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摘要:幼儿园课程是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活动,幼儿园课程存在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体质,获得体验,形成认知发展能力。课程同时也要求要求我们从幼儿园生活出发,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将幼儿置身于真实、丰富、富于挑战的场景。关键词:民族舞蹈 幼儿园 课程正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的颁布,对幼儿园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给当前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带来了重新的思考,同时也为各地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一 )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这个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的一个下属
2、概念,由于人们对课程含义的理解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含义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 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呢?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 注:这一幼儿园课程定义是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经反复讨论认定的。 )这里的各种活动就是 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制订的关于保教活动的一切计划和内容。 幼儿园课程规定
3、了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基本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课程是静态的:是有计划、有意图、有章可循的。 幼儿园课程是动态的:教育内容、方法、评价等都随幼儿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所变动。我们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 “,还有质朴无华的“ 古歌“、“酒歌 “、“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黔东南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动作刚劲有力
4、、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 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苗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以苗族古歌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议榔”为核心的制度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会制度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
5、原生态民族文化。苗族的物质文化形态完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制度文化结构严谨,功能齐全;精神文化体系保存完整,特征突出。民间音乐多姿多彩,底蕴厚重;民间舞蹈奔放豪迈,气吞山河;节日众多,集会盛大,节日集会文化积淀深厚;服饰种类繁多,工艺精美绝伦;习俗古朴,民风深厚,风情浓郁如何将民族舞蹈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当今的教育来说,直接从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现状出发,力图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将民族传统文化融人课程体系或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融入学校或幼儿园课程之中,以期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登堂人室,成为制度性教育体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面临的挑战
6、。一个民族的文化若不能为年轻一代所接受和传承,复兴只能是天方夜谭。特别是幼儿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阶段,幼儿期的教育影响人发展的终身。若中华民族的传承忽略了这一阶段的儿童,则无后续的持久的生命力;反之,则民族大业的基石更为稳固。? 而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根本性的、源头性的文化资源宝库,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异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从今天的文化学、民俗学、文学、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众多研究成果来看,民间文化于儿童来说是有着内在的精神共鸣的,是能够为幼儿园的儿童所接受的。因此,如何将民间文化这种重要的文化内容融人制度化的教育体系是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苗族历史悠久,
7、源远流长,由于 “无字”的文化特征,刺激了其口头艺术和肢体艺术作为文化载体而特别发达。作为苗族历史文化传承载体之一的舞蹈,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仍保留着远古刀耕火种的浓郁风情,是现代研究苗族历史文化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舞蹈形式不仅充分展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而且对研究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最能反映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门艺术,也是最具代表性,最具民族特色,最能反映苗族民族性格的审美情感的一门艺术,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文化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古代,好巫是苗族宗教信仰的特征之一。人
8、们抵御自然和外敌的危害能力十分薄弱,对于生老病死、吉凶祸福、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缺乏认识,都以为有神灵在冥冥之中为之主宰或支配,当自然灾害频频袭来时,人们便幻想通过音乐、舞蹈的巫术力量来影响和改变自然,以此企盼得到神灵的帮助,从而达到逢凶化吉、遇难呈样、神灵保佑、消灾降福、祈祥纳福、去病消灾的目的。 生活在强大汉文化包围中的苗族,为了保持并强化自身的民族个性,传递祖先的经验、感识、观念、训诫等文化财富,在没有自己文字作为载体的时空里,他们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祭祀活动,以数量庞大的舞蹈史诗来不断地重复加强化自身的民族个性和增强记忆的。苗族史诗舞系统数量巨大,内容驳杂,涉及面广,占有显著的地位,其中又
9、以“缅怀祖先”部分最为突出。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 ”这始终是此类舞蹈的传统内核。绚丽多彩的黔东南苗族文化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同时以勤劳、勇敢、顽强而著称于世。 全国多万苗族同胞,贵州占一半以上,被称为“苗族的大本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台江、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县市的苗族文化典型丰富,保存十分完好。 黔东南是苗族歌舞的故乡,全州有民族节日多个。每逢节日,人们身着重彩密绣的民族盛装,披戴各式各样的银饰,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唱飞歌、情歌、酒歌,跳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抢花炮、斗牛、斗鸟、赛马等。 苗族的民间艺术有音
10、乐、舞蹈、工艺和戏剧。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明人郭子章的黔记 、清人爱必达的黔南识略等都有关于苗族“吹笙和歌”的记载。 苗族的音乐可分民歌曲调、芦笙曲调、飞歌(大歌)曲调等几种。古歌曲调浑厚练达、节拍分明、矫健刚劲,唱时多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飞歌,特别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飞歌,因其曲调明快、豪迈奔放,两山之间都能听清楚而得名。飞歌有独唱、合唱,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唱,也有在大宴宾客时唱,但内容曲调有所不同。飞歌已成为苗族舞台艺术的保留节目,是苗族民间艺术的标志。 苗族民间舞蹈最常见的是芦笙踩鼓舞。吹笙或敲鼓者立于舞场中央,舞者(大多为盛装妇女)结队层层环绕,随笙
11、乐或鼓点沿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最令人激动的是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台江反排木鼓舞,其节奏分明、粗犷豪迈、矫健敏捷,多次到国内外演出引起轰动。 黔东南也是苗族服饰最丰富和最漂亮的地区,尤其是女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手工刺绣精美、银饰亮丽、工艺独特、构图大胆夸张。其图案有苗族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刺绣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绣、锁边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一般一件苗装盛装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在一座座依山傍水而建的苗族山寨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能歌善舞的苗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期刊论文 论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范围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5(5)期刊论文 新知识观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4(1) 期刊论文 脑科学的基本发现与幼儿园课程 -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