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简本)苏 州 市 水 利 ( 水 务 ) 局二 一 七 年 七 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 .3第三章 水土保持区划 .4第四章 目标、任务与布局 .6第五章 预防保护 .8第六章 综合治理 .11第七章 监测 .14第八章 综合监管 .14第九章 保障措施 .18第十章 附则 .20附表附表1 苏州市水土流失现状表附表2 分县(市、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附表3 苏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一览表附表4 苏州市水土流失易发区一览表附表5 近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投资匡算附图附图1 苏州市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2 苏州市水土保持区划图
2、附图3 苏州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图附图4 苏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图附图5 苏州市水土流失易发区图附图6 苏州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图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依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土 保 持 法 江 苏 省 水 土 保 持 条 例 水 土 保 持规 划 编 制 规 范 关 于 开 展 全 国 水 土 保 持 规 划 编 制 工 作 的 通 知 ( 水 规计 2011 224号 ) 、 全 省 水 土 流 失 调 查 结 果 及 省 级 水 土 保 持 规 划 成 果 等 。第二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3、的治水新思路和永续“江南美景”的发展理念,结合江苏省“两个率先”发展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注重综合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延续苏州水乡文化,打造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推动建设“经济强、百姓福、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新苏州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第三条 规划期限基 准 年 为 2015年 , 期 限 为 2016年 至 2030年 , 近 期 水 平 年 为 2020年 ,远 期 水 平 年 为 2030年 。第二章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第四条 水土流
4、失面积苏州市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8.0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4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31.72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6.37平方公里(附图1)。苏州市辖属各区(市)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吴中区31.62平方公里4(轻度25.27平方公里、中度6.35平方公里);常熟市2.78平方公里,全部为轻度流失;昆山市1.76平方公里,全部为轻度流失;虎丘区0.91平方公里(轻度0.89平方公里、中度0.02平方公里);相城区0.53平方公里,全部为轻度流失;张家港市0.49平方公里,全部为轻度流失;姑苏区、工业园区、吴江区及太仓市无水土流失面积。第五条 水土保持成效人
5、为活动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自1986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下降了2.1%,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林草植被覆盖度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减沙拦沙效果日趋明显,水源涵养能力日益增强,水源地保护初显成效。第六条 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任务仍然艰巨,水土保持投入机制有待完善,局部人为水土流失依然突出,综合监管亟待加强,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第三章 水土保持区划第七条 区划总体情况根 据 全 国 水 土 保 持 区 划 成 果 , 苏 州 市 属于南方红壤区()江淮丘陵及下游平原
6、区(-1)太湖丘陵平原水质维护人居环境维护区(-1-4sr); 在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中,苏州市涉及3个四级分区:苏锡常沿江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苏州东平原水网人居环境维护水质维护区、苏锡湖滨丘陵水源涵养人居环境维护区;遵循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在全国三级区及江苏省四级区的基础上,本规划将苏州市划分为:张家港常熟沿江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苏5州城区平原水网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常昆太平原水网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苏州环太湖水源涵养人居环境维护区( 附 图 2) 。第八条 张家港常熟沿江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位于西北部沿江区域,包 括 张 家 港 市 辖 属 的 凤
7、 凰 镇 、 塘 桥 镇 、 南 丰 镇 、常 阴 沙 农 业 示 范 园 区 、 杨 舍 镇 、 乐 余 镇 、 锦 丰 镇 、 大 新 镇 、 金 港 镇 和 常 熟市 辖 属 的 海 虞 镇 、 梅 李 镇 、 碧 溪 街 道 等 , 面 积 1291.32平 方 公 里 。水 土 保 持 主 导 基 础 功 能 为 农 田 防 护 和 人 居 环 境 维 护 ; 社 会 经 济 功 能 为保 护 河 湖 沟 渠 边 岸 、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力 、 改 善 人 居 环 境 和 生 产 生 活 条件 。重 点 任 务 是 构 建 和 完 善 农 田 防 护 林 体 系 ,
8、优 化 耕 作 模 式 和 农 田 灌 溉 方式 ; 加 强 河 湖 沿 岸 植 被 建 设 , 稳 定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 加 强 沿 江 滩 地 护 岸 护 滩林 草 措 施 体 系 建 设 , 增 加 地 表 覆 盖 ; 加 强 区 域 内 生 产 建 设 活 动 的 预 防 监 督 。第九条 苏州城区水网人居环境维护水质维护区位于中南部城区,包括姑苏区、工业园区、吴江区全境,虎丘区浒墅关镇、枫桥街道、狮山街道,吴中区郭巷街道、甪直镇、城南街道、长桥街道,相城区元和街道、太平街道、相城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城、渭塘镇、阳澄湖镇、黄桥街道、黄埭镇及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面 积 23
9、53.24平 方 公 里 。水 土 保 持 主 导 基 础 功 能 为 人 居 环 境 维 护 和 水 质 维 护 ; 社 会 经 济 功 能为 保 障 饮 水 安 全 、 保 护 自 然 和 人 文 景 观 、 改 善 人 居 环 境 和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重 点 任 务 是 加 强 城 乡 湿 地 系 统 的 预 防 保 护 , 进 一 步 开 展 城 市 河 道 和 水环 境 管 理 ; 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加强区域内生产建设活动的预防监督,预防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6第十条 常昆太平原河网人居环境维护水质维护区位于东北部沿江及平原区域,包括常熟市沙
10、家浜镇、辛庄镇、支塘镇、古里镇、董浜镇、虞山镇、尚湖镇、东南街道;昆山市淀山湖镇、锦溪镇、千灯镇、张浦镇、陆家镇、花桥镇、玉山镇、开发区、周市镇、巴城镇、周庄镇;太仓市城厢镇、双凤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港区) 、璜泾镇、娄东街道、科教新城,面 积 2713.17平 方 公 里 。水 土 保 持 主 导 基 础 功 能 为 人 居 环 境 维 护 和 水 质 维 护 ; 社 会 经 济 功 能 以保 护 河 湖 沟 渠 边 岸 、 自 然 景 观 为 主 , 兼 顾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的 提 高 。重 点 任 务 是 改善农田生产基础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加
11、固改良河湖护坡和护岸;控 制 面 源 污 染 , 保 障 生 态 安 全 , 提 高 人居 环 境 质 量 。第十一条 苏州环太湖丘陵水源涵养人居环境维护区位 于 西 南 部 环 太 湖 周 边 区 域 , 包 括 虎 丘 区 通 安 镇 、 东 渚 镇 、 镇 湖 街 道 ;吴 中 区 东 山 镇 、 临 湖 镇 、 横 泾 街 道 、 香 山 街 道 、 越 溪 街 道 、 金 庭 镇 、 木 渎镇 、 胥 口 镇 、 光 福 镇 ; 相 城 区 望 亭 镇 , 面 积 2299.50平 方 公 里 。水 土 保 持 主 导 基 础 功 能 为 水 源 涵 养 和 人 居 环 境 维 护
12、; 社 会 经 济 功 能 为水 源 地 保 护 、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 饮 水 安 全 、 自 然 景 观 保 护 及 河 湖 边 岸 保护 , 兼 顾 林 业 生 产 。重 点 任 务 是 加 强 江 河 中 上 游 区 水 土 流 失 综 合 治 理 和 水 源 地 保 护 , 控 制面 源 污 染 , 保 障 饮 水 安 全 , 加 强 城 区 及 周 边 植 被 建 设 与 保 护 , 维 护 城 镇 生态 安 全 , 加 强 区 域 内 生 产 建 设 活 动 的 预 防 监 督 , 探 索 建 立 环 太 湖 丘 陵 区 水土 流 失 动 态 监 测 预 报 系 统
13、, 预 防 人 为 活 动 造 成 新 的 水 土 流 失 。第四章 目标、任务与布局第十二条 规划目标7总体目标:到2030年,全面建成与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与监管体系,实现适宜治理的小流域生态化与清洁化。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下降到0.2%以下,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削减20%,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近期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地区生态趋向好转。治理面积8.73平 方 公 里 ,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20%以上,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下降到0.35%以下,中度及以
14、上侵蚀面积削减10%;近期水土流失预防面积99.48平 方 公 里 ,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饮用水源保护区得到较好的保护,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第十三条 主要任务加强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以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为重点,近期新增水土流失预防面积99.48平方公里、治理面积8.73平方公里,远期新增水土流失预防面积142.13平方公里、治理面积13.49平方公里(见附表2),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减少进入江河湖泊泥沙;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完善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近期新建2个监测站点,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创新体制机
15、制,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同时,建立可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以达到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维护水质、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十四条 总体布局具体体现为“一区、一带、两片”(附图3)。“一区”指环太湖丘陵山地防治区,本区以水源涵养功能为重点,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山丘区坡面水系工程建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开展生态自然修8复,保护和建设具有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森林植被,维护水质安全;人口密集的坡脚、浅山农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少面源污染。“一带”指沿长江南岸边滩防
16、护带,加强沿江滩地护岸护滩林草措施体系建设,增加地表覆盖,防治降水冲刷造成的水力侵蚀;营造和防风护滩林,减少风力侵蚀,保护沿江农田,维护人居环境。“两片”指南部主城防护片和北部平原防护片。南部主城片包括姑苏区、工业园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等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区域,通过河道疏浚整治和生态河道建设,改善区域人居环境;结合海绵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增加城市雨水蓄渗和利用,缓解城市内涝,拦截泥沙,保护水土资源。北部平原片包括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等平原区域,通过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恢复河道健康等措施,提高水质维护和人居环境功能维护。第十五条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易发区划
17、分根据上位规划成果,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中涉及苏州29个镇级行政单元,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共计207.09平方公里(附表3);水土流失易发区面积共计2713.30平方公里(附表4)。第五章 预防保护第十六条 预防对象保护郁闭度高的人工林、覆盖度高的草地等林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它治理成果。恢复和营造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的两岸以及湖泊周边的植物保护带,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低且存在水土流失区域的林草植被覆盖度。预防开办涉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堆放、排弃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预防垦造耕地、经济林种植、林木采伐及其他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水土流失。9第十七条 措施体系包括限制准入、规
18、范管理、封育保护与生态修复及辅助治理等措施。限制准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限制或禁止措施,重点预防区生产建设活动限制或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措施,25度以上陡坡地禁止垦造耕地。规范管理:规范林木采伐及抚育更新管理措施,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优先建设公益林;种植经济林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种植模式,并按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采取保护表土层、降低整地强度、修筑蓄排水系统、坡面植草、设置植物绿篱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封育保护与生态修复:封育保护、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新能源代燃料等措施。辅助治理:局部水土流失区的林草植被建设、坡改梯、沟道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置设
19、施建设、人工湿地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第十八条 措施配置水源涵养功能区:对湖泊上游及周边山区林草植被采取封育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土保持林;对残次林地采取抚育更新措施并营造水源涵养林。水质维护功能区:对河湖周边的植被采取封禁措施和营造植物保护带;在入湖口和河口建设人工湿地,减少面源污染物入湖;对局部集中水土流失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重点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农田防护功能区:通过健全农田水系配套设施、营造农田防护林,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减少农田污染物排放;对农村居住区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置设施、人工湿地等,控制面源污染。人居环境维护功能区:结合
20、城乡规划,对河道配置护岸护堤林、建设生态河道、园林绿地;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的监督管理。10第十九条 重点预防项目(一)丘陵山区生态修复与林地改造在环太湖丘陵区及太湖湖心岛浅山地区,主要包括:吴中区东山、西山、光福景区、灵岩山、穹窿山,虎丘区天平山、高景山、大阳山,常熟市虞山及张家港市凤凰山、香山等。以上区域生态系统相对敏感脆弱,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局部山坡根据林木长势和立地条件进行林分改造,加强水源涵养,防治水土流失。(二)重要湖泊预防保护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中的湖泊为主,包括:太湖、澄湖、万千湖、九里湖、黄泥兜、独墅湖、石湖、镬底潭、下淹湖、游湖、金鸡湖、独墅湖、沙湖
21、、阳澄湖、盛泽荡、漕湖、春申湖、鹅真荡、元荡、北麻漾、长漾、三白荡、南星湖、金鱼漾、汾湖、同里湖、石头潭、雪落漾、大龙荡、沐庄湖、张鸭荡、长畸荡、莺脰湖、长荡、孙家荡、袁浪荡、蚬子兜、南参漾、方家荡、庄西漾、西下沙荡、杨家荡、桥北荡、东下沙荡、南万荡、郎中荡、沈庄漾、杨沙坑、徐家漾、北角荡、长田漾、前村荡、诸曹漾、迮家漾、野河荡、普陀荡、南庄荡、凤仙荡、蒋家漾、众家荡、何家漾、陆家荡、上下荡、荡白漾、黄家湖、季家荡、东藏荡、同字荡、吴天贞荡、尚湖、昆承湖、南湖荡、嘉菱荡、暨阳湖、淀山湖、傀儡湖、长白荡、商秧潭、巴城湖、杨氏田湖、陈墓荡、汪洋湖、明镜湖、急水荡、鳗鲤湖、阮白荡、天花荡、雉城湖等。通过封育保护、中低山丘陵实施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近湖及村镇周边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滨湖建设植物保护带和湿地,控制入湖泥沙及面源污染物,维护水质安全,配套可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