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目的: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用药行为,提高抗菌治疗水 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现状: 缺乏指征用药情况严重 消耗量大(居首位、占全部用药量的30% ) 使用率高 当成退热和消炎药用 无指征地试验性治疗 不重视病原学的证据一、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症状、体征、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 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 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 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 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部分原所致 的感染者 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病毒性感 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送细菌培养 + 药敏 门诊病人酌情开展 危重患者经验用药,同时送检,对疗效不佳的 患者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现状:门诊大多不送检;住院病人送检意识不 强;经验用药缺乏相关知识;已开展的细菌培 养存在留取标本不规范,培养技术不严格,培 养及药敏结果尚未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予以科学 评价三、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及体 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