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二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 .2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第二节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 .3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6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 .8第五节 土地整治潜力 .10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 .17第一节 基本原则 .17第二节 规划目标 .18第三章 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23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任务安排 .23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任务安排 .25第三节 城镇工矿用地整理任务安排 .27第四节 工矿废弃地复垦任务安排 .28第五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任务安排 .29第六节 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安排 .30第四章
2、 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33第一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33第二节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35第五章 土地整治分区 .36第一节 中心城镇发展及产业聚集区 .36第二节 江北生态农业建设区 .36第三节 东南部农业综合生产区 .37第四节 南部丘陵生态建设区 .38第六章 投资与效益 .39第一节 投资分析 .39第二节 效益评价 .40第七章 保障措施 .42第一节 法律措施 .42第二节 行政措施 .42第三节 经济措施 .43第四节 技术措施 .44第五节 社会措施 .44附表 .461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 真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
3、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新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缓解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568 号) 、安徽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和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等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划,编制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等任务要求的实施性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芜湖市土地整治的战略,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
4、、目标和任务,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也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土地内部挖潜,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依据。本次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为6026.05 平方公里。规划基期:2015 年;规划期限:2016-2020 年;规划目标年:2020 年。2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南与宣城市、池州市接壤,东与马鞍山市、宣城市相连,西与铜陵市交界,辖四区(镜湖
5、区、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四县(无为县、芜湖县 、繁昌县、南陵 县)。全市地形以平原为主,临江近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山峦叠嶂,湖泊纵横。201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365.4 万人,比上年增加 3.7 万人。城镇化率 61.96%,比上年提高 1.29%。公安户籍人口 38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0.28 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 10.3%,死亡率 4.7%,自然增长率5.6%。2015 年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57.32 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20.02 亿元,增 长 4.3%;第二产业增加值 1540.60 亿元,增长
6、 10.3%;第三产业增加 值 796.70 亿元,增长 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67592 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 10416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 5.9:65.7:28.4 调整为4.9:62.7:32.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709.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2%;新增固定资产 1417.87 亿元。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 70.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52.3%。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 资 100.63 亿元,增长350.7%;第二产业投资 1359.51 亿元,增长 15.8%,其中工业投资1341.54 亿元,增长 16.3%;第三产业投资 1
7、249.05 亿元,增长 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452.84 亿元,下降 5.5%。第二节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一、土地整治情况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以下简称原规划)确定全市农用地整理规模 82620.86 公顷(其中高 标准农田建设规模77411.65 公顷) ,补充耕地规模 2138.26 公顷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 2249.87 公顷,补充耕地规模 1745.33 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 2802.94 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 2907.83 公顷、土地复垦规模 695.40 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规模 631.98 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规
8、模 77411.65 公顷,高标准农田保护示范片区 34 片。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项目 107 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78933.33 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高于原规划确定的 77411.65 公顷;全市共完成农用地整理项目 737 个,项目总规模104044.33 公顷,新增耕地 3606.51 公顷, 农用地整理规模高于原规划确定的 82620.86 公顷,农用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高于原规划确定的 2138.26 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 2042.08 公顷,新增耕地 1923.68 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略小于原规划确定的2249.87 公顷,
9、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面积高于原规划确定的 1745.33 公顷;全市共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 36 个,项目总规模 694.33 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低于原规划确定的 2802.944公顷;2011-2015 年间,全市共完成农村建设 用地整理项目 63 个,项目总规模 788.13 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小于原规划确定的2907.83 公顷。表 1-1 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指标执行情况单位:公顷指标 原规划 实施情况 执行比例农用地整理规模 82620.86 104044.33 125.9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77411.65 78933.33 101.96%宜耕后备土
10、地资源开发规模 2249.87 2042.08 90.76%土地复垦规模 695.40 694.33 99.85%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 2802.94 694.33 24.77%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 2907.83 788.13 27.10%补充耕地数量 4515.57 5534.36 122.56%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2138.26 3606.51 168.67%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 1745.33 1923.68 110.22%土地复垦补充耕地 631.98 4.17 0.66%注:1、坑塘复垦、沟渠复垦项目均纳入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范 围。2011 年至 2015 年间,全市积极
11、实施芜湖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 设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规模未达到规划目标,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情况执行良好;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执行规模不足,主要是由于受省厅每年下达计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5二、取得的成效1、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整治项目,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利用节约 出来的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上轮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农村建设用地 788.13 公顷,这部分复垦规模全部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12、项目,有效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压力,优化了城乡用地格局,促进了城乡良性互动,推动了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发展,城乡统 筹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占补平衡成效显著,促进城市发展上轮规划期间全市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确保全市占用耕地建设项目实现“ 占补平衡 ”,确保了 补充耕地工作和耕地储备库建设工作的落实,使各建设项目尤其是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青弋江分洪道、皖赣 新建双线等项目的顺利审批,带动了芜湖市经济高速、良好的发展。3、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措施,控制了土地退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态涵养能力。通过废弃地复垦,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通过 推进农民住
13、宅向中心村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直接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强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64、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促进了事业持续发展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构建了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等备案监管体系,稳定了资金渠道。基本形成了有法律保护、有规划引导、有标准规范、有技术支撑、有机构推进、有资金支持的土地整治工作格局,为土地整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所面临机遇和挑
14、战的出发点,也是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土地整治工作的根本准则。一、面临的机遇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