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5646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环境保护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金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 “环保一流”是金川人对环境、对子孙的百年承诺。金川坚定不移的落实保护自然、防治污染的环保措施,坚持绿色开发、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原则,通过持续投入和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用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建设和保护所在区域的碧水蓝天。金川集团公司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己任,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依托,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超过百亿,规划实施重大环保技术改造项目 58 项。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技术,通过工艺改进与创新

2、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工程措施强化源头削减和末端治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三废”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水平,物耗、能耗、环保指标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污染减排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十五”末的 10.29 万吨下降到 4.99 万吨,达到政府总量控制目标,冶炼烟气二氧化硫利用率由“十五”末的 81.5%提高到 96.1%。到 2011 年底,公司形成了年产硫酸 252 万吨、亚硫酸钠 15 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同行业利用 SO2 烟气生产硫酸的最大企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06年201

3、0年, 金昌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由0.108 mg/m3下降到0.073mg/m3,下降32.4% 。2011 年,十大“蓝天”工程发挥投资效益,市区二氧化硫浓度连续两年持续下降,分别为0.0593mg/m3 和0.0584mg/m3,达到并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2年,市区优良天数达到333天,创金昌市有空气质量日报以来最好水平。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处理能力的匹配和达标处理后的综合利用,2012年,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93.5%,中水利用量达到1360万吨,中水回用率达到96%以上。2000年公司有色金属产量约6万吨,新水用量617

4、3 万吨,2010年有色金属产量已超过50万吨,新水用量为6707万吨,产品产量增加了8 倍以上,而新水用量仅增加8.65%,公司被评为中国节能减排20佳企业。一、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大幅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金川集团公司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公司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大规模科技联合攻关和基层技术革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秉持“研以致用,引领未来”的科研观,一方面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战略,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装备。先后建成了世界第五座、亚洲第一座镍闪速熔炼炉、世界首座氧气顶吹铜自热熔炼炉、世

5、界第一座合成式铜闪速熔炼炉,特别是,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和应用了小时处理能力超过 100 万吨的富氧顶吹浸没熔池镍熔炼技术,推动中国镍铜钴冶金技术和冶炼二氧化硫烟气回收利用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基层技术革新活动,新的技术革新成果不断涌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众多难题。企业的综合技术实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位列全球镍产业前三名。金川集团公司在提高企业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公司在拥有一个研究院、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三个联合实验室、十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联合国内

6、18 家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创建了“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 ,致力解决我国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在二次电池和电池材料、有色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环保节能材料等领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与装置,切实增强了我国镍钴工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 年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在有色行业排名第一位。2012 年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再获殊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一等奖项目“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镍铜钴采选冶炼创新技术成果,在矿产资源利用

7、方面,将镍的可采品位下限从 0.5%降至 0.3%,新增资源价值可达 2825.88 亿元。科技创新对金川集团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60%以上。“十一五”期间,公司共安排科研课题近 500 项,承担了“金川铜镍资源高效开发产业化技术”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7 项,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 62.7 亿元。完成 46 项国家标准、64 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主持、参与 4 项国际标准的制订。获得授权专利 217 件, 91项技术开发成果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甘肃省和有色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励。二、实施蓝天碧水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环保一流”目标“十一五”以来,金川集团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

8、大,镍铜产量大幅度提高,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过度依赖,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2009 年,公司以对企业、社会和民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实施环境三年达标治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目标,承诺“用三年时间根治环境污染,还大家一个实实在在的碧水蓝天” 。三年达标治理坚持“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个减排原则,按照“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 、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增产不增污”三大治污思路,秉承环保设施配套化建设和匹配化运行五项原则,研究确立了一套高效治理环境污染的配套环保技术措施体系,规划并实施了环境三年达标治理工程 26项,其中“蓝天”工程 10 项、

9、 “碧水”工程 10 项、固废治理工程 4项,科研项目 2 项,累计投入环保资金 23.18 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金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工业废水处理及重复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各项环保指标均优于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环保一流“的目标。(一)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二氧化硫冶炼烟气最大资源化 二氧化硫是重有色金属冶炼的特征污染物,受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杂散烟气回收利用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公司研究开发了多炉窑多种类复杂难处理冶炼烟气“三位一体”网络化混气配置治理技术、双效蒸发串级吸收

10、连续生产无水亚硫酸钠技术,柠檬酸钠双碱法低浓度烟气处理技术、碱性尾矿浆旋流板塔硫酸尾气吸收技术等。通过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实现二氧化硫烟气最大资源化,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 96%以上,形成了年产 252 万吨的烟气制酸能力,成为国内利用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的最大企业。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复杂镍铜钴冶炼聚集区烟气治理及控制技术获得 2012 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图 1 金昌市环境空气质量 SO2 浓度图(二)加强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用水大户,公司坚持水资源“按质分配、合理使用、串接利用、中水回用” ,以综合节水治污技术研究为着力点,积极推行节水

11、技术减少废水排放和新水取用。三年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资金 4.25亿元,新建废水处理设施 7 座,改造废水处理设施 4 座,建立了厂区废水调配网络系统,大力实施了清浊分流系统、废水开闭路循环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的改造等工程,实现了工业废水源头减排、分级处理、集中回用的总体目标,大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酸性废水减排再利用是废水治理的重中之重,公司研发了镍铜冶炼酸性废水多级治理净化工艺,镍冶炼酸性废水排放量由原来的3263.6m3/d 减少到 979m3/d,铜冶炼酸性废水排放量由 13200m3/d减少到 3800m3/d,处理后 70%回用于净化工段、浓酸混配,30%送铜冶炼酸性废水除砷工序,实现

12、了镍冶炼酸性废水“零排放” 。铜镍冶炼酸性废水处理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冶炼行业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金川集团公司通过完善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使废水处理率达到 100%,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 93%以上。处理后中水回用于选矿浮选、冶炼淬渣、洗砂和烟气净化等工序,做到“就地利用”和“就近循环” ,大幅减少了新水用量。2012 年中水回用量 1360 万t,回用率超过 96%,吨金属新水耗量为 120t,是 2010 年的 35%,达到我国钴镍冶炼行业最低的吨产品耗水量,减轻了金昌市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供应压力。图 2 金川集团公司“十一五”水资源利用情况(三)加强科研攻关,高效利用固废资源,降低

13、环境风险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自主研发了铜炉渣、白烟灰、黑铜渣、阳极泥等固(危)废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实现了铜、锌、铅等多种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大大降低了重金属污染防治风险。其中,铜冶炼烟灰等废弃物湿法处理技术和旋流电解回收镍铜冶炼废渣中有价金属技术被列入2012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2010 年 3 月,投资 8752 万元的白烟灰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综合回收铜 962t,氧化锌 1016t,氧化铋 201t,三盐基硫酸铅 2000t,精铟 1.69t。 2011 年 12 月,投资 4650 万元的黑铜渣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将黑铜渣中的 2000 吨铜转化

14、成为阴极铜产品,盘活减少约 1.2 亿元资金占用;2010 年 3 月 110kt/a 铜炉渣选矿工程建成投产,年生产铜品位 24%的渣精矿 42955.2 吨,实现经济效益31958.68 万元; 2012 年投资 2.45 亿元建设的铜阳极泥处理项目,年产金 3.8t/a、银 267.9t/a,精硒 117.2tt/a,年创税收 3151 万元,利润 5035 万元。三、发展金川特色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公司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研究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的冶金提取技术,广泛开展企业内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积极推广环保

15、、节能的技术和装备,打造区域协调、园区配套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特别是镍、钴冶炼提取业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积累了经验,形成具有金川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公司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构建八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了内部循环经济发展体系:(1)构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矿山资源的贫富兼采,不断提高采、选、冶和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2)发展镍铜钴有色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3)完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废矿石、尾矿砂、镍炉渣、铜炉渣、粉煤灰、白烟

16、灰、黑铜渣、酸泥、污泥综合利用,使之成为公司的“第二矿山” ;(4)完善废水资源化产业链,不断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中水使用量;(5)完善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加大低浓度 SO2 回收利用力度,扩大氯碱等下游产品的生产规模;(6)完善余热回收利用产业链,改进低温余热回收利用工艺,逐渐提高余热回收利用量;(7)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链,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天然气,提高清洁能源在企业能耗中的比重;(8)完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链,不断提高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率,实现废物再利用。在拓展自身产业链条的同时,金川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区域核心企业的作用,采取互补、共生、耦合等多种思路,促进当地的区域循环经

17、济发展。金川公司以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与金昌市全面开展地企合作,先后引进了新川化工、瓮福化工等企业,与金化集团、金泥集团等本土企业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金化集团每年能消耗金川公司 70 万吨的硫酸;金化集团产生的烧碱又作为金川公司镍精炼过程中的原料。金川公司年产 20 万吨烧碱项目所产生的液氯,供新川化工生产 20 万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电石渣、金川公司的粉煤灰及镍冶炼弃渣,又供金泥集团生产水泥。金泥集团生产的水泥又主要用于金川公司的矿山充填,初步形成了区域间的循环产业链。“十一五”期间,金川集团公司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实现了废气、废水、固(危)废的最大资源化和排放量最

18、小化,实际节能28.01 万 t 标煤,万元产值能耗、电耗、水耗以及电解镍、铜综合能耗较“十五”末分别下降 28.16%、5.37%、34.23%、7.61%和33.37%。镍矿所含 21 种有价元素中的 16 种得以提取和利用;冶炼烟气二氧化硫利用率由“十五”末的 81.5%提高到 96.1%,提高 14.6个百分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公司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资源性企业经济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得以破解,使公司逐步步入了友好又快发展的轨道。2010 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2011 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11 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铜镍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11 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有色金属选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技术中心;2012 年荣获国家循环经济先进企业。四、模范履行社会责任,致力环保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金川集团公司始终坚持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责任”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致力于公益事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