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806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目 录第一章 概 述一、规划编制必要性二、规划编制基础条件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章 主要发展指标第三章 人口转移和城镇发展布局一、农业人口转移趋势二、城镇发展布局第四章 加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一、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三、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五、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六、建设市场流通体系第五章 政策措施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3 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三、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四、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五、强化住房保障六、拓宽投融资渠道七、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八、开展试点示范 4 第一章 概 述城镇化是经

2、济社会发展中自然演进过程和政府在合理时点、正确方向上采取必要措施的结合,是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和社会改革的有机结合。我省具有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转移人口潜力大、城镇体系较为完善、农垦森工系统对城镇化推动能力较强等特点,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要准确把握基础条件,制定切实可行规划,统筹政策安排,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支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引领全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一、规划编制必

3、要性2014 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改革措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型、场县共建型等城镇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实践基础,但也存在城镇化总体质量不高、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等问题。 5 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城镇功能完善、政策环境改善、限制因素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愿望日益迫切。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增长,2013 年达到 540 万人,比 2008 年

4、增长 8%。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对离开农村后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顾虑和进城后社保、就业、医疗等保障制度难以接续等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就业空间、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为城镇化有序推进提供引领和保障。二、规划编制基础条件2000 年以来,全省城镇人口年均增长 0.83%,2013 年全省进城农村劳动力中,20%进入哈尔滨市,27%进入地级城市,53%进入县城和小城镇。农垦、森工局(场)址也是功能较为完善的小城镇,集聚了垦区、林区转移人口和周边县(市)转移人口。农民进城后,产生的新需求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也为下一

5、步新型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城镇化率从 1978 年的 35.9%提高到 2013 年的 5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7 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超过 60%的市(地)达到 8 个。 6 表 1 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 (单位:个)2000 年 2013 年地级市 13 13特大城市 0 1型大城市 1 0型大城市 2 3中等城市 6 5小城市 4 4县级市 19 18建制镇 481 495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省累计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

6、租房、限价商品房、棚改房等合计 296.7 万套。表 2 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变化情况指 标 2000 年 2013 年城市供水普及率(%) 86.5 95.5城市供热普及率(%) 35 67.8 7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21.9 32.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54.4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台) 7 14.4燃气普及率(%) 66.9 85.6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5.9 13.2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 30城市污水处理率(%) 33.2 75.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6.6 12.1普通中学(所) 2674 1965病床数(万张) 12 17.

7、2注:该表中“*”指该指标在 2000 年未作统计。城乡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13 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68.1%,比 2000 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9.3%,比 2000 年提高 5.3 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062.1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604.4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8%以上。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关键是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解决“龙江农民 为什么进城、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下进城” 问题 。从我省情况看,农民之所以进 城,有三方面

8、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规模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能够从耕种土地中脱离出来,国有重点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也产生了一些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里转移;城镇功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对农民进城具有吸引力;在城里就业的收入能够满足在城市定居要求。对于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下 8 进城问题,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条件。(二)解决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衔接问题。从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入手,设计好户籍及养老、医疗等相关社会保障

9、制度的衔接。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放宽落户限制,建立和完善居住证制度。把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季节性和灵活性特点,允许季节性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自愿选择参加医疗保险。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三)解决“农民进城后做什么 ”问题。增加就 业岗位,发展适应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用工需求,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包括健全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

10、益、加强就业创业服务等。(四)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在全省及各市(地)布局的问题。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按照人口的发展规模和需求进行测算,确定全省大中小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对于有收益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确定投 9 资主体,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统筹各市(地)布局,重点推进建设一批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五)统筹研究指导城市布局问题。在分析农业人口转移方向基础上,谋划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布局,明确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的定位,围绕定位来确定重点产业项目。根据已

11、经形成的交通体系和机场建设布局,考虑对俄口岸特点,进一步培育做大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县城和 132 个重点城镇建设,提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能力;支持农垦、森工局(场)址所在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六)解决棚户区改造、森工转型发展等我省重大特殊问题。将铁路等行业棚户区纳入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范围。加快推进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和垦区危房改造,将国有林区(场)外其他林业基层单位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职工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第二章 主要发展指标按照国家要求,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18 项指标。城镇化率方面(2 项指标)。到 2020 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12、达到 63%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5%。城镇化质量方面(5 项指标)。到 2020 年,农民工随迁子 10 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 99%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 3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7 项指标)。到 2020 年,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 60%,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 97%,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7%,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2%,家庭

13、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 兆以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资源环境方面(4 项指标)。到 2020 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115 平方米以内,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6.8%,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比例达到 62%,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5.9%。专栏 1 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序号 指 标 2013 年 2020 年一 城镇化水平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7.4 63 左右2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9.1 55二 公共服务3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 994 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 * 955

14、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54.5 906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98 987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7 30 11 三 基础设施8 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 * 609 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 95.5 9710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67.8 8711 城市污水处理率(%) 75.7 9012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4.4 8213 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兆) 4 5014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 100四 资源环境15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 137 11516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15、 32.8 36.817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比例(%) * 6218 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3.36 5.9注:该专栏中“*”指该指标在 2013 年前未作统计。第三章 人口转移和城镇发展布局准确判断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科学布局和建设城镇体系,加快产业在城镇的集聚发展,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载体和就业空间。一、农业人口转移趋势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不断增加。2013 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540 万人,比 2008 年增长 8%。国家实施“ 两大平原”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转移人口潜力进一步释放。随着农垦系统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全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173 万垦区人口和 205 万林区人口中相当部分需要进城就业,进一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