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三五” 规划(修订稿)前 言我省是多民族省份,在18.7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朝、满、蒙、回、锡伯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96%。全省有4个民族自治地方,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33个民族乡(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计划的实现,如期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维护边境地区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2、意义。本规划依据国家“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国发201679号)、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吉政发201612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2意见(吉发20155号)编制。本规划中的民族地区指本省区域内的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镇),也包括纳入保护与发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及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扶持的区域。第一章 发展环境一、取得成绩“十二五”期间,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绿色转型发展潜力逐步释
3、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提高,民生不断改善,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民族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各民族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斐然,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巩固,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存在问题民族地区因自然历史等综合因素,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脱贫3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与省内其他地区发展差距依然存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依然庞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
4、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难度大。森林湿地生态功能依然脆弱,修复、保护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民族交往过程中由文化、经济利益等引发的矛盾和摩擦仍然存在。三、机遇挑战“十三五”时期,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地缘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东北亚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关系多极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地区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显著增多,发展面临的地缘风险挑战加大。同时,随着我省改革攻坚进入深水区,民族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
5、、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日益繁重,民族地区协调各方面关系、承受各种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呈现加大趋势,面临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双重任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重责任、加快发展和维护团结稳定双重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协调有序发展,脱贫攻坚全面展开,我省进4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方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二章 总体思路四、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总目标,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民族地区内生潜力、强化政策动力为途径,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资
7、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脱贫攻坚,大力推进基本5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民族经济升级版;着力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不断提升民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着力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五、基本原则坚持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积极性,激发各族群众创新创造热情,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创新驱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路径,兼顾当前与长远、突出不同区域发展重点,促
8、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消费,做大民族地区生态绿色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6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体制
9、机制障碍。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依托,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筑内陆、沿边双向开放新格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确保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六、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与全省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城镇化水平显著增长,开放发展取得新突
10、破。民生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整体性区域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族教育稳步推进,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公共体育设施和民族传统体育更加普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医疗卫生保障水平7得到进一步提高,就业、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生态资源优势的经济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专栏 1 “十三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目标表序号 类别 指标 单位 2
11、020 年 年均增长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140 7.9%2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64.5 6.5%3 三次产业结构 11.5:44.3:44.24经济发展城镇化率 % 65.1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6234.4 7.1%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5400 6.3%7 农村贫困发生率 % 28 人均预期寿命 岁 81.5 -9 公民受教育年限 年 11 -1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5 以上 -11 学前教育普及率 % 9012社会发展新农合参保率 % 9913 基础设施 自然村清洁能源普及率 % 90814 自来水普及率 % 70-8015 单位 GDP
12、 能源消耗降低率 % 15 -16资源环境 森林覆盖率 % 60 -第三章 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七、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全部退出;确保少数民族地区6个贫困县(和龙、龙井、安图、汪清、长白、图们)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到202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下同)八、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
13、,根据贫困人口不同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支持力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快培育贫困民族地区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实施边9境扶贫,加强基本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创造宜居生存环境,促进边境地区民族事业发展,稳边固边。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系列扶贫工程项目,拓宽贫困人口致富门路,建立长效增收渠道。规范和推动资产收益扶贫,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能
14、源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国资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联、省民委)九、搞好政策有效衔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低保和扶贫“两线合一”,落实联动跟进机制。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地处偏远,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的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及旅游景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其早日摆脱恶劣的自然环境,做到通
15、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因病致贫的,要加大大病统筹力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救助方式,切实提高大病救助能力,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逐步解决因病致10贫问题,做到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守土戍边不宜搬迁的陆地边境抵边一线乡镇贫困村边民,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加大边民扶持力度,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就地就近脱贫,确保边民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民委)第四章加速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十、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要优先纳入发展规划,优先开展前期工作、优先安排年度计划、优先组织建设。重点搞好延吉至龙井、龙井至大蒲柴河、松原至通榆等高速公路及珲阿公路延吉至安图段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大民族地区农村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力度,使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拥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建设敦化至白河、白河至沈阳等铁路项目,扩能改造四平至齐齐哈尔、通辽至让湖路等铁路项目。竣工松原机场,加快推进迁建延吉机场、敦化机场前期工作。加大国际、国内航线开发力度,将延吉机场打造成面向东北亚的门户机场。(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沈阳铁路局长春铁路办事处、民航吉林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