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972952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国家统计局丽水调查队 张梅“十一五”时期是丽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丽水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立足丽水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谋求跨越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科学发展的丽水新篇章。一、“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2、力得到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从 2005 年的 318.07 亿元增加到 663.2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3.0,增幅高于全省 1.2 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的差距逐步缩小。2008 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3000 美元,2010 年突破 4000 美元,达到4623 美元。人均 GDP 相当于全省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54.7提高到 2010 年的61.6。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0 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 76.84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4.94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7.2和17.6。财政总收入占 GDP 比重由 2005

3、年的 10.9提高到 11.6。财政支出重点加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效,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20的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分别累计削减 16、16.69,已超额完成原定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 2005 年的 94.3提升到 2010 年的 97.7;全市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 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 2005 年77提升为

4、 2010 年的 100。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由 2005 年的 352天增加到 2010 年的 357 天。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 7 年稳居全省首位。省统计局 2010 年度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连续三年获得第一。生态建设成效突出。2010 年,丽水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遂昌、景宁、松阳三个县在全省 16 个省级生态县创建单位中,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位居前三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10 个,省级生态乡镇 31 个、市级生态乡镇 10 个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80.79。全市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 含自然保护小区)82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自

5、然保护区面积 44.96 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59 。2010 年,我市被正式命名为“浙江省森林城市”,是全省第一个被命名为“浙江省森林城市”的地级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加强。(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13.8:45.8:40.4 调整为 2010 年 9.5:49.5:4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 4.3 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 3.7 个和 0.6 个百分点。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由 48.4:22.7:28.9 转变为 42.0:24.6:33.4,非农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 58.0,比 2005 年提高 6.4

6、 个百分点,其中二产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上升 1.9 个和 4.5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得到优化调整。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2010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96.67 亿元,年均增长 7.4。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食用菌、蔬菜、茶叶、水果、毛竹、药材和花卉苗木七大产业实现产值 55.01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 56.7,比 2005 年提高 7.5 个百分点。在工业领域,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强化产业培育,创新发展机制,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 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值 1328.0

7、8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25.7,高于“十五”时期 5.9 个百分点。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78 亿元,年均增速 17.4,工业已然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为 85.9,比 2005 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比重为 70.8,比 2005 年提高 11.0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到 2010 年底,全市已有亿元企业 211 家,比 2005 年增加 143 家,实现产值 785.7 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9.2,比 2005 年提高 15.6 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平均规

8、模由 2005 的 2.71 亿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3.72 亿元。纳爱斯、青山钢铁、元立集团、遂钢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到 2010 年底,全市 10 个工业园区实现产值 633.2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在前 10 位的行业工业产值比重为 76.1,比 2005 年提高了 6.0 个百分点,年均增长 31.8。在限额以上投资中,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 2005 年的 0.8:32.4:66.7 调整为 3.2:33.1:63.7。第三产业发展良好。在市委、市政府“努力做大传统服务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做优生活性服务

9、业”的指导思想下,“十一五”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9。旅游业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迅速,以“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为目标,全市着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旅游品牌。2009 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五年间,成功创建遂昌金矿、遂昌南尖岩等 11 家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和 1 家省级生态旅游区,仅次于杭州和宁波, 高等级景区数量跻身全省三甲。2010 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为 2078.22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 116.55 亿元,年均分别同比增长33.5和 32.8。金融保险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浙江泰隆、浙江稠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

10、商业银行先后进驻丽水,我市银行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 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46.20 亿元,年均增长 14.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达到 1019.54 亿元,年均增长 2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33.75 亿元,年均增长 20.9。各项贷款余额 809.11 亿元,年均增幅达到 23.0。2010 年末,全市实现保费收入 20.76 亿元,年均增长 20,其中人寿险 12.59 亿元,财产险 8.17 亿元。金融、保险、旅游、会展、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商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通过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保持良好发展势

11、头,服务业发展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适应各种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三)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有所提升。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队伍稳步扩大。2010 年, R&D 经费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0.47,比 2005 年提高了 0.25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2.45 亿元,占 地 方 财 政 支 出 的 比 例 为 1.81 , 比 2005 年增长 2.16 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2010 年,

12、全市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 1568 件和1573 件,分别比 2005 年增长 1.29 倍和 5.78 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 35件,增长 2.83 倍,拥有全国知名品牌 5 个,省级知名品牌 56 个。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为 28.1,比 2005 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11.0,比 2005 年提高 8.4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7.6,比2005 年提高 3.4 个百分点。2010 年,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比重达到37.1 。区域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2008 年,丽水在全国 286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综合竞争力位列 100 位,首

13、次跻身全国地级市百强。(四)三大需求稳步扩大,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十一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 9.4、16.5和 25.1。投资规模继续扩张,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07.84 亿元,年均增长 9.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投资 533.76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40.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5.86 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达到 158.09 亿元,电力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7.20 亿元。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龙丽、丽龙高速、

14、台缙高速建成通车;500KV 输变电为依托、220KV 为主供网架、110KV 和 35KV 为配套网架的供电网络基本成型;滩坑、开潭电站等一批水电项目建成投产;3G 移动通信网络、数字城管、电子政务、数字图书馆等一批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数字丽水”建设快速推进。2010 年与 2005 年相比,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 22.7和 130.3;邮电业务量增长78.9。移动电话用户由 2005 年的 145.39 万户增加到 225.39 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 57.9 部提高到 106.5 部。2010 年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已达到25.05 万户。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重

15、点行业的技术改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10 年,完成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 81.62 亿元,年均增长17.8,制造业投资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 25.6,比 2005 年提高 6.5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明显,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228.79 亿元,年均增长9.2。消费需求较快增长,消费结构明显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消费需求持续保持旺盛。2010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6.13 亿元,年均增长 16.5,高于“十五”时期 4.9 个百分点。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具

16、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连锁经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沃尔玛等世界 500 强企业进驻我市。在农村,不断推进农村“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到 2010 年底,连锁超市全部覆盖 9 个县(市、区)的 178 个乡镇,农村放心店(便利店)覆盖全市989 个村,占全市行政村的 28.4。市场发展较快。2010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市场 98 个,年交易额 178.14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64.1。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 16 个,商品年成交额 129.12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97.4。城乡居民消费

17、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城镇居民在住房、汽车、旅游等方面消费明显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热点则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讯、居住、耐用消费品上,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特征明显。2010 年,全市汽车、摩托车、电脑、手机、空调等耐用品的销售量比 2005 年提高了 12 倍;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分别比 2005 年增长 35.3和 8.4,人均旅游休闲消费支出分别增长 9.2和16.9;城镇居民人均交通类消费支出比 2005 年增长 2 倍,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由 2005 年的 2.9 辆迅速增加到 2010 年的 17.7 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 15.7 台、空调 18.8 台、电冰箱 6

18、2.3 台、彩电 122.8 台,分别比2005 年增长 4.2 倍、2.3 倍、90.5和 21.6;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已拥有汽车 2.6 辆。出口规模明显扩大,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10 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5.33 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从 2005 年末的 13.7上升到 2010 年末的16.1,提升了 2.4 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额 13.49 亿美元,年均增长25.1。出口结构实现了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向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转变,基本形成以机械产品、轻工艺品、纺织服装、农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2010 年末我市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 57.8,比 2005 年提

19、高了 20个百分点;生产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 71.2,提高了 29 个百分点。到 2010年底,我市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近千家,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有 521 家,比 2005 年增加了 216 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 36 家,增加了 28 家。出口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向欧美市场、西亚、东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十一五”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98 亿美元,为“十五”时期2.69 倍,占改革开放以来总额的 67以上,促进了我市鞋服、食品加工、化工、机械、旅游等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形成。全市利用外资大项目不断增多,累计新批和增资总投资 10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

20、为 26 个。(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扎实推进。根据省统计局、省发改委发布的2009 年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09 年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为 65.24 分,比 2008 年提高 3.98 分,由基本统筹阶段进入了整体协调阶段。5 年来,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从2005 年到 2009 年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市从 43.51 分提高到 65.24 分,提高了21.73 分,年均增速为 5.43 分,比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年均增速高 1.68 分。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及农村“135 工程”,农

21、村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10 年完成了 380 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 86.16,全年异地转移农民 2.19 万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较快,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233 个,从业人员 9.9 万人,营业收入 2.38 亿元。农村危旧房改造 5.03 万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39.5 万平方米,新启动旧村改造村 138 个。金融支持“三农”力度明显加大。2010 年末,金融系统涉农贷款 389.57 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 18 亿元。全市 2852 个行政村全部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已有 29.79 万信用农户获得金融机构授信,授信额度达到 89

22、.2 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行政村完成农民信用等级评价的地级市。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10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 48.4,比 2005 年提高8.1 个百分点。2010 年与 2005 年相比,城市道路面积从 883.45 万平方米增加到 1295.9 万平方米,年均增长 8.0;公共汽车数量从 187 辆增加到 346 辆,公交车客运总量达到 3964.4 万人次,年均增长 7.5;污水处理率从 31.0提高到 67.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 87.0提高到 9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1.55 平方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缩小。2010 年,9 个县(市、区)人均 GDP

23、 最高为莲都区(39275 元),最低为庆元县(21999 元),两者相差 1.79 倍,比2005 年的 2.25 倍缩小 0.46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差距从 2005年的 1.43 倍缩小到 1.26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最低差距从 2005 年的1.46 倍缩小到 1.34 倍。(六)社会建设得到加强,民生进一步改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呈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0 年,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的

24、比重达 62.8。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09 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及民生评价报告显示,2009 年,我市民生综合指数 89.30,其中,民生改善进程指数为 115.90,位居全省第一位。教 育 事 业 蓬 勃 发 展 。 “十 一 五 ”时 期 , 全 市 用 于 教 育 设 施 投 资 达 到 32.01 亿 元 ,年 均 增 长 22.0 。 丽水中学、丽水市职业高中、丽水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等一大批教育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列入“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初升高比例由 2005 年 87提高到 2010 年的 95.0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

25、 25提高到 35.54。 加 快 发 展 高等 教 育 , 建 成 丽 水 学 院 、 丽 水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010 年 在 校 大 学 生 达 到 3.56 万 人 , 每万 人 在 校 大 学 生 数 达 到 152.6 人 。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切实加强绿谷文化建设。多次成功举办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根据 2008 年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测算,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3.3,分别高于全国(2.4)和全省(3.2)0.9 个和 0.1 个百分点。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到 2010 年 底 , 全 市 卫 生 部 门卫

26、 生 机 构 ( 不 含 诊 所 ) 达 345 个 , 其 中 医 院 、 卫 生 院 295 个 ,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11060 人 ,医 生 5521 人 ,医 疗 床 位 7288 张 。 列入“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 3.00 张,每 千 人 拥 有 医 生 2.50 人 。 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86.6 万人,参合率达 93.4。筹资水平达到每人 190.3 元,其中统筹区域(县域)内报销比例达到 47.5,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 39.5。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五年来,全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业余训

27、练网络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实力稳步增强;体育场馆设施加快完善。全市共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9 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21 个、省级体育强乡镇(街道)32 个,扶持建设小康体育村 1366 个,设立各级各类健身活动点 242 个。先后创建省级阳光基地学校 5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 22 所,获得亚运会冠军 1 人、亚残会冠军 1 人、全国冠军 1 人。市体育中心项目完成投资 1.9 亿元,拥有 1.8 万个座位主体育场、网球中心、篮球训练场、田径训练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丽水市第二届运动会,国时,圆满举办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国际跳棋公开赛、全国桥牌邀请赛等一系

28、列国家和省级高规格赛事。“法制丽水”、“平安丽水”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正逐步健全。2006 年2010 年,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为97.23、96.4、96.42、96.85和 97.58。(七)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0 年丽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 87.03,比 2005 年(71.01)提高 16.02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3.2个百分点。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方面来看,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逐年有所提高。实现

29、程度最高的是生态环境方面,达到了 100;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分别达到了 94.53、86.07和 79.51;社会事业方面为75.06。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鼓励和引导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10 年全市从业人员 137.60 万人,比 2005 年增加 2.6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 2005 年的 4.3下降到 2010 年的 3.9。实施农村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就业的帮扶力度,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社 会 保 障 体 系 进 一

30、步 健 全 。 2010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34.08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5.6 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25.36 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参保人数 6.52万人,筹集资金 9.31 亿元。2010 年,全市城乡低保对象 67444 人,其中城镇4431 人,农村 63013 人,平均保障标准为城镇 192.84 元/月、农村 124.53 元/月,全年支出低保资金 1.01 亿元,首次突破 1 亿元大关。全市国办敬老院 56所,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 3960 人,集中供养人数 3643 人,供养率为91.9;全市纳入低保救助的贫困残疾人达 17

31、955 人,占全市低保人数的26.6,其中有 7462 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全额低保,残有所助,老有所养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2009 年,市政府出台的丽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实行办法规定,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有户籍的老年人,从2010 年 1 月 1 日起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 60 元。这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养老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农民增收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0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6537 元年均名义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093 元,年均名义增

32、长 10.4,实际增长 7.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 2005 年 3.60:1缩小至 2010 年 3.23:1,已连续三年呈现差距缩小的趋势。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2005 年的 9244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5366 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3293 元增加到 4947 元,分别年均增长 10.7和 8.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5.1和 38.2,分别比 2005 年下降 2.1 个和 0.1 个百分点。居民膳食结构追求营养和保健,穿着讲求舒适和个性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大量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移动电话、电脑、汽车成为普通家庭竞相拥有的物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 2005 年的 30.9平方米增加到 2010 年的 31.4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 43.7 平方米增加到 48 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由 2.9 辆增加到 17.7 辆。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宽裕富足,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 2005 年的 206.57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533.75 亿元,年均增长 20.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按常住人口计算)由 9321 元增加到 25203 元,增长 1.7 倍。二、“十一五”时期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