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科目的复习范围参考.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7837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关系史科目的复习范围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际关系史科目的复习范围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际关系史科目的复习范围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际关系史科目的复习范围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际关系史科目的复习范围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期末复习参考 1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和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两个庞大的强国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全欧性战争。 17 世纪上半叶,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一次席卷 欧洲 的战争。它是欧洲国家间争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矛盾和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 战争结束后,交战各方签订了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这次战争 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地位,加深了 德意志 境内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法国称霸 欧洲 准备了条件;瑞典的力量大增,成为北欧强国。 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来看,这次战争的伟大意义在于它给几个世纪以 来维持者至高无上地位的教皇权力和欧洲所谓大一统的局面敲响了丧钟,

2、拉开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帷幕。 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及其影响? 1648 年欧洲各国为结束三十年战争而签订的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涉及的问题众多,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获得了除了斯特拉斯堡以外的整个阿尔萨斯,以及麦茨、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此外,瑞典也获得了一定的领土。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国家地位得到承认。其二,宗教关系的定位。和约重申了 1555 年订立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规定路德教、加尔文教同 天主教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但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除天主教、路德教和加尔文教以外,不接受也不允许其他教派的存在。其三,关于德意志国家体制的规定。限制了皇

3、帝的权力,承认各诸侯有独立的外交权,从而在政治上把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了。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以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首先,这次会议与和约显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即各国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派出代表参加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中世纪教会大一统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新生的民族主权国 家得以以独立的身份来参与国际互动之中。从此以后,尽管欧洲各国依旧是战事不断,但是基本上还是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所确定的原则行事,即各国无论大小,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这是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国际关系与古代国际关系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别。

4、我们之所以把这次和会与和约作为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其原因也在于此。其次,这次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2 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这次和会除了英国、俄国和波兰以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派代表出席。各敌对的、友善的、利益不同的国家一起坐到谈判桌之前,通过和平途径协商解决争端和结束战争 ,这为以后国际关系的运作提供了有效地手段。再次,和约承认了德意志诸侯邦的主权和荷兰、瑞士的独立。这实际上将国家主权、国家领域与国家独立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除此之外,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其本身也推动了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总的来看,欧洲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深远影响在于它们推动了

5、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使得王权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3欧洲大陆各国对待英国“光荣革命”的态度? 从当时的欧洲国际背景来看,整个欧洲都知道威廉要干涉英国的计划, 但是几乎没有一种力量出来阻止威廉。新教国家支持威廉干涉,因为这样就可以将英国留在新教的阵营之内。天主教国家出于对法国称霸欧洲的恐惧,也希望威廉成功,从而可以分裂英法,牵制法国。不可一世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则根本就不相信威廉的计划能够实现。路易十四的设想是威廉的入侵必然会因起英国的内战,而法国可以乘机进一步向中欧扩张。 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0 年 11 月 1 日,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然而他并没有子嗣。法

6、国国王波旁王室路易十四便宣布由其孙子菲利普继承西班牙王位。这引起了全欧的警觉。因为,这不仅仅是西班牙王 位是落入哈布斯堡王室掌握还是由波旁王室掌握的问题。对英国和荷兰来说,这意味着西班牙原来在欧洲大陆以及海外的利益将由法国独占。为了避免法国势力坐大,英国、荷兰以及奥地利等结成了同盟,开始同法国作战。一场持续十三年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法国是战争的失败者。 1713 年 4 月,以法国和西班牙唯一方,英国以及荷兰等国为另外一方,双方签订了乌特勒支和约。 1714年 3 月,法国、西班牙又与德意志帝国签订了赖斯塔特和约。这两个和约在18 世纪国际关系上

7、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约 同意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为西班牙国王,从而满足了法国波旁王朝的虚荣心。然而,作为代价,法国必须将它在北美的大块殖民地让于英国。这进一步削弱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使英国3 的海上和殖民霸权进一步巩固。此外,根据这个和约,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了直布罗陀这一战略要地,并获得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奥地利也从西班牙手中获得大量领土。总的看来,英国成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最大赢家。对法国而言,尽管它基本上保住了欧洲大陆头等强国的地位,但是其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 5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0 年,哈布斯堡 王室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去世。因为没有

8、男嗣,故由他的长女玛丽亚 特利萨继承王位。然而,年轻的女王却面临一个十分复杂的欧洲政治局面。欧洲一些国家力求以反对长女继承权为借口,利用这一时机向年轻的女王发难,以伺机壮大自己的力量。 首先发难的是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又称腓特烈大帝),他的目标是占有奥地利的西里西亚。 1740 年 12 月,普鲁士出兵占领了西里西亚。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了。这次战争为英国和法国在欧洲争霸提供了一次机遇。法国趁机网罗普鲁士、西班牙等国组成了反奥联盟,以削弱自 己在欧洲大陆上的对手。英国为了遏制法国,则联合荷兰、俄国支持玛丽亚 特利萨。这样奥普之间的战争很快就演变成一场全欧性质的战争。在这场战

9、争中,英法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局限于欧洲本土,而且还在北美、印度以及海上展开。 1748 年,交战各国停战并签订了亚琛和约。和约承认了玛丽亚 特利萨的继承权,但是奥地利要将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法国则将印度的马特拉斯让给英国,并将敦克尔克的工事摧毁。总的看来,通过这场战争,英国和普鲁士的力量得以加强,而法国和奥地利则遭到削弱。在英法的较量中,法国又败了一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 过这场战争普鲁士正式加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争霸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强国队伍壮大了。 6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 1756 1763)是由于玛丽亚 特利萨为了收复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失去的西里西亚而引起的。交战双方形成两大集团

10、:一个是英普集团。英国维护普鲁士的力量,以对抗法国;普鲁士则借助英国的力量,以牵制法国和俄国。另一个是法国、奥地利、俄国、瑞典集团,法国、俄国和瑞典维护奥地利的利益,以对抗欧洲大陆新生的强权普鲁士;奥地利则利用这些国家的助力,以抵制英国4 对普鲁士的支持。这场战争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普鲁士和奥 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斗争;另一个则是英国与法国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斗争。当时,后一个矛盾,即英法之间的矛盾是整个欧洲国际关系中最为主要的一对矛盾。在这场战争中,英法两国不但在欧洲战场上作战,而且在北美、印度和非洲也打了起来。法国因为海军远远落后于英国,海外殖民地绝大部分被英国夺取了,法国舰队几乎全

11、军覆灭。普鲁士和奥地利基本上打了一个平手。 1763 年 2 月 10 日,英法签订了巴黎和约。根据这个和约法国放弃了它在美洲的大部分属地,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移动的领土(新奥尔良除外)让给了英国;在西印度群岛,英国 从法国手中取得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格林纳达等;西班牙重新得到古巴,但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这个和约实际上确立了英国在海上的霸权。 1763 年 2 月 15 日,普鲁士和奥地利签署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根据这个和约,普鲁士保持对西里西亚的占有,但是必须支持玛丽亚 特利萨的儿子约瑟夫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7北方大战? 1700 1721 年俄国与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主导权而进行的

12、战争。 1721 年,北方大战正式结束,俄国与瑞典签署了尼斯塔德和约。根据这个和约,瑞典丧失了它所有的波罗的海省份,只是保留的芬兰的大部 分地区。俄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爱沙尼亚以及大部分的拉脱维亚。从此,俄国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8拿破仑帝国的外交战略? 对拿破仑帝国来说,其外交任务主要是:极力遏制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荡涤一切来自欧洲强国对法国的武装改社,夺取欧洲霸权,建立“欧洲帝国”。具体说来,拿破仑的外交战略目标包括以下几个逐层递进的内容。第一,实现法国自亨利四世以来历代统治者追求的“天然疆界”的目标。亨利四世时期,法国的一些政治家指出,古代法兰

13、克高卢人征服的高卢地区,位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 以莱茵河,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为界。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曾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常年征战。督政府时期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军事行动曾经使得这一目标几乎成为现实,但是旋即为第二次反法同盟所破坏。征服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这5 两条“天然疆界”的想法一直萦绕自拿破仑的头脑中。第二,建立防御欧洲武装干涉的防御地带,即建立缓冲区,在法国周边建立附庸国。拿破仑在欧洲建立了一系列由其家族成员和亲信所控制的国家以代替原先的封建王朝。例如,拿破仑将卢卡地区作为其妹妹的公爵领地。第三,彻底战胜英国,将英国的势力逐出欧洲大陆,并夺取英国的海外殖 民地。由于英国和法国在欧洲大陆和

14、殖民地的冲突最为激烈,因此英法两国的斗争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七年战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然而对法国来说确是一个耻辱。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却一心想做欧洲霸主的法国把英国作为自己的头号强国,而法国大革命以后特别是督政府以来法国咄咄逼人的架势也让英国深感不安。英、法交恶是历史的必然。 9大陆封锁政策?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对英斗争中,企图从经济上拖垮英国,从政治上孤立英国,以达到争夺欧洲大陆商业霸权和美洲大陆殖民地霸权而采取的一个政策。拿破仑企图以 “大陆 征服海洋 ”,对英国进行战时封锁、战略封锁、双重封锁和有实效的封锁,从而达到其称霸欧洲的野心。 1806 年拿破仑多次

15、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 1814 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10正统主义? 所谓的 “正统主义原则 ”是 塔列 朗所代表的法国外交界在维也纳会议( 1814-1815)上提出来的。这个原则的内容,是要恢复欧洲在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拿破仑战争过程中被推翻的各个 “合法的 ”王朝和君主制度。所有维也纳条约都是以这个原则为基础的。同时,战胜拿破仑法国的各国统治者违反各国人民的意志,划定欧洲的政治地图,他们所根据的与其说是复辟的 “正统 ”君主的要求,倒不如

16、说是他们本身的,往往互相冲突的利益。 11补偿原则? 维也纳会议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补偿原则”,即以相当的领土来补偿旧日统治者的损失,重新划分欧洲的政治版图。这是维也纳会议在处理最为棘手的波兰和萨克森问题时提出来的一项原则。在这次会议上,沙皇俄国坚持波兰归俄6 国所有,而将萨克森归于普鲁士。但是这一方案遭到奥地利的强烈反对。最后经过激烈争吵,会议决定: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采取“补偿原则”:部分的而不是全部地满足俄国、普鲁士的领土要求,战胜国失此得比,用相当的领土来“补偿”旧日统治者的损失。根据这个原则,波兰被再次划分,而萨克森也被肢解。 12维也纳会议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1815 年

17、 6 月,维也纳和会通过了“最后议定书”。这一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欧洲政治版图的安排的。根据议定书欧洲旧王朝得以普遍恢复。例如,法国、西班牙和那布勒斯都恢复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奥地利得到了加里西亚;奥属尼德兰(比利时)被并入荷兰,奥地利的到了意大利的 北部作为补偿;意大利和德意志在政治上仍旧处于极为分散和不统一的状态;瑞士则成为永久中立国。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议定书”的附件中所包含的外交等级条例,对其后整个世界外交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条例规定今后外交席次要由等级来确定,一等是大使或者教皇所委派的特使或使节;二等是各国所派的特使或公使;三等是待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内容都作为国际

18、惯例被载入国际法中。 如同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一样,维也纳会议也建立了欧洲新的均势 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是欧洲反法同盟对拿破仑战争胜利以后,在维也纳会议上确立的平 衡欧洲各大国政治以及领土关系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大国主宰的欧洲领土体系;第二是欧洲“正统王朝”的政治统治体系。这一体系的意义在于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战后的和平趋势,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和平环境。可以说,新的欧洲乃至国际均势经历了 1793 1815 年的剧烈动荡后最终得以形成了。 需要提及的是,在对欧洲的政治设计上,维也纳会议同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相比有一

19、个比较明显的不同点,即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提出的保持“欧洲协调”的原则得以运用。 梅特涅和英国首先卡斯尔雷都是欧洲“均势”原则的坚定维护者,他们从 18 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一个结论,即单纯的领土的重新划分并不是保持欧洲均势的最好办法。反之它们可能导致更加不平衡的状态。梅特涅和卡斯尔雷认为利益的重新划分是暂时的,冲突时时可能发生。 18 世纪的7 欧洲思想家伏尔泰等人曾经提出欧洲应为有共同的宗教、相似的历史,应当成立欧洲联盟。然而,对于梅特涅和卡斯尔雷而言,这无疑是过于理想化的。在他们看来,定期举行外交大臣会晤,互通信息,则是达到欧洲协调的最好方式。这样在维也纳会议以后,欧洲国际政治中

20、出 现了一个新名词 “欧洲协调”。 13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 后 ,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 1815 年维也纳会议结束 后 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和普鲁士的赞同 。三国 于 1815 年 9 月 26 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 表示 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 ;宣言号召 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 ;宣言 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 11月 19 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 后 除 英国、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

21、主也纷纷加盟。 19 世纪 20 年代,神圣同盟先 后 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后 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 1822年 后 名存实亡。在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和 1848 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14四国同盟? 英、俄、奥、普 4 国为保证 1815 年巴黎条约的实施而缔结的同盟。 第 7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军队后,同盟国同战败的法国于 1815 年 11 月 20 日签订巴黎和约,与此同时 ,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 : 拥护1815 年巴黎条约 ; 如任何一方受法国攻击 ,盟国各出兵 6 万相助; 定期举行会议,

22、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条约的有效期为 20 年。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相配合 ,其 目的在于防止法国再起 ,反对新的革命运动。法国遵守 1815 年 巴黎条约 规定,按期偿付赔款。 1818 年,盟国同意撤出在法国的驻军,法国也加入同盟,并于 11 月 15 日发表共同宣言,声明 5 强维持欧洲和平 ,即按欧洲各大国统治者的利益和目的 ,处理欧洲事务。随着欧洲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四国同盟内部矛盾重重,在许多问题上已不能一致行动。 15克里米亚战争 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胜是一场欧洲大国利用土耳其衰败之机在地中海东部进行的争8 夺霸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和各国国

23、力的对比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首先,这场战争结束了自 1814 年以来沙皇俄国在欧洲不可一世的局面,并促成了沙皇俄国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士兵也象 1812年抵抗拿破仑军队那样英勇战斗过,但是却无济于事。俄国士兵使用的来复枪的射程仅及英法的 1/3;俄国军队从莫斯科到战场需要 3 个月,而英法则只需要 3个星期。战争使得俄国的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正如一位俄 国大公所说:“我们不能再自己欺骗自己了,我们比头等强国弱和穷,而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更加匮乏,特别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可以说,正是这次战争使得俄国统治者得以警醒,从而开始了俄国第二次现代化进程。这样战争后

24、的俄国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内的政治改革。当然,曾经傲视整个欧洲的俄国是不可能甘心做二流角色的。当俄国体力得以恢复之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又将不得不思考如何面对这一庞然大物。 其次,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欧洲新的国际均势。俄国的实力在这次战争中遭到了削弱,而英国则通过这次战争获益匪浅。黑海中立化消除了俄国南下地中海侵犯 英国利益的可能性。英国加强了自己在土耳其和地中海的地位。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进一步向奥斯曼帝国和中亚渗透。法国则借这次战争彻底改变了拿破仑战争以后在欧洲的不利地位,恢复了在欧洲的威望。在这次战争以后,欧洲大陆的外交中心又重新回到了巴黎。法国这时可以有理由地宣

25、称“法国的前途比滑铁卢以来任何时候都要美好。”土耳其在这次战争中只得到了一个“维护现状”的条文,实质上它由原来俄国的单独干涉变成了列强的集体保护。 最后,这次战争的另外一个重要后果是奥地利失去了俄国的支持。奥地利本来与俄国的关 系十分密切。但是在这次战争中却与英国和法国结盟,这使得奥地利与俄国的关系恶化。失去了俄国支持的奥地利已经无力再干涉德意志和意大利的事务,这客观上为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减少了障碍。对于这一新的欧洲国际局势,意大利的加富尔和普鲁士的俾斯麦等新一代欧洲政治家都看得十分清楚,并决定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 16普丹战争? 9 俾斯麦实现德意志统一的第一战是普鲁士和丹麦之间的战争。 1

26、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王国的战争。这次战争起因于“易北河畔两公国”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统治权的问题。荷尔斯泰因的居民基本上 都是日耳曼人,并且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石勒苏益格的居民南部是日耳曼人,北部是丹麦人。 1863 年丹麦吞并了这两个公爵领地。这就成为俾斯麦寻衅的借口。俾斯麦立即声明丹麦国王无权这样作,并伙同奥地利于 1864 年 1 月向丹麦发出了最后通牒。 1864 年 2 月,普奥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这次战争以丹麦的失败而告终。 1864 年 10 月 30 日,丹麦与普奥在维也纳签订了最后和约,将上述两个地区交给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管理。经过这次不大不小的战争,

27、俾斯麦巩固了普鲁士在北德意志的地位以及他本人在柏林的权势,这实际上完成了他统一德意志的第一 段历程。 17普奥战争? 1865 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签署协议瓜分普丹战争的胜利果实,规定:普鲁士将管理石勒苏益格,而奥地利将得到荷尔斯泰因的行政管辖权。这次分赃实际上是俾斯麦搞的一个阴谋诡计。这是因为荷尔斯泰因在地理位置上是同奥地利分开的,中间隔着德意志的几个邦国,首先是普鲁士,所以奥地利在荷尔斯泰因的统治实际上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普鲁士和奥地利双方为此龃龉不断最终引发战争。 1866 年 6 月,普奥战争开始。这次战争持续 7 个星期,最后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 1866 年 8 月 23 日,普鲁

28、士和奥地利签订了布拉格条约。 这一条约规定,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归普鲁士所有,奥地利承认“没有奥地利帝国参加的新德意志组织”,同意在美因河以北成立一个德意志国家联邦。 1867 年,北方德意志联邦正是成立。这是德国统一的前奏。 18普法战争及法兰克福和约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 1871 年 5 月 10 日,法国和德国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签订了和约。和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偿战争款 50 亿法朗。和约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法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德国。这两个省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煤和铁的储量十分丰富。 普法战争和法兰 克福和约的签订不仅给法德两国,而且给整个欧洲国

29、际关系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0 首先,法国的复仇情绪普遍高涨,这为以后法德两国的战争埋下伏笔。在这次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削弱给自己招来了法国无可调和的仇恨与敌意。法国人无法忘记战争中的失败和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的丧失。法国政治家甘必大就曾经指出:“我们现在是在进行一场暗中的战争。欧洲在没有和平,没有自由和进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味着再和平的假面具下无休止的战争。”从此,法国和德国的矛盾成为当时欧洲国际关系中最为尖锐的问题之一,欧洲始终面临爆发法、德战争的危险。 其次,德国崛起为欧洲大陆的强国。统一后的德国由一个分裂的、孱弱的国家一跃成为一个军事强大、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列强,打破了传统的欧

30、洲政治格局。环顾欧陆,无人能够出其右。曾经各领风骚的各国,如今虽然依然闪耀,但是却不再灿烂。一度扮演欧洲宪兵角色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的炮声中从颠峰跌落, 60 年代进行的改革因为积重难返而一时不见成效。饱经沧桑的法国在恢复在欧洲大陆优势 10 年以后,在普法战争中遭到重创。 1867 年组合而成的奥匈帝国则是内外交困。至于意大利王国,虽然借助普法战争的天赐良机收复了罗马,实现了最终的统一,但 是就其实力和底蕴而言,同德国根本不能等量齐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后起的德国一跃而成为欧洲国际政治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至此,维也纳会议安排的欧洲均势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了。 普法战争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

31、平的时期。但是在表面的和平背后,涌动的却是备战的洪流。欧洲各强国之间旧有的矛盾仍然没有消除,而新的矛盾却在孕育。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强国甘愿退出历史舞台。大家都要等到下一次战争以一决雌雄。正因为如此,这种和平实际上是一种“武装和平”。 19中英烟台条约? 英国占领下缅甸以后,还企图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进而 进一步深入到中国长江流域。 1875 年,英国“探险队”译员马嘉里在由缅甸到中国云南的路上被人杀害。英国马上借这一事件向清政府要求,并指名由李鸿章出面谈判。在谈判中,李鸿章处处让步, 1876 年 9 月双方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允许英国派员调查滇缅边界通道和商定通商章程。另外,这一条约还规定英国人可以游历甘肃、青海以及从四川进入西藏;各租界免受洋货厘金。烟台条约的签订,促使中国进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