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无锡市水利局二一一年七月I目 录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1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1二、水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地方性配套水法规不断完善.2三、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水域水质有所好转.3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水环境.6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个优美的水环境.7三、 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为加快推进水利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7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8五、国家的太湖
2、治理方案的实施为无锡水利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8第三章 水利发展的思路、原则和布局 .9一、发展思路.9二、规划原则.10三、总体布局.11第四章 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2一、指导思想.12二、总体目标.13第五章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15一、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建设.15(一)工程措施 .15(二)非工程措施 .16二、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建设.17(一)工程措施 .17(二)非工程措施 .17II三、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建设.18(一)工程措施 .18(二)非工程措施 .19四、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19(一)工程措施 .19(二)非工程措施 .20五、水利管理、服务体
3、系建设.21(一)工程及资源管理 .21(二)水利科技人才 .22(三)水利法制建设及水行政执法 .22(四)水利职工队伍建设 .23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投资计划及资金主要来源 .23一、 “十二五”期间投资计划 .23(一)城市防洪工程 .24(二)流域治理工程 .24(三)区域治理工程 .24(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5(五)农村水利建设 .25(六)工程管理及运行经费 .26(七)水利信息化建设 .25二、投资来源分析.26第七章 保障措施 .27一、理顺体制,完善职责,强化管理,规范运作.27二、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机制,管好、用好水利建设资金.28三、坚持“科技兴水 ”,建立科
4、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 .28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及执法体系.29III附表附表 1: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建设经费汇总表附表 2: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流域治理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 3: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区域治理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 4: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城市防洪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 5: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农村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表附表 6: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水环境整治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 7: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投资计划表附表 8: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工程管理及防汛设施
5、建设投资计划表附图附图 1: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十二五” 工程布局图 (流域治理、城市防洪、区域治理)附图 2: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十二五” 工程布局图1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的无锡水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突出安全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环境水利四大任务,全市水利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为无锡市的现代化建设、为无锡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全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水环境。一、水
6、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1、城市防洪工程全面推进,运东大包围基本建成。运东大包围 8 大枢纽工程先后完成,运东大包围上的其它小型口门控制建筑物等也基本建成,外围堤防加高加固已完成三期工程建设,运东大包围已基本具备 200 年一遇防洪能力;7 座排涝泵站排涝能力达到 415m3/s,加上其它直接外排的泵站,其排涝能力基本达到了 20年一遇标准。运西片的山北北圩、山北南圩、盛岸联圩也按 200 年一遇防洪标准、20 年一遇排涝标准实施到位。山洪防治工程也已基本完成。2、流域、区域治理及地方水利基建工程取得新进展。1991 年冬1992 年先后开工建设的武澄锡引排工程的湖西引排工程通
7、过了太湖局和江苏省水利厅的竣工验收,太湖流域十大骨干工程在无锡市境内的四项工程全面完成;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宜兴市油车水库工程开工建设;宜兴市横山水库溢洪河道、埝径河、惠山区锡北运河、锡山区九里河、江阴市富贝河、青祝河、新区伯渎港、滨湖区直湖港等一批骨干河道进行了整治,提高了河道的排水能力;对马圩南大堤、惠山开发区堤防、西联圩等重点圩区堤防进行了加固,增加了防洪保安能力。3、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太湖水环境得到初步改善。2007年春末夏初的一场供水危机,揭开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序幕,水利部门积极参与,开展以太湖生态清淤、入湖河道综合整治等为重点项目的环境治理,3 年多时间内
8、,完成了贡湖生态清淤一、二期工程,梅梁湖生态清淤 2008、2009、2010年度工程,月亮湾清淤一、二期工程、宜兴西部沿岸清淤一、二期工程等,完成清2淤面积 50.7km2,清淤量 1418 万 m3;无锡市境内的 13 条入湖河道完成了整治规划的编制,正按规划确定的方案分期进行整治。4、农田水利建设向深度、广度发展。 “十一五” 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以农村圩区防洪保安、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与农业节水工程为重点,狠抓农村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取得新的成效,都市农业、生态农业、旅
9、游农业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步推进。累计完成水利总土方11398 万立方米,其中农村河道疏浚土方 9279 万立方米;完成加高加固圩堤 554.8公里,新建、改造防洪闸 198 座、泵站 1069 座,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 5338 座,修建防渗渠道 1299.4 公里,新增喷、滴灌面积 7650 多亩,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平方公里。全市农村水利共完成投资 23.34 亿元。5、继续开展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区水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在完成第一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二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重点对梁溪河、古运河、环城河等城区骨干河道实施了综合整治,清除了多年沉积的淤泥,封堵了排
10、污口,整治了河岸环境,既恢复了河道的泄洪排涝能力,又改善了水环境。6、宜兴山区山洪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结合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宜兴市对张渚园田涧、太华杨店涧等重点防洪涧沟进行系统整治,并对 75 座蓄水库塘进行除险整治,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十一五 ”期间,全市水利建设高潮迭起,各级都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每年水利建设资金都有所增长,特别是市级政府投入较“十五” 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 十一五 ”期间共完成投资 48.53 亿元,比“十五”期间完成的投资增加了 1/3,其中:农村水利完成投资 23.34 亿元,区域治理及地方水利基建完
11、成投资 6.11 亿元(不包括各市县区自行实施的基建工程) ,城市水利共完成投资 24.05亿元。经过持续不懈的水利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水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地方性配套水法规不断完善1、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确保饮用水安全。2007 年太湖水危机发生3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 、 关于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开展环保优先“八大” 行动的决定 ,水环境、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封堵排污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全面实施退垦还林、还湿,水利部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对非法排污、超标排污行为
12、进行严肃查处。通过水政执法和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强化了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保护。2、地方性配套水法规逐步完善。根据无锡市河道管理的现状,通过调研,制订了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 ,通过了市人大的审议并颁布实施。同时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区水系规划并通过了市政府的批准。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提供了法律保障。3、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学校和社区。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初步形成节水意识,全市已累计创建完成了 86 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05 个省市级节水技改示范项目、6 家节水型高校、5 个节水型灌区、6 个节水型社区。通过
13、节水技改建设,实现了循环用水、串联用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一水多用,实现年节水 3 亿立方米。4、编制完成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通过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了无锡市的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现状、污染负荷等基本情况,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无锡市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三、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水域水质有所好转1、全面完成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五里湖水质持续改善。经过 5 年时间的施工,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通过综合整治,五里湖水质持续改善,据有关部门的水质分析资料表明,五里湖水质已从整治前的劣类,提高到类。2、继续进行城区
14、河道综合整治。到 2006 年止,第一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共完成整治大小河道 114 条,从 2007 年开始,我市又开始进行第二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 17 条河道整治任务,其余河道整治正在进行中。通过城区河道的综合整治,河容河貌得到极大改观,河道水质也明显改善,同时也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43、持续开展调水引流,为改善太湖水质作贡献。2007 年太湖水危机发生后,梅梁湖调水泵站紧急启动,配合望虞河引江济太,拉动梅梁湖水体流动,改善梅梁湖水质。2007 年调水近 8 亿 m3,2008 年调水 9.5 亿 m3, 2009 年调水 7.1 亿 m3,通过持续调水,梅梁湖水质有
15、了明显改善,确保了水源地的水质,做到安全度夏。4、全力开展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处理工作。从 2007 年夏季开始,水利部门负责太湖蓝藻打捞及处理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市在蓝藻打捞处理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探索形成了一条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机制;取得了机械化打捞作业、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的三大技术突破;实现了由人工打捞向机械化打捞转变,由群众打捞向专业化打捞转变,由堆场堆放向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政策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引导相结合转变,由应急应对向科学监测预警转变的五个转变。两年来共建成投运 5 座藻水分离站,初步形成蓝藻打捞处理
16、产业链。仅 2009 年,全市打捞蓝藻 70.9 万吨(含藻水分离站自吸处理蓝藻 16.9 万吨) ,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189.1 吨的氮和 47.3 吨的磷,为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确保太湖安全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一五”期间,水利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地位进一步确立,水利工程在抗御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在改善城乡水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经验有: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07 年春夏之交的太湖供水危机,既给无锡地区百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太湖流域日趋恶化的水环境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委通过充分调研
17、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国务院批准了该方案。水利部门抓住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机遇,一批既能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又能为提高流域、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创造条件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以治水的思路创新指导水利发展。 “十一五” 期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无锡水利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全市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确立一个理念(人水和谐),把握两个规律(水的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行三个统筹(统筹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5水环境综合治理,
18、统筹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推进),提升四个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四大任务(安全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环境水利),加快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型发展。“ 十一五 ”以来,这一治水思路有力地指导了全市水利改革、创新和发展,显著地提升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社会保障能力。实践证明,把握规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水利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经验。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在确保原有的水利投入渠道外,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大了政府投入,城市水利的经费纳入了城市建设经费的总计划,由市政府统一核拨。同时,涉水项目的建设也
19、不仅仅由水利部门一家承担,各有关部门在涉水项目建设时,按照统一规划,由各部门筹资建设。梁溪河整治、古运河整治、亲水河建设都分别由其他部门负责解决建设经费。四是各级领导重视水利,关心水利,群众支持水利,水利发展形成新的合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解决水利发展中的难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年中都要安排几次水利专项活动,听取水利部门的汇报,解决水利工作中实际问题。水利工作已作为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冬春的水利建设都由地方党政领导发动和部署,广大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参与水利建设。回顾过去五年的水利工作,成绩显著, “十一五” 规划中确定的目标及
20、任务绝大部分都如期完成,同时由于太湖供水危机的发生,水利部门新增了许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政府交给水利部门的各项任务。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上全球气候的异常,我市水利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1水利设施的防洪保安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加上城市的不断外延,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防洪标准还不高,对付突发性的洪涝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特别是新城建设越来越多,许多原为农村的低洼圩区改造为城市,防洪保安体系还很不完善,一遇较大洪涝,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与水争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河道被填没
21、,水面被侵占,水面率不断下降,暴雨形成的水位越来越高,因洪致涝面积有所增加;城乡河道的淤积仍然比较严重,削弱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功能;区域治理工程进展迟缓,武澄锡虞区、湖西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没6有得到有效提高。2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滞后,水质型缺水状况未根本改变。2007 年水危机后,虽然各级加大了治污力度,但由于入河污染物总量仍然很大,远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地表水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展不平衡,部分治理项目进度较慢;水资源保护工作滞后,调控手段不够有力,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无法落实,水体质量依然较差。3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展缓慢。水是商品的意识还不强,浪
22、费水、污染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节水工作重视不够,万元 GDP 取水量仍然偏高,节水工作仍停留在示范推广阶段。4、农村水利工作亟待加强。(1)农田水利灌排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老化严重。现有灌排泵站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情况普遍,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病险圩口闸大多建于七、八十年代,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渗漏水严重,亟需更新改造。(2)外围堤防建设标准偏低,防洪标准不足。部分圩堤建设标准偏低,圩堤堤身单薄,高度、宽度、坡度“三度” 不足。部分堤防未采取有效的植被措施,大多数堤顶路面为土路面,水土流失严重。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2011 年至 2015 年) ,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率先向全面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拓宽水利服务领域、提高水利服务水平、创新水利发展模式、促进全市水利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既充满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水环境“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无锡将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 2015 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