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6211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为贯彻食品安全法,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整体要求,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有关任务和党中央、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制定本规划。一、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工作成效。近年来,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面完成标准清理整合,初步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

2、家标准框架体系。建立完善标准管理制度,清理整合近 5000 项食品标准,解决长期以来食品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制定公布 926 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涵盖 1 万余项参数指标,基本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和主要危害因素。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牵头研制多项国际标准,协调解决涉外贸易食品安全标准问题。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全面推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设立风险监测点22656 个,覆盖所有省、地市和 92%的县级行政区域,建立起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技术核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为主体,相关部门技术机构参与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制定实施国家食

3、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监测品种涉及 30 大类食品,囊括 300 余项指标,累积获得 1500 余万个监测数据,基本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三是风险评估工作不断深入,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和技术指南,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研究、食品毒理学研究等风险评估基础性工作,逐步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累计开展近百项风险评估项目。四是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初步掌握了我国食源性疾病分布及流行趋势。在全国设置主动监测哨点医院 3883 家,建成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五是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履职能力不断

4、提升。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监测和评估等管理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规范,明确职责任务。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由 8 个部门、10 余个领域 400 余名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和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中央投资 23 亿元,支持建立 8 个国家级参比实验室、32 个省级风险监测中心,加强 400 余个地市级技术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履职能力。(二)形势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食品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习3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求食品安全落实最严谨的标准等“四个最严” 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十三五”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为我们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五大 ”发展理念, 为我们从大健康、大 卫生的角度做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食品消费从全面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居民对食品营养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经营量大、面广,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矛盾凸显期

6、和问题高发期。另一方面,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新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给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在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食品安全标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释放产业活力,以及改革和加强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等“三新食品 ”管理,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4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各地监测评估能力发展不均衡,基层监测能力总体较弱。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数量与指标仍有缺失,食品安全标准研制和跟踪评价能力不

7、足。二是 “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新技术对食品营养安全惠民措施的支撑作用有待充分发挥。食物消费量、食品毒理学和营养监测等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不够系统全面,食品安全未知风险识别技术研发力量薄弱。三是相关行业和社会机构有序参与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的协作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和“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牢固 树立和贯彻落 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百姓“ 吃的安全、吃的健康”目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必须做到“四

8、个最严” 等系列重要 讲话 精神,立足国情民情、跟踪国际前沿,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促进食品安全与健康融合,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基层为重点,补齐短板,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在“预 防为主、 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 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二)基本原则。 1依法履职,强基固本。5围绕法定职责,针对履职中的薄弱环节,找准建设重点,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筑牢工作基础。通过规划建设,提高国家级食品安全机构技术能力,强化地方,特别是市县工作基础,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保障水平。2. 改革创新,科学实用。坚持科学实用、以用

9、为本,科学规划制定相关发展目标和能力建设标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全面深化食品安全大数据运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研制能力、风险隐患发现和系统性风险识别能力。3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适应现状和发展需要,统筹国家和地方不同层级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发展规划和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食品安全技术机构的建设任务。各地按照规划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各司其职、分级负责,有序推进任务落实。 4开放共享,协同共治。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多方参与,推动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

10、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在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中构 建 政 府 管 理 、行 业 自 律 、社 会 协 同 、公 众 参 与 的 社 会 共 治 格 局 。(三)发展目标。 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为契机,6全面构建“标准严谨实用、监测准确高效、评估科学权威、履职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到“十三五” 末,食品安全标 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创新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省、地市、县并延伸至乡镇和农村的四级工作网络基本完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信息化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和信息惠民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公众健康和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

11、保障。 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围绕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不断构建和完善以国家标准为框架、地方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成 30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标准分类重点建设 7 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核心实验室;加强标准宣传、培训和跟踪评价,提升标准服务,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标准的咨询等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明显提升。风险监测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镇农村;省、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相应监测能力建设标准要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监测队伍得到充实,监测能力显著提升。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推进。形成相对完

12、善的风险评估管理规范和技术指南体系;完成第 6 次全国总膳食研究,构建覆盖 24 大类食品的食物消费量和毒理学数据库;完成食品中 25 种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阶段性开展食品安全限量标准中重点物质的再评估。74.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不断加强。国家食源性疾病报告覆盖县乡村,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覆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分型溯源网络逐步延伸到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得到提升。5. 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到 2020 年,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打造一支 100 人左右的食品安全技术领军人才队伍,为省级培训食品安全专业人才 1000

13、 人,为地市级培训 4000 人,为区县级培训 10000 人,人才队伍结构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建成国家和省级两级信息化平台,并实现与地市级、区县级的互联互通。三、 “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一)依法履职,统筹做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1不断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实用性。一是制定、修订 30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针对监管需要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制定修订亟需的基础标准、生产经营卫生规范、配套检验方法和农兽药残留等标准。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人群营养型食品标准,以及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人群集中供餐食品安全与营养操作规范类标准的研制。不断提升标准实用性

14、,加强标准制定与监管的衔接。二是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制定公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 三新食品 ”衔接,国家 标准与地方标 准衔接,食品安全标8准制定与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指定标准衔接。三是提升标准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级卫生计生部门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平台,完善地方标准,使地方标准成为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组织开展标准培训、咨询、跟踪评价工作,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服务监管部门、行业和企业。四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监测和抽检等数据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整理完善国家层面技术法规与标准等方面基础数据,为标准制定修订、行政监管、产业发展、

15、风险交流等提供技术基础。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标准。加强标准相关基础研究,推动促进相关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专栏 1 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工程 一是加快制定、修订亟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成 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基础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规 范、食品 产品标准、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及配套检验方法等制定、修订工作;二是加强标准研制实验室设备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标准转化应用研究;三是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关 键技术 研究” 重点专项,开展食品安全重要标准物质研发等工作;四是推进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反馈机制;五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标准师资队伍

16、建设,提升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技术机构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指导、解答能力。2提高风险监测工作质量,提升监测科学性。一是科学布局监测网络。以点带面、规范发展,将监测网络覆盖至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向乡镇农村延伸,逐步消除监测的“死角 ”和“盲点”,综合运用 统计学原理、地理定位和信息技术,科学设置监测点,结合地域特点和重点污9染地区、婴幼儿和学生等重点人群需求,分类监测,强化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二是科学设置监测项目。根据食品安全形势研判和治理需要,每年适当调整或增加可能存在隐患风险的监测项目,提高风险隐患发现能力。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风险监测计划和地域特点,制定本省(区、市

17、)风险监测方案。三是强化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和采样、检验、信息报告等技术规范,在各级监测技术机构建立和应用风险监测实验室质量流程管理系统,制定监测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工作的督导,强化监测全程质量控制,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四是做好风险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利用。不断充实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相关基础数据,系统绘制重点食品污染谱系图,掌握重点污染地区特异性污染状况。加强风险监测结果分析和通报会商,发挥监测数据在风险预警和健康宣教中的作用。专栏 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构建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镇、农村的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开展县级疾病预防控

18、制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 县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二是在风险监测技术机构建立应用实验室质量流程管理系统。3. 夯实风险评估工作基础,保障风险评估权威性。一是逐步完善评估相关基础数据。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研究和人群生物样本监测,实施毒理学计划。县级以10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等风险评估基础性工作。二是着力研发新的评估技术方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基于疾病负担和预期寿命的定量综合评估模型,探索研究生态环境-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人群健康的内在联系和共性指标。结合国民营养计划开展健康影响的风险-受益评估等技术研究。三是提高未知风险识别能力。建立

19、未知风险的识别和排查关键技术,开展新型风险隐患评估研究。依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 32 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实验室。四是扎实有序开展评估工作。系统开展食品中 25 种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逐步开展食品安全限量标准中重点物质的再评估,提出标准制定修订、风险控制和食品安全治理咨询建议。专栏 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础平台建设工程一是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础平台;二是开展总膳食研究、食物消费量调查, 实施毒理学计划,完善国家风险评估相关基 础数据;三是开发危害评估、生物监测、膳食暴露所需数据的采集技术和方法研制评估模型;四是依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 32 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实验室。4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提高通报及时性。一是国家食源性疾病报告覆盖县乡村,加强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能力和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分型溯源网络建设。建立主要有毒动植物 DNA 条形码、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