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二语文周末练习(一)时间:12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基础知识(4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眼中总有一个前方,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乡土情结又常使人们 ,不愿外出闯荡,于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时常会让他们 ,古往今来多少人因其 而穷困一生。这实在令人叹惋。A安土重迁 无能为力 深居简出B安居乐业 一筹莫展 深藏不露C安居乐业 无能为力 深藏不露D安土重迁 一筹莫展 深居简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4 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B文件
2、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3.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 )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A酒店 茶馆 理发店 文具店B文具店 酒店 茶馆 理发店C茶馆 酒店 文具店 理发店D理发店 文具店 酒店
3、茶馆4.下列四副对联分别与我国四处名胜有关,其中与岳阳楼有关的一项是( )A.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B.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C.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D.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是( )2A.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B.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C.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D.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6.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下列诗句反映的哲理与其一致的是 ( )A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B国家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4、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D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7.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B我校拟筹办 150 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8.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临湖开着,满眼波光, , , , , , 。这一切构成了一帧夏晚的佳作,充满了幽闲与静穆的味儿。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浓密的芦苇这时常有三两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
5、过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村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近黄昏,四周的暮色深了A B C D 9.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官方正式授与职务的是(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C.除臣洗马D.过蒙拔擢11.选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D.但
6、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1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C.籍吏民,封府库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4.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A. B. C. D.15.指出表述有
7、误的一项(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22 分)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4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
8、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
9、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
10、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18把文中画线
11、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4 分)(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4 分)(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4 分)51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 分)三、诗歌阅读(8 分)避地寒食 韩偓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注】当年:壮年。息机:息灭机心。(1)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 (4 分)(2)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 分)四.默写(7 分)
12、(1) ,至于成立。(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3)欲苟顺私情, .(4)我自横刀向天笑, .(5)苟利国家生死以, .(6)人间如梦,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18 分)微时代里的微表达顾文豪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德在诗与真里写: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我们既不关心报纸,也无意传播消息,我们的工作就是认识人。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据说身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是微博控的微时代,耽溺于一呼即应的互动体验,瞬间转发的信息散布,光怪陆离的微博6文体,我们还会念及歌德这段话吗?古人序、跋、铭、记、奏、表之类,如今更添新丁,名曰微博体。但论字数,古人写作本就尚简,主张文贵精洁,寥寥数语穷其隐微,尽其毫忽
13、;论格调,微博上那些转发量颇高的文字,似乎也不外是送一碗鸡汤给你喝,指点人应对世情的所谓箴言,这些去翻翻呻吟语、菜根谭、增广昔时贤文,定然要慨叹古人从语词到深意的既富且美,我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见解与表达;论学养,算了,学养这事就不提了吧。这类微博段子集,似乎从未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探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样的微时代中,胜出的永远只能是充斥着娱乐性并且成功投射民众欲望的所谓话题与事件。没有噱头的问题是根本没机会进入读者视界的。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演讲电影作为哲学实验极为深刻地指出,“大众属于一个活跃的政治范畴,而艺术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艺术所做的无非是保留一个精英贵族的范畴,而大众则典型
14、属于民主范畴。在大众艺术中,你拥有的是一个在民主要素和历史的贵族要素之间的悖论关系。”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而微博的受人欢迎本质上即是基于其民主性,但民主的靠近不代表艺术的同时来临。试问这样的写作,怎么可能进入问题的核心?怎么可能作缜密细致的析解,而非如狂风过境,其来也忽,其去也速?专业话语的失效,粉丝效应的大行其道,使得讨论不再向深刻的一端赶赴,而是奔趋于最大公约数的浅平。有作者甚至认为这种浅平,是接地气。我以为接地气是假,求听众是真,看似是作者引领读者,实则是读者裹挟作者。昔年鲁迅评陶元庆之画,用了一个比方,“心里的尺”,他说: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失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那么,所谓微时代,所谓微表达,大抵也不过是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又一个微词汇而已。在这个莫名的微时代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心里的尺”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21.简述文章写阿兰巴迪欧的话的作用。(6 分)2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