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必修 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Tag内容描述:
1、1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必修 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
2、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第 1 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1.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2、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3、1937 年 8 月 13 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4、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理解: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
4、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5、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
6、1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 第 1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 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
7、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与配套习题 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
8、公 众 号 : 学 习 界 的 007; 精 品 资 料 群 : 798027791 第 1 页 共 35 页 高 中 历 史 知 识 归 纳 总 结 ( 打 印 版 )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 1课 古 代 两 河 流 域知 道 :1. 两 河 流 域 的 地 理 。
9、1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封的国家:鲁、齐、燕、卫、宋、晋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商代后裔)其中,同姓贵族(即姬姓)是分封的主体,形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4、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从天子作战;向天子朝贡; 定期朝见天子;5、分封的作用:积极:分封制使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但是。
10、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分册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知道: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2.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 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字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理解:1.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2. 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
1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历史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强化背诵资料 必修一划线部分为大家必须掌握的内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12、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并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下面是带来的五篇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知识点高中总结1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
1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高中历史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认真研究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通过思考和创新努力提高历史学习素养。一高中历史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
14、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 年)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 1046 年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 770 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秦汉(公元前 221220 年)公元前 221 年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 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朝 察举制实行魏晋南北朝(220589 年)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实行隋唐(581907 年)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隋炀帝时期 科举制形成唐朝中期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
15、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
16、政治史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时期约前 2070(夏朝建立)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 奴隶制社会时期约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1840(南京条约签订)封建社会时期1840(南京条约)1895(马关条约签订)(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前期)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期)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末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53 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始) 。
17、必修 1 基本考查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武王分封周公旦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过程 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西周分封制 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内容 诸侯国有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等义务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加强了统治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另外统治区域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嫡长子继承制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18、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
19、广东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广东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 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 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 3. 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 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5.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