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修复工程概述1、工程背景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北洋桥村南侧、欢乐大道北侧、杨春湖路西侧,具体地理位置见图 1。该场于 1989 年启用,处理规模为 400 吨/日,在二妃山填埋场关闭期间,其高峰时的垃圾进场量曾一度高达 1500 吨/日。填埋场部分区域分别于 1998 年前及 2004 年填完并进行了简易封场覆盖,2013 年 6 月整体关闭。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选址建设时间较早、当时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也较低,虽然现在已经关停并简单覆盖,但仍存在填埋气体、垃圾渗滤液等污染物尚未得到安全有效处置的问题,存在污染隐
2、患,影响当地环境。本工程拟采取妥善的生态修复措施对北洋桥垃圾填埋场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填埋场的环境安全,改善场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消除环境和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工程内容2.1、填埋场现状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填埋库区占地面积约 497 亩。根据北洋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内现有存量垃圾约 401.68 万 m3、渗滤液约 106 万 m3。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填埋库区分为四个区域,分区示意图见图 2。图 2 北洋桥垃圾填埋场分区示意图区:位于填埋场东北部,垃圾填埋时间约 1523 年,垃圾堆存平均深度约为 7.5 米;区:位于填埋场东南部
3、,垃圾填埋时间约 1114 年,垃圾堆存平均深度约为 10.3 米;区:分为-1 和-2 区,垃圾填埋时间小于 10 年。-1 区位于填埋场中部,垃圾堆存平均深度约为 21.2m,-2 区位于填埋场中部,垃圾堆存平均深度约为 5.8m;区:位于填埋场西北部,为渗滤液收集池(稳定塘),此处无垃圾堆放。2.2、修复工程内容本工程对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采用“污染阻隔系统+好氧修复+污水收集处理+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规范化封场 ”的工艺进行生态修复,对填埋场实行分区治理。使北洋桥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经治理后场地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2010)中度利用要求。2.
4、2.1、污染阻隔系统渗滤液污染扩散阻隔工程主要包括垂直防渗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等。(1)垂直防渗系统为保证修复治理期间将填埋场与周边水系隔绝,阻隔场区垃圾渗滤液可能对周边水体的污染隐患。根据场区周边水体分布情况,在填埋场南侧小谭湖、欢乐大道及西北部稳定塘处设置垂直防渗系统。垂直防渗系统采用高压旋喷桩形成防渗帷幕。(2)雨污分流系统通过对填埋场垃圾堆体进行封场覆盖,将降落在填埋场内的雨水从场内导排出场外,实现雨污分流、减少修复期间垃圾渗滤液量。雨污分流系统主要包括垃圾堆体整形修坡、封场覆盖以及雨水导排三部分。由于目前填埋场内垃圾堆体不同分区之间顶部现状高差变化,同一分区内也存在高差变化,各分区顶部
5、和边坡上已形成的简易覆盖层厚度不一。为满足封场覆盖层的铺设要求,并形成雨污分流坡度,减少雨水在场顶停留时间,控制渗滤液产生量,进行全场垃圾堆体的分区整形与修坡。本项目整形修坡按照填埋场各区的不同高程,在区域内找平修坡,修坡部分与周边环境衔接统一。垃圾堆体经整形修坡后采用低渗透性的覆盖材料对填埋区进行覆盖,以避免增加渗滤液量及臭气的扩散。覆盖是为了在后续治理过程中,水、气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起到一定程度的雨污分流作用,使水、气等污染更容易控制,也为后续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为减少雨水进入填埋库区,在填埋库区四周防渗膜表层形成临时截洪沟,将雨水截流后从库区四周导排到填埋场外。2.2.2、
6、好氧修复工程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在好氧条件下加速垃圾的生物降解,以达到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目标的成套技术。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场视为一个巨大的容器,使用高压风机,通过管道和注气井,向垃圾填埋场中注入空气,空气中的氧参与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反应,在氧气和水的参与下,通过以好氧为主的生物反应、生物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快速降解,同时辅以专有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使垃圾达到稳定状态,垃圾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填埋场好氧修复工艺原理见图 3。图 3 填埋场好氧修复工艺原理图填埋场 II 区和 III-1 区污染程度
7、较重,且稳定化程度较低,对 II 区和 III-1 区采用好氧修复治理工程。好氧修复系统分为抽注气系统、渗滤液抽排及回灌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系统等。其组成见图 4。图 4 填埋场好氧修复系统组成示意图2.2.3、污水处理系统填埋库区内存在的渗滤液导排系统由于管理不善,多数已堵塞。本次修复治理需新建渗滤液抽排系统,抽排渗滤液优先用于分区好氧处理工程回灌注水,剩余部分进入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本工程污水处理系统拟采用“预处理+过滤+ 两级 DTRO 系统”工艺,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浓缩液进入浓缩液处理系统处理。2.2.4、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其产
8、生量与垃圾填埋量、垃圾中有机物含量、水分、温度、pH 值、垃圾填埋年龄和垃圾分解速率等因素有关。本工程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填埋气体主动收集系统(集气站及之后的连接管道、抽气设备)、填埋气体火炬燃烧系统、填埋气体氧化燃烧系统、填埋气体监测系统(含预警系统)等。2.2.5、规范化封场工程采用规范化封场技术进行简易填埋场的治理,就是对垃圾填埋堆体进行重新的整理,形成有利于雨污分流的场顶高程和坡度,配套渗滤液污水导排处理设施、填埋气体导排处理设施,对填埋场进行规范化的终场覆盖,并进行严格的封场后期维护管理,使简易填埋场的污染排放处于可控状态之下,使简易填埋场逐步达到稳定化。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大气实测数据,H 2S 一次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要求,NH 3一次值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要求。氨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主要原因为北洋桥简易垃圾填埋场排放的填埋气等造成。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5 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2015 年项目污水受纳水体长江武汉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2 )类水质标准,长江武汉段水质情况良好。3、
10、声环境质量现状临欢乐大道一侧噪声监测点位夜间和昼间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类 ”标准要求;其余噪声监测点夜间和昼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从现状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除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镉外,其余 pH、铜、锌、六价铬及铅能够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类限值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能够达到类限值的要求,氨氮和镉不能满足达到类限值的要求。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各土壤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均能够达到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B 级标准限值的
11、要求。三、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本工程废气主要为垃圾填埋气。-1 区和区填埋气通过填埋库区循环抽注气后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区填埋气经导排后氧化、焚烧处理后达标排放。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厂区实施雨污分流。本工程实施期废水主要为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等,各类废水经收集后进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经处理后满足 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 2 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落步嘴污水处理厂处理。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本工程为生态修复工程,噪声主要来源于填埋气抽排系统、渗滤液抽排系统、渗滤液处理
12、车间、浓缩液处理站、填埋气集气站、填埋气燃烧系统等。主要噪声为修复过程中注气风机、抽气风机、渗滤液泵、泵类、空压机等设备运行。建设单位采用隔声、吸声、消声等控制措施,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厂界噪声贡献值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和 4 类标准。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填埋场修复过程中,将填埋场堆体内的渗滤液进行导排处理后达标排放,项目的实施不会加重对场地内地下水环境的影响。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氧化塘污泥,污水处理系统、浓缩液处理系统及填埋气处理系统产生的固体废物等。上述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堆放、分类处置,不对外
13、排放。6、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主要风险因素为渗滤液处理装置发生故障导致对落步嘴污水处理厂及长江的影响。本工程采取对污水处理站定期检修,如渗滤液处理装置故障,则将污水暂存在场内调节池或回灌至填埋库区等风险防范措施,渗滤液处理装置故障时不会将本工程废水排入落步嘴污水处理厂。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拟建工程主要对北洋桥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治理,实施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后,各类污染物可以稳定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允许范围内。工程实施有助于减小填埋场对周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填埋堆体稳定,消除简易填埋场的安全事故隐患,有效地保护公众健康,改善场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填埋场的土地效益,并将产生较好的社会及环境效益。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