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1、 一条棉被 天还没亮,娘就说,你爹今天回来。吃着早饭,娘还念叨了好几句。 刚吃完早饭,娘便撂下饭碗,跑到村头的大道上往东张望,看爹回来没有。 以后,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跑出门去看看,每次回来娘都冻得牙齿直打战。 傍晌午时,又下起大雪刮起大风,娘更着急起来,跑到村头的次数更频繁了,但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焦急失望而归。 中午饭,娘也没咋吃。 娘做出晚饭来,让我和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吃得饱饱的。所谓的饭也只不过是地瓜干窝头和咸菜,然后对我说,你和我搭着伙,咱去接接你爹。 jn 力也走不快。 我边走边问,爹干什么去啦?娘说,去孤岛割芦苇。割芦苇干什么? 明年春天卖了,换成地瓜干吃,好不让你们
2、几个挨饿。 明天年三十吃什么?给你们蒸锅馍馍吃。太好吃了。让你们解解馋。走出几里地,没见爹。 (11)娘丝毫没有回去的意思,拉着我的手急急地走。 (12)又走了几里路,雪已经把路全埋在下面。我说,这么深的雪,爹赶着毛驴车能走得动吗? (13)娘说,我也很担心,不过,咱家的毛驴很壮能拉动,就指望这头毛驴替咱干活。你爹拖着个病身子,你们又还小。 (14)我说,我什么时候才长大啊,长大了好替咱家干活。 (15)娘说,娘指望你长大了好好念书,不希望你好好干活,这也是你爹经常说的。 (16)为什么? (17)好好干活苦啊孩子,只有好好念书才有出息,才享福。你爹和我小时候兵荒马乱的,没捞着书念,不能让你们
3、再走我们的老路。你爹这次临走时还说,这次多割点儿芦苇,春上卖了给你买上个书包哩。 (18)娘,我走不动啦。 (19)好孩子,再往前走走,说不定就接着你爹了。我还用地瓜干给你爹换了斤白酒哩,接上你爹回到家,让他暖暖身子。可不许说是我用地瓜干换的,就说我到你姥姥家拿来的。 (20)嗯,我不说。 (21)突然,我隐隐约约听见前方传来铃铛声,我说,接到爹了,有铃铛声。 (22)娘和我几乎是不顾一切地往前扑去,我一边踉跄着一边喊,爹,爹 我接你来了 (23)终于扑到车前,只见满满一车芦苇,小山一般,却没看见爹的身影。我和娘围着车找。右边的车轱辘变形车胎瘪了。爹在车的左边,两条胳膊紧紧抱在胸前,坐在雪地上
4、,背倚着车。我和娘俯下身拼命叫喊,爹 爹 孩子他爹 孩子他爹,爹却无论如何都叫不醒。 (24)我家那头毛驴在避风的地方拴着,低头吃着地上槽子里的草。吃几口摇摇头,抖落头上的雪。身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棉被,那也是我家唯一一条厚棉被,是我娘让我爹去孤岛时捎着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分) 2、作者勾画一家人的种种生活希望有何作用。(3 分) 3、请赏析句子。(3 分) 雪大片大片掉,风大声大声吼。娘和我在雪地里蹒跚,再用力也走不快。 4、文章只在文末出现了有关棉被的情节,却以一床棉被 为题,为什么?(3 分)5、有人说文中的爹很傻,宁可自己冻死却把一条厚厚的棉被给毛驴盖,你认同
5、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3 分)1、爹为了生计去孤岛割芦苇,我和我娘去接他,却发现爹被冻死,而把唯一的厚棉被盖在毛驴身上。 2、突出家庭的贫困。家人热切的希望和悲凉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为父亲把棉被盖在毛驴身上、自己死于风雪之中这个结局的出现做了铺垫。 3、拟人(环境描写),写出了雪大风狂的情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们在大雪中行走艰难缓慢的情景,也突显了雪大风狂、天气恶劣。 4、前文极写天冷、家贫和我们对生活的热望为文末爹宁可自己冻死却把棉被盖在毛驴身上的情节做了铺垫;这一床棉被见证了爹的选择,也突出文章的主旨 这令人心酸的伟大的爱,让我们从彻骨的悲凉里感受到一种生命的
6、热量。 5、示例一:文中的爹不傻。这是对亲人的爱和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的体现。因为家庭极端贫困,那头毛驴成了全家的希望。所以爹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把这厚厚的棉被给毛驴盖。爹的选择,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了爱的情感、承担苦难的勇气和延续生活的信念。 示例二:文中的爹很傻。把那头毛驴看得很重,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轻。那头毛驴虽是全家的希望,但用牺牲生命的代价换来家人的所谓的活路是不值得的。阅读 2、情在高处大约七米的距离。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那是个骄傲的家伙
7、。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他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浆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的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 岩鹰! 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 那是一只雏鸡。它突然昂起头高叫了一声,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脱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亮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
8、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天是如此地蓝,风又变得如此地清。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我一下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岩边声音传来的地方。是它!只不过还携了另一只鹰来,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地卷成一个“7”形。它的脖子转动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放在向阳的岩石上
9、,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地垂了下来。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地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笑。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阖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有好几次,老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再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了老鹰的嘴,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抑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被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
10、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下山后,我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4 分)16.在狩猎过程中,作者对鹰的情感、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几次变化试加以概括。(3 分)紧握枪托,内心沸腾 17.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的作用。(3 分)18.第、节,作者细致描述了雏鹰
11、和老鹰两代之间感人之深的场面,试选一处细节加以赏析。(4 分)19.读了“雏鹰反哺”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和启示? (4 分)15.在一次猎杀鹰的时候,我看到两代鹰之间的感人至深的场面,深受感动,启示我们要学会感恩。16.中途停止,懊悔失望垂下托枪,泪如泉涌 17.用壮美的太阳之景烘托出鹰的野悍与独特的气魄,而与此后的温柔可爱完全相反,形成对比,震撼人心。18.例如:“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雏鹰每次喂完老鹰后的满足之情,深切感人。“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老鹰不愿再吃雏鹰辛苦找到的食物,想把食物留给雏鹰,表现老鹰
12、对雏鹰的疼爱之情,母子情深。19.联系主题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感受和以后的想法和做法。阅读 3、 搭 桥刘正权市里举办幼儿搭积木比赛,市电视台正在现场直播。现在进行的,是大班组的比赛。摄像机镜头下,孩子们像小大人一样,有板有眼地忙碌着。他们都想搭出心中最漂亮的图型,赢得评委和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既是直播,就得有互动,于是主持人开始在他们中间走动,不时即兴采访和介绍。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大教堂,还有还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该如何表达了。在她眼前出现的,是三个用积木搭成的圆拱。与前面那些造型精美的作品相比,它们简直简陋得不像个作品了。在它们旁边,它
13、们的创造者 一个看上去有些土气的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座桥! ”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个第三座能算桥吗?有那么微型的桥吗?它还没有小男孩的两根手指长呢!“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 ”她忍不住问。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大山的腰上,四面都是沟,一下大雨,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好把妈妈背出大山,让她看看山外面的样子,妈妈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主持人鼻子一酸,目光移向另一座桥。小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地说了下
14、去,“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去年爸爸跟村里的那些伯伯、叔叔进城打工,我们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到城里上幼儿园,渡船坏了,我们十几个人等了两天两夜,船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的小朋友还哭了呢”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她用手指着那个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这个吗?” 小男孩又顿了顿,“我们村有个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她家就住我家旁边,可是她不能像我一样开心地玩。听爸爸说她得做心脏搭桥的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心脏上!”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
15、:“阿姨,我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太小,这座桥挤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脏更难受呀?”“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一滴泪从她的眼眶滚落下来。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最后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在一座座造型精美的作品中间,它们却显得格外光彩照人。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地发现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他的妈妈竟坐着轮椅在桥上等他,而推着轮椅的,是那个有心脏病的小妹妹。小男孩还小,比赛那天,他没注意到主持人在直播结束前对观众说的关于桥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心中搭起这样的桥。”他只记得,在场的很多大人都哭了。(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 年 11 期)17三
16、座桥寄托着小男孩的三个心愿。请简要概括这三个心愿,每个不超过 10 个字。(3分)搭中号桥:搭大号桥:搭微型桥:18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和表达效果。(3 分)“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一滴泪从她的眼眶滚落下来。19最后一段补充叙述那天主持人在直播结束前说的那句话和观众的反应,有何意图?(3 分)2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题目“搭桥”的含义。(3 分)答案:17(3 分)背妈妈走出大山;让村里人出行方便;治好小妹妹的心脏病(一点 1 分,意近即可。)18(3 分)“再也忍不住”表明主持人之前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分),但小男孩关爱村邻小妹妹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她,使她情感决堤(
17、分),侧面烘托了小男孩心愿的纯真、善良(分)。19(3 分)揭示小说主旨(分);表明观众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感染和震撼(1 分),暗示倒数第二段中的情节发生的原因。(1 分)20(3 分)表层含义:小男孩用积木搭成的三座桥;深层含义:小男孩及人们用爱心搭成的关心帮助他人的心灵之桥。(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阅读 4、归 家(16 分)聚在弟弟家吃过晚饭后,我们一行人踏着暮色驶上了回家的路。最后一抹红霞慢慢淡去直至消失,夜慢慢暗了下来,关了空调开了车窗,因了一百多的时速,本是徐徐的晚风,可那风声从车窗和天窗灌进来却变得跟乱吼的北风一般样只敲耳膜,风里没有寒气只是有点凉兹兹的,这刺耳的风吼
18、声和凉兹兹的感觉让我有种自虐的舒服感。音响里反复的放着几首经典老歌,此刻费翔正深情的唱着“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 不知为什么,许许多多莫名的情绪就这样不由分说的盘缠上心头来。想想离世不久的母亲,想想孤独守候在我们极少回去的家的老父亲,眼泪很不争气的就涨上了眼眶,用手背抹了抹,握紧了方向盘,踩了踩油门,不管是否已超速,只觉得非这样心口那团狂燥的郁闷才可以得以宣泄掉。驶出了城区已经很远了,车外青山和田野隐隐约约的静卧在夜色里,夜慢慢深了,深了,弯弯的月牙儿和满天的星星高挂在干净的天空上,抬头看看天窗上的星
19、星,再低头看看高速路上那一直绵延不断在车灯的照射下像星星一样闪耀的反光漆 ,加上飞快的车速,突然有种在浩瀚宇宙穿行的感觉,有种找不着方向只管一路向前的感觉。回到老家已经十一点多了,一向习惯九点多就睡觉的爸爸和叔叔婶婶居然还没睡,开着亮亮的灯光守着电视等着我们归来,心里莫名的被感动。把我简单的行李拎进房间,再和叔叔婶婶一起帮堂弟把他带回来的电脑、还有五、六把小椅子和一些吃的用的搬到叔叔家放好,在叔叔那吃过早就做好等我们回来吃的宵夜,已经很晚了,可爸爸还没睡坐着客厅里等着我们。望着爸爸,我一下子突然不知该说什么好。弟弟望着光着膀子只穿了条沙滩裤的老爸突然问:“爸,你的两个肩膀怎么都磨破皮了?”爸笑
20、笑摸了摸自己的肩膀说:“前些日子,承包我们村的山岭种树的人见树长大了就大批伐了去卖,我去捡些他们不要的树枝树丫回来当柴火,挑重了被扁担磨破了点皮,现在好了,没事了。”我和弟弟听了顿时无语。爸爸是个站了三十多年讲台的退休老教师,他不是农民,家里有电饭锅、煤气灶还有太阳能热水器,他平日里要弄吃的和洗澡根本不用烧木柴,而他却砍和捡了堆满两三个空房间那么多的木柴,这让我越想越觉得心酸,越想越忍不住想流泪。在我们农村老家,儿女回来团聚,还有逢年过节都要杀鸡杀鸭或杀鹅,杀了后不能砍碎必须整个煮熟拿个大盆装好先捧去祭拜列祖列宗,拜完回来后才能砍来吃,这必须要用大铁锅才好弄;还有炖粽子、炸扣肉用煤气灶也不好弄
21、,在老家大家都习惯用木柴大铁锅弄;特别是办酒席,一下子弄几十甚至几百人的饭菜,在农村没木柴没大铁锅那根本弄不了。爸爸弄那么多木柴,一是儿女不在身边太寂寞,多干点活好消磨时间,二是盼我们能多回家聚聚尽量多预备着,三我猜想是他担心有一天自己太老了爬不了山砍不了柴,所以趁现在还爬得砍得多砍些备着深夜了,躺床上睡不着,不知谁家还在放着 常回家看看,是思儿盼儿常常回来看看白发老人睡不着在放吗?还是思家远游归来的游子深有所触睡不着在放呢?是谁在放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听着落泪了(有删改)5、“归家 ”题目的作用是什么?(4 分)6、选文中第二、四两段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做简要赏析。7、
22、“眼泪很不争气的就涨上了眼眶,用手背抹了抹,握紧了方向盘,踩了踩油门,不管是否已超速,只觉得非这样心口那团狂燥的郁闷才可以得以宣泄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 那团狂燥的郁闷”又指什么?(3 分)8、根据文本,分析文中两次写到“ 我”落泪的原因。(6 分)归 家5、(4 分)(1)“归家”贯穿了全文的线索。(2)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是表达了“我”对老父亲的牵挂和感恩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4)作者呼吁天下所有在外的游子要经常回家看看,做一个有孝心的人。6、(3 分)答:这两段都采用了环境描写的表达方式。从段中可以看到我急切回家的心情,体现了我对家、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即将回家的喜悦
23、之情。7、(3 分)动作描写。“那团狂燥的郁闷”是指自己一直在外打拼,以至于母亲离开了,父亲孤独地一个人在乡下生活,而无法尽孝流露出愧疚之情。8、(6 分)第一次落泪是看到年迈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女操心而辛勤的劳动感动了“我”,也为“我”不能尽孝帮助父亲而内疚。第二次落泪不仅是“我”触景生情,更是那些不能渴望儿女在身边去无法团聚以及长年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而感到伤心。同时,也为自己能与父亲团聚而感到激动。阅读 5、给狗留个位置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老校长找我商量让我接那位教师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我爽快地答应了。老校长很高兴,亲自把我送到教室。老校长把我介绍一番后走了,我便接着上课。一会儿
24、,一声报告,门口探进一个小脑袋。“请进!”我和蔼地说。一个虎头虎脑、矮个子、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儿溜到了座位上,班里哄堂大笑。我这时才看清楚,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颠颠进来了。我问是谁带来的,没有人理会。我试着轰走小狗,可是小狗对我龇牙咧嘴汪汪叫。我窘极了,于是试着环视一下教室,希望有同学出来解围,可是大家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我给自己找个台阶说:“请同学下次不要再把小狗带进教室。我们继续上课。”小狗也摇着尾巴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孩的座位旁,昂着脑袋望着小主人。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这些孩子们却在底下逗引小狗。小狗一会儿跑到这位同学的桌旁,一会儿又溜到那位的桌底下。男生笑嘻嘻的,胆小的女生一惊一乍
25、的,班里乱了起来。我生气了,指着那位男孩呼呼地说:“你看你,把狗带进班里,弄得大家还怎么听课?”“我又没带它来,是它自己跑来的。”男孩低着头,小声辩解。“那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别带进班里来。”我语气缓和多了。“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下课了,我很扫兴地走了。接连几天,我上课时再没有学生把小狗带进班里了。一天,我在上课,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我一愣,正待说话。门动了一下,“别报告了,直接进来得了!”我一语双关。门又动了一下,“叫你进来,你怎么不进来呢?”我气呼呼打开门。吓了一跳,那条小狗大模大样地摇着尾巴颠颠地进来了。那个男孩窜过去就去撵小狗,可小狗在同学们的座位底
26、下钻来钻去,就是不出去。缓过神的我气得跑到男孩跟前,指着他说:“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我气呼呼地走了。不一会,我把老校长叫来了。老校长往门口一站,班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那个男孩也回到座位上低着头,小狗伸着舌头喘着气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径直走到小狗跟前,朝小狗一脚踢去,小狗哀哀狂叫,夹着尾巴往同学们的座位底下躲。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老校长又拎着板凳做出砸的样子硬是把小狗赶出了教室。老校长批评了那个男孩,说他不该把狗带到班里影响老师上课。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说他们不尊重教师,说我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来给他们义务上课的,他们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孩子
27、们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老校长颤巍巍地走了,那个男孩趴在位置上抽泣以后,我再上课时,没有发现那个男孩。难道是因为上次小狗的事吗?我有些愧疚。于是,我决定到男孩家家访,让他尽快来上课第二天,那男孩来到了班里,我把他的位置调得比别的孩子宽敞了许多,那条小狗静静地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巡视时,看到了小狗,气冲冲地闯进来。我拦住了老校长,老校长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这个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唯一陪伴他的竟然是这条小狗”我哽咽了。老校长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上次打小狗,我也不忍心,只是怕影响你上课。你能这样做,我很高兴,还有什么比给小狗留个位置更体现人性化教育呢?”(中学语文教学204.9)15.阅读文中画线的文
28、字,写出“我一语双关”中双关的两层意思。(4 分)16.下面是两处对小男孩的描写 ,请品味加点文字。(4 分)“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17.“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4 分)18.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结尾处 “人性化的教育”指的是什么?(4 分)答案:15. 一是指叫门外的人直接进来,二是暗指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16.(1)“嗫嚅 ”指小男孩在老师面前想说“可是如果小狗自己要来呢”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情景。(2)神态描写。写出了小男孩面对老校长踢小狗的行为感到震惊、不理解,对
29、小狗心疼的思想感情。也为下文写小男孩的意外离校埋下了伏笔。17. 省略号的作用是表语言中断。感叹号的作用是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两处标点都表明了“我”对小男孩把小狗带进教室后了扰乱了课堂秩序后的气愤心情。18. 应该善待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感情世界。也要善待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的伙伴。四十二粒芝麻顾振威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
30、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 1000 多里路,1000 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
31、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 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
32、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 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
33、七天。?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 粒!?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选自意林2014 年 4 月第 8 期)14.文中 -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15.结合文章-?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 分)父亲的行为 母
34、亲的感情 A.嗔怪 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16.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段 A 和?段 B 两句。(4 分)A._B._17.概括“ 我”父亲的形象。(3 分)18.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这句话?(4 分)19.说说标题“ 四十二粒芝麻” 的妙处。(5 分)(三)14.(3 分)插叙。(1 分)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2 分)15. (4 分,每处 1 分)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父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A.嗔怪父亲舍不得吃那小块烧饼 B.不满 父亲诉说他吃
35、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愕然父亲只是吃了四十二粒芝麻 D.感动16.(4 分)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煤车的沉重以及父亲拉煤艰难的情形。B. 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连用三个动词“捧”、“ 埋”、“ 鼓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假 装吃烧饼的行为。(2 分)17. (3 分)是一个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爱子女、爱家庭、有责任心的人。18.(4 分)点出天下做父亲的,为了让子女健康成长,都甘愿忍饥挨饿、受苦受累,并把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当作“幸福和喜悦” ;由赞颂自己的父亲进而表达对天下无私奉献的父亲的敬重和赞美,使主题得到升华。19.( 5 分)以数字入题,新颖独特。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
36、读兴趣。 暗示全文主旨之所在。 以小见大,用芝麻的少和小反衬出父爱的厚重。(答出三点即可)还 债 余秋雨祖父临终前两眼直直地看着祖母,牵一牵嘴角露出笑意,嗫嚅道:“本来想叫孩子们多读点书,出一个读书人。我这么走,不说读书,连养活也难”祖母擦了一下眼泪,按着祖父的手说:“会养活,会读书。”祖父轻轻地摇了摇头,又嗫嚅道:“天天都在防灾难,没想到,灾难出在我身上”没说完,他头一歪,走了。周围的人都在猜测,带着七个孩子的祖母会做什么。出乎大家意料,祖母做的第一件事是卖房还债。祖父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经向祖母一一交代过家里的账务,自己欠了哪些人的债,哪些人欠了自己的债。祖母一笔一笔记住了。按照当时闯荡者的习
37、惯,这些债,大多是心债,没有凭据。那天晚上祖母把家里的女佣陈妈叫到房间,感谢她多年的照顾,说明今后无法再把她留在家里,然后,就细细地打听穷人的生活方式。陈妈早就看清这个家庭的困境,却没有想到祖母会作出卖房还债的决定。“这房子卖了,不能全还债。选一选,非还不可的还了,有些债可以拖一拖。孩子那么多,又那么小”陈妈像贴心老姐妹似的与祖母商量。“这没法选。” 祖母说,“ 还两笔,拖两笔,等于一笔也没有还。”陈妈叹了一口气,说:“老爷前些年借给别人的钱也要去催一催。那些人也太没有良心了,明明知道这一家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么多天来也不来还!”“有两个到灵堂来了。”祖母说。“那就去找!” 陈妈忿忿地说:“
38、领着最小的两个,志杏和志士,上门去要,我也陪着。”祖母想了一想,说:“没凭没据,上门要债,他们一尴尬反而会把账全赖了。这样吧,我领着孩子上门去向他们一一讨教卖房事宜。这比较自然,顺便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还债的心思。你就不要去了。”从第二天开始,祖母就领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在三天之内“讨教” 了五个人。结果比祖母想象的还要糟糕:他们谁也没有提到那些账。一双大人的脚,两双小人的脚,就这样在上海的街道上走了整整三天。很快,原来在英租界戈登路的房子卖掉了,去偿还祖父生前欠下的全部债务。还债的事,祖母叫十八岁的大儿子和十五岁的二儿子一起去完成。大儿子叫余志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大伯伯;二儿子叫余志敬,那就
39、是我的父亲,他后来习惯于“以字代名”,叫余学文。两兄弟把一叠叠钱用牛皮纸包好后放在书包里,一家家去还债。很奇怪,好几家都在准备搬家,房间里一片凌乱。搬家最需要用钱,一见有人来还债都高兴地说是“及时雨” 。只有最后到一家鸦片烟馆老板家还债时,那个黑黑瘦瘦的老板不说一句话,也并不数钱,只是用手按了按纸包,便翻开账簿,用毛笔划掉了欠债。兄弟俩正准备离开,忽听得屋子角落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慢慢交走!”随着声音,一个浓妆艳抹的高挑女子趿着绣花拖鞋从背光处走了出来。她嘴上叼着一支香烟,懒懒地走到兄弟俩跟前后举手把香烟从嘴里取下。她的手指又长又细,涂着指甲油。她问志云:“听你刚才说,这烟债是你父亲欠下的。他自己为什么不来?”志云懒得理她,低头轻轻地说:“他刚过世。”女人顿了顿,问:“他过世,与鸦片有关吗? ”志云点点头。女人停顿的时间更长了。终于她又问:“那你们为什么急着来还鸦片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