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授说论语孙中兴教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7852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636 大小:77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教授说论语孙中兴教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6页
孙教授说论语孙中兴教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6页
孙教授说论语孙中兴教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6页
孙教授说论语孙中兴教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6页
孙教授说论语孙中兴教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孫教授說論語 孫中興教授目錄一、 學而第一 (缺)二、 為政第二.三、 八佾第三.四、 里仁第四.五、 公治長第五.六、 雍也第六.七、 述而第七.八、 泰伯第八.九、 子罕第九.十、 鄉黨第十.十一、 先進第十一.十二、 顏淵第十二十三、 子路第十三十四、 憲問第十四 (缺)十五、 衛靈公第十五 (缺)十六、 季氏第十六 (缺)經文標籤本段為論語為政第二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出處網址:http:/fongyuanfans.blogspot.tw/2014/09/24.html#more相關內容在論語講要第 84 頁。2014 年 9 月 26 日 星期五為政 2

2、4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為政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這是為政的最後一篇,乍看之下,把這兩件是拿來一起談,有點怪異。同樣是沒有脈絡,不知道是為何和為誰這麼說。孔子的弟子中,有人是狂派(太過),有些是狷派(不及),這裡的教訓是要大家走不過也不及的中庸之道吧?大體上這兩句話可以當成不該做而做和該做而不做的舉例,也就是行為的分際。孔子這裡是舉大家熟悉的例子,沒有太多抽象的或理論上的陳述。先說不該做而做的 。 非其鬼而祭之的其是指自己的 ;鬼只是歸的意思, 人死了,我們說回老家就是這樣的意思。所以鬼其實就是自己過世的祖先沒有現在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意涵而相對的, 神就是生前有遺德在

3、民者,也不是那些超自然的存在。(按:若說孫教授致力破除對鬼神的迷信,這是好事。但若隱含不必相信鬼神存在的宣導,那就是邪見人的論調)孔子認為,不是自己的祖先,幹嘛要祭祀?這就是諂媚。照這樣的邏輯,台灣七月中元節祭拜好兄弟也是非其鬼而祭之 。(按:七月中元普渡在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是按地藏菩薩本願經目蓮尊者地獄救母故事敷衍而成的習俗。原意是要廣渡孤魂野鬼,沒有諂媚求福的意思。孫教授這是曲解中元普渡了。)不過,我們也可以延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精神,來替自己的諂媚行為找到一個做慈善的好藉口。這算巧言嗎?(按:子夏告訴司馬牛要認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前提,是要做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4、跟祭祀、諂媚、做慈善根本無關。孫教授這麼說已經不只是巧言,而是佞口了。)再說該做而不做的 。 見義不為,無勇也。 這裡的意思很清楚, 勇不是黑道那種刀光劍影 、 逞凶鬥狠 ,而是做該做的事 ,英文說 Do the right thing。孔子也說過:當仁不讓於師 ,不僅該做,還要搶著做,搶在老師之前做給老師看,不要再拘泥於尊卑長幼的秩序。這是孔子對於行與不行的分際,以及仁和義的變通之道,是人都該知道 。孔子在這裡並沒有明白說出人名和事件,所以就留下了不少好事者可以發揮的想像空間。邢昺認為:非其鬼而祭之指的是魯哀公不能討伐弒君的陳成子(憲問 21),劉寶楠卻認為:非其鬼而祭之指的是季氏旅於泰山(

5、八佾 6);見義不為就是冉有為季氏家臣,明知老闆違反禮法去旅於泰山而不能救 。這也算是依經解經的範例。(按:這只能說是註家都想幫忙找出孔子發此言的背景,但既然孔子未明言,當時在場的人亦無補充說明,就留個懸念吧!這跟依經解經無關) 可是大家都教自己的小孩不要見義勇為(按:事實上大家都這三字沒有根據。只能說孫教授自己主觀這麼認為),當然不是說這樣的行為不對,而是這樣的行為往往會替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通常老師鼓勵見義勇為的話,會被家長別多管閒事的警告給抵消掉。如果我們碰到別人不幸時,不能見義勇為,那輪到我們遭遇不幸時,我們又怎能期望別人能見義勇為呢?這樣看來,社會的道德是靠少數傻子撐起來的。鬼

6、神可以明鑑。_附錄雍也 22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泰伯 21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先進 12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為政 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八佾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顏淵 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7、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子張 1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堯曰 1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學而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八佾 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學而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里仁 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里仁 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公冶長 16子謂子產,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雍也 22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述而 3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 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

9、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顏淵 10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顏淵 20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路 4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 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

10、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憲問 12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憲問 13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子曰:其然,豈其然乎?衛靈公 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靈公 18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季氏 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

11、思難,見得思義。 季氏 11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陽貨 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微子 7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 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張 1子張曰:士見危致

12、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公冶長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泰伯 2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泰伯 10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罕 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憲問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憲問 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陽貨 8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好仁不

13、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陽貨 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陽貨 24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曰:賜也亦有惡乎? 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衛靈公 36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經文標籤本段為論語八佾第三 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處網址:http:/fongyuanfans.blogspot.tw/2014/09/1.ht

14、ml相關內容在論語講要第 87 頁。2014 年 9 月 27 日 星期六八佾 1八佾 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從現在開始我們進入八佾 ,本篇總共 26 章。一般來說, 論語的篇名是選取第一章的頭幾個字來命名的,這篇的篇名並不是排在比較前面的幾個字季氏而是八佾 。皇侃認為此不標季氏而以八佾命篇者,深責其惡,故書其事以標篇也。 清代翟灝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篇名並不是孔子自訂的,所以沒有褒貶在內。此外,第十六篇就叫季氏 ,這又要如何解釋?他認為這是為了避免和後面篇名重覆的權宜做法。可是,從編輯邏輯上來看,應該本篇稱為季氏 ,後面第十六篇才應該避開和此處篇名重覆而改名才是。

15、這顯然不是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沒甚麼人願意花時間來討論這件小事 。各位也就姑妄聽之。(按:論語 20 篇、約 500 章,到底是誰編定?按什麼標準哪幾章該編入哪一篇?事實上迄今都沒有證據。因此本章編在八佾篇或季氏篇,可能其實都無所謂。就算有所謂,也不知道有何不妥之處。)論語的編排順序一般來說是沒有甚麼特定的意義,但是皇侃和邢昺都喜歡從其中找出一些編者的深意 。邢昺就在此篇開頭說:前篇論為政。為政之善,莫善禮樂。禮以安上治民,樂以移風易俗,得之則安,失之則危,故此篇論禮樂得失也。 這裡一開始不是前面出現的套語子曰 ,而是孔子謂季氏 。 說文簡單說是說 ,皇侃的說法, 謂是評論 ,而評論有當面的和背

16、後的,孔子這裡應該是在背後評論季氏,而不是當面指陳。在公冶長前三篇中也有子謂公冶長 、 子謂南容 ,和子謂子賤等同樣用法。但是有時候又不像是評論 ,而有告誡的意思,請看雍也 13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有時又不是評論和告誡 ,請看述而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別小看這裡當面說或背後說的差別。如果是當面說 ,孔子就真是實踐自己說過的見義勇為 ;如果是背後說 ,那孔子也不過是名嘴而已。當然,問題還要扯到季氏是誰的問題,這也和當面說和背後說有關。如果季氏早已過世,孔

17、子也只能背後說(按:孫教授自己在孔子身後議論孔子,一樣擺明過往者無法辯駁,且多出語不敬,意在消遣孔子,不像是正經的儒家學者);如果還活著,那麼當面說和背後說就又回到前面的疑惑上。(按:孔子跟季氏一起共事至少三年,他的身份是家臣一直做到上卿大夫,算是同事,也當過季氏魯相的職務代理人。哪些話能當面說,哪些話不能當面說,孔子自有分寸。孫教授的意思是希望孔子不要當名嘴,有話就得當面說。但因為論語編者沒給每章經標註發言時間,也許這是周遊列國時跟學生說的,未必是他在魯國時說的。如果孔子真的逞一時之快,匹夫之勇,什麼話都選擇跑回魯國當面跟季氏說,且末說有沒有這個可能,孔夫子再多的腦袋也早都被砍光了,孫教授還

18、有論語這部經可以講說嗎?)當時魯國三桓當政(陪臣執國命), 季氏是上卿 ,所以皇侃認為孔子就以他為例。這裡不稱其名,而只含糊地說季氏 ,劉寶楠的說法是孔子為尊者諱的緣故。何晏引用馬融的說法,就指明說是季桓子 。程樹德認為應該是季桓子的祖父季平子 。有的懷疑是前面出現過的季康子 。可惜,沒有確切的歷史資料可以證實哪種猜測是對的。八佾的佾是一種八個人排成一列的單位。 八佾就要用上八八六十四個人, 六佾用六八四十八人, 四佾依此類推。根據春秋穀梁傳和春秋公羊傳在隱公五年的共同的記載都是: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 魯國因為是周公兒子伯禽的封地,而周公又是周朝功臣,所以周天子特別恩賜魯國可以用天子

19、八佾之樂。可是季氏是魯臣而非魯君 ,照理是沒有跳八佾舞的資格,這個沒資格的人竟然在自己家廟的庭上跳起了八佾舞 ,根本就是僭越禮法 ,這樣亂了套 ,怎麼是一個重視禮樂制度的孔子所看得下去而默不吭聲的事呢?(按:本段又狀似同理孔子不該默不吭聲,那麼孫教授在前面分辨當面說、背後說,有意義嗎?)所以孔子哀嘆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是此 ,白話說就是這樣的事情 。這裡對於忍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對季氏以外遵守禮法的人來說,就是容忍 ,也就是說對於季氏這種違反禮法的事情各位大人先生竟然也能忍氣吞聲(真是有修養啊!),那朝廷還有沒有甚麼事情不能忍氣吞聲呢?當事人可能會辯解這是相忍為國 。可是相忍是各讓

20、一步而不是片面的忍讓 。 論語另外一處出現忍時,也是這裡同樣的意思,請見衛靈公27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另外一種是對季氏說的,朱子說是忍為 ,就是狠下心做出來 ,雖然孔子不是當他面說的(我想問:孔子為什麼不跑去說給季氏聽呢?)(按:這句話就是認為孔子有意見時就該跑回魯國當著季氏的面說。孫教授這種想法其實是不理性的 ),意思就變成這樣的僭越禮法的事情他都狠心做得出來,那還有甚麼事情是他狠心做不出來的呢?或許孔子在此用忍的雙關語 ,罵到所有相關的犯(禮之)人和一干不作為共犯 。(按:孔子有罵人的本意嗎?經上有孔子罵人的證據嗎? )對這句話的瞭解,似乎也反應了解讀者對於孔子的先入為主觀念

21、。如果把孔子當人,在缺乏更明確的歷史資料佐證的情況下,很難不懷疑:孔子除了罵之外(按:孔子有罵人的本意嗎?經上有孔子罵人的證據嗎?),自己又做了什麼呢?上一章的結尾說:見義不為,無勇也。 連起來讀,不是有點諷刺嗎?為政13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這又是誰說的呢?前人有人顯然更我有同樣的疑問,可是尊孔先行 ,所以推論這話可能是孔子還未仕時所說的。那就更有趣了,如果未仕時敢說, 既仕以後就噤若寒蟬了嗎?孔子說過:聽其言,觀其行 ,他自己也該被用同樣的標準來檢驗吧?不是反求諸己嗎?我不是對孔子不敬,我只是想要從孔子的言行來開啟我的智慧。(按:孫教授的質疑,或許有待更多古簡出土佐證。但他想檢驗孔子,自

22、己有檢驗過自己嗎?這種批判能賺到什麼名聞利養呢? )最後想到,每年 9 月 28 日孔子誕辰紀念,台北孔廟都要請小朋友跳八佾舞,孔子到底會不會生氣?我曾經在去年三月天到山東曲阜孔子的墳墓前問過這個問題,當時旁邊都沒人,我苦等了大半天,沒有聽到任何回覆,也沒看到任何徵兆。回來後這麼久,也從來沒有夢過孔子。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孔子!(按:台北孔廟祭孔、跳八佾舞。今日民主時代,中樞祭孔,早就沒有帝王、諸侯、大夫舞列區分的禮制。今天的司儀還得中英文發音,還用上了麥克風,這些古代也都沒有,怎麼不批判呢?如果說是表演性質,不亦可乎。孫教授硬是要扯上孔子罵人、孔子發脾氣等情緒問題,用心與素質都令

23、人費解。)難道,他因為我上面的話懷疑他而氣到不想跟我說話?難道,他在想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最後,回到季氏來,有關他的故事還多著呢,還會扯到孔門弟子,這恐怕也是孔門功過格可以討論的。 韓詩外傳 卷十 14季氏為無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徹,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然不亡者,以冉有、季路為宰臣也。(按:韓詩外傳 卷十 14以季氏無道卻不旋亡,為有由、求之為宰也。孫教授何不思仲由、冉求之為季氏宰,而讓季氏之罪業,稍減於季氏之自專也?仲由、冉求豈助紂為虐之徒哉?果爾,孫教授應當舉證!若無法舉證,便是誣蔑古德,直騁其口舌之辯者耳!參考韓詩外傳卷十 https:/ctext.org/han

24、-shi-wai-zhuan/juan-shi/zh)_附錄八佾 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 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雍也 9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先進 17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子路 2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季氏 1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

25、: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微子 3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閒待之。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

26、子行。禮記 祭統 33昔者,周公旦有勛勞於天下。周公既沒,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勛勞者,而欲尊魯;故賜之以重祭。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夫大嘗禘,升歌清廟 ,下而管象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 ;八佾,以舞大夏 ;此天子之樂也。康周公,故以賜魯也。子孫纂之,至于今不廢,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春秋穀梁傳 隱公 隱公五年 4九月,考仲子之宮。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築宮,使公子主其祭也。於子祭,於孫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隱也。初獻六羽。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 ,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初獻六羽,始僭樂矣。尸子曰:舞夏 ,自天子至諸侯皆用八佾。初獻六羽,始厲樂矣。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