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想文 1:寒假德国行2011 年,哈工大学工处组织的“德国顶级企业实习冬令营”项目,我有幸参加。项目圆满结束后,感触颇多,于是乎把我们一行十二天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2011 年 2 月 8 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傍晚,我们降落在德累斯顿机场,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的尧老师热情的迎接我们。一走出机场大门,眼睛就迫不及待的要看看这个神奇的国家,还没细看,我们就对眼前发生的一幕感慨连连,路口的机动车停下让我们先过马路,关键是我们是红灯,人家是绿灯。尧老师让我们赶紧过,说是看我们拿着行李就让我们了,并且德国机动车和行人相互礼让很正常。上车后,尧老师载着我们,伴着夜色驶向德
2、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一提到德国,就让人想到汽车,奔驰、宝马、奥迪等都是很多国人熟知的,一路上看到的全是这些品牌的车,尧老师劝我们要淡定,毕竟这是原产地。一路上,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道路不是很宽,很多道路像中央大街一样,是用石头铺成的,中间有铁轨,用来通行有轨电车,道路两旁停满了车,但令人惊奇的是,车流并没有拥堵的感觉,而且很顺畅。哪怕只有能通过一辆车的宽度,双方的车相互礼让,很快就能通过,仿佛每个人脑中都有一个无形的交警,在指挥城市交通。也许有人看过一个国外的网上视频,讲的是在一个狭窄的街道,救护车的鸣笛声响起,过往车辆纷纷停靠道边,让出中间的车道,救护车飞驰而过,然后车流恢复如初。网友们称赞
3、外国人的素质高。毫不夸张地说,这真实的一幕就在我们眼前发生。很快我们到了住的地方,留学生公寓,公寓几乎是德累斯顿较高的建筑了,透过窗户就可观看附近的街景。公寓房间里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卫生间有淋雨,厨房里餐具厨具一应俱全,暖气可以调节温度,住宿环境很舒适。 (如图 1)图 1饱饱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正式的行程。首先我们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致欢迎词,之后双方相互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概况。接下来,尧老师带我们参观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校园,教学环境设施。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的校园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学校教学楼与周围建筑混在一起,所以也无所谓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甚至感觉不出校园的存在。校园干净整洁
4、,同样几乎所有的道路两旁停满了车。来到图书馆,馆长亲自为我们介绍图书馆并演示馆内的设施。馆内借书和还书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环境幽雅,学生们在里面安静的学习。随后,我们参观了大学食堂,与德国大学生一起共进午餐。食堂分为三层,每层每天只卖有一两种西式套餐,大部分是德国传统菜,有一层是越南人做的亚洲菜。食堂一楼大厅和校园网上可以查到每天菜单,方便学生选择。学生有学生证可以享受半价,老师和外来人员则要全价。说到吃,我在这里集中说一下。早餐是公寓提供的典型西式自助餐,土司、面包、各种火腿、鸡蛋、奶酪、牛奶、咖啡等等。午餐和晚餐都是校方精心挑选的德式西餐,炸猪排(图 2) ,烤肘子,香肠,肉酱土豆等等,几
5、乎全是肉,而且量极大。对于爱吃肉的同学,德国可是一个理想的去处。后来,尧老师看我们吃肉吃的有些谈肉色变的程度,特意驱车带我们去越南人开的亚洲饭店,去吃米线、炒面、炒饭。图 2依照行程,我们参观了位于德累斯顿市的大众玻璃工厂(大众最高档纯手工汽车“辉腾”生产基地) 。顾名思义,整栋建筑的外墙有玻璃建成,极具现代感和艺术性。工厂内部没有喧闹的机器声和嘈杂的人声,三层的立体式生产线顺畅的运行着,为数不多的工人身穿白色套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整个流水线完全自动化,工人如同点缀一般。甚至每个工具箱都是机器人,工件用完时自动乘电梯到楼下装载工件,另一个新的工具箱又自己乘电梯上来继续工作。工厂的自动化程度
6、让我们叹为观止。包括参观位于莱比锡的保时捷公司顶级越野车卡宴生产线和宝马汽车生产线也同样如此。可见德国的工业基础多么雄厚。另外,看到这些公司员工的工作环境,人们的工作状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真是难以言表,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还为我们安排了轻松的游览旅程。首先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在旧城区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 13 世纪以来的古老建筑,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罗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种建筑类型给布拉格增添了很多文艺气质。布拉格广场上有一座古老钟楼,每到整点,钟上的窗门便自动打开,钟声齐鸣,12 个圣像如走马灯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现,向人们鞠躬。还游览了查理大桥和圣尼古拉斯教堂。
7、第二站就是德国首都柏林,我们游览了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和柏林墙。当年东西柏林的分界岗哨依然在,如今已成为供游客游览的景点。德累斯顿的风光同样精彩。易北河风光(世界文化遗产) ;夜晚的 Semper-Oper 歌剧院,双子宫,圣母大教堂还有商业中心,在这里有大商场,小超市,各式品牌专卖店供你购物。行程的最后,我们像新生一样,体验了零起点德语教学。课程结束后,我们来到多功能会议室,由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的毕业生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邀请人 Prof. Dr. Friedrich 为我们准备了讲座;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学生举行联欢派对。晚上,Prof. Dr. Friedrich 请我们吃饭,留影送别
8、。第二天一早我们告别了尧老师,乘火车前往机场,顺便提一下,德国的火车是准时的(甚至公交都是准时的) 。在机场,我们和期间陪同我们的留学生冯硕依依不舍的分别,搭上回国的航班。就这样我们结束了难忘的德国之旅。感想文 2:寒假德国之行2011 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工大组织的德国名校及名企游学项目。在朱兆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在德国及周边一些国家学习、游玩了将近两周,收获颇丰。经过 12 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德累斯顿,它是德国萨克森州的首府,一座 50 万人居住的和谐的小城镇。接待我们的是德累斯顿经济与技术大学的姚老师。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姚老师全程陪同我们,让远在异乡的我们感到十
9、分的温暖。此次假期游学,主要是与德累斯顿经济与技术大学的学生交流、座谈,听教授的讲座并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讲座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基础德语入门、交通物流与环境保护、企业预警系统开发等等。授课均是英语或英德双语,基本不存在交流障碍。在与教授及学生的交谈中,我看出了德国人对我们这些中国朋友的尊重与热情,见识到了他们严谨的思维与高效率的办事方针。较之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内敛,德国朋友们表现的往往更加开放与主动。举一个小例子,在一次座谈会上,当授课教授问我们是否就该主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时,我们习惯性的微笑并摇头,表示我们已然明了。教授却误以为我们是没有理解又不敢提问,马上就要再解释一遍。经过大家的沟
10、通,他才理解我们的意思,并告诉我们德国学生如果晕倒类似情况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感想文 2:暑假德国行与德累斯顿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当地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随着飞机降落,我来到了这座我所认为的德国最为美丽的城市。静谧与安详,或许是这座陌生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下了飞机,在机场与接待老师进行了简单的相互介绍之后,我们驱车前往我们在当地的住所。一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从身旁经过的,只是一辆辆挂着奔驰车标的有轨电车与车顶上架着自行车的小排量家用轿车,而道路两旁的许多餐厅与商店,也早早的停止了营业,空气之中弥漫的,只是一股淡淡地闲适于惬意。这样的景象,与中国城市市区在周末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待老师似乎看出
11、了我们的诧异与困惑,便耐心地向我们解释。原来,在德国或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在经历了一周的忙碌之后,度周末成为了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周末,人们或是进行一些钓鱼登山之类的兴趣爱好活动,或是一家共同出游,享受那份温暖的亲情,之前从我们车旁驶过的那一辆辆载着自行车的家用轿车,就是一个个正在出游的家庭,对他们来说,这种亲情的温暖,也许足以消除一周工作的疲惫。而在之后的十几天,随着对当地的逐步熟悉,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在大多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工作时,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完成任务,相当忙碌,而在下班或是周末时,他们更多的选择与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或是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完全离开工作的烦恼。我想,这或许
12、也是欧洲人生活高幸福感的一个小小因素吧。说到欧洲人生活的高幸福感,我觉得和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关系。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确实让我见识到了它的居民的人均高收入水平。在德国,一个普通工厂的纺织工人的月收入在 1300 至 1500 欧元,折合人民币14000 元左右,而一个普通公司的白领或是从事教师之类职业的人,月收入达到 3000 至 5000 欧元,举例来说,在德国去超市买一只普通牙膏大概在 0.3 至0.6 欧元,而买一块巧克力或是一瓶普通红酒甚至不到 1 欧元,试想,按照同等比例,如果在中国每个月收入为 3000 人民币,且花 0.4 元人民币就可买到一只牙膏的话,你的月收入已远远
13、超出购买基本生活物资的水平,生活质量更是会大大改善,幸福感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欧洲人的如此高收入水平,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某些差距,也让我看到我们国家仍由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需要我们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尽管人们收入普遍较高,但人们的某些消费意识却远异于国人。在中国,许多人们以开上一辆高档的大排量德国汽车为荣,奔驰,宝马,奥迪,这些德国汽车品牌早已成为了豪华的代名词。而在德国本土,当满地已是奔驰,宝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德国人开的,都是排量非常非常小的车,车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纯粹的代步工具,而很少有人会以开上一辆大排量的高级车为荣。在德累斯顿,人们开着在中国甚至
14、许多人都不愿意买的很小排量的大众,车型就如中国的捷达与夏利:在德累斯顿,我甚至没有见到一辆奥迪 A6,他们选择的的,最多也只是 A4 或者 A3;在德累斯顿,人们开着 3 系宝马和X1,而 7 系宝马和 X5,X6 这种中国那些富人们追逐的车型,只有在首都柏林才得以窥见。对于高收入的德国人来说,许多人一年甚至半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较为高级的汽车(当地一辆敞篷保时捷跑车 6 万欧,社会中层阶级一年多的收入) ,而正因为如此他们收入如此之高,汽车如此之普及,他们把车仅仅视为一种代步工具而已。就如同 30 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拥有一辆凤凰自行车为荣,而在自行车普及的今天,谁会把购买一辆好的自行车当成一
15、种炫耀?因此,在这种不同消费观念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无可厚非,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各种其固有的弊端,但不管怎样,当地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令我慨叹与钦佩。以很小的例子说明,例如德累斯顿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全天 24 小时运营的,在深夜时,车内除了司机往往空无一人,而这,为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了非常大的成本。为何少有乘客,公交线路还坚持24 小时运营?原来在过去,这些公交车也并非 24 小时运营,而在有一天,有一位穷人来到市政府,向政府有关部门哭诉,大概内容是他非常贫穷,难以负担高昂的出租车费,自己只能付得起公交车费,而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的哪一个晚上需要坐哪一路公车,于是,市
16、政府研究决定,所有公交线路 24 小时运营,较以前的额外运营费用都由政府承担,这貌似有些不可思议和不和情理,但这并非一个政府的做作,这就是事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从中显露的,是一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而这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我们参观了宝马和大众辉腾的生产线,如果只用一个词形容参观后的感受,那就是震撼。进入宝马的生产车间,我们发现这里已早早超出一个原来印象中工厂的范畴。在这里,生产与工作的结合太为完美,轰隆作业的生产线旁,就是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办公地点,惊奇的是,在他们的办公室中,竟完全听不到不远处机器生产的声响。整个厂房结构的设计,让我们见识到了世界工业厂房的设计典范,同行的土木与建筑专业的同学更是赞叹不已。而在这样的一份工业生产厂房中,居然到处可见自动售小食品和饮料的机器,原来,他们的工人每隔一个多小时就会进行短暂的休息,休息时他们会很惬意的喝上一杯可乐或是咖啡。更让人震惊的是,这里的员工每天工作五天,而每天居然从事不同的工作,原来,公司未来防止员工对工作产生枯燥感,每天为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岗位。在这里,使我们震撼的,既有宝马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有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与生产方式。短短十多天的交流很快就结束了,期间充满了太多的回忆与不舍。但正如那句话所说,也许太短暂,但与未知领域的交流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