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串讲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872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串讲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串讲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串讲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串讲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串讲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经济学 1 应考指导 一、 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管理经济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就其学科门类归属而言,管理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学习管理经济学,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 。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吴德庆 主编: 管理经济学 ,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999 年版。 ( 二 )题型与分值 题型 分值 分值 单项选择题 共 15 小题,每题 1 分 15 分 名词解释题 共 5 小题,每题 3 分 15 分 简 答题 共 4 小题,每题 5 分 20 分

2、 计算题 共 5 小题,每题 6 分 30 分 论述题 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 20 分 小计 31 小题 100 分 ( 三 ) 重难点 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 10 章的全部内容。从整体来看,教材 10 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 1 章,第 2 章,第 3 章 ,第 5 章,第 6 章,第 7 章 。绪论、 第 4 章 、第八章 和第9 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四 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 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

3、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二、学习建议及复习方法 /技巧 针对本课程性质,结合历年考试情况,在此向学员提出以下四点学习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大家温习之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微观经济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支点和基础,数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知识 点。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程考试命题重基础、宽覆盖。因此,建议学员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部分,切忌任意删减

4、章节,采取猜题、押题方式。 (三) 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应用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来理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和决策方法。数学模型和几何图形分析是本课管理经济学 2 程的主要特点,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认真掌握。 (四) 本课程考试,计算题分值较大,而且是必考题型。因此,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学生应结合教材中的举例,加强计算题的练习和训练 。 三、各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程考试命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题、论述题五种。针对上述题型的特点,现将有关答题技巧作简要概述,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

5、择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用来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在四个备选答案中,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比较容易选择。如果遇到模棱两可,难以分辨情况,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二)名词解释。 这种题型,主要用来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教材的每章后面都标明本章的重要名词和术语,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在答题 时,最好采用教材所进行的定义和概括,如果记忆不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概述,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三)简答题。 这种题型,主要用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答题时,要简明扼要,分要点概述,不宜展开。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有时还可以采用几何图形和文字阐述相结合方式进

6、行答题。 (四)计算题 。这种题型,主要是用来考核学生应用数学和经济模型解决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写出解题步骤(包括相关经济模型),这样即便最好答案有误,也可以拿较高的分数。如果没有计算步骤,答案错,全题都不能得分。另外,在 解题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草稿纸上,通过画图的方式,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 (五)论述题。 这种题型,主要是用来考核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答题时,一要理论运用正确,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阐述要展开。基于此,要求学生平时要留意和观察现实经济问题和议题,做到多读、多看、多思,这样可以为答题积累素材。 管理经济学 3 绪 论 一、 本章 复习

7、建议 本章是本课程的导论,主要介绍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即它所凭借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年考试中,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建议学员重点了解本章的一些重要概念。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讲解 (一)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管理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它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密切联系,但又不等同于微观经济学。 (二)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1. 建立经济模型 2. 边际分析法 3. 需求弹性理论 4. 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理论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 机会成本原理 7. 货币的时间价值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1. 企业的目标 ( 1) 短期

8、目标 企业 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合体,契约关系规定了参与各方的权力与责任 。因此,在短期内,企业目标是多样化的。 ( 2) 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 管理经济学 4 2.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 1)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机会成本销售收入经济利润 会计成本销售收入会计利润 ( 2)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一种稀缺资源用于一种用途,而失去在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 3) 正常利润 当销售收入等于全 部机会成本时,经济利润等于零,此时企业利润称为正常利润。 ( 4) 经济利润与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 外显成本是指企业的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户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

9、支出,是在会计账户未表现出来,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第一章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一、 本章 复习建议 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主要介绍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供求分析法。在历年考试中, 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 建议学员全面掌握 ,重点 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以及计算、综合题等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讲解 第一节 需 求 (一) 需求量 理解需求 这个概念,需要把握关键词: 1. 购买欲望 2. 支付能力 (二)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在市场中,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而且它们对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 1. 产品的价格 2.

10、 消费者的收入 3. 相关产品的价格(注意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的不同影响) 4. 消费者的偏好 5. 广告费用 6.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管理经济学 5 7. 其他因素 (三) 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可记为:( , , , , , , )x x yQ f P P T I E A 。简化 的需求函数,一般记为: ()xxQ f P (四) 需求曲线 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即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和自身价格是负相关关系。 【提示】 替代效应 价格下降,消费者发现其他商品更加昂贵 收入效应 价格下降,消

11、费者可以用相同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 (五)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 需求量的变动:考察产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 需求的变动:考察非价格因素(如偏好、广告费等)变动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 用几何图形表示,前者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 移动,后者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供 给 (一) 供给量 理解供给这个概念,需要把握关键词: 1. 供给意愿 2. 生产能力 (二)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管理经济学 6 在市场中,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很多,而且它们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 1. 产品的价格 2. 产品的成本 3. 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4. 其他因素,如税

12、收、补贴等 (三) 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可记为:( , , , )sQ f P C E 。简化的供给函数 ,一般记为: ()sQ f P 2.供给曲线: 一般商品的 供给 曲线是一条斜率为 正 的曲线,即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 供给 量和 自身价格是正 相关关系。 (四)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 供给量的变动:考察产品自身价格变动对供给数量的影响 2. 供给的变动:考察非价格因素(如偏好、广告费等)变动对供给数量的影响 3. 用几何图形表示,前者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移动,后者表现为供给 曲线的移动 第 三 节

13、 供求法则和需求 供给分析 (一) 均衡价格的决定 1. 均衡价格:当产品的需求等于产品供给时 的价格。 2. 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市场价格 管理经济学 7 从图中可以看出,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为均衡点,该点所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交易量为均衡数量。进一步看,如果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即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3. 均衡价格的变动:一旦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相应发生变动 ( 1)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 ( 2)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 ( 3)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提示】 上述价格决定理论仅适用于完

14、全竞争市场 (二) 需求 供给分析法 在经 济学中, 需求 供给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供求法则告诉我们,市场上影响价格的因素尽管复杂,但归根到底都是由需求和供给来决定的。 【举例】 1.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会不会影响轮胎的价格? 【答案】轮胎价格上升 【解析】首先分析汽车需求的增加,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然后再分析汽车销售量的增加对轮胎价格的影响。 第 四 节 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配置 (一)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 资源的稀缺性 2. 资源的可替代性 3. 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 4.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 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管理经济学 8 1. 垄断 2.

15、外部性 3. 公共产品 4. 信 息的不完全 (三)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 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2. 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3. 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4. 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 一、 本章 复习建议 分析和估计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步,它是决定企业应当生产什么和多少的根据。分析企业需求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需求弹性,它主要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历年考试中, 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 建议学员全面掌握 ,重点 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 、 判断题、以及计算、综合题 等 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讲解 第 一

16、节 需求弹性 (一)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反映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二) 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 求 量 变 动 的 百 分 比价 格 变 动 的 百 分 比价 格 弹 性 Q d QPPP Q d P Q 【举例】假定某企业的需求曲线为 30 5 ,QP 求 2, 20PQ处的点弹性。 解: 5dQdP 2205 0 . 5dQ Pp d P Q 所以,在 2, 20PQ处的点弹性为 -0.5. (三)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 商品的性质: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2.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管理经济学 9 3. 购买商品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4. 时间因素 (四) 价格弹性的应用:价

17、格弹性与总收入、边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价格弹性大于 1,边际收益大于零,总收益递增;当价格弹性等于 1,边际收益等于零,总收益最大,当价格弹性小于 1,边际收益小于零,总收益递减 第 二 节 需求收入弹性 (一) 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 反映 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映程度。 (二) 收入弹性的计算 需 求 量 变 动 的 百 分 比收 入 变 动 的 百 分 比收 入 弹 性 Q d QIII Q d I Q (三) 收入弹性的应用 1. 用于销售量的分析 2. 用于企业经营决策 3. 用于安排国民经济个部门的发展速度 第 三 节 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 需求交叉弹性的

18、定义 反映 商品需求量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二)交叉弹性的计算 1p1p1p管理经济学 10 yxy QPPQ xxy 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比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交叉弹性 (三)交叉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经济含义 1.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 X 和 Y 这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关系 2.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 X 和 Y 这两种商 品之间是互补关系 3.交叉弹性等于零:说明 X 和 Y 这两种商品之间不相干 第 四 节 需求估计(略) 第三章 生产决策分析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一、 本章 复习建议 本章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如何合理投入生产要素才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在历年考试中,本章 处于非

19、常 重要的地位 , 建议学员全面掌握 ,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计算、综合题 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讲解 第 一 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一)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一般记为 ( , , )Q f x y 理解生产函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产函数只讨论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2.生产函数可以分析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其中,这里所说的“短期”和“长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有特定的经济学含义。 (二)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点投入要素是可变的,但有点是固定的。因此,短期生产函数也称为单一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一般记为 0( , )Q f L K 。 其中, Q 表示产量, L 表示劳动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0K 表示资本要素投入量,是固定的。 (三)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