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应急工作安全手册( 2008 版)Personal Safe Manual for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Version 2008)二八年一月2目 录前 言 .3第一章 前期准备 .4一、 了解当地情况 .4二、 提前与当地建立联系 .4三、 个人物品的准备 .4四、 常备药品与急救包 .4五、 其他注意事项 .5第二章 现场工作中 .6一、 传染病基本防护 .6(一) 标准预防措施 .6(二) 空气传播的防护措施 .6(三) 飞沫传播的预防措
2、施 .6(四) 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 .6(五) 虫媒传播的预防措施 .7二、 核和辐射应急救援基本防护 .9三、 特殊地区注意事项 .10四、 现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3(一) 人群聚集场所 .13(二) 住宿安全 .14(三) 交通安全 .15(四) 食品与饮用水安全 .16(五) 心理调节 .17(六) 晕车(船、机) .18第三章 现场工作结束后 .20附件 1 常备药品与急救包 .22附件 2 个人防护方法与防护用具 .23附件 3 常见病媒生物的活动规律 .30附件 4 常见疾病防治 .31附件 5 现场应急通讯录 .403前 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 项疾病控制与卫生
3、 应急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中心参与全国各地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愈发频繁。据不完全统计, 仅 2006 年一年时间,我中心就组织专家上百人次,赴 15 个省份参与调查处置各 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0 余起。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工作的复杂性、不可 预见性和高 风险性,我中心参与 现场应急反应的工作人员面临着各种潜在危险。为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 识, 规范现场工作中的行为,保障现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中心疾病控制与 应急处理办 公室组织编写了这本安全手册。本手册基于现场工作程序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对现场 工作前期准备、 现场个人基本防护知识、以及各类特殊 环境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介
4、绍,并提供了 现场常用药品与急救包物品清单、个人防护方法与防 护用具、常 见病媒生物活 动规律、常见疾病防治以及现场应急通讯录等实用信息。本手册是我中心首次针对现场应 急工作编写的安全手册,不妥之 处,请批评指正,以不断完善。4第一章 行前准备工作人员在赴现场执行应急任务前, 应首先确认个人身体状况能否适 应现场工作,并尽快查阅当地有关情况,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民族与生活习惯等情况,尽可能多掌握正确应对突发情况的知识,提前做好相 应准备,携 带好足够物品。、 了解当地情况现场工作小组成员要及时查阅现场工作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当地气候、地形、民族、生活等特点,以便提前做好相应的物品准备,尊重当
5、地的民风民俗,保证工作组人员在抵达现场后尽快适应当地环境。、 提前与当地建立 联系现场工作小组建立后,指定工作 组联络人, 联络人负责安排好工作 组的行程,并将人员名单与行程提前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一般 联系单位为省 级疾控中心或省级卫生厅应急部门。工作行程若临时有调整,应及时进行沟通,以确保行程的顺利。、 个人物品的准 备为保障现场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 组成员出行前应携带好相 应个人物品,具体包括以下物品:二1二 个人身份证件与机票(车票),建 议身份证件复印一份 备用;二2二 根据目的地近期天气情况,携带足够的衣物与伞具;二3二 个人洗漱物品与个人日常用品;二4二 根据工作现场地形特点,
6、选择适合现场工作的便装;二5二 携带好手机与充电器等通讯类用品;二6二 随身少带现金,尽量使用 银联卡或信用卡;二7二 若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注意随身携 带 有关应急药物。、 常备药品与急救包工作组成员根据现场工作的时间长短、地形与气候特点等,结合自身健康状况,携带好相应药品与急救包。工作组根据需要,指定人员统一领取使用中心 应急队伍常用药品包与急救包,具体包括以下种类(详细 清单见附件 1): 普通感冒类药品; 腹泻类药物; 常用消炎类药物; 简易消毒类药品;5 简易外用药品; 防蚊虫类器具与药品。药品领取联系人:姚建义 (中国疾控中心疾控应急办) 83167453、 其他注意事
7、项 根据现场疫情性质,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现场防护物品; 确认已购买有关交通(航空)意外保险; 现场工作人员要与后方建立畅通联系渠道; 现场专家每人携带一本现场工作安全手册,遇紧急情况,可查阅手册内应急通讯录,与有关部门及时取得联系。6、 现场工作中现场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的现场调查、组织实施防控措施 时,要按照有关防 护技术与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病原体的性质和可及的防护用具,来决定采用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以保证自身健康安全,避免在 现场工作过程中发生感染。、 传染病基本防护传染病感染的传播具备三个因素:传染源、易感人群和 传播途径。传染源可能是急性发作的病人、感染潜伏期的人以及带菌但尚未发病者,
8、另外 还 可能是自身体内的菌体(自体感染),其他传染源还包括被污染的非生命的物体,如器械和药物。传播途径一般有四种: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空气传播和虫(动物)媒传播。本手册根据不同病原体的传染性及传播途径,列出了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个人防 护方法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 见附件 2。(、) 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具体包括:如果现场工作人员要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需戴手套;接触不同病人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另外,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和鞋套,以减小暴露于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或被其感染的机会及危险性;在进行这类操作时,还 必须加戴口罩、 护目镜或者 护面
9、罩。(、) 空气传播的防护措施空气传播指一些直径小于 5 微米的病原体(如结核、麻疹和水痘等)可漂浮在空气中,在易感者吸入了带传染源的空气时发生感染。防止空气 传 播感染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还要附加以下预防措施:( 1)将病人安置在负压病房;( 2)进入该房间前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必要时,要先让病人佩戴好口罩。(、) 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飞沫传播指当病人或者带菌者咳嗽、打 喷嚏、交 谈、或对病人进行支气管镜检及作呼吸道吸痰时,病原体(如 SARS、流感、支原菌类、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腮腺炎和百日咳等)通 过飞沫溅到易感者的结膜、鼻腔或口腔。飞沫直径一般大于 5 微米,常常不会溅出一米以外。防止
10、飞沫传播感染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 还要附加以下 预防措施:(1)病人应该住隔离单间;(2)近距离(1 米即 3 英尺之内)接触病人时,必须佩戴外科口罩,或者 质量更好的口罩,必要时,要先让病人佩戴好口罩。(、) 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接触传播是最常见,最主要的医源性感染 传播的方式,包括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指与被感染者或者带菌者的身体部位有直接接触,比如 为病人进行测量体温、 查体等。7间接接触指身体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件时,这些物件常常是无生命的,比如床单、衣物、器械和敷料等。通过接触传播的病原体的有: 单纯疱疹、疥 疮、链球菌类以及已产生耐药性的肠道菌群等。防止接触传播感染应 在实施
11、标准预防措施的同时 ,还要附加以下程序:(1)将病人安置在隔离单间;(2)进入病人房间时必须戴手套;(3)手套在接触了高浓度病原体的物品后必须更换;(4)离开病人房间之前必须脱去手套,并用抗菌肥皂洗手;( 5)在脱去手套后不要再接触任何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件的表面。 这些预防措施同 样也适用于那些携带具有流行意义病原体的无症状者。以下的情况要加穿隔离衣:(1)与病人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件有大面积接触时;(2)与大便失禁、腹泻、有造瘘口、有辅料不能控制的引流或伤口有渗出的病人接触时。(、) 虫媒传播的预防措施在常见病媒生物中,对现场工作人 员有较大威胁的是蚊类 、蚤 类、白蛉类、蠓类等吸血昆虫,蜱类
12、、螨类等吸血节肢动物以及啮齿类动物,这些生物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等(常见病媒生物的活动规律见附件 3)。此外,被某些生物叮刺吸血还可引起过敏性皮炎。1、蚊类的个人防护方法和用品(1)驱避剂是最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目前市 场上常见的有含有避蚊胺( DEET)的驱避剂如蚊不叮,蚊障等,外出时 使用驱避剂可以避免蚊虫、蠓、蚤、白蛉等的叮咬。(2)对蚊虫等飞虫的防护 首先,在现场工作室或帐篷使用 药物处理的蚊帐,以减少蚊虫等的侵害。可以用 2040 mga.i./m2顺式 氯氰菊酯、 20 mga.i./m2 氯氟氰菊酯、3050 mga
13、.i./m2 氟氯氰菊酯,1015 mga.i./m2 溴氰 菊酯等浸泡蚊 帐。第二,在纱窗上使用含有拟除虫菊 酯的涂抹剂,可以阻止有害生物的进入。第三,因动物的血腥味对蚊类 、蝇类等多种昆虫有引诱性,在现场采集动物样品,应使用蚊香、电热蚊香片(液)等驱 蚊灭蚊,或使用 杀虫剂如含有 拟除虫菊酯的气雾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等进行空 间喷洒或滞留喷洒,以减少有害生物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攻击机会。第四,穿较宽松的长衫、长裤,避免穿凉鞋,以减少皮肤外露。第五,在有大量蚊虫等飞虫活 动的空间, 应使用驱避剂或杀 虫剂处理过的防蚊纱罩(同上述蚊帐处理),以保护现场工作人 员的头部和颈部。2、蚤类、蜱
14、螨类的个人防护8(1)在与啮齿类、家养或野生哺乳 动物、 鸟类接触,或样品采集时,应把捕获的小型动物放置在鼠布袋中,用乙醚麻醉,使体外寄生虫致死后,再进行操作,并在操作现场地面使用含有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 酯或溴氰菊酯等致死作用的 杀虫气雾剂或滞留喷洒剂,以 杀死病媒生物。(2)在孳生地及活动场所附近开展工作,将 驱避剂涂抹于皮肤的暴露部位,或外衣上。(3)工作人员在开展蚤、蜱螨传 播疾病相关的现场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防蚤袜,以有效防止爬虫类媒介生物的攻击。 (4)在鼠疫等疫情处理时,工作人 员应避开蚤、蜱、螨的活动区,不能在獭洞、鼠洞等鼠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坐、卧或长 期停留,不能在没有防 护
15、时接近自 毙鼠,以免受到感染病原的蚤类攻击。 (、) 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后的紧急措施现场工作人员因针刺、割伤、咬伤、或者血液/ 体液溅到粘膜或者通过破损的皮肤而暴露于血液/体液后,应马上用肥皂和清水冲洗暴露部位 15 分钟。如果喷溅到眼睛或粘膜,要用清水冲 15 分 钟。受伤者应该马上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并寻求进一步的治疗。相应治疗应该在 1 至 2 个小时内开始。被针头刺伤后,应按照规定的 检测指南马上进行艾滋病、乙肝表面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9、 核和辐射应急救援基本防护救援人员的辐射防护包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首先应当让救援人员了解减少受照剂量的三原则:在放射环 境中消耗的时间要减至最少,
16、必要时轮换作业; 保持与放射源最大距离;只要有可能,就应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其次,应当为他们配备能进行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配 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减 轻 或防止放射性污染。第三,熟悉并遵守应急工作人员通用防护导则。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直读式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累 积剂 量计(热释光剂量计),防 护服,呼吸器,防护靴,防护手套等。常规个人剂量计可用于个人剂量测量。直 读式剂量计(如个人 剂量笔)用于 射线外照射剂量的测量。专用剂量计应 佩带在可能受高剂量照射的人 员身上。中子 剂量计用于估计人员的中子剂量。防护服、防护面具/口罩、防护靴和手套等用于防止救援人员的放射性污染。根据突发事
17、件的现场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护服(重型防护服、 轻型防 护服和一次性防护服)、防 护面具/口罩和手套等。穿衣顺序:鞋套裤子防护 服用带子绑住防护服开口在防护服外加标签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密闭的手套和有带子的防护服袖剂量计外层手套。脱衣顺序:从防护服去除带子 外手套解除内层手套的带子剂量计防护服脱裤至膝盖下坐在放在边界线清洁侧处的椅子上脱下裤子防溅物口罩鞋的遮盖物内层手套。10、 特殊地区注意事项(、) 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空气中氧的 浓度也低等特点,易 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在刚进入高原的头几天要强调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少发生急性高原病的
18、危 险。短时间内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 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有口唇 轻度发绀及面部浮 肿等表现。 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1. 需到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应通过仔细的体检,排除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如有感冒、免疫力低下、肺炎等疾病者应限制进入高原工作。2. 从低海拨到高海拨地区可实行阶梯上升,逐步适 应。 刚进 入高原时,严禁做剧烈运动。3. 必须快速到达 3000 米以上地区时应携带氧气及预防药物。如:利尿剂、 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4. 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 要循序渐进,尽量减少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5.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地区,要采取涂摸防紫外 线霜,穿长袖衣服和带帽子等防护措施。