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985377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国内外有许多的教育专家都提出了情景教学的理论。教育家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 ,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对情境教学的研究, 是从 1978 年李吉林老师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情境教学的种类研究,如佘玉春的新课

2、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2004 年第 7 期)中分为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等。也有基于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关注已成为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逐步转变为: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应用。于是,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 “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进入了误区。出现了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牵强的情境;出现了创设对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偏差的情境;出现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的情境;还有的数学教师一味地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种数学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受益,这是我们应研究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相关信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师成为现

4、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

5、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2. 学生发展与自身学习的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

6、,是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少学校课改初期就开始研究,也有一定的经验,为什么还要研究它,不觉得有些过时了吗?我们是研究过,但教师做得怎样,这应该是关键之处,如果,我们研究的很好,但老师却不管不顾,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没有显现出课题研究的价值,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不能说是成功。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重“教”轻“学” ;重结果,轻

7、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三、课题概念的界定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作如下界定:“情境”:所谓“情境” ,就是一种“氛围” ,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从心理学的角度, “情境”表现为多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情境不仅能激发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情境”是人从事

8、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教学情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教学情境就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有效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

9、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一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根据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

10、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真实情景的创设,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李吉林情境教学论。李吉林老师长期探索情境教学,她认为教学要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 、 “我即在情境中” ,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

11、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儿童之所以能进入情境,是因为情境有图画的形象、音乐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场景的形象等等,并有教师的调节、支配。教师带着与作者相共鸣的真切的情意,全身心地进入情境。此时的情境,就不光是一种物与形组成的场景和画面,而是渗透着甚至是饱含着教师的情感的。在这种“情”与“境”的合力之中,儿童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情感为情境教学的纽带,师生情感的交流、互补,极大地丰富以至升华了单纯的、直观的手段与语言结合的物“境” ,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到师生共处的忘我的、几乎是无意识的状态。这种形与情的刺激必然激活右脑,而使左脑处于暂时的“休息

12、期” ,这对调整儿童心理,并对促使儿童精神饱满地、生动活泼地继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保证。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研究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2、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使学生在知识、

13、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把创设和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认真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创设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课堂教学目标罗列小学数学教学

14、中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想象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冲突式情境等。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2、不同的教学情境,其有效的标准。关于有效的标准,作为一个数学教学情境来讲,它可能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说明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如问题情境,可能必须包含一个问题,问题必须要清晰、明确,问题

15、必须被学生接受、解决。其它教学情境也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3、有效教学情境的利用途径和方法。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怎样利用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利用有效情境,要达到什么样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4、利用有效情境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构成了学生的

16、现实学习起点,在创设和利用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突出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情境的生活性。要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凸显数学情境的数学味和问题性。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凸显数学情境的发展性。要关注情境创设的载体,凸显数学情境的多样性。要关注数学情境的有效运用,凸显数学情境的实用性。七、课题研究的活动方式与方法(一)活动方式: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课题组在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

17、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二)研究方法: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

18、料等。调查法主要是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将自制调查问卷,并统计出调查数据。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分工: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课堂方案的撰写,中期报告及结题报告的撰写,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相关资料的积累和统计。: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订教师的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订学生的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的研究,做好个人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的研究,做好

19、个人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创设有效的模拟情境、想象情境的研究,做好个人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的研究,做好个人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参加课题的实践,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创设有效的悬念情境、冲突式情境的研究,做好个人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一) 、形成阶段(2012 年 8 月2012 年 9 月)1、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及时申报。3、召开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二)

20、 、实施阶段(2012 年 9 月2013 年 12 月)1、第一阶段(2012 年 9 月2012 年 11 月)(1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3 )组织开题报告与教科研培训,撰写科研论文。该阶段的重点工作仍然以学习讨论为主,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思想方法,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提出的背景,在观念上实现转变。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机构落实和指导等工作。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做好实施的起步工作。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第一阶段实

21、验项目,并进行初步尝试。2、第二阶段(2012 年 11 月2013 年 12 月)按方案制订各实验工作计划,开展研究。(1 )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2 )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3 )交流小结: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4 )撰写论文: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课题进入实际性操作阶段,并对课题组主要负责的成员进行中期评估,组织交流活动。回顾并反思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借鉴他人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计划。教师形成案例

22、与反思,学生实践活动的作品。3、第三阶段(2014 年 1 月 2014 年 4 月)聘请专家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理论和业务讲座,提高全体课题组的理论业务水平,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三) 、总结阶段(2014 年 5 月2014 年 7 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论文、课堂教学实录等。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3、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课题结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