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开放导则.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066168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开放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建筑开放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建筑开放导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建筑开放导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建筑开放导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国家文物局2017 年 10 月2一、总则第一条 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第二条 本导则所规定的开放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适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以及近代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等所有文物建筑,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第三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有利于阐释文物价值、发挥文物社会功能、保持文物安全、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在不影响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文物建筑进行参观游览、科研展陈、社区服务、经营服务等活动。文物建筑

2、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应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开放可采取全面开放或在有限的时段、有限的空间开放。文物建筑开放应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第四条 具体使用文物建筑并负责开放工作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方是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落实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文物建筑所有权人应承担法定责任和监管责任。第五条 鼓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文物建筑开放的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二、开放条件第六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文物本体无安全隐患,具

3、备基本的开放服务保障,符合消防、安全防范有关基本要求,能够保障人员安全和文物安全。(二)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责任清晰,能够承担开放的各项工作,履行文物日常保养职责。第七条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应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评估开放使用对文物的影响,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开放策略和计划,并以恰当的方3式向社会公布。开放策略和计划需明确开放区域、开放内容、开放时间、配套服务、保养维护、安全防范等内容。第八条 文物建筑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开放并公告,进行整改:(一)开放过程中出现重大文物险情,影响文物安全和文物价值,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二)开放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威胁人员安全。整改后

4、,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应重新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确定文物建筑符合开放条件后,方可对外开放。重新开放前,应及时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三、功能类型第九条 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应综合考虑文物价值、保存状况、重要性、敏感度、社会影响力以及使用现状等确定。第十条 文物建筑使用功能调整或改变,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客观分析影响,提升开放使用的社会效益。调整或改变功能应符合法定程序,并向社会公示。第十一条 文物建筑开展宗教活动应符合国家有关宗教政策并履行法定程序。第十二条 文物建筑使用功能可参照但不限于以下类型:(一)社区服务:祠堂、会馆、书院和图书馆、学校等近现代建筑,可作为社区书屋、公益讲堂、文化站、管理用房等

5、,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服务功能。(二)文化展示:文物价值、建筑特征、空间规模等方面具备条件的古建筑和行政、会堂、工业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作为博物馆、展示馆、美术馆或科研展陈场所等,进行文物建筑现状展示或进行陈列布展,发挥文化传播、科研和教育功能。(三)参观游览:宫殿、庙宇、园林、牌楼、塔幢、楼阁、古城墙、门阙、桥梁和文化纪念、交通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作为参观游览对象,发挥游憩、4纪念和教育功能。(四)经营服务:民居古建筑和住宅、商业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作为小型宾馆、客栈、民宿、店铺、茶室、传统工艺作坊等经营服务场所,发挥服务功能。(五)公益办公:文庙、书院等古建筑和行政

6、、金融、商肆等近现代建筑,可作为公益性机构、院校等办公场所,划定开放区域,明确开放时段,并采取信息板、多媒体、建筑实物展示等方式开放。第十三条 鼓励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加强文物建筑价值的发掘和综合研究,向社会公布研究成果、普及文化知识、宣传文物价值,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四、开放方式和要求 第十四条 文物建筑可采用以下开放方式:(一)景区景点中的文物建筑,应尽最大限度向公众全面开放,可根据文物建筑特点和开放需要,采取日游和夜间游览等分时段开放方式,提升游客观光体验。(二)具备开放条件的办公、居住或存在私密性空间的文物建筑,可采取有限开放方式,明确开放区域和时间。(三)保存状况脆弱、敏感度较高的文

7、物建筑,应根据游客承载量采取限流措施,可推行参观游览预约制。第十五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重点阐释和展示其独特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提高公众审美水平。第十六条 文物建筑阐释和展示主要采用建筑实物陈列展示、建筑图文信息展览、设计建筑游线、导览和讲解、应用多媒体和建设网站等方式,说明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事件、人物关系及其背景,为增进公众对文物建筑的认知。文物建筑的阐释和展示应在研究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真实、准确、生动地展现文物建筑的价值特征。(一)文物建筑展示方式可采取本体展示、陈列展示、标识展示、数字展5示等。(二)文物建筑阐

8、释可采用建立图文展示系统、解说导览系统,举办文化教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公众考古活动等方式。(三)鼓励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科学阐释和展示文物建筑的价值。(四)鼓励开展公众参与、体验、互动式活动。第十七条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建设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不得影响文物建筑原有的形式、格局和风貌,不得改变梁架结构,不得损毁文物建筑、影响文物价值 。(一)应合理控制开放使用范围、内容和强度,修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使用,避免二次装修、空间改造、设施设备装配影响文物安全。(二)装修应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优先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做法,并符合节能环保及防火要求。(三)文物建筑现状适用的空间结构和设施设备应优先利用。新增设

9、施设备应首先评估对文物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有利于文物建筑装饰陈设和结构保护,与环境相协调,并利于日常巡查、监测和维修。(四)新建设施应充分尊重现有建筑,形式、体量、规模和外观色彩应与文物建筑相协调,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相应报批程序。(五)加强对捐赠行为的管理,不得以捐赠为名随意添建建筑、设施、塑像、碑刻等。第十八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体现公益性和社会性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成立志愿者队伍,提供义务讲解和免费服务。各利益相关方应可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确保各方合法权益。用于经营性的开放使用活动收益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维护。五、日常管理与维护第十九条 开放使用方应熟

10、知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加强日常开放管理和保养维护。6(一)应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并落实具体负责人和职责分工。(二)文物建筑产权人、开放使用人应签订协议,明确文物安全、保养维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各方责任和义务。第二十条 文物建筑的日常开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及时向社会公布开放信息。(二)应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 、 文物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相关安消防法律法规,落实安消防责任和措施,配备安消防设施设备,规范用火用电行为,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好定期安消防检查、记录和相关培训工作。(三)定期评估开放效果,包括文物安全、开放成效、管理措施、游客和周边社区满意度等,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适当调整。第二十

11、一条 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一)重点巡查游客量大、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了解、记录文物建筑内电力、电信、燃气、供暖、给排水等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二)定期巡查和保养维护文物建筑的屋面、大木构架、楼地面、月台、台明、栏杆等脆弱、易损部位,以及院落排水、山石、驳岸、游步道、护坡等安全隐患部位,按技术规程开展保养维护工作。发现重大文物病害及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第二十二条 鼓励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开展以下工作:(一)采用新技术动态监测文物安全、环境状况、参观人流和活动情况等,监测数据建档保管。(二)建立公众信

12、息平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及时公布科研成果、管理情况和活动信息,促进本地居民、游客、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参与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优化开放使用,推动文化建设。 7附件 1:文物建筑开放参考流程核实文物建筑现状准备阶段明确开放使用职责文物本体无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开放服务保障,符合消防、安全防范有关要求,能够保护人员安全和文物安全产权明确,开放使用方责任清晰,能够承担开放的各项工作,履行文物日常保养职责开放使用方应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分析开放的功能、方式、强度和安全影响开展开放可行性评估开放使用方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文物建筑开放策略和计划,明确开放区域、开放内容、开放时

13、间、配套服务、保养维护要求、安全防范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制定文物建筑开放策略和计划8日常管理开放阶段及时向社会公布开放信息重点巡查游客量大、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及时了解、记录文物本体现状、电路、水道等设施设备使用情况,按技术规程开展保养维护工作鼓励开展保养维护发现重大文物病害及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安防消防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执行最大承载量要求,制定、公布游客量调控措施做好管理、安全巡护、展示服务、宣教活动、公众参与和社区服务等开放工作和建立开放日记开展文物建筑开放效果评估和调整、优化定期巡查和保养维护文物建筑的屋面、楼地面、栏杆等

14、脆弱、易损部位,以及院落排水、山石、驳岸、游步道、护坡等安全隐患部位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文物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相关安消防法律法规,落实安消防责任和措施配备安消防设施设备,规范用火用电行为,做好定期巡查和相关培训工作采用新技术动态监测文物安全、环境状况、参观人流和活动情况等,监测数据建档保管建立公众信息平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及时公布科研成果、管理情况和活动信息,促进本地居民、游客、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参与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向社会公布开放信息9附件 2、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功能分析表功能分类 功能内容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社区服务 社区书屋、公益讲堂、文化站、管

15、理用房等,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服务功能祠堂、会馆、书院和近现代图书馆、学校等文物建筑1、在确保文物价值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功能空间,适度配置设施设备。2、功能空间优化和设施设备安装应具有可逆性。3、应在明确文物建筑使用强度、游客承载量的前提下,优化建筑使用条件。同时,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日常维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文化展示 博物馆、展示馆、美术馆或科研展陈场所等,进行文物建筑现状展示,或进行陈列布展,发挥文化传播、科研和教育功能在文物价值、建筑特征、空间规模具备条件的古建筑和近现代行政、会堂、工业建筑等文物建筑1、统筹考虑文物建筑和展陈物品、家具陈设的布置与存放安全,提供良好的展陈条件和科研环

16、境。2、在保证疏散安全前提下,鼓励合理、高效利用文物建筑空间。3、对展示参观条件的改善应适度控制。参观游览 景观和游览对象,或参观、缅怀对象,发挥游憩、纪念和教育功能宫殿、庙宇、园林、牌楼、塔幢、楼阁、古城墙、门阙、桥梁和近现代文化纪念、交通建筑等文物建筑1、注意保护文物建筑的历史景观环境。2、加强外部空间游线设计,组织娴静的游赏活动。3、不宜在文物建筑本体附加过多的展陈设施,不得任意改动原有园林围墙。4、可酌情增加座椅、垃圾桶等服务设施,提供基本的室外参观条件。5、名人故居以复原陈列为主。6、鼓励宣传文物建筑价值活动,如科学讲座等,增加公众的参与和互动。10功能分类 功能内容 适用范围 注意

17、事项经营服务 小型宾馆、客栈、民宿、店铺、茶室、传统工艺作坊等经营服务场所,发挥服务功能民居古建筑和近现代住宅、商业建筑等文物建筑1、兼顾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公益性,可采用有限开放方式,并利用展板,陈列等多种方式宣传、展示文物价值。2、科学确定经营活动类型和内容,以使经营活动有利于延续和传达文物建筑的价值特色。3、在确保文物价值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功能空间,适度配置设施设备。4、应在明确文物建筑使用强度、游客承载量的前提下,优化建筑使用条件。同时, 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日常维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公益办公 公益性机构、院校等办公场所,可以划定开放区域,明确开放时段,并采取信息板、多媒体、建筑实物展示等方式开放书院等古建筑和近现代行政、金融等文物建筑1、兼顾文物建筑开放的公益性,可采用有限开放方式,宣传、展示文物价值。2、办公功能应根据文物建筑承载力合理调整,避免过度使用,并规范用火用电行为。3、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日常维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