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应用与知识传播工程项目名称 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应用与知识传播工程完成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奖励类型 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翁伯琦、王义祥、林代炎、廖建华、罗涛等获奖等级 2014 省二等奖本项目属于生态经济学与循环农业研究领域。主要针对我国南方农业资源特点、农业生产中废弃资源量大、利用率低和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按照“调研评价区划指导接口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知识传播”的技术路线” ,开展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知识传播工程建设,其主要创新与应用成效如下:(1)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结合,提出了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耦联的理论体系,拓展了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内涵。在多年技术研究
2、与推广实践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应用基础理论,建立了基于能值分析和生态学理论的不同尺度下循环农业开发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 (2)深入调查研究与系统评价,研究了循环农业功能特征与实现路径及生态过程,着力指导区域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首次利用基于熵权的 TOPSIS 法、生态位等方法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宜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实际进行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在循环农业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政策建议和技术方向。 (3)集成创新与综合推广应用,优化构建了 5 个现代循环
3、农业技术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废弃物利用提供支撑。重点开展了循环农业模式、关键技术与集成推广工作,总结形成了山地保护性开发、畜牧养殖循环利用、秸秆菌业耦合开发、循环农业科技园区与山区小康生态村庄建设等 5 个循环农业实用技术模式,并进行集成创新与规模推广(4)实践与科技攻关有机结合,依托生产模式重点集成创新 8 项关键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经科技查新与专家评审,本项目在隧道式发酵工艺与配套机械、固液分离机研制与治污应用、畜牧粪便无害化处理与推广、猪粪渣替代牛粪栽培食用菌、污泥和菌渣堆肥处理与高效有机肥生产、高抗性草种选育与综合利用、土壤保育与碳素转化利用等 8 个方面具有创新性。
4、 (5)创新科普惠农惠民的机制,构筑了“四位一体”的现代知识传播工程,强化新型农民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并构建了一个互为补充、相互支持、逻辑递进的系列科普知识与实用技术的传播网络工程,向国家、省市、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和地、市(县)农业局或推广部门捐赠图书 2000 多册,收到捐赠证书或回执 400 多份;举办循环农业的技术讲座 150 多场次,承办全国或地方学术会议 10 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 100 多万人次,回答农民技术问题千余项,取得了科普工作实用化的良好成效,受到普遍好评。历经 10 多年来的攻关,建议获福建省优秀建议奖 1 项,出版 10 本书(其中学术专著4 部,技术文集 3 部,科普著作 3 部) ,授权发明专利 8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通过国审品种 1 个,研发一批新型肥料,发表研究论文 256 篇,创作科普作品 380 多篇。建立了 2个现代循环农业科技园区,联合 30 多家单位与企业,累计推广系列技术 930 万亩次,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4.5 亿多元。专家评审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