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8938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1.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聚合反应与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以及聚合物结构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2.高分子化合物: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3.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即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 4.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由一种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进入聚 合物重复单元的那一部分 ). 5.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

2、,又称为链节。 重复单元或结构单元类似大分子链中的一个环节,故俗称 链节 6.单体单元:与单体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化学结构不同的结构单元(电子结构有所改变) .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和命名 1、分类 ( 1) 单体来源分类:天然高分子(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 ; 合成高分子(聚酯、聚酰胺等) ;半天然高分子(改性淀粉、乙酸纤维素)等 . ( 2)根据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分类 : 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 ; 纤维(涤纶、腈纶、锦纶、 维尼纶等) ; 塑料 (热塑性塑料:线型或支化聚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 :体型聚合物,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等); 涂料

3、 ; 粘合剂 ; 功能高分子 . ( 3)根据高分子的主链结构分类 : a.碳链聚合物 : 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绝大部分烯类、二烯类聚合物属于这一类 . b.杂链聚合物 : 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 O、 N、 S 等杂原子 . c.元素有机聚合物 : 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主要由 Si、 B、 Al、 O、 N、 S、 P 等原子组成,侧基则由有机基团组成。 如:硅橡胶 . ( 4)按分子的形状分:线形高分子、支化高 分子、交联 (或称网状 )高分子 ( 5)按单体分:均聚物、共聚物、高分子共混物 (又称高分子合金 ) ( 6)按聚合反应类型分:缩聚物、加聚物 ( 7)按热行为分

4、: 热塑性聚合物: 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集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热固性聚合物: 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 8)按相对分子质量分:高聚物、低聚物、齐聚物、预聚物。 2、命名 : ( a)由一种单体经加聚获得的聚合物,常在其单体名称前冠以“聚 ” 字,就成为聚合物的名称。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 ( b)由两种不同单体缩聚生成的聚合物,除了在名称之首冠以“聚 ” 字外, 还在名称中反映出经

5、缩聚反应生成的主链中的特征基团。如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缩聚得到的酯,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尼龙 66:聚己二酰己二胺 ( c)由两种不同单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且其聚合物结构又不很明显(多数是热固性塑料),后缀“树脂”两字来命名。取单体简名,在后面加 “ 树脂 ” 。如:苯酚与甲醛聚合生成酚醛树脂。 ( d)由 两种烯类单体共聚合所得共聚物的命名是在两种单体名称间联以短划,并冠以“聚”字。如聚苯乙烯 -丙烯腈(也可称为苯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等 . ( e)对于合成橡胶,往往从共聚单体中各取一字,后缀“橡胶”两字来命名。如丁(二烯)苯(乙烯)橡胶等 . 第三节 聚合反应 1、定义 :由低分

6、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2、按单体聚合物结构变化分类 ( 1)缩聚反应: 是官能团单体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 ( 2)加聚反应: 烯类单体 键断裂后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反 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 3)开环聚合 :环状单体键断裂而后聚合成线性聚合物的反应 3、按聚合机理分类 ( 1)连锁聚合反应 :反应需要活性中心。反应中一旦形成单体活性中心,就能很快传递下去,瞬间形成高分子。平均每个大分子的生成时间很短 (绝大多数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 ). 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

7、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 2)逐步聚合反应: 无活性中心 。 单体分子或其二聚体、三聚体、多聚体间通过多次缩合反应逐步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反应 .在低分子转变成聚合物的过程中反应是逐 步进行的,即每一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大部分的缩聚反应 ) 连锁聚合特征: a.聚合过程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各步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很大 . b.链引发是活性中心的形成,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而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 . c.反应体系中只存在单体、聚合物和微量引发剂,没有分子量递增的中间产物 . d.分子量随时间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而转化率随时间而增加 . 活性阴

8、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活性聚合)。聚合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成线性增加 逐步 聚合特征: a.聚合体系 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中间产物所组成 . b.单体通常是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 . c.分子量随时间逐步增大,单体转化率在开始时即可很高 . d.转化率很高时,分子量才达到较高数值 . 两种聚合机理的区别: 主要反映在平均每一个分子链增长所需要的时间上。 第四节 补充知识 1、 聚合度 (DP ): 即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以 nX 表示;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2、三大合成材料 :橡胶,塑料,纤维 3、玻璃化温度: 聚合物从 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热转变温度 。 4、 多分散性

9、: 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这种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性称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 多分散系 (指 )数可以用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来表示 ,这一比值称为多分散指数 ,其符号为 / ( / )w n z wD M M M M 或 ,对于完全单分散的聚合物 D=1,其数值大小表征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悬殊的程度。 5、均聚物 :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6、 共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7、基元反应: 链引发、链增长 、链终止、链转移。其中,链引发控制反应时间 .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第一节 自由基聚合机理 1、 取代的电负性

10、和共轭性决定烯烃的聚合反应类型 ( 1)带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烃能够进行自由基型和阴离子型两种聚合反应; ( 2)带推 (供 )电子取代基的烯烃能够进行阳离子型聚合反应。但是丙烯除外,只能进行配位聚合。 ( 3)带共轭取代基的烯烃能够进行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三种类型的聚合反应。 下面列出烯烃取代基的种类与其能够进行的聚合反应类型的相关性: 2 2 6 5 3, . , , , ,N O C N C O O R C H C H C H C H O R 自 由 基 聚 合 自 由 基 聚 合 自 由 基 聚 合 ( 4)含有 1,1-双烷基、烷氧基、苯基和乙烯基的烯烃因推电子能力较强,可进行阳离子聚

11、合。 ( 5)阴离子与自由基都是富电性的活性种,因此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如 X = -CN, -COOR, -NO2 等;但取代基吸电子性太强时一般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如 CH2=C(CN)2 ( 6)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随进攻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同的电子云流向,可进行多种机理的聚合反应。因此既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也可进行阴、阳离子聚合。如苯乙烯、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 乙烯基单体 ( CH2=CHX)的聚合反应性能主要取决于双键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1)X 为给(推)电子基团 带给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阳离子聚合,如

12、 X = -R, -OR, -SR, -NR2,苯基,乙烯基等。 (2)X 为吸电子基团 阴离子与自由基都是富电性的活性种,因此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如 X = -CN, -COOR, -NO2 等【但取代基吸电子性太强时一般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如同时含两个强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 CH2=C(CN)2 等】 (3)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 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 化,可随进攻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同的电子云流向,可进行多种机理的聚合反应。因此既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也可进行阴、阳离子聚合。如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 附加: 卤素原子既有诱导效应(吸电

13、子),又有共轭效应(推电子),但两者均较弱,因此既不能进行阴离子聚合,也不能进行阳离子聚合,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除了少数含有很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如偏二腈乙烯、硝基乙烯)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外,大部分含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均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依据单烯 CH2=CHX 中取代基 X 电负性 次序和聚合倾向的关系排列如下: 2.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 ( 1)链引发 1)引发剂 I 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 R. 反应 特征 : 吸热反应,活化能高 , 反应速率小。 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反应 特征 : 放热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

14、率大。 ( 2)链增长 :单体自由基形成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 分子的 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其有两个 特征 :一是放热反应 ,二是增长活化能低 ,增长速率极高。 ( 3)链终止 :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可分为 偶合终止 和 歧化终止 。 ( 4)链转移 :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 (M)、溶剂 (S)、引发剂 (I)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

15、叫链转移反应。链转移结果,自由基数目不变。链转移反应包括:向单体转移、向引发剂转移、向溶剂转移、向大分子转移和向阻聚物质转移。 3、聚合反应特点 自由基聚合的反 应特点为: 微观上,自由基聚合反应可以明显地区分成链的引发、增长、终止、转移等基元反应。其中引发速率小,是控制总聚合速率的关键。可以概括为 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一个单体分子转变成大分子的时间极短,反应不能停留在中间聚合度阶段,反应混合物仅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在聚合过程中,聚合度变化较小。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逐渐降低,聚合物浓度相应提高。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小。 少量

16、 (0.01%0.1%)阻聚剂足以使自由基聚合反应终止。、 4、 链引发反应 烯类单体可采用引发剂产生活性种、引发聚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热、光、高能辐射等引发方式。 引发剂 (Initiator):在聚合体系中能够形成活性中心的物质,使单体在其上连接分为自由基引发剂,离子引发剂。 第二节 聚合反应动力学 1、引发剂类型 常用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剂包括 过氧类化合物、偶氮类化合物 以及 氧化还原反应体系 三大类。过氧 化 苯甲酰( BPO)、偶氮二异丁腈 (AIBN)、过硫酸盐、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含其他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是最重要的四种引发剂。其中 BPO 和 AIBN 是 油溶

17、性引发剂,过硫酸盐是 水溶性引发剂。值得一提的是, AIBN 分解后形成的异丁腈自由基是碳自由基,缺乏脱氢能力,因此不能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 优点 是活化能较低,可在较低温度 (550 )下引发聚合,而且具有较高的聚合速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组分可以是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其性质可以是水溶性或油溶性。 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可以经热分解产生自由基,也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 ( 1)偶氮类引发剂 特点: 分解反应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诱导分解;比较稳定,能单独安全保存;分解时有N2 逸出 ( 2)有机过氧类引 发剂 (最简单的过氧化物:过氧化氢) 过氧化类引发剂的典型

18、代表: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 COO O CO2 COO 2 + C O 22BPO 的分解分两步,第一步分解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基自由基,并放出 CO2。 ( 3)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水溶性引发剂,主要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2、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研究引发剂浓度与时间、温度间的定量关系。 ( 1)分解速率常数 引发剂分解属于动力学一级反应,即分解速率 Rd 与引发剂浓度 I的一次方成正比,微分式如 kd分解速率常数,单位为 s-1、 min-1 或 h-1 I0引发剂的起始浓度, I 时间为 t 时的引发剂浓度,单位为 mol/L ( 2)半衰期 半

19、衰期 :指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以 t1/2 表示,单位通常为 h。 ( 3)四个基本假设 忽略链转移反应,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 Flory 等活性理论: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短无关,即各步链增长常数相等,可用 kp 表示。 稳定假定:在反应开始短时间 后,增长链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 (Ri=Rt),即链自由基浓度保持不变,呈稳态, dM./dt=0聚合产物的聚合度很大,链引发所消耗的单体远少于链增长过程产生的单体,因此可以认为单体仅消耗于链增长反应。 3、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方程 ( 1)链引发 引发速率一般仅决定于初级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而与单体浓度无关。 引发

20、速率 (即初级自由基的生成速率) Ri: Ri = dR. / dt = 2 f kdI I引发剂; M单体; R.初级自由基; k速率常数。 浓度; d分解 ; i引 发 ( 2)链增长 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的假定: 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 kP1 kP2 kP3 kP4 kPx kP ( 3)链终止 偶合终止:M x + M y k t c M x + y R t c = 2 k t c M 2 H 3 C CC H 3C NN N C C H 3C H 3C N H 3 C CC H 3C N2 + N 2偶 氮 二 异 丁 腈 ( A I B N ) Ikdt

21、 IdR dd tkII do ln tko deII dd kkt693.02ln2/1 M Mk RM M k)dtd M (R .p.ippp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2I1/2M M:单体浓度; I:引发剂浓度; Rp:链增长速率; Kp:链增长速率常数 Kt:链终止速率常数; Kd:链引发速率常数; f:引发剂效率 自由基聚合方程式 引发剂方式 引发剂速率 Ri 聚合速率 Rp 动力学链长 引发剂引发 2 2 ddfk Ifk I M1 / 2 1 / 21 / 2 1 / 2 3 / 2( ) ( ) dptdptfkk I

22、Mkfkk I Mk1 / 2 1 / 21 / 21 / 2 1 / 22( ) 2( ) pdtpdtk Mfk k Ik Mfk k I热引发 23iikMkM1 / 2 21 / 2 5 / 2( ) 2( ) 2iptiptkkMkkkMk1/ 21/ 2 1/ 22( )1(2 ) pitpitkkkkk k M光引发 002 2 (1 )MbIMIe1 / 2 3 / 201 / 20( ) (1 )pMbptk I M kIekMk 1 / 21 / 201 / 2 1 / 202( )12( ) ptptk MIkkI k S4、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总速率常数 k(k=kp

23、(kd/kt)1/2)与温度 T(K)的关系遵循 Arrhsnius 方程式: 总聚合速率常数 k=Ae-E/RT,温度升高,速率常数 K 增大。 两端取对数,则 / 2 / 21l n l n l n2 p d tdptE E EAEAAR T A R T 由于 E 为大于 0 的数值,所以 升高温度将导致聚合速率的升高 。从另一个角度讲,选择高活性 (低活化能 )引发剂,同样能够提高聚合速率。如采用低活化能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聚合速率。 5、 自由基本体聚合中的 自动加速现象 自动加速现象 :聚合中期 (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达到 1520%以上时 )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

24、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因此又称 凝胶效应 。 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下:粘度升高导致大分子链端自由基被非活性的分子链包围甚至包裹,自由基之间的双基终止变得困难,体系中自由基的消耗速率减小而产生速率却变化不大,最终导致自由基浓度迅速升高。其结果是聚合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体系温度升高。这一结果又反馈回来使引发剂分解速率加快,这就导致了自由浓度进一步 升高。于是形成循环正反馈: 引 发 速 率 粘 度 双 基 终 止 速 率 自 由 基 浓 度 聚 合 速 率 温 度 自由加速过程产生的 结果 : 导致聚合反应速率的迅速增加,体系温度迅速升高 导致相对分

25、子质量和分散度都升高 自动加速过程如果控制不当有可能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发生局部过热,并最终导致爆聚和喷料等事故。 影响自动加速现象 程度 和出现 早晚 的 因素 : 聚合物在单体或溶剂中溶解性能的好坏,会影响到链自由基卷曲、包埋的程度,以致对双基终止速率的影响很大。自动加速现象在不溶解聚合物的非溶剂中出现的较早、较明显,此时可能有单基终止,对引发剂浓度的 反应级数将为 0.51,极限的情况 (如丙烯腈 )会接近于 1。自动加速现象在良溶剂中较少出现,在不良溶剂中的情况则介于非溶剂 (沉淀剂 )和良溶剂之间。 温度的影响体现在温度对聚合体系粘度的影响。由于在较低温度下聚合体系的粘度较高,所以

26、自动加速现象出现得较早、较明显。 第三节 链转移反应 1、无链转移时的分子量及 动力学链长 ( 1) 动力学链长 :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 动力学链长 ,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在自由基聚合中,增加引发剂或自由基浓度来提高聚合速率的措施,往往使产物分子量降低 。引发剂引发时,产物平均聚合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稳态、无链转移反应时, v 等于链增长速率与链终止速率(或引发)之比, 2221/ 2 1/ 22(2 )ptpptikMvkRk MvkR,当引发剂引发时,引发速率 2 idR fk I ,其方程见上表。 ( 2) 无链转移时的聚合度 双基偶合

27、终止时,平均聚合度 2nXv ,双基歧化终止时, nXv 。兼有 两种方式终止时,则 2nv X v,其值为:2n vX C D , C, D 分别为偶合终止、歧化终止的分率。 ( 3) 聚合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1 / 2 1 / 22 ( ) pdtk Mfk k I / 2 / 2l n l n p p d tdtA E E EEA R T A A R T 2、链转移反应的类型 ( 1)向单体转移 向单体转移能力与单体的结构、湿度等因素有关。键合力较小的原子(如叔氢原子、氯原子等)容易被自由基所夺取而发生链转移反应。 向单体转移的规律是:自由基 的活性起决定性作用,活泼单体的自由基不活泼而

28、不易发生转移,不活泼单体的自由基活泼而容易发生转移。 ( 2)向引发剂转移 自由基向引发剂转移,即链自由基对引发剂的诱导分解,使引发剂效率降低,同时也使聚合度降低。 ( 3)向溶剂或链转移剂转移 一般活性较大的单体(如苯乙烯)其自由基活性较小,对同一溶剂的转移常数一般要比低活性大的单体(如乙酸乙烯酯)的转移常数小。因为链增长和链移转是一对竞争反应,自由基对高活性单体反应快,链转移相对减弱。含有活泼氢或其他活泼原子如硫、氯等的溶剂容易发生转移。 ( 4)向大分子转移 向大 分子的链转移反应往往发生于聚合反应的中后期。转移的结果是在大分子主链上形成活性中心并开始链增长,最后生成支链甚至交联。这种链

29、自由基向别的大分子进行的所谓分子间转移反应多产生长支链;而有一种所谓分子内转移反应则多生成短支链大分子。 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向大分子转移不改变聚合反应速率;向大分子转移产生支链的结果是使自由基型聚合物的分散度大大的提高。 链转移常数 :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链转移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的竞争能力。 链转移剂 :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人为地加入的一种自由基能够向其转移的试剂,用于调节 聚合物分子量。常用的链转移剂有 脂肪族硫醇 等。 (调节分子量) 3、 链转移反应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 链转移反应通常包括链自由基向单体、向引发剂、向溶剂、向大分子的转移反应。发生链转移反应的结果包

30、括两个方面: 向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转移反应均导致链自由基的提前终止,从而使聚合度降低;向大分子的转移反应使分散度增加。 聚合反应速率的变化视链转移常数和再引发速率常数的相对大小定,如下表所示 链转移反应对聚合度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 ak 为再引发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相对大小 聚合反应速率 聚合度 链转移类型和结果 ,p tr a pk k k k 不变 降低 一般链转移 ,p tr a pk k k k 不变 降低很多 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p tr a pk k k k 降低 降低 缓聚作用 ,p tr a pk k k k 降低很多 降低很多 链衰减转移 ,0p tr ak k k 很

31、快为零 1 或定值 高效阻聚剂 平均聚合度: 就是增长速度 与形成大分子的所有终止速度(包括转移终止)之比。 2 , , ,2 2 2 221 , , , , t p p t r M t r I t r StM I S M I Sp d p p p pnk R R k k kkISC C C I C C Ck M M M f k k M k k kX 向单体转移 向引发剂转移 第四节 阻聚和缓聚 阻聚剂 :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按机理可分为加成型阻聚剂(如苯醌等)、链转移型阻聚剂(如 DPPH 等)和电荷转移型阻

32、聚剂(如 FeCl3 等)等。 缓聚剂 :能够使一部分自由基终止,聚合减慢的试剂。通常不出现诱导期。 阻聚常数 :阻聚反 应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称为阻聚常数,可用来衡量阻聚效率。 烯丙基型单体的自动阻聚作用:由于链自由基容易发生向单体转移而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因此只能得到低聚物。 第五节 补充知识 1、 笼蔽效应 :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2、 引发剂选择的一般原则 引发剂的选择有四个方面:溶解类型,

33、半衰期,特性要求,用量。 (1)按照聚合 反应实施方法选择引发剂的溶解类型:对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一般的溶液聚合,选择 油溶性 引发剂如 BPO、 AIBN 等,也可以选择油溶性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于乳液聚合 等 以水作为溶剂的溶液聚合,宜选择 水溶性 引发剂如 KPS, APS 或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 (2)按照聚合反应温度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一般而主,引发剂在聚合反应温度下的半衰期应该与聚合反应时间处于 同一数量级 。例如反应温度为 30100 时,可选择 BPO、 AIBN过硫酸盐等引发剂。 (3)按照聚合物的特殊用途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引发剂。如过氧类引发剂合成的聚 合物容易变色

34、而不能用于有机玻璃等光学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偶氮类引发剂有毒而不能用于与医药、食品有关的聚合物的合成。 (4)引发剂的用量一般通过实验确定:引发剂的用量大约为单体质量(或物质的量)的 0.12% 3、 其它引发方式 热引发聚合 :聚合单体中不加入引发剂,单体只在热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称为热引发聚合。一般而言,活泼单体如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容易发生热引发聚合。 光引发聚合 :单体在光的激发下(不加入引发剂),发生的聚合称为光引发聚合。可分为直接光引发聚合和光敏聚合两种。 光直接引发聚合 :单体 吸收一定波长的光量子后成为激发态,再分解成自由基而进行聚合反应。能直接接受光照进行聚合的单

35、体一般是一些含有光敏基团的单体,如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等。 光敏聚合: 在光敏引发剂存在下,单体吸收光能而受激发,接着分解成自由基,再引发单体聚合。光敏聚合有光敏引发剂直接引发聚合和间接光敏引发剂间接引发聚合两种。 光敏引发剂直接引发聚合 :光敏引发剂经光激发后,可成为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常用的光敏引发剂有 AIBN、甲基乙烯基酮和安息香等。 间接光敏引发剂间接引发聚合 :间接光敏剂吸收光后, 本身并不直接形成自由基,而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单体或引发剂而引发聚合。常用的间接光敏剂有二苯甲酮和荧光素、曙红等。 4、 引发剂分解成活性中心时,共价键有两种裂解形式:

36、 均裂和异裂 均裂: 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异裂: 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 5、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所得大分子的特征: ( 1)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中间头头结构。 ( 2)若有引发剂引发聚合并无链转移反应,大分子两端均为引发剂残基。 6、 歧化终止: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链自由基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或其它原子的终止反

37、应。 歧化终止所得大分子的特征: ( 1)大分子的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单元数相同; ( 2)每个大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结构,两者各半。 反应特征:活化能很低,终止速率常数极高,链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7、 自由基聚合和缩聚反应特征的比较 自由基聚合: ( 1) 各转移等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各不相同 ( 2) 聚合度不随聚合时间变化 ( 3) 没有聚合度递增的中间产物 ( 4) 延长时间提高转化率,不大影响分子量 ( 5) 放热反应 ( 6) 能产生支化,甚至交联 缩聚反应: ( 1) 逐步进行的各步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活化能基本都相同 ( 2) 分子量逐步增大,需要较长

38、的时间,聚合物分子量较小 ( 3) 所有的单体均参加反应 ( 4) 延长时间提高产物的分子量,转化率提高不大 ( 5) 需要加热至高温 ( 6) 不能产生支化 8、 引发效率: 用于引发聚合的引发剂量占引发剂分解 或消耗总量的百分率为引发效率。 9、 诱导分解 : 自由基向引发剂分子的链转移反应。自由基总数并没有增加,却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使引发效率降低。 10、 聚合速率 诱导期:聚合速率为零 (杂质阻聚 ) 聚合初期:转化率低,聚合速率可用聚合速率方程描述 聚合中期:聚合速率加快,用曲线描述 聚合后期:单体浓度降低,聚合速率降低 11、 链式聚合反应的特点 ( 1)必须有活性中心,且活性

39、中心活性较高; ( 2) 活性中心一旦形成立即以链式反应加上单体单元,快速形成高分子活性链;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 ( 3) 反应体系中总是 存在单体、高分子和极少量高分子活性链。 12、 单基终止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可能形成新的自由基继续反应,也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而停止聚合。 13、 双基终止 :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双基终止包括双基偶合终止和双基歧化终止。 双基偶合终止 有三个特点: 相对分子质量 2 倍于链自由基。 带 2 个引发剂残基。 分子中含一个头 -头连接结构单元。 双基歧化终止 也有三个特点: 相对分子质量与链自由基相等。 带 1 个引发剂 残基。 一半分子链端饱和,一半分子链端含双键。这各自的三个特点可用来判断某一聚合反应各终止方式所占的比例。不同单体的聚合反应具有不同的链终止反应方式,按哪种链终止方式主要取决于 单体结构和反应条件 。最常见的聚苯乙烯和聚丙烯腈是按双基偶合方式终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是按双基歧化方式终止。由于双基歧化终止涉及活化能较高的氢原子转移,所以 升高温度 往往会导致歧化终止倾向的增加。 14、 聚合上限温度 Tc: G=0,聚合和解聚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即为聚合上限温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