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發展政策與未來努力方向在中華民國農學團體七十二年聯合年會上致詞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日大會主席、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天是中華農學團體七十二年的聯合會,各個專門農學團體的會員聚集一堂,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運璿 有機會在這裡和大家見面,心中覺得非常愉快。農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基礎。在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曾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首先實行土地改革,達成 國父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繼而興建水利設施、改進農民團體、引進農業科技,並藉著品種改良及化學肥料的施用,使農業生產不斷增加,農民生活日有改善。近年來由於工業化之迅速推行,促使經濟進入轉型期,此種經濟結構的變動,農業部門受到
2、的衝擊很大,各種問題紛至,必須因應調整,農業部門亦正進入轉型調整階段。惟最重要者為堅守基本政策,明定前進目標,方不致於為枝節問題所困惑而迷失政策方向。我們在農業部門的基本政策是:一、 實行耕者有其田政策,保障家庭農場及扶植自耕農,這是民生主義的基本政策,也是農村社會安定的基礎,更是中共推行共產主義之所以失敗及復興基地實踐三民主義之所以成功的最基本的不同。所以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此一政策絕不應改變。二、 維持重要糧食之自給自足。這是經濟的考慮,也是社會整體安全的考慮,主要目的在求人民日常需要的食物不靠外購不虞匱乏。三、 重視農民收益,努力縮小農家所得與非農家所得之差距。四、 改善農村生活及工作環境
3、,倡導離農不離村運動,期能達成鄉村現代化的理想過去三十年來,由於土地改革的成功,使在中國歷史上維持了很多年的佃租制度逐漸消失,地主和佃農間的不公平社會現象已不復存在。在現在臺灣的農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均擁有自己的土地,屬於自耕農民,大幅提高了生產意願。此一改革的成功,不僅有助於臺灣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整個社會國民所得的公平分配也有很大的貢獻,努力實踐民生主義的均富理想,並成為世界上土地改革的典範。在糧食的供應方面,由於農業生產的不斷增加,主要食物均能維持自給自足,即以去年為例,米的自給率為百分之一二,蔬菜為百分之一三六,水果為百分之一五,豬肉為百分之一四,漁類為百分之一二七。事實上,我們不但可以
4、自給自足,尚有剩餘可以出口,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的早期,農產品的出口曾是我們主要的外匯來源。近十年來,工商業部門的迅速發展,使農業的成長呈現相對緩慢,農民所得亦有相對偏低的現象,但是政府為了照顧農民的利益,自六十年代初期開始,推行一連串的農業改進措施。首先於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八年,動用經費一百七十二億一千餘萬元,實施加速農業建設九項重要措施 ,並於六十三年實施稻米保價收購,繼自六十八年七月起,實施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 ,三年期間共動用經費二百十一億二千餘萬元,對提高農民所得及增進農業生產貢獻很大。自民國七十一年七月起,政府為了加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乃擴大農業發展方案的範圍,將基層建設及農業
5、發展方案合併為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 ,以便集中力量,提高投資效率,在七十二及七十三兩個會計年度中,政府共編列五百二十餘億經費,來支持此一農村及農業發展的整體方案。這一連串的農業發展措施,對提高農民所得已有相當成效,每人每年平均所得已由六十年之新臺幣六千一百九十四元,提高為七十一年之四萬四千九百四十九元,農家每人所得占非農家每人所得的比率,亦由六十年的百分之六十四點二提高為七十一年的百分之六十七點九,兩者的差距亦已見縮小。至於減少鄉村與都市生活的差別,推行離農不離村政策,政府是從鄉鎮道路的闢建,公共設施包括電燈、自來水及電話的普遍供應,教育的普及與全省醫療網的籌設,以及農村就業機會的提供
6、等四方面同時努力。尤其近十年來,政府決定將中小型工業區分散到農村以後,農村青年勞力向都市集中的趨勢已大為緩和。根據鄉村就業人口分配統計,民國五十五年時,農村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三,非農業為百分之四十七;至六十九年,繼續從事農業人口的比例則降至百分之三十三,從事非農業主要為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已升至百分之六十七。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經濟發展是一種動態現象,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部門必須隨時調整,以適應新的經濟情況,並接受新的衝擊與挑戰, 運璿 認為,當前農業部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近幾年來本省勞力及肥料等成本不斷增加,但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力並未能相對提高,因而使整個作物之生產成本遠高於國際價格,使
7、這些作物的外銷成本偏高,市場拓展發生困難,國內消費者有時也須負擔較高的價格,這種情形且有每況愈下之勢,值得我們檢討警惕,也必須謀求對策,加以改進。其解決之道不外:一、 透過擴大經營規模、推行農業機械化及引進新品種等措施來提高農業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二、 調整農地利用方向及產品組合,嚴格執行生產計畫,獎勵轉作高經濟價值作物或農漁牧綜合經營,對稻田轉作尤應認真推行。三、 加強農業與食品工業之配合發展,重視食品加工技術之研究開發。四、 強化生產及運銷組織,改進生產、運輸及銷售的效率,使其逐漸走向企業化及現代化,同時並應特別注意國際市場情報之研究分析及市場開拓。五、 繼續加強農村基層建設,包括充實醫
8、療設施,提高農民教育水準,推行國民住宅更新計畫,並增建農村工業區,以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綜合以上所述,今後農業的升級與工業升級所面臨的問題大致相同,即(一)加強科技研究,包括新品種之引進、食品加工之研究及農業機械之發展。 (二)重視組織力量及企業管理,改進經營管理效率,並輔導農民團體及合作組織,促進產銷聯繫及配合。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在此農業升級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性質與早期的發展不同,因為它不只是生產問題,而且與市場、價格、運銷、加工以及國際間之競爭能力有關,不僅是農業部門的問題,而且與其他經濟部門的關係愈來愈為密切,這對我們全國上下,特別是對各農業學術團體專家及農業部門工作的同仁,均為一項空前的挑戰,希望大家要革新觀念,改進方法,用大家的力量來協助農民同胞,來發展我國的農業。不久以前, 總統曾經昭示我們, 為達成經濟現代化的目的,我們同時需要一個現代化的農業支持 。讓我們切實遵照總統的指示,把握方向,共同努力,以達成農業現代化的時代使命。祝大家健康快樂,大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