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州市公开 课 教学设计方案 执教教师 姚炳华 学 校 常州市潞城中学 课 题 南方 地区 的自然特征 与农业 以常州乡土地理 为例 年 级 八 学 科 地理 课 时 第 1 教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知识实践应用 课, 要求学生 在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与农业”的基础上, 能够把知识迁移到“常州市茅山地区”这一南方地区的部分区域。这部分知识的 学习既有南方地区的普遍性知识,又有乡土地理的特殊性知识。学习过程 既是对 南方地区 知识 点 的复习 检查 ,也是 对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 乡土地理实际 问题 的能力检验 。本课创设了 “ 认识潜力 植物 ”、“ 采挖野生葛藤
2、”两 个 探究 活动 和 “认识人工次生林”、 “ 茅苍术人工种植选址 ”两个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 力 求提升学生的 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培养学生的学科 好奇心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动手习惯 等。 二、学生分析 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于培养今日和未来世界活跃又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关注和面对人类面临的发展和环境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品质。这种能力和意志品质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具体的问题分析中加以培养和提高。 我校 大多数 学生 为新市民, 虽不是生于本地,但 成长在本地, 因此对本节内容情感上很有亲和力。 教学中我采用了 许多学生身边的乡土 地理资源 茅山地区的自然环
3、境 , 重视学生原有生活经验, 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 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又熟悉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根据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并结合常州地区的图文资料 , 分析并掌握常州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 。 2 从 认识茶叶、毛竹等茅山地区常 见的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着手 , 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知识迁移到 “认识潜力植物” 和 “认识人工次生林” 。 3认识茅山地区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 “葛根和茅苍术” , 通过完成野生葛根
4、采挖的任务 和茅苍术人工种植选址任务,探究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考察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地理学科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 2利用“六只脚”“形色”等 APP,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地理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 ,并努力尝试信息技术运用与地理学习的整合。 3通过参与 真实情景的 地理 实践 活动 ,体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快乐,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和生活品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积极体验 地理实践活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关注身边的乡土地理 问题 和地理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
5、 ,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环境 学科工具软件、 手机 APP 软件、 PPT 软件、 电子白板、 触控式一体机、 智慧教室 其他 说明 : 采用 “学乐网” 数字化学习平台, 教学环境 需要网络支持 。 五 、信息技术应用特色 (应用技术、教学策略、预期效果等)( 200 字 以内) 应用技术:利用 数字化 平台 的手机 APP 开展课堂教学 , 利用数字化平台展示、交流和评价学习,利用手机 APP 作为学习助手 。 教学策略: 利用平台的资源呈现优势和交互性 优势,有效地整合多 种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手机 APP 增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
6、决 真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 预期效果: 学生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真实地理问题 。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 技术、 资源、方法) 导入 大家听过“举一反三”这个词吗?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 力 。 在第六章,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把前面的学习方法迁移到今天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中来。今天我们选择了“常州地区”作为分析案例,属于乡土地理范畴,是会考的重要内容。对于乡土地理的学习,我们要有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情怀。所以,今天我们设计了两部分学1.回顾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过
7、程以及核心 知识点,为知识迁移做好准备。 2.展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预习作业,开展点评活动 ,探讨学习方法 。 运用数字化平台的 翻转学习功能,提前布置五 道选择题,开展配置性测验,了解学生先前知识的掌握情况。 习内容。第一部分,掌握基础知识“自然特征”;第二部分,能力挑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大家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参与三个能力挑战活动,大家愿意参与挑战吗? 一 .常州的自然特征 1.位置 指导学生 根据常州 地 图描述常州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 根据地图和教师的提示开展描述活动: ( 1)绝对位置:北纬 3109 32 04,东经 11908 120 12之间。 ( 2)相对位置:江苏省南
8、部,北依长江,东濒太湖,西与镇江、南京相接,南与安徽交界。 利用白板的图片展示功能和绘图功能开展师生互动。 2.地形 指导学生根据常州地图描述常州的地形特点 。 根据地图和教师的提示开展描述活动: ( 1)特点: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 2)平原:属于长江三角洲上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平原海拔高度在 2 10 米之间。 ( 3)主要山脉:茅山山脉位于金坛、溧阳西部边境,宜溧山地位于溧阳南部。 利用白板的图片展示功能和绘图功能开展师生互动。 3.气候 指导学生根据常州 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常州的气候特征 。 根据地图和教师的提示开展描述活动: ( 1)温度带:全 年平均气温15.
9、5, 1 月平均气候高于0,属亚热带。 ( 2)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1066 毫米,属湿润地区。 ( 3)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利用白板的图片展示功能和绘图功能开展师生互动。 4. 指导学生根据常州的 土壤图描述常州的土壤 特征。 根据地图和教师的提示开展描述活动: 黄棕壤指在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经强度淋溶,呈强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的弱富铝化土壤。 利用白板的图片展示功能和绘图功能开展师生互动。 过渡 “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是一种学习境界,告诉我们需要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下面我们将运用所学的“常州的自然特征”知识
10、来解决茅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一些真实地理问题。 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介绍本区丘陵地带(茅山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常见经济作物,并结合自然环境说明之间的联系。 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说明茅山丘陵地带盛产茶叶和毛竹的原因。 根据地图和教师的提示解释原因: 丘陵地带宜林则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植物有茶叶、毛竹等,需要生产在排水较好的山坡,喜酸性土壤 。 利用白板的图片展示功能和绘图功能开展师生互动。 探究 1: 认识潜力 植物 。 茅山的山坡上有一种分布较广的树,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很高,其前景相当广阔。你认识它吗? 1.探究树木品种识别的方法 2.学会运用“形色” APP 和百度百科查询
11、青冈栎的 相关资料。 3.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 青冈栎 的价值和前景。畅想与本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系。 利用 “形色”APP 软件的植物识别 功能 。 探究 2: 采挖野生葛根。在茅山密林中,如果像当地药农一样不借助现代定位工具寻找野生葛根的生长地。 1.打开淘宝,搜索“茅山葛根”,感受葛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 2.百度百科:了解葛藤的生长习性。 3.头脑风暴: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辨别方向的方法,一一论证 这些方法在这个季节 是否可行 (照片拍摄时间 3 月10 号 12:37)。 4.从络石藤的生长习性探究方向辨别的方法。 5.成果汇报: 由于葛根喜阳,茅山地区的朝南山坡为向阳坡,选择向阳坡采挖
12、到野生葛根的几率较大。 1.利用“形色”APP 软件的植物识别功能 。 2.利用百度百科的资料库功能。 拓展 1: 认识人工次生林。在茅山的山脚金牛洞附近主要分布着栎树林,在半山腰的元阳观附近却分布在马尾松林,这种植物分层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头脑风暴:畅谈其中的原因。 2.从 两种树林的叶片特征和株距行距分布特征两面展开论证。 3.成果汇报:虽然两者存在着叶片大小的差异,但是由于两者之间海拔只相差 100米左右,不可能引起足够大的气温差异,从而引起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现象 。 从两者的株距行距来看,栎树林是杂乱无章的,是原生林,马尾松林是有规律的,应该是人工次生林。因此这种植物分层现象
13、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利用“六只脚”APP 软件的查找本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金牛洞”和“元阳观”的海拔,估算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 拓展 2: 茅苍术人工种植选址 。 茅苍术适宜生长在丘陵山区,以半阴半阳的坡地 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最佳。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多丘陵地带,是进行人工栽培的适宜地区。 1.运用“六只脚” APP,查找茅山金坛区一侧的等高线地形图。 2.根据茅苍术的生长习性,选择合理的种植区域。 3.以小组为单位,将学习成果分享到“学乐网”数字化平台。 1.利用“六只脚” APP 软件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功能 。 2.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作业布置和批改、统计功能,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和及时评价。 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地理课与平时的课相比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本节课中的地理问题还是以老师帮助大家发现为主,老师更 希望 大家 今后 能够自觉主动地观察身边的地理问题,并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 。 板书设计: 自然特征 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 气候 地 形 土壤 主要农产品 分布特点 经 济 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