。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农村产权、国有企业、社会事业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泸州港建成国家保税物流中心(B 型)、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 3338.5 亿元,是“十一五”的 3.3 倍,实际到位外资 2.5 亿美元,是“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