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辽宁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10)关于辽宁省 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5 年 2 月 23 日在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仲跻权各位代表:受省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交辽宁省 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一、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4 年,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
2、部署,认真落实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全力推进2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呈现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了良好开端。(一)经济增长加快,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6872.7 亿元,增长 12.8%,为 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7.9%、16%和 10.7%。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 2980.5 亿元,增长 4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642.8 亿元,增长 13.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3.5%。外贸出口总额完成 189.2 亿美元,增长
3、29.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54.1 亿美元,增长 9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529.6亿元,增长 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389.3 亿元,增长 6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47.3 亿元,增长 106.8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加强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 1720 万吨,比上年增产 220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肉类产量 316.5 万吨,增长8.4%;蛋类产 量 192.4 万吨,增长 13.5%;牛奶产量 58.4 万吨,增长 36.8%;水产品产量 40
4、2.5 万吨,增长 5.4%。正确处理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系,加快推进结3构调整。重点抓了 100 个工业结构调整、76 个农产品深加工、50 个高新技术、44 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特别是经过积极争取,又有 93 个项目列入国家工业国债计划,有 74 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支持计划,有力地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1107亿元和 582 亿元,分别增长 19.8%和 34.1%,拉动工业增长 9.4个和 8.6 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171 亿元,增长 2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 537 亿元,增长 20.3%
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 613 亿元,增长21.8%。(三)项目工作得到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抢抓国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和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从国家争取各类建设资金 65.52 亿元,其中,国债 40.22 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 7.7 亿元,国家指令性贷款 17.6 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和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有较大进展。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批复,三湾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审查,锦凌和青山水库列入“ 十五” 全国建设规划。有 17 个电力项目列入东北电力发展规划,沈海热电
6、厂二期、华能营口电厂二期等 6 个 项目得到国家批准。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完4成,县城电网和农网 66 千伏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工程量的60%。沈大高速公路提前 1 个月竣工。沈阳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成农村公路 8563 公里,使 1706 个村通了油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项目,铁道部已与东北三省签订了合作建设协议。烟大铁路轮渡项目正式启动。大连港 30 万吨级油品、矿石码头建成投产,大窑湾港二期、大窑湾港区 11 号、12 号集装箱泊位和营口港 20万吨矿石码头、成品油液体化工码头基本完工。推进了 100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项目,其中,阜新 33 项,鞍山
7、15 项,抚顺 27 项,本溪 16 项,盘锦 9 项。继续抓好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国家确定的 23 个转型项目,已开工建设 19 个,竣工 2 个,累计完成投资 26.7 亿元,占总投资的 40%。阜新、北票、南票和抚顺、本溪 5 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17.8 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45%。阜新完成工程量的 85%,北票完成工程量的 70%,南票完成工程量的 50%,抚顺、本溪完成工程量的 30%。沈阳和铁法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国家已批复并下达了计划。(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逐步增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出台了对 85 户国有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促成了辽宁特钢集团与
8、北满特钢重组。对大连机床集团等 24 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积极5推进中石油、东风汽车在我省的 7 户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加快铁路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91 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109 户企业破产关闭。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经济向“专、精、特、新” 方向 发 展。民营经济实现 增加值 3505 亿元,增长 18.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1%。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成效。开展了环境年建设活动,在 123 个软环境建设问题中有118 个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五)对外对内开放取得新突破,发展
9、空间进一步拓展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取得较大成效。利用外资异军突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 86.6 亿美元,增长 33.8%。落实了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环境改善等项目,利用国外优惠贷款签约额突破 10 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到 80%,同比提高 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 70.6 亿美元,增长 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9 亿美元,增长 9.2 %。新 签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 6 亿美元,增长 21%,完成 营业额 5.6 亿美元,增长 15 %。优势企业向国外扩张步伐加快,沈阳、大连机床集团分别在德国、美国收购了机床企业,沈阳重型
10、机械集团在俄罗斯新签了两个中密度板厂建设协议。积极扩大对内开6放,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297 亿元。(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制定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计划,与 120 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合作,组织实施了 50 个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制定了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引进外省人才 2.4 万人、海外留学人员 800 余人次、国外各类专家 1.5 万人次。巩固基础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 25.9 万人,增长 11%,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16.8 万人,增长 14.1%。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盛京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沈阳市和辽宁
11、出版集团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利用国债资金的 48 个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 79 个医疗救治项目分别开工建设 47 个、64 个,竣工 31 个、26 个。人口继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 0. 9。在第 28 届奥运会上,我省选手取得了 4 枚金牌、1 枚银牌和 4 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7.6 元,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6%;农民人均纯收入 3307 元,增长 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实现实 名制就业 11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6.4%。做实养老保险个人
12、账户基金 49.6 亿元,累计做实 138.4 亿元,7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在 100%。城市享受低保人数151.4 万人,保障标准月人均调增 10 元。为 27 万城市低保户减免取暖费 2 亿元。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保障人数 35万人。筹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 3.2 亿元,使农村 40 万人口脱贫。(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资源节约活动取得成效完成人工造林 430.4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300.3 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01.8 万亩,草地治理面积 37.5 万亩。积极推进辽河流域、渤海沿岸污水处理厂建设,利用国债资金新开工建设 4 座污水处理厂,累计建设污水处理厂
13、 30 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43.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44%,分别比上年提高 3.9 个百分点、10 个百分点和 3.4 个百分点。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关闭了 42 家技术落后、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和一批非法开采的小矿山、小煤窑,全面推广了车用乙醇汽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1.8 吨标煤,同比下降 2.7%,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122 吨,同比下降 2.4%。2004 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但计划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还不稳固,农民增收难度增大。2004 年农业形势好,8是政策好、粮价高
14、、人努力、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明显改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小,农民继续增收困难。二是工业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老化,新上重大项目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较少。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比较严重。2004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 26.6%,同比上升 1.8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面 41.8%,同比上升 0.9 个百分点。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2005年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量 160 万人,农村还有大量剩余
15、劳动力,劳动力就业安置的难度正在日益增大。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近 100 万人,城乡生活困难群体在 270 万人左右。四是影响群众生活问题的解决任务很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全省还有 800 多万平方米棚户区亟需改造;破产矿区基础设施欠账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行路难、取暖难” 等问题;破产的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采沉问题日益暴露;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多,生活困难大。五是经济发展在一些领域开始出现瓶颈制约。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煤炭和电力供应趋紧,铁路运力有一定缺口。现有码头满足不了原油、矿石等大宗物资的吞吐需要。9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上述问题和困
16、难,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05 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2005 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较为有利。一是国际经济环境趋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 年世界经济增长 4.3%,仍为较快增长。世界经济的较快增长,有利于扩大出口。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带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二是国内发展环境总体良好。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将继续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2005 年发行长期建
17、设国债 800 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 100 亿元,加上上年结转一部分国债,有利于争取投资。三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产生的效应进一步显现。随着中央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陆续出台,将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央和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振兴工作,帮助落实政策,推介项目,促进合作,必将加快振兴步伐。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工商界人士来者陡增,对加强与辽宁合作表现出极大热情,辽宁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投10资热点地区。与此同时,我省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恐怖主义威胁和地区冲突继续存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
18、高位波动,不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发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保护措施集中到期,都将给对外贸易带来一定影响。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对资金筹措、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继续严把信贷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提高部分行业的准入标准,给一些结构调整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将更加突出。三是我省经济发展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近几年,我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2004 年,我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1.4、2.1、2.5、1.5 和 0.8 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上述因素,2005 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10%以上,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11%和 10%以上;居民消 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4%左右;实现实名制就业 115 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6%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外 贸出口总额增长 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