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智慧城市申报书.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1766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智慧城市申报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芜湖市智慧城市申报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芜湖市智慧城市申报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芜湖市智慧城市申报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芜湖市智慧城市申报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智慧试点城市申 报 书申报城市/区/镇: 申报主体(盖章): 创建周期: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申报时间: 2012 年 12 月 28 日 二一二年十二月- 2 -一、申报城市(区、镇)基本信息城市(区、镇) 芜湖市申报责任主体负责人 冯克金 职务 副市长申报牵头部门联系人 汪开明 职务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通信地址 芜湖市九华中路 4 号 邮编 241000城市(区、镇)概况说明:城市(区、镇)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产业等情况。芜湖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芜湖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南唐时即“楼

2、台森列、烟火万家” ,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全市面积5988 平方公里,人口 385.4 万人,下辖四县(无为、芜湖、繁昌、南陵) ,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市区面积 1064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5.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45 万人,城市化率达 56.3%,在安徽省处于领先水平。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0%。全年实现财政收入 2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 1454 万人次。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

3、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2010- 3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立了芜湖市的核心城市地位,芜湖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又进一步明确了芜湖作为安徽省次中心城市。在新的发展大背景下,2010 年,芜湖市组织编制了最新一轮的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 年) 。该规划纲要已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实施“西拓东扩南进中提升”空间发展战略,向东跨过扁担河至万春圩区拓展,重点建设城东组团。2011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58.24 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总量居全省第 2 位,增速高于

4、全国、全省 6.8 和 2.5 个百分点,连续 8 个季度位居全省第 1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092.5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8.68 亿元。同时,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整个 2011 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6 户,使该类企业总数达 1482 户。全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 3 户,超 10 亿元企业 53 户,超亿元企业 487 户。 2011 年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80家,完成总产值 298.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实现利税 18.03亿元,增长 6.9%。全年房屋建筑施

5、工面积 2179.5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91.33 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940.02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1.14 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将芜湖列为皖江的龙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徽省最早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三大支柱产业。- 4 -在开发区之外,芜湖还建立了 7 个各具特色的省级开发区,如今都已成为县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二、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5 -“十一五”以来,我市信息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和“ 数字安徽” 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统筹管理、规

6、划引领,低本高效、资源整合,应用牵引、带动产业”为原则,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初步呈现“ 五化并举、两化融合” 的格局。1.通信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市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市电信、移动、联通累计总投资 17 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光纤环路、3G 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到村、3G 网络基本实现城市、县城、镇(村)全覆盖的目标。我市互联网出口为华东地区在安徽的两个分节点之一,国际互联网出口 450G,国内网络出口 1000G,居全省第二。芜湖市中广有线已建成覆盖全市的 HFC 网,网络带宽扩展到 860MHz,以光节点为单位的光缆信号基本覆盖了全市用户。“十一五”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

7、 56 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3.6%。互联网宽带用户 23 万户,家庭普及率 30%。移动电话用户数 220 万,人均手机普及率达到 95.6%。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完成。2.信息资源整合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共享利用。政务网络资源得到全面整合,信息化基础及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展开,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规划和试点项目深入开展,取得明显的成效。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得到深度整合。我市抢抓社区信息化、惠民直达工程等省级试点的机遇,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进行了深度- 6 -整合。全市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所有市、区、街、居(村)的政府部门,另提供一条电路用于接入国际互联

8、网。解决了多年来全市政务网络建管上存在的重复建设、多头管理、互通困难的问题。试点项目带动全市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整合。全市统一办公平台采用“ 以租代建 ”方式于 2009 年上线并全面服务各政务部门。大大降低了全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成本,消除了大量潜在的“信息孤岛” ,并为市级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和绩效考核打下基础。从“数字城管”项目入手探索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 )(以下简称“GIS”)资源的共建共享。按照“强 GIS”应用部门适度建设,“ 弱 GIS”应用全部整合到一个共享平台,将节约财政资金近 3000 多万元。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展开试点。我市以省社区信息化试点为契机,协同公安、社保、卫生

9、、计生、房管、教育、民政等各相关单位,以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以人口、房屋数据为基础,以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为依托,初步探索了全市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子。由我市企业开发的该产品和实施模式已向省内城市推广,并接受无锡等地市的考察取经。3.“两化融合”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全市企业信息化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以上、特别是大中型制造类企业的信息化(ERP 、PDM 、SCM、CRM )应用全面展开,促进了它们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以奇瑞汽车为代表的全市 26 家企业通过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评审,我市获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称号。二是电力、油品、金融、军工、卷烟等行业的国

10、有企业信息化水平继续领先全市总体水平。三是“两化融合” 培育了新兴产业的生长,如美的运输公司通过 3S 技术的应用,打造了像 “安得物流”等第三方- 7 -物流上市公司。鑫龙电器成立了自动化研究所,促进其由产品制造商向集成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并成功参与奥运场馆功能系统的设计、建设。四是大批中小加工类企业的信息化也已从单项、单机应用向全面集成、第三方外包等方式转变,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五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像金蝶、用友等软件企业的落地,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服务环境。4.国家和省级示范工程突显芜湖特色社区信息化省级试点模式向省内外推广。2007 年,我市被批准为省级

11、首批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按照“0553 模式” ,建立了统一的社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受理、一点办结的目标),在社区建成数字资源集散站、数字文化传播站、数字学习“充电” 站、数字生活“加油 ”站、电子竞技辅导站五个站点;构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居民社保管理系统、社区民政管理系统、计划生育管理系统、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系统五大系统;提供智能小区管理服务平台、网络文化服务平台、居民终身学习平台等三个平台。为市民提供了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目前,已建成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 50 个,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信息化试点项目率先获国家验收。作为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我市宽带

12、数据网已覆盖所有县区、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覆盖也正在推进中。所有试点村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网页,广播电视、电脑和电话“三电合一模式 ”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培训了一支农村信息员队伍,基本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缩小了城乡“ 数字鸿沟” ,实现了“信息惠农”的初步目标。“数字城管”国家项目稳步向全市域覆盖。我市为建设部第三批- 8 -“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单位。该项目于 2010 年获国家验收,我市在数据、视频等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做法获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该系统按照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法,完成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础平

13、台建设,初步完善了“监督中心” 与“指挥中心”运行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由突击应付向日常监管的转变,催生了“大城管” 格局的形成,成为我市城市综合管理、文明创建的技术保障。“金盾工程”成为全国典范。加强 “金盾”工程建设,完成了公安网络的改造和有线、无线通信建设,公安 VoIP 电话系统覆盖率和一线民警无线通信装备配备率达到了 100%;治安、交通、金融、网吧视频监控探头覆盖了全市重点复杂地段与场所;同时,开通了三级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网络会议系统开通至全市所有的基层所队,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 。此外,我市的“金安” 工程稳步推进,网上行政审批

14、工程初步实现“一站式”审批管理,政府资金网上结算工程实现了全市行政事业结算单位的远程报账和财务信息查询,“五险合一”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等系统工程均取得明显进展。5.信息产业发展为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电子产品制造业特色鲜明、亮点频呈。2011 年,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 150.6 亿元,实现利润 9.55 亿元。其中,汽车电子类产品占 62.85%,实现利润 5.12 亿元,以大陆 VDO、埃泰克、伯特利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企业迅速成长,奇瑞汽车的技术瓶颈渐次突破。2011 年,全市在建规模以上工业项目 17 个,项目总投资为216.85 亿元,其中三安

15、光电、德豪润达、台达电子等投资超十亿元- 9 -项目落户芜湖。长信科技、鑫龙电器成功上市。通信与信息服务业成长迅速。2011 年,全市总收入达到 25 亿元。其中,网络与基础通信业务总收入达到 12 亿元,实现利润 4.2亿元;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总收入突破 3 亿元;新增服务业外包企业 52 家,总收入达 5020.4 万美元。“十一五 ”期间,我市引入科大讯飞、用友、金蝶、东软、中软和银江电子等多家知名信息服务企业,10 家以上企业具有三级以上系统集成或 CMMi2 资质、智能建筑施工资质。此外,芜湖软件园、芜湖外包产业园和皖江电子商务中心的设立,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软件

16、教育等为主导的企业 30 余家,为我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系统运维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服务产业方兴未艾。我市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包括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和瑞文化科技产业园、动漫产业孵化中心等众多项目相继入驻或运行,总投资超过 40 亿元,已经形成年产值超过 4 亿元。以芜湖手机报、HOUSE365、芜房网、华夏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培育或引进,标志着我市信息化向多领域渗透、市场化运作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6.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逐步规范项目建设与系统运行管理逐步规范。芜湖市信息化办公室成立于“十五”末,发端于政府网站建设、运行。进入“十

17、一五”,按照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数字安徽”要求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遵循信息化的科学规律,探索出“统筹管理、规划引领,低本高效、资源整合,应用牵引、带动产业”为特色的一条路子。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芜市发200618 号、- 10 -芜政办20118 号文件为依据,从机构、人才、资金和项目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履行“规划、协调、建设、运行” 职能,基本改变了“重建轻管、重硬轻软、重复建设、孤岛林立” 的局面,逐步实现了“统一领导、顶层设计、集中管理、资源整合” 的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有力。进入“十一五” 以来,面临技防投入不足、基础信息分散、法规制度滞后的局面,我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协同管理、安全可控 ”原则,基本保障了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 大力发展、积极利用、科学管理”互联网的要求,网络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 2011 年底,我市网站数达到 5500 余家。我市“市民心声网 ”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芜湖新闻网爆料投诉、皖江明珠网的新闻督办反馈系统与其它媒体相互补充,5 年来市民反映问题和意见 10 万余条,各个网站的回复率都保持在 98%以上。构成了新闻监督、网络信访、议政、办事、咨询、投诉多种网络问政形态,政民互动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