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559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 创新“十三五” 专项规划“十三五 ”是深化改革、加快 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水平,加快创新能力建设,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 期 间,我省 紧紧围绕新型城镇 化和行业进步目标,坚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均有较大增长和提高,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

2、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1.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十二五” 期间 ,我省发挥科技研发机构的技术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开展工程应用与示范,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1)组织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十二五” 期间,110 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30 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2 进步奖,其中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承担的“新型干法水泥生 产线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为我省建设行业获得的首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突出。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国家

3、“十二五” 科技支撑 计划项目“建筑板材机器人化施工装备与示范应用”已完成研究任务。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项目“华北地区新农村绿色小康住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3)积极推动示范工程建设。 “十二五” 期 间,100 余项列入住建部、省住建厅计划的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和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通过专家验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科技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十二五” 期间,依托有关单位建立了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两个省级科技平台。“河北建工集 团技术 中心” 于 2012 年 10 月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

4、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第十九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目前我省建设行业唯一一家获得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省级科技平台“ 河北省绿色建筑产业 技术研究院” 。依托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科技平台“河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 过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入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 1 名,评选命名我省“勘察大师”“ 规划大师”“建筑大师”“工程设计大师”40 名,建 设系 统 4 人荣获省管优秀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中外科技合

5、作成果丰硕。与加拿大卑诗省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的中加合作节能低碳环保示范项目“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 1 号楼”于 2012 年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成立了中加节能低碳建筑技术交流中心,为双方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积极与德国开展建筑节能技术交流与合作。我省共有 6个项目列入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秦皇岛在水一方 C12-C15、C22、C23#楼” 和 “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综合办 公楼”,分别为我国最早建成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也是我国最早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和公共建筑,颁布实施了我国首部地方标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6、,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二)存在问题“十二五” 以来,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工作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投入偏低,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不足,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技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科技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三)面临形势4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我省借力京津、对接京津的格局正在形成,重组区域创新资源、贯通产业链条、弥合发展差距、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将为弥补行业科技创新短板、提升创新能力提供重大机遇。

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对城市发展做出了部署,中央和省城市工作会议对规范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住房城乡建设将面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够带动行业技术革新,推动行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行业优化升级。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 三个提升、两个突破、一个确保” 目 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集聚创新人才为支撑,把握影响城市发展质量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关键环节,按照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总体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

8、能力和技术集成应用为突破口,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合理规划建设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切实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为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二)发展目标1.组织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大重点领域应用技术的研发力5 度,将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融入行业发展,围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尤其是钢结构)、地下空间开发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行业重点关键技术 10 项以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集成创新成果。2.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管理、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促进等

9、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凝炼和推广成套应用技术体系及产品,推动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先进适用的行业应用技术体系,增强行业发展动力。3.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科技助力经济发展,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平台作用,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5 个以上,建立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推动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勘察设计业和材料装备业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的集约化方向转变。4.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人才专题培训、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建设行业大师选

10、拔和命名、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搭建科技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建筑工人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手段,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技人才共享共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三五 ”期间,培养国家和省特贴专家、省管专家 5 人及一批建设行业大师,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6 队伍,解决行业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匮乏的问题。三、重点工作(一)组织开展科技攻关1.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1)开展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方法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探索“ 多 规合一 ”规划编 制的有效途径、方法和 实施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多 规合一” 操作平台, 实现一个市 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11、。(2)研究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城市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综合交通系统、绿色生态城区等规划设计方法,构建大中城市和县城建设约束性指标体系和城乡规划设计数据库,集成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共享等技术。(3)以京津冀城镇群建设为目标,围绕解决京津冀城镇体系失衡、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滞后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城市发展定位、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以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研究如何提升我省城市功能、培育次级中心城市、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研究与京津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重点合作地区规划对接与协调、跨界地区规划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4)结合城市规划开展城市

12、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研究。针对我省城市类型众多、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将海绵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7 开展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设计研究。(5)围绕特色城镇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保留乡村原有地理形态和生物多样性、将村落与人文环境进行融合的乡村规划技术方案,实现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满足规划统一要求。探索相对贫困地区特色城镇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新路径。2.城市功能提升与防灾减灾(1)开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与规划设计方法、绿色综合交通系统合理结构、路网优化设计方法、交通设施的多功能转换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及地下空

13、间综合利用、一体化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构成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2)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研发地下综合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开发规划、高效利用设计、综合影响评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开展燃气管道入廊相关技术研究。研究适用于我省的综合管廊方案设计、工程定额、低影响施工和新型建材。(3)研究深层地下空间规划资源评估、地质病害体探测及岩土工程勘察检测等技术体系。开展构建基于物联网和建筑信息模型的地上地下空间协同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研究。(4)开展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开展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现状承载力诊断与评

14、估、探8 测检测与监测装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关键因素识别、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规划等理论和技术研究。(5)开展城市安全供水预警和监测技术研究。开展无负压供水、直供饮水新技术,高效、节能、节水的净水工艺与设备,供水管道智能检漏技术的研究。开展本地水动态备用方案、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次供水加压技术研究。开展低成本建筑再生水生产及供给、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分质供水计量及数据采集研究与实践。(6)开展老旧管网改造技术,给排水管线水下穿越技术,非挖铺设等管道施工新技术,地下水管安全性监测技术研究。开展燃气管网快速检漏、修复、改造技术研究。开展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中社会行为模型、运行机制、维护模式与低能耗、低技术

15、门槛运行的相互作用研究。3.城镇生态环境改善提升(1)研究海绵城市建设基础理论和管理技术。开展城市不同下垫面的产流机制、产流过程和降雨汇流水质变化过程的系统实验研究。开展长效低耗海绵体构造技术、促渗型砌块和可再生铺装材料研究。推动规划设计与海绵城市、园林绿地与海绵城市等领域关键技术的融合,开展不同规划设计阶段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研究。(2)开展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示范、园林绿化延绿增彩植物新品种新材料的引种育种、生物多样性9 保护、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应用技术研究。开展花境植物的选育、花境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模式研究。开展滞尘降尘植物筛选和植物配置模式

16、研究。(3)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绿化建设、绿道绿廊建设、公园绿地互联互通规划、城市湿地公园建造、古树名木保护等适用技术研究和实践。开展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型园林绿化研究。开展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生境、习性等研究。开展圈养动物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型现代动物园和动物展区。开展滨海地区园林适宜技术研究。(4)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与补偿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城市内山、河、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建设、城市色调整理、城市天际线规划、城市建筑立面改造等城市修补技术研究。(5)研究水生态和污染土的修复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发微污染水净化成套技术及设备。开展赤泥在烟气脱硫和地

17、聚物材料中的适用性研究。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与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实现生活垃圾高效处理与利用。4.工程建设与房地产市场(1)研究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高性能混凝土配置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动力特征,在地震、风、环境振动、爆炸等不同类型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性态控制理10 论。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灾变机理、性能化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关键构件及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2)研发适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性能钢结构体系。推动工程建设与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关

18、键技术的融合,研究高性能钢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复杂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模块化钢结构体系。研究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精细化计算理论、全寿命期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钢结构体系防腐防火、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适合钢结构建筑的新型墙板体系。 (3)开展塑料模板等新型模板体系研究。研究施工过程中高大模板支撑、深基坑支护、大型地下工程施工、大跨度结构与大型市政工程安装等作业的安全施工与监控技术。开展基于远程质量验收系统和 BIM 云平台实现施工 质量远程精准验收,实现移动化、动态化、可视化的质量安全控制研究。开展工业化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4)开展建筑市场预报预警机制、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和工程建设、建筑业发展政策研究。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研究。开展房地产成长发展周期规律及发展潜力的预测研究,房地产市场预报和预警系统机制研究。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