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4 大类。危险有害因素:1、 人的因素(1)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A、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B、 健康状况异常C、 从事禁忌作业D、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E、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F、其他生理心理危险有害因素(2)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A、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B、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C、 监护失误D、
2、 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2、 物的因素(1) 物理性危险和有因素害A、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B、 防护缺陷C、 电危害D、 噪声E、 振动危害F、 明火G、 电离辐射H、 非电离辐射I、 运动物危害J、 高温物体K、 低温物体L、 信号缺陷M、 标志缺陷N、 有害光照O、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和有因素害A、 爆炸品(汽油和氢气)B、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乙炔和煤气)C、 易燃液体(柴油、煤油、苯和甲醇)D、 易燃固体(红磷) 、自燃物品(煤尘和白磷)和遇湿易燃物品(纳和钾)E、 氧化剂(氧气和高锰酸钾)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钠)F、 有毒品(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
3、化物和氰化物)G、 放射性物品H、 腐蚀品(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I、 粉尘和气溶胶(煤尘和水泥)(3) 生物性危险和有因素害|A、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B、 传染病媒介物C、 致害动物D、 致害植物E、 其他生物性风险和危害因素3、 环境因素(1)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2)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 地下(含水下)作业场所环境不良(4) 其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4、 管理因素 (1)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2)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二、按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分为 20 类: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容器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一个中毒和窒息:两个不常见:灼烫、淹溺七大类有害因素:噪声、振动、粉尘、高低温、气压、气流、辐射三、重大危险源辨识1、临界量:乙炔:1t,氢气和硫化氢: 5t,氨气:10t,煤气:20t,甲烷、天然气、苯、液化石油气:50t,汽油 200t2、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重大危险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蒸汽锅炉
5、:额定蒸汽压力大于 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 10t/h;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 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 14MW。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和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 PV100MP am 3的压力容器(群) 。四、安全检查:(一)安全检查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2、经常性安全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检查;4、专项安全检查;5、综合安全检查;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二)检查程序(方案)1、准备:编制计划和检查表、组织人员、了解被检查对象及相关规定等;2、实施:通过访谈、查阅、观察、检测等方式获取信息
6、;3、分析:分析、判断、得出结论;|4、对策:下达整改通知5、整改:问题整改及追踪,事先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6、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三)检查内容1、软件系统:(1)查思想查意识:安全意识与培训教育(2)查管理查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3)查隐患:重点岗位、设备、环境、人员,尤其是强检项目(4)差整改:隐患整改及效果(5)查事故处理:调查、报告、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跟踪2、硬件系统:(1)查生产设备(2)查辅助设施(3)查安全设施(4)查作业环境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
7、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有毒物质的浓度等。五、隐患排查治理: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责任: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六、安全评价:1、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前期准备,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
8、安全评价报告2、评价报告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3、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1)封面(2)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七、风险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 2、预先危险分析(PHA)3、事故树分析(FTA)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安全检查表|八、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物理因素: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
9、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及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二)职业病分类:10 类 115 种(三)职业危害评价1、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2、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四)职业危害控制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
10、措施九、安全措施计划(一)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4、编制措施计划5、审批措施计划6、下达措施计划7、实施(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及来源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算效果及检查验收十、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十一、规章制度(一)规章制度制定的流程:1、起草: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2、会签:规章制度草案在送交相关领导签发前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3、审核:一是由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11、二|是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4、签发: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由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每年进行审查,每 3-5 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二)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14 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
12、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7 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 项)三同时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5、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 项)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
13、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十二、安全培训(一) 主要负责人的培训(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三)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四) 新从业人员经厂、车间、班组三级培训后方可上岗(五) 转岗、复岗、四新人员培训十三、特种设备(一) 种类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二)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1、特种设备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及安装技术资料2、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3、日常使用记录4、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
14、、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十四、相关方的管理|(一) 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1、 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要求2、 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3、 承包商应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4、 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5、 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6、 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7、 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8、 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和返
15、包。在工作中遇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由生产经营单位配合完成的工作,应书面提出申请,经发包单位领导批准后,指派有关部门、班组配合完成9、 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10、 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症(二) 现场安全管理要求,103 页十五、安全生产许可(一) 安全生产许可条件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 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
16、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 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 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 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 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条件论证报告、可行性
17、报告、安全预评价十六、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一)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辨识)2、 建设项目对周边设施、单位生产和居民生活安全方面的影响(对周边的影响)3、 周边设施、单位生产和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周边对项目的影响)4、 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5、 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二)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通过检录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定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
18、,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十七、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安全管理 45 页)(一) 建立机构(二) 制定规划(三) 培训骨干(四) 宣传教育(五) 努力实践十八、标准化(一) PDCA 循环(二) 评定:企业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进行自主评定,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分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最高,安监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管(三) 13 各要素:1、目标2、组织机构和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十九、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编制
19、流程|成立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分析 应急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的实施(二)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应急响应6、信息发布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9、培训与演练|10、奖惩11、附则(三)专项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信息报告程序6、应急处置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四)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2、应急组织与职责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五)应急演练计划:内容应包括演练目的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试试进程安排、领导小组和工作
20、小组构成、预算等(六)演练总结报告:(时间、地点、目的、参演人员、方案概要、发现问题)二十、事故处理(一)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3、事故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的性质5、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6、事故纠正措施7、事故调查小组签字(二)事故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丧葬、补助、歇工)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抢救、清理、罚款和赔偿)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流动)间接经济损失:1、减产、停产损失价值2、工作、资源损失价值3、处理环境污染4、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三)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环境不安全状态
21、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指挥、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间接原因1、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2、安全投入不到位|3、安全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没有或不健全4、安全检查不到位5、隐患整改不到位6、现场安全管理混乱7、劳动组织结构安全管理不到位8、技术设计上的缺陷9、教育培训不到位(展开写)10、员工安全意识淡薄11、企业应急预案不健全12、政府或集团公司的监督、监管、监察不到位13、其他(四)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县政府、安监局、行业主管部门、公安局、监察局、工会、人民检察院、 (专家)(五)事故统计指标:1、绝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损失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2、相对指标:(1)相对人员:千
22、人死亡率、万人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百万人死亡率(2)相对劳动量:百万工时死亡率、百万工时伤害率(3)相对产值:亿元 GDP 死亡率(4)相对产量:百万吨死亡率、万立方米死亡率、百万平方米死亡率(5)相对其他:万车死亡率、亿客公里死亡率、重大事故万时率、百万机车总走形公里死亡率二十一、针对现场某事故,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一)安全技术对策:1、机械:(1)本职安全设备(2)加安全防护套(3)安全标示、标志(4)个体防护2、电器:(1)电器隔离(2)绝缘鞋、手套(3)安全电压(4)防爆电气设备(5)IT、TT、TN(TN-C、TN-C-S、TN-S )3、防火:(1)防火设计符合要求(2)火源控
23、制(明火、静电、雷电、摩擦、撞击) (3)可燃物控制(4)消防器材(5)通道安全性、消防门安全性、感温感烟报警装置4、防爆:(1)电器设备(2)温度控制(3)压力控制(4)点火源的能量控制(5)投入惰性气体(6)孔径尺寸5、特种设备:(1)特种设备一体化管理(澄清现场、建立档案、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定期检验、维修保养6、职业危害:(1)噪声:消声、减震、吸声、隔声、耳塞、耳罩(2)震动:减震(3)粉尘:隔水密封、护管检查(4)高温:室内空调降温、通风、降温、防高温假,室外减少高温作业时间、发放冰茶、防高温假(5)低温:空调、增加防护、减少作业时间(6)辐射:减少与辐射源接触时间、加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增加辐射源的屏蔽7、物体打击:(1)加防护网、栏(2)正确佩戴安全帽8、高处坠落:系安全绳、戴安全帽、穿软底防滑鞋9、坍塌:靠边摆放、整齐码放、货物高度不超过 2 米10、中毒和窒息:中毒对设备进行密闭、对厂房进行通风、配防护面具或口罩;窒息检测氧气浓度(不低于 18%) ,配氧气瓶或氧气呼吸面罩11、灼烫:个体防护12、淹溺:系安全带、设置防护平台、个体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