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波 波粒二象性1、德布罗意波(物质波)De . Broglie 1923年发表了题为 “波和粒子 ”的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 “整个世纪以来(指 19世纪)在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如果说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末在实物的理论中,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 一、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德布罗意 (due de Broglie, 1892-1960) 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1923年,德布罗意试图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 1924年
2、,在博士论文 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 中提出德布罗意波 ,同时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爱因斯坦觉察到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重大意义,誉之为 “揭开一幅大幕的一角 ”。法国物理学家,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能量为 E、 动量为 p的粒子与频率为 v、 波长为 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E=mc2=hv 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或概率波 ),其波长 称为德布罗意波长。一切实物粒子都有波动性 后来,大量实验都证实了:质子、中子和原子、分子等实物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3、?质量 m = 0.01kg, 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 = 。 【 例 1】 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 m50kg , 百米跑时速度 v7m/s ,则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例题 2 (1)电 子动能 Ek=100eV; (2)子弹动量p=6.63106kg
4、.m.s-1, 求德布罗意波长。解 (1)因 电 子动能较小,速度较小,可用非相对论公式求解。=1.23(2)子弹 :h= 6.6310-34= 1.010-40m可见,只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较显著;而宏观粒子 (如子弹 )的波动性根本测不出来。一个质量为 m的实物粒子以速率 v 运动时,即具有以能量 E和动量 P所描述的粒子性,同时也具有以频率 n和波长 所描述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关系如速度 v=5.0102m/s飞行的子弹,质量为 m=10-2Kg, 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如电子 m=9.110-31Kg, 速度 v=5.0107m/s, 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太小测不到! X射线 波段2、戴维逊革末实验1927年, Davisson和 Germer 进行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荣获 1937年 Nobel 物理学奖)戴维逊 -革末实验电子衍射实验电子束垂直入射到镍单晶的水平面上,在 散射方向上探测到一个强度极大。 (可用晶体对 X射线的衍射方法来分析) 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