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983405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第一学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13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 周练试题(6)一、单选题1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符合材料“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 A 项

2、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符合材料“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 ,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周人即立嫡长” “其余嫡子庶子,皆畴以国邑”反映了家国一体,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道理不错,但材料中未涉及,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

3、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解析】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代,故 B 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 C 项错误;削弱与材料中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3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

4、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元朝【解析】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机构,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相符,故 B 项正确;“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有较大权力,但与材料中“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

5、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中“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4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 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2 / 13【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隋唐;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 “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 A 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于门

6、下省,因为门下省具有决策权,故 B 项错误;“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表明皇帝的诏令没有被否决,故 C 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 D 项错误。【答案】A5 明史载: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于是阁部相持。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科道庶僚,乘其闲隙,参奏纷孥。驯至神宗,厌其嚣聒,置而不论。材料说明( ) 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 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 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A B C D【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

7、解析】 “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表明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故正确;六部是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内阁不是宰相,非法定的,故错误;“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表明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6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解析】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 “从不留片稿于家

8、中” “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军机处官员小心谨慎说明其仅仅是君主集权的工具,需要时时提防君主的猜忌,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黑暗和残酷,不能说明军机处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黑暗和残酷,与欧美民主制度完全不同,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对于皇权没有制约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军机处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故 D 项正确。【答案】D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

9、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朝【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故 A 项错误;据材料 “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扶危定倾之心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 ,故 B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提倡公平法治,故 C 项错误;宋明理学也强调社会责任感,且材料也没有反映两者反对宋明理学,故 D 项错误。【答案】B8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

10、征(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朝3 / 13【解析】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文化需求,故 A 项正确;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 B 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小说的大众化世俗化的特征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 D 项错误。【答案】A9有论者指出,公元前 5 世纪末的雅典民主政治,议事

11、会和公民大会在国内政策问题上退缩为背景,法庭占据了舞台的中心口该学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雅典这一时期重要的民主原则是( )A轮番而治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司法独立【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轮番而治是指轮流坐庄,是轮流统治和被统治,与法庭占据舞台中心口这种现象无关,故 A 项错误;法庭占据舞台的中心口表明司法机构的重要性,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 B 项正确;人民主权是指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与法庭占据舞台中心口这种现象无关,故 C 项错误;司法独立是指司法不受立法、行政的干预,与法庭占据舞台中心口这种现象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B10公元前 242 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

12、外事裁判官” ,他的司法权针对的正是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以及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人们总结外事裁判官的任务是“在异邦人之间”或者“在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执法” 。这说明当时罗马( ) 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矛盾日渐突出 国际贸易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裁判官审判裁定成为新法创制的媒介 逐渐出现适用所有民族的法律A B C D【考点】罗马法;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解析】符合材料中“在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执法” ,故正确;依据材料中“公元前 242 年起”的信息可知,公元前 3 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

13、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因此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 ,故正确;材料“他的司法权针对的正是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以及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议” ,以充实罗马法律,故正确;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并非“适用所有民族” ,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11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包括(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重视诉讼的过程与程序 注重保护私人财产A B C D【考

14、点】罗马法【解析】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没有涉及到,故错误;“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表明涉及内容的庞杂,故正确;十二铜表法的篇目有传唤、审理,表明重视诉讼的过程与程序,故正确;十二铜表法的篇目有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表明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故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12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材料表明伏尔泰( )4 / 13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 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 D主张

15、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据材料“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没有偏离人文主义方向,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对人的约束,并未涉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对人的约束,体现了宗教的教化功能,故 C 项正确;“约束人的行为”不等于“约束人的自由” ,故 D 项错误。【答案】C13据金色财经 2017 年 5 月 3 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

16、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立宪为实,故 A 项错误;英国上院的议员不是选举产生的,由贵族组成世袭,英国首相解散议会的时候,是只解散下议院,故 B 项错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与材料中“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相符,故 C 项正确;虽然保留了君主,但没有实权,由议会掌权,以议会

17、内阁制为核心,故 D 项错误。【答案】C14美国总统选举的基本制度是选举人制度。具体操作:全部“选举人票“ 共 538 张,是参议员(100 名)、众议员(435 名) 、华盛顿特区代表(3 名)的总数。参议员按州分配,每州2 名;众议员按人口产生,约 50 多万人选出一名,选举中实行赢者全拿制和州普选制规则。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希拉里的普选支持率是 478%,特朗普的支持率是473%,赢家是希拉里。对于选举人票特朗普赢得了 306 张,希拉里赢得了 232 张。因此,最终特朗普赢得了大选,就任美国总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多数人没有决定权,每张选票之间十分公平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18、,调整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C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十分完美没有任何弊端D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了美国州权平等的原则【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 “选举中实行赢者全拿制和州普选制规则”表明多数人有决定权,故 A 项错误;美国选举人票的数量的分配是为了协调大州和小州的矛盾,故 B 项正确;美国总统选择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但不是十分完美没有任何弊端的,因为美国总统选举体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C 项错误;选举人票的数量是为了协调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反映了州权不平等,故 D 项错误。【答案】B15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 “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

19、德意志” 。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 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C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 D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是联邦体制,故 A 项错误;德国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表明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故 B 项正确;帝国议会议员由各邦君主任命,故 C 项错误;德国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项错误。5 / 13【答案】B16中世纪的基督教自然神学认为:凭靠人的理性从各种自然现象通过类比而推知上帝的存在及其某些属性。包括牛顿在内科学家都

20、坚信这种中世纪的神学观。据此推断( )A基督教神学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B近代科学建立的途径是神学启示C近代科学注重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 D近代科学强化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解析】据材料“凭靠人的理性从各种自然现象通过类比而推知上帝的存在及其某些属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的理性”有利于近代科学的探索和发展,故 A 项正确;近代科学建立的途径是科学家的探索,不是神学启示,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故 C 项错误;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 D 项错误。【答案】A1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

21、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旨在强调纲领具有空想性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表明时代的局限,故 C 项正确;阶级的局限性与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的时代局限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18下图漫画题为探囊取

22、物 ,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 ) 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卡通漫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 探囊取物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不是划分势力范围,故 A 项错误;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故 B 项正确;西方列强加强对清政府控制是政治上的,不是掠夺中国的资源,故 C 项错误;漫画的内容是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是抢占租借地,故 D 项错误。【答案】B19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

23、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 。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材料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 B 项错误;B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 “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

24、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D 项正确。【答案】D6 / 1320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 。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考点】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与材料中“剪辫令”不符,故 A 项错误;辛亥

25、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未真正成为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 D 项错误。【答案】C21 “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这说明( )A清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 B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C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

26、束 D袁世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表明清帝退位是由于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清政府被迫顺应时代潮流,故 A 项错误;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清政府退位表明封建君主专制行将结束,故 C 项错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是孙中山而不是袁世凯,之前在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已经建立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故 D 项错误。【答案】B22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 “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

27、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讲的是中共的主张,并不代表国民政府,故 B 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知识分子的共识,故 C 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 D 项错误。【答案】A23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 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

28、。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 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D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考点】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1927 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但革命性质没有变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故 A 项错误;“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是对乡村的权力结构进行改造,不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故 B 项错误;1927 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中共对乡村的权力改造,不是乡村民众的政治追求,故 C 项错误;1927 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中共对乡村的权力改造,表明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故 D

29、项正确。7 / 13【答案】D24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 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相符,故 A 项正确;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中“解决了可

30、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故 B 项错误;东北抗日联军与材料中“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不符,故 C 项错误;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与材料中“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251936 年夏天,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他曾经与之共处 18 个月的中国红军:“他们一天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这段记述主要反映了红军( )A坚定的理想信念 B灵活的作战策略C艰难的生存环境 D革命的英雄主义【考点】

31、国共十年对峙【解析】从材料“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可知红军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不忘革命信念,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红军灵活的作战策略,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涉及红军生存环境艰难,但不是主要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对英雄人物的推崇,故 D 项错误。【答案】A26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预备命令中说:据各方情报,敌寇有于八月间进犯西安企图。为打击敌人囚笼政策,打破进犯西安之企图,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这次战役(

32、)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推翻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C运用正确的战术和平解放北平D八路军主动向华北日伪军进攻【考点】抗日战争【解析】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指的是淞沪会战,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 A 项错误;推翻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故 B 项错误;运用正确的战术和平解放北平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战时期,故 C 项错误;“为打击敌人囚笼政策,打破进犯西安之企图,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表明此次

33、战役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主动向华北的日伪军发动的进攻,故 D 项正确。【答案】D271945 年 9 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 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 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8 / 13【考点】解放战争【解析】1945 年 9 月,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故 A 项错误;1945 年 9 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发出“剿匪”密令是针对共产党,表明蒋介石积极筹备内战,故 B 项正确;国共达成

34、和平协定是在 1945 年 10 月,故 C 项错误;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B28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 21 个旅,共 20 万人;山东战场有 56 个旅,共 40 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考点】解放战争【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针对面对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的态势,解放军实施了战略反攻

35、,挺进大别山,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答案】C29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B “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C鲁迅等人的觉醒

36、不在于外来的侵略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 ”表明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表明“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表明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0下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

37、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十三年”可知,当时是 1924 年,所以材料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应为新三民主义思想,清政府被推翻(1912.2.12,溥仪下诏退位) 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 A 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 1926 年,此时孙中山已经逝世(1925 年),故 B 项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 C 项正确;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但不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故 D 项错误

38、。【答案】C二、材料阅读31(2017江苏盐城三模 21)(12 分)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9 / 13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

39、。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

40、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5 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2 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1 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家庭观念主题【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得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材料一“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

41、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得出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方式灵活。 (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 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得出呈现新的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得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据材料二“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得出辛亥革命的冲击。

42、(3)第一小问价值,据材料三“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得出家训的内容可以古为中用,推陈出新,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第二小问原因,综合材料得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代变迁。【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 任答 4 点,4 分) (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2 分)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3 分) (3)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2 分) 原因:时

43、代变迁。(1 分)32(2017江苏扬州高三期末 22)(14 分)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再次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制度的兴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10 / 1320 世纪 20 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 ,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自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联邦制的漫画和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 材料三 美国 1787 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

44、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说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制度创新。(4分) (2)指出这幅漫画对美国“联邦制”理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

45、功”的原因。(4 分)【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罗斯福新政;制度创新主题【解析】(1)政治制度:据材料一“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颁布 1787 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经济体制:据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 ,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以得出 1933 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第一小问问题,漫画意在说明美国联邦制中央集权的特点,美国联邦制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漫画没有准确的表现出联邦制的特点;第二小问说明, 根据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可以得出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