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409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探讨邓鉴锋 战国强 姜 杰(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广东 广州 510500510520)摘要:本文章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的详细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地区、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思考探讨Study on building Building stable Stable forest Forest ecosystem Ecosystem of Pearl River Delta ZoneDeng jianJian-feng Zhan g

2、uoGuo-qian Jiang jieJie(Forest Inventory & Planning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00510520,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giving a profound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forest eco-system construction in Pearl River Delta Zone, and combined with the rich research results of status quo o

3、f it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idea of building a stable forest eco-system of Pearl River Delta Zone , as well as its supportive measures.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Zone, forest eco-system, pondering confer1 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东莞、惠州、肇庆及江门九个地级市,区域土地总面积 54 337 平方公里,总人口 4 725 万人

4、1-2。该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 年) 更是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写入区域发展战略中。森林生态安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是区域生态安全的主体和基础,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表征。整合区域发展合力,整体构建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5、全面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能力,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要举措。2 1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分析21.1 森林植被现状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覆盖率为 47.0%,林木绿化率为 48.9%;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9 463.3万立方米 m33-4。该区域林业用地面积 280.25 万公顷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 249.33 万公顷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88.96%;疏林地 0.93 万公顷 hm2,占 0.33%;灌木林地 11.59 万公顷 hm2,占4.14%;未成林地 8.23 万公顷 hm2,占 2.94%;无林地 9.9

6、2 万公顷 hm2,占 3.54%;苗圃地0.23 万公顷 hm2,占 0.08%;辅助用地 0.03 万公顷 hm2,占 0.01%(表 2-1) 。表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统计情况 单位:万 hm2林 业 用 地(万 hm2)序号 市 别总面积 合计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未成林无林地 苗圃地辅助用地非林地用地合 计 543.37 280.25 249.33 0.93 11.59 8.23 9.92 0.23 0.03 263.121 广州市 74.34 29.65 28.16 0.05 0.38 0.29 0.75 0.01 - 44.692 深圳市 19.50 7.89

7、 7.23 0.02 0.22 0.24 0.17 0.01 - 11.613 珠海市 16.93 4.94 3.37 - 1.42 - 0.14 0.01 - 11.984 佛山市 36.68 6.91 5.96 0.01 0.08 0.60 0.22 0.02 0.01 29.785 惠州市 113.71 71.56 63.77 0.24 2.01 2.51 3.01 0.01 0.01 42.166 东莞市 24.09 5.51 5.32 0.01 0.07 0.01 0.08 0.02 - 18.587 中山市 17.43 3.18 2.55 0.08 0.18 0.20 0.16 0

8、.01 - 14.258 江门市 93.00 44.88 36.35 0.15 4.80 1.13 2.33 0.11 - 48.129 肇庆市 147.68 105.72 96.61 0.37 2.41 3.23 3.07 0.02 0.01 41.969 合 计肇庆市 543.37147.68 280.25105.72 249.3396.61 0.930.37 11.592.41 8.233.23 9.923.07 0.230.02 0.030.01 263.1241.96注:数据来源于 2008 年广东省森林资源最新统计结果。区域林地按区划林种划分:其中防护林面积 73.49 万公顷 h

9、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26.2%;特用林面积 24.98 万公顷 hm2,占 8.9%;用材林面积 157.33 万公顷 hm2,占 56.2%;经济林面积 22.48 万公顷 hm2,占 8.0%;薪炭林面积 1.97 万公顷 hm2,占 0.7%。区域森林植被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比例为 46 : 44 : 10,纯林和混交林比例为 78 : 22。其中针叶纯林占乔木林面积的 41.9 %、针叶混交林占 4.8%、阔叶纯林占36.1%、阔叶混交林占 7.5%、针阔混交林占 9.7%。21.2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在生

10、态公益林管理、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森林生态旅游开展、人居森林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 5-6。21.2.1 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区域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 98.47 万公顷 hm2,主要集中在肇庆、惠州、江门等地。其中国家级面积 10.22 万公顷 hm2,占区域公益林总面积的 10.4%;省级面积 79.45 万 公顷 hm2,占 80.7%;市级生态公益林 8.80 万公顷 hm2,占 8.9%。各地生态公益林管理、补偿制度逐步完善。21.2.2 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区划区域商品林地面积 181.78 万公

11、顷 hm2,其中用材林157.33 万公顷 hm2,占商品林面积的 86.5%;薪炭林 1.97 万公顷 hm2,占 1.1%;经济林22.48 万公顷 hm2,占 12.37%。在珍贵树种培育、苗木花卉生产、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及培养优质高效特色林果业等方面发展迅速,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1.2.3 自然保护区管理完善。 截止 2008 年,区域林业系统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65 个,其中国家级 2 个、省级 13 个、市县级 50 个,管护面积 22.22 万公顷 hm2,占国土面积的4.1%。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级为核心, 、以省级为网络, 、以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通道的保护类型

12、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管理较科学,效益较显著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有效保护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21.2.4 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区域湿地面积达 102.7 万公顷 hm2,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 346 760.4 公顷 hm2、河流湿地 170 380 公顷 hm2、湖泊湿地 804 公顷 hm2 和人工湿地 56 909 公顷 hm2。目前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6 处,面积 18 962.4 公顷 hm2,其中国家级 1 处、省级 1 处、市县级 4 处。21.2.5 森林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森林旅游是赋予林业行业 “绿色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珠江三角洲

13、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截止 2008 年,区域已建森林公园 212 处,面积 35.41 万公顷 hm2,占国土面积 6.47%,其中国家级 11 处, 、省级 36 处, 、市县级 165个。21.2.6 人居森林环境不断改善。 区域主要城市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 ”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等活动为载体,将城市绿化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人居森林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主要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 121 932 公顷 hm2,绿化覆盖面积为 135 492 公顷 hm2。其中,建成区绿

14、地率为 39.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30%,公园绿地总面积 41 308 公顷 hm2,人均公园绿地为 9.65 平方米 m2。21.3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生态支撑,但是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7-9。21.3.1 争地矛盾突出,城市生态建设用地难以保证。 珠江三角洲地区总体上土地资源紧缺,可供建设和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导致耕地和林业用地面积减少。21.3.2 城市扩张迅速,自然生态系统日趋破碎。 大型生态绿地被强烈切割,林地、农地面积减少,生态绿地整体形态日

15、趋分散、破碎,自然生境之间的联系通道往往被割断破坏。21.3.3 林分质量偏低,森林生态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区域森林分布不均、质量总体不高,结构不尽合理,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偏低。据统计,在现有林分中,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其中一类林的面积仅为 13.89 万公顷 hm2,占区域林地总面积的 5.0%。21.3.4 生态公益林布局不尽合理,生态补偿偏低。 部分生态区位重要及生态敏感性较高的森林还未划入生态公益林进行建设与管理,部分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仍然偏低,市、县、区配套资金难以落实。21.3.5 自然灾害频繁及外来生物入侵严重,森林灾害防控体系有待加强。 珠江口年均有3-5 次台风侵袭,是台

16、风袭击的重点地区;。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桉树枝瘿姬小蜂、松突圆蚧等外来生物入侵较为严重;。森林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建设尚不健全,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0-12。 21.3.6 资金投入有限,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发展缓慢。 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普教育功能不强 13-15。21.3.7 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不强。 城市林业、低效林定向恢复与改造、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成果相对滞后,林业科技支撑力不强。21.3.8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省“三废” ”排放最集中、生态环境污染最严重、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区

17、域,水污染、大气污染较为突出,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十分明显。21.3.9 森林资源存在多头管理,林业主管部门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开放性、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的系统工程。个别市存在林业主管部门机构不稳定、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部门间协调不够等现象,难以适应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林、水、园林、城建、环保、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间对城市森林建设出现多头交叉、重复管理等现象,林业主管部门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32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32.1 建设思路通过凝聚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发展合力,实施森林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统筹建设区域自然生态系统,

18、构建一体化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城乡绿化体系、森林保护防控体系和数字林业信息体系,实现区域生态建设整体联结和共建共享,实现“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生态文明”的森林城市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32.2 建设布局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布局理念为指导,以山、林、江、海、田为要素,以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带及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带为骨架,以中部城市间主干道路网、水网、农田林网构成的生态廊道(线) ,以城区绿色、乡村绿色、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绿色斑块为生态控制点(点) ,构建成“一区、两带、三网、多核”的区域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其中, “一区”是指生

19、态公益林保育区;“两带”是指北部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带和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带;“三网”是指沿江防护林网、绿色通道网和农田林网;“多核”是指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城区绿化、乡村绿化等三类型绿核。32.3 建设内容32.3.1 构建一体化的林业生态体系。 根据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树立生态建设“一盘棋”思想,通过省市联手,稳步推进区域内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沿海防护林与红树林建设、沿江防护林建设、主干道森林景观改造、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等工程。做到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建设目标相一致、行动计划相统一,分工负责,从整体上构建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基本框架的森林生态网络体

20、系,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条件。32.3.2 构建一体化的林业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区域内良好的林业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因势导利,创新发展,着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加工产业布局,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以推进发展花卉业为突破口,巩固提高人造板和家具业,拓展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等新兴产业,形成一体化的林业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林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32.3.3 构建一体化的城乡绿化体系。 以建设森林城市、创建林业生态县、建设绿色家园为抓手,以改善城乡生态质量和居民生活环境为重点,以维护城乡生态系统安全为目标,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与城市园林、城市水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协调

21、,融为一体,实现林园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联。推动相关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打破城市绿化与城市林业 “条块分割”的局面;不同城市间绿化整体布局,相互衔接;城市绿化与乡村绿化均衡发展,整体推进,从而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32.3.4 构建一体化的森林保护防控体系。 建立区域森林资源保护、林区综合防治、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面的联防联动机制;。共同打击区域内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统筹建设区域生物防火林带、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及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设备设施;。及时沟通区域内森林保护防控信息等。32.3.5 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林业信息体系。 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在全面加强政务内外网、林业信

22、息共享平台、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总体布局、标准统一、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林业信息标准、系统、管理、网络和决策的一体化。43 珠江三角洲地区 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43.1 采取生态保护分级控制的政策,进一步探索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据其生态区位敏感及重要性指标确定其生态保护控制的严格程度,采取区域生态保护分级控制战略,将整个区域分为“严格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建设区” ”。同时,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起完整的生态补偿法规体系;建立起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程序、资金来源、违法责任、纠纷处理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生态补偿制

23、度;建立起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加强协调,落实的跨界流域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43.2 健全林业立法体系建设,强化林业执法抓紧制定封山育林管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野生植物保护、湿地保护、森林公园管理、森林防火资金提取使用管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处等法规规章。健全林业执法机构,实行林政管理机构、森林公安、木材检查站、林管站等执法力量综合执法,建立打、防、控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43.3 强化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基层林业站所建设理顺各级林业行政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强化其林业资源监管、林政执法、林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满足区域在快速发展中对林业行政管理的需求。重点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

24、设,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和服务系列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区域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基础作用。43.4 加快区域国有林场改革,充分发挥林场骨干示范辐射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国有林场 85 个,占全省国有林场的 45%;经营总面积 27.8 万公顷hm2,占全省的 40%;有林地 22.5 万公顷 hm2,占全省的 39%;生态公益林面积 12.9 万公顷 hm2,占全省的 47%。国有林场在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建设工程的落实和各项林业建设中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快区域国有林场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国有林场的管理,使区域国有林场在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骨干、示范

25、和辐射作用。43.5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稳定资金长期投入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基础工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同时要有长期及稳定的资金投入。一是扩大公共财政的支出面,保证林业基层单位与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的正常开展;二是加大财政在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比重,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三是不断拓展林业建设发展投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营与国外资本更多地投资林业。为此,从根本上缓解区域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资金的不足。43.6 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林业高等院校、各级林业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的科研实力,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省及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及林业重

26、点实验室和森林生态监测网络等,构建林业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紧紧围绕城市森林建设的需要,加快林业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林业各个专业领域的林业技术标准体系,服务于区域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稳定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林业科技示范推广,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参考文献1吴舜泽,王金南,邹首民,等.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统计年鉴 2009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广东省林业

27、调查规划院. 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广东试点报告 内部资料. 2008.4广东省林业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体化规划 内部资料. 2009.5杨昆,管东生.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4):705-712.6林媚珍,马秀芳,谢双喜,等. 广东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J. 生态环境,2008,17(2):785-791.7吴少琼,许松葵,曾锋,邱治军等. 广东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广东林业科技,2006,22(4):124-125. 8张玉光,徐正春. 广东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0,

28、20(4):223-227.9钟伟,胡品平,. 广东省商品林建设 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2006,(3):25-28,31.10刘红卫,林志凌,苏华轲,崔光琦等. 广东省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J. 生态环境,2004,13(2):194-196. 11李慧燕. 10 种外来植物“魔爪”伸向广州N. 南方日报,2006-02-10(A03). 12周毅,程庆荣,李云新. 广东省的森林火灾与生物防火J. 广东林业科技,2000,16(1):20-24.13何克军,李意德. 广东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J. 广东林业科技,2005,21(2):69-72.14黄华全,陈辉海,陈维伟. 广东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 林业经济,2006 ,(2):53-55. 15许文安,战国强,陈辉海,陈苏等. 广东省森林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的探讨 J. 广东林业科技,2004,20(4):6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