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 MBA 复试政治理论考试思考题 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理解十三五规划发展的五大理念是什么? 一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 十八大报告 提出 ,要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 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 ,也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如果说 ,党的十八大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 核心和基点地位。内涵
2、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 二是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 科学发展观 ,五个统筹是 科学发展观 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与
3、自然 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除了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还提出促进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从字面看,统筹指的是统一筹划,与兼顾相连,有主次之分,兼顾部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视,而协调指的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关系处于同等重要地 位,没有主次之分。协调发展与五个统筹相比,范围更广,要求更高。 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4、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包括将环境 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五中全会公报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 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
5、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 利益共同体。中国是现有的 国际政治 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 游戏规则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制度性话语权的最好尝试。目前亚投行的签署国已有 53 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和发起方,首任行长由中方委派, 并享有规划制订的权力。制度性话语权的
6、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中国率先提出 “一带一路 ”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 ”是不带硝烟味的合作共赢,是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总体来看, “十三五 ”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 “制度性话语权 ”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 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全会第一次提出,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原则。共享发展
7、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种种问题,如经济与社会失衡、城乡失衡、东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是 1995 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首次提出建设 “健康中国 ”目标,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与决心。 1、五大发展理念及其相互关系: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互关系: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各有侧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8、;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人和自然的协调,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 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客观要求; 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是关系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 2015 年 2 月 2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
9、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 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为什么说“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涵盖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是我们党治 国理政
10、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习近平 2014 年 12 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来的。他说,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作为单个概念, 4 个具体“全面”的提出,则有两年的时间跨度。从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13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 2014 年 10 月党 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11、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正如 2015 年 2 月 2 日习近平在全国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首次集中论述“四个全面”时所指出的,“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 2020 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顺应了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12、,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举措,适应了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中国梦增添了新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国
13、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 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 “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论述“四个全面”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
14、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四个全面 ”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就像这条广阔道路上铺就的一条“铁轨”,上面运行着承载 13 亿中国人民的“高铁”,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
15、障。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 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就是带领这趟列车高速运行的“火车头”。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成为强劲有力的火车头。很显然,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共同构成了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驾马车”。 其次,“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尽管
16、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 同的工作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它成为“四个全面”中的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支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四者环环相扣,互相嵌入。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内含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和以法治巩固改革成果以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互促进的内容。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在 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
17、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之,“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围绕实现目标、如何改革、怎样治国、怎样管党的问题,“四个全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党对治国理政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有什么重大意义? 1.“中国梦 ”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 “中国梦 ”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
18、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至今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以及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之后提出来的。 “中国梦 ”的提出,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正能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一方面, “中国梦 ”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中国 梦 ”深刻回答了 “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 ”、“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 ”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如发展道路、依法治国、改革开放、执政根基、从严治党、意
19、识形态建设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层次性、严谨性特征,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的境界。 另一方面, “中国梦 ”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实现话语表达方式通俗化、生活化,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在 思想、情感上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环节。 “中国梦 ”以及同它密切联系的如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话语表达方式大众化,拥有清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打通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外国话语之间的隐性阻隔,立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
20、同和热烈回应。 2.“中国梦 ”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中国梦 ”的提出,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而且也极大地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使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路径又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 界。 首先, “中国梦 ”承载着党的执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 “中国梦 ”的三大追求,分别从历史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和民生关爱感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预定目标及努力方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意识和为中华崛起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光
21、明正义的政治品格、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求真务实的踏实作风、牢不可摧的刚强决心。 其次, “中国梦 ”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这一论述,实际上深化了党的执政宗旨,回答了为谁执政的问题。同时,在实现 “中国梦 ”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实现人民幸福,让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这也是对全党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实现人民幸福的具体要求。 再次, “中国梦 ”使党的执政路径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
22、量 ”。中国梦的提出,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 统一起来,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关键要素,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党关于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党的执政遵循和执政原则,使党的执政路径更加清晰。 3.“中国梦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中国梦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首先, “中国梦 ”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 “中国梦 ”时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一个是到 中国
23、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 “中国梦 ”的里程碑式的标志。 其次, “中国梦 ”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力量。 “中国梦 ”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群众,都能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看到自身利益所在,都能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实现自身的幸福生活,从而有利于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 “利益共同体 ”和 “命运共同体 ”,焕发出实 现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所需的强大凝聚力。 再次, “中国
24、梦 ”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中国梦 ”的提出,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戮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并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既有憧憬有超越又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必将激发全党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不仅相关,而且路径相同。唯有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25、 “五位一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论述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 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 ,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 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反之,如
26、果被动应对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 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新常态下, “ 三期 ” 叠加,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有阵痛,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各类风险的影响。 三是宏观政策 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虽然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发展机会依然很多,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7、的新要求及其特点是什么? 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 3. 三是文化软实 力显著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5.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特点: 1. 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
28、持目标的连续性 2. 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3. 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 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4.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7、“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 )加强各国间政策沟通 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
29、策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强各 国间政策沟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为改善略显疲态的国际政策沟通机制做出贡献和示范。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针对宏观政策、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三方面,形成更务实合作、协调有效的政策支持机制。 (二 )实现国家间设施联通 第一,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 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
30、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第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第三,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 (卫星 )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三 )实现各国间贸 易畅通 第一,努力促成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
31、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 (AE0)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第二,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第三,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拓展相互投资
32、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第五,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第六,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
33、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 )积极探索资金融通 扩大 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一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同时,各国间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
34、签署双边监管 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五 )促进各国间民心相通 第一,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 1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 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
35、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第二,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第三,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 实验室 (研究中心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
36、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8、反腐败斗争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对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 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9、怎样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
37、书记的当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是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基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定性意义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我们党需要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而提高人民群众思
38、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政治教育工作,即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 育,最可行的途径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并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注重人的发展,致力于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强大动力和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为社会和谐而创新和发展。 10、为什么说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推进供
39、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 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从现阶段看,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基本特征。新常态下,过去依靠大规模投资驱动和低成本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拼资源、拼人力已经成为过去时。依靠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的不二选择。供给侧改革正是适应新常态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可行措施。 从消费和供给的辩证关系看,消费和供给不相匹配,消费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从供给来看,市场上虽然商品琳琅满目、产能严重过剩,但是“大路货”居多,高精尖产品少。从消费来看,随着人民 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40、,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也随之升级。但现实是,“高大上”商品供给不足。于是发生中国人跑到日本购买马桶盖这种怪事。推进供给侧改革,正是升级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症良方。 从长远发展看,发展质量才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供给侧改革,除了改善消费需求,更大的考量还在于通过调整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经济大而不强也是事实,其核心竞争力与其庞大规模并不相称。有鉴于此,除了创新驱动,也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无疑是产业结构 调整的关键环节。 11、结合实际阐述我国如何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答:经济结构是社会经济的构成以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
41、比列关系。包括三大产业之间和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比列和关系。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最重要。( 1)三大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提高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 ( 2)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3)调整区域结构,促进地区之间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 4)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12、为什么必须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
42、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 1、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 质。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3、的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4、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44、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 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 “左 ”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历史表明,产生 “左 ”和右的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所处的历
45、史方位认识不清。 “左 ”的思想总想快一 点,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当遭受挫折时又怀疑社会主义是否可行,跳到另一个极端。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5、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但我 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 ,不完善 ,存在
46、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 ,一直 影响了 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我国虽然市场广阔 ,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资金短缺 ,技术和管理落后 .只有对外开放 ,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 ,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 ,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 第一,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第二,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 16、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 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 17、怎样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